翌日清晨。
天光未亮,张衍志依旧雷打不动地出现在校场,完成了韩教头布置的练习。
回到宿舍时,王圆和高肃也已起身,正一边洗漱一边兴奋地讨论着什么。
“衍志,你回来得正好!”
王圆嘴里含着柳枝,含糊不清地嚷嚷,“刚才书院杂役来传话了,说让我们新进学的生员,今日巳时初刻前往府学宫礼房,领取‘秀才衣冠’和‘准入官牒’!”
高肃脸上也带着难得的激动红晕,解释道:
“衣冠是生员襕衫和方巾,官牒便是证明我们秀才身份的文书凭证,有了它,才算真正在朝廷备案,享有免役见官不跪等权利。”
张衍志闻言,心中也是一阵波澜。
寒窗苦读,历经磨难,为的便是这一刻,真正踏入士绅阶层的门槛。
“这可是大事!”
赵健此时也推门进来,他已是秀才,对此流程熟悉,笑着提醒道:
“记得换上最整洁的衣裳,态度要恭敬。到了礼房,需先拜谢皇恩,再拜学政大人,然后由书吏核对姓名、籍贯,发放物件。领了衣冠,才算是真正的‘进学’了!”
“多谢赵兄提醒!”
三人连忙郑重应下,各自翻箱倒柜,找出平日舍不得穿的最体面的一件青衫,仔细整理仪容。
巳时初刻,张衍志、王圆、高肃,连同书院其他此次新晋的六名生员,一同来到了庄严肃穆的府学宫。
在礼房外,已有其他书院或自学考中的新科秀才在此等候,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荣耀。
礼房大门敞开,一名面色严肃的府学书吏手持名册,站在门口。
两名衙役分立两侧。
“肃静!”书吏高喝一声,嘈杂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
“念到姓名者,依次入内,领取衣冠官牒!不得喧哗,不得拥挤!”
“清河县,张衍志!”
张衍志深吸一口气,排众而出,在众人瞩目下,第一个步入了礼房。
房内陈设简单,正墙上悬挂着“圣谕广训”匾额,下方设香案。
一名身着八品官袍的府学教授端坐案后。
张衍志依照赵健事先提醒的礼仪,先行至香案前,对着象征皇权的匾额,规规矩矩地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朗声道:“学生张衍志,叩谢皇恩浩荡!”
起身后,又转向那府学教授,深深一揖:“学生拜谢学政大人、府学教授栽培之恩!”
那教授见他礼仪周全,气度沉稳,又早闻其名,脸色缓和不少,微微颔首:“嗯,起身吧。”
随即对旁边的书吏示意。
书吏捧过一个托盘,上面整整齐齐放着一套蓝色襕衫、一顶儒生方巾,以及一份盖着鲜红府学大印的官牒文书。
教授拿起官牒,对照名册再次核对了张衍志的姓名、籍贯、年貌,确认无误后,将官牒和衣冠郑重地交到张衍志手中,勉励道:
“张衍志,你既已进学,便当谨记圣人教诲,修身立德,忠君爱国,光耀门楣,不负此番功名。”
“学生谨记教授教诲!定当克己慎独,勤勉向学!”张衍志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衣冠和官牒,强忍着心中的激动,再次躬身行礼。
当他捧着代表身份改变的凭证走出礼房时,等在外面的王圆和高肃立刻围了上来。
“衍志,怎么样?快看看官牒上写的啥?”王圆迫不及待地伸着脖子。
张衍志将托盘小心放在一旁石凳上,拿起那份官牒文书展开。只见上面用工整的楷书写着:
【官牒】
应天府苏州府学
今据院试取中 生员一名 张衍志
年 十六岁 身中 面白 无须
系 苏州府 清河县 民籍
曾祖 张大山 祖 张满仓 父 张铁柱
右牒付生员张衍志 准此
大梁,隆历年 秋 月 日给
(府学印)
看着这薄薄一页纸,尤其是自己的名字、籍贯,以及“生员”那两个沉甸甸的字眼,张衍志心中百感交集。
为了这个身份,父亲至今还在河工上吃苦,自己更是险些命丧牢狱。
“太好了!衍志!咱们以后就是正经的秀才公了!”王圆用力拍着他的肩膀,兴奋难抑。
高肃也仔细看着那官牒,眼中闪着光,喃喃道:“十年寒窗,终是…值得的。”
很快,王圆和高肃的名字也被念到,两人激动地进去,依礼领取了属于自己的衣冠和官牒。
当三人捧着托盘,在府学宫外汇合时,都忍不住相视大笑起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王圆更是当场就想把方巾戴上,被高肃连忙拦住:
“莫急莫急,回去沐浴更衣,择个吉时再穿戴不迟!这般草率,岂不唐突了这身功名?”
“对对对,高兄说得是!”王圆讪笑着挠头,爱不释手地抚摸着那柔软的青布襕衫。
张衍志看着手中崭新的衣冠,感受着那份实实在在的重量,对未来的道路更加清晰。
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
他将衣冠小心包好,对两位好友道:“走吧,我们回去。前路漫漫,这才只是开始。”
“对,只是开始!”王圆昂首挺胸,“明年乡试,咱们兄弟再战!”
三人捧着象征新起点的秀才衣冠,迎着秋日明媚的阳光,步履坚定地向着书院走去,身影被拉得修长,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可能……
为巴蜀第一少帅大大加更!感谢支持!
天光未亮,张衍志依旧雷打不动地出现在校场,完成了韩教头布置的练习。
回到宿舍时,王圆和高肃也已起身,正一边洗漱一边兴奋地讨论着什么。
“衍志,你回来得正好!”
王圆嘴里含着柳枝,含糊不清地嚷嚷,“刚才书院杂役来传话了,说让我们新进学的生员,今日巳时初刻前往府学宫礼房,领取‘秀才衣冠’和‘准入官牒’!”
高肃脸上也带着难得的激动红晕,解释道:
“衣冠是生员襕衫和方巾,官牒便是证明我们秀才身份的文书凭证,有了它,才算真正在朝廷备案,享有免役见官不跪等权利。”
张衍志闻言,心中也是一阵波澜。
寒窗苦读,历经磨难,为的便是这一刻,真正踏入士绅阶层的门槛。
“这可是大事!”
赵健此时也推门进来,他已是秀才,对此流程熟悉,笑着提醒道:
“记得换上最整洁的衣裳,态度要恭敬。到了礼房,需先拜谢皇恩,再拜学政大人,然后由书吏核对姓名、籍贯,发放物件。领了衣冠,才算是真正的‘进学’了!”
“多谢赵兄提醒!”
三人连忙郑重应下,各自翻箱倒柜,找出平日舍不得穿的最体面的一件青衫,仔细整理仪容。
巳时初刻,张衍志、王圆、高肃,连同书院其他此次新晋的六名生员,一同来到了庄严肃穆的府学宫。
在礼房外,已有其他书院或自学考中的新科秀才在此等候,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荣耀。
礼房大门敞开,一名面色严肃的府学书吏手持名册,站在门口。
两名衙役分立两侧。
“肃静!”书吏高喝一声,嘈杂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
“念到姓名者,依次入内,领取衣冠官牒!不得喧哗,不得拥挤!”
“清河县,张衍志!”
张衍志深吸一口气,排众而出,在众人瞩目下,第一个步入了礼房。
房内陈设简单,正墙上悬挂着“圣谕广训”匾额,下方设香案。
一名身着八品官袍的府学教授端坐案后。
张衍志依照赵健事先提醒的礼仪,先行至香案前,对着象征皇权的匾额,规规矩矩地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朗声道:“学生张衍志,叩谢皇恩浩荡!”
起身后,又转向那府学教授,深深一揖:“学生拜谢学政大人、府学教授栽培之恩!”
那教授见他礼仪周全,气度沉稳,又早闻其名,脸色缓和不少,微微颔首:“嗯,起身吧。”
随即对旁边的书吏示意。
书吏捧过一个托盘,上面整整齐齐放着一套蓝色襕衫、一顶儒生方巾,以及一份盖着鲜红府学大印的官牒文书。
教授拿起官牒,对照名册再次核对了张衍志的姓名、籍贯、年貌,确认无误后,将官牒和衣冠郑重地交到张衍志手中,勉励道:
“张衍志,你既已进学,便当谨记圣人教诲,修身立德,忠君爱国,光耀门楣,不负此番功名。”
“学生谨记教授教诲!定当克己慎独,勤勉向学!”张衍志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衣冠和官牒,强忍着心中的激动,再次躬身行礼。
当他捧着代表身份改变的凭证走出礼房时,等在外面的王圆和高肃立刻围了上来。
“衍志,怎么样?快看看官牒上写的啥?”王圆迫不及待地伸着脖子。
张衍志将托盘小心放在一旁石凳上,拿起那份官牒文书展开。只见上面用工整的楷书写着:
【官牒】
应天府苏州府学
今据院试取中 生员一名 张衍志
年 十六岁 身中 面白 无须
系 苏州府 清河县 民籍
曾祖 张大山 祖 张满仓 父 张铁柱
右牒付生员张衍志 准此
大梁,隆历年 秋 月 日给
(府学印)
看着这薄薄一页纸,尤其是自己的名字、籍贯,以及“生员”那两个沉甸甸的字眼,张衍志心中百感交集。
为了这个身份,父亲至今还在河工上吃苦,自己更是险些命丧牢狱。
“太好了!衍志!咱们以后就是正经的秀才公了!”王圆用力拍着他的肩膀,兴奋难抑。
高肃也仔细看着那官牒,眼中闪着光,喃喃道:“十年寒窗,终是…值得的。”
很快,王圆和高肃的名字也被念到,两人激动地进去,依礼领取了属于自己的衣冠和官牒。
当三人捧着托盘,在府学宫外汇合时,都忍不住相视大笑起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王圆更是当场就想把方巾戴上,被高肃连忙拦住:
“莫急莫急,回去沐浴更衣,择个吉时再穿戴不迟!这般草率,岂不唐突了这身功名?”
“对对对,高兄说得是!”王圆讪笑着挠头,爱不释手地抚摸着那柔软的青布襕衫。
张衍志看着手中崭新的衣冠,感受着那份实实在在的重量,对未来的道路更加清晰。
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
他将衣冠小心包好,对两位好友道:“走吧,我们回去。前路漫漫,这才只是开始。”
“对,只是开始!”王圆昂首挺胸,“明年乡试,咱们兄弟再战!”
三人捧着象征新起点的秀才衣冠,迎着秋日明媚的阳光,步履坚定地向着书院走去,身影被拉得修长,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可能……
为巴蜀第一少帅大大加更!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