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明伦斋内虽已下课,却并无多少人立刻离去。
方才顾老授课的内容太过精深,引发的思辨与震撼余波未平。
学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试图消化那晦涩又迷人的义理。
而整个斋舍最热闹的地方,无疑便是张衍志的座位周围。
方才他独对宗师问难,对答如流,甚至得到了顾老有些灵气的评价,这在一众被批评得面红耳赤的学子中,堪称鹤立鸡群。
瞬间,他便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张兄!方才顾老所问‘格物’之义,你那一番‘向内正念’、‘向外穷理’相辅相成之论,实在精妙!”
“不知张兄平日攻读哪些先贤着述,竟有如此见解?”
一个身着绸衫的学子挤到前面,满脸钦佩地请教。
“衍志兄思维之敏捷,令我等汗颜。”
“不知对朱子‘即物穷理’之说,与顾老今日所言,有何异同?”
“还望不吝赐教。”
又一人拱手问道,态度客气。
更有许多人,纯粹是过来混个脸熟,带着结交之意。
“张兄,在下隔壁学舍的赵文启,今日得见张兄风采,实在佩服!”
“衍志兄,日后若有闲暇,可否一同切磋学问?”
一时间,张衍志周围被围得水泄不通,恭维声、请教声、结交声不绝于耳。
“咳咳,好说好说。”
张衍志硬着头皮应付道。
王圆和高肃都被挤到了一边,只能无奈地看着被众人簇拥的张衍志。
然而,这热烈的气氛,在一道略显突兀的询问声后,微微凝滞了一下。
“张兄大才,不知如今身具何等功名?”
“可是秀才?或是……更高?”
一个站在外围,面容带着些许傲气的青衫学子扬声问道。
这话问得直接,却也代表了在场许多人的好奇。
能得顾老青眼,想必功名不低。
瞬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张衍志身上,等待他的回答。
张衍志面色平静,坦然道:
“在下不才,目前尚是童生,府试侥幸得中案首,还未曾参加院试。”
“童生?”
“只是童生?”
“府试案首虽也不易,但……终究只是童生啊……”
这话一出,周围的气氛明显发生了变化。
先前那些热烈的追捧和敬佩,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迅速降温。
许多人的眼神从之前的惊叹崇拜,悄然转变为惊讶疑惑,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鄙夷和不屑。
下一刻,窃窃私语声开始响起,众人低声说道:
“原来只是个童生……”
“我还以为是哪位隐而不发的秀才公,甚至举人老爷呢。”
“啧,方才答得那般好,怕是……恰好蒙对了顾老的问题吧?”
“运气不错,顾老今日心情也好,未曾深究。”
“看来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真才实学如何,还得院试、乡试场上见真章。”
那之前请教最积极的绸衫学子,脸上的热情淡去了不少,敷衍地拱了拱手,说道:“哦,原来是张童生,失敬失敬。”
说罢,便不着痕迹地退后了半步。
那个问功名的青衫学子,更是嘴角微撇,露出一丝“果然如此”的神情,转身便走,似乎觉得,再与一个童生多言,有失身份。
人群很快散去了大半,只剩下王圆、高肃等寥寥几人还留在张衍志身边。
方才还水泄不通的座位,转眼间便冷清下来。
王圆气得脸色发红,低声道:
“这些人!还真是势利眼!”
高肃也摇了摇头,说道:
“学问深浅,岂是功名高低可全然代表?”
“一帮无知短视之辈。”
张衍志看着那散去的人群,脸上并无太多失落或愤怒,反而露出一丝淡淡的嘲讽。
他早已料到会有此一幕。
在这功名决定地位的世道,一个童生的见解,即便再精妙,在许多人眼中,也缺乏足够的份量。
他轻轻拂了拂衣袖,仿佛拂去了那些无形的轻视,对王圆和高肃淡然一笑,说道:
“无妨。”
“清静些也好,正好读书。”
只是他心中那份凭借真才实学站稳脚跟,让所有质疑者闭嘴的念头,变得更加坚定。
童生?很快就不会是了。
他抬头,目光穿过窗棂,望向远方,那里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他去闯荡。
而眼前这点小小的世态炎凉,不过是征程起点的一段插曲……
……
下午的讨论很快结束。
第二天,又到了书院休沐的日子。
连日来的苦读与思想上的碰撞,也让张衍志精神有些疲惫。
恰逢月中休沐,天光晴好,王圆便拉着高肃,赵健,死活要拽上张衍志一同去府城逛逛,美其名曰透透气,沾染些人间烟火。
“张兄,整日埋首经卷,人都要读傻了!府城西市新来了一个杂耍班子,听说甚是精彩!”
“还有那李记的桂花糕,三味书屋新到的孤本……走走走!”
王圆兴致勃勃,不容分说。
张衍志拗不过他,也想给家中母亲和姐姐们寄封家书报平安,便点头应允。
四人换了干净的青衿,一同出了书院大门。
……
踏入府城。
一股与书院清幽截然不同,鲜活而生动的气息扑面而来。
宽阔的青石板街道两旁,店肆林立,旌旗招展。
叫卖声、吆喝声、车马声、讨价还价声混杂在一起,织成一曲热闹的市井交响。
“上好的杭绸,颜色鲜亮,走过路过莫要错过!”
“刚出笼的肉包子,皮薄馅大,三文钱一个!”
“磨剪子嘞……戗菜刀……”
张衍志虽是穿越而来,拥有现代都市的记忆,但,亲身漫步在这纯正的古代城市中,感受着那份未经工业文明浸染的古朴与喧嚣,仍是觉得新奇不已。
空气中弥漫着食物、香料、皮革、牲畜以及淡淡尘土混合的复杂气味,这就是真实的人间烟火。
他好奇地打量着鳞次栉比的店铺,从气派的银楼、绸缎庄,到摆满各式杂货的小摊,再到热气腾腾的食铺,一切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路上行人摩肩接踵,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有乘坐小轿的富家小姐,有匆匆而过的行商,也有与他们一样身着青衿的学子。
这种鲜活,蓬勃的世俗气息,一瞬间,就让他从经义理学的抽象世界中暂时脱离出来,脚踏实地的感觉格外真切……
明伦斋内虽已下课,却并无多少人立刻离去。
方才顾老授课的内容太过精深,引发的思辨与震撼余波未平。
学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试图消化那晦涩又迷人的义理。
而整个斋舍最热闹的地方,无疑便是张衍志的座位周围。
方才他独对宗师问难,对答如流,甚至得到了顾老有些灵气的评价,这在一众被批评得面红耳赤的学子中,堪称鹤立鸡群。
瞬间,他便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张兄!方才顾老所问‘格物’之义,你那一番‘向内正念’、‘向外穷理’相辅相成之论,实在精妙!”
“不知张兄平日攻读哪些先贤着述,竟有如此见解?”
一个身着绸衫的学子挤到前面,满脸钦佩地请教。
“衍志兄思维之敏捷,令我等汗颜。”
“不知对朱子‘即物穷理’之说,与顾老今日所言,有何异同?”
“还望不吝赐教。”
又一人拱手问道,态度客气。
更有许多人,纯粹是过来混个脸熟,带着结交之意。
“张兄,在下隔壁学舍的赵文启,今日得见张兄风采,实在佩服!”
“衍志兄,日后若有闲暇,可否一同切磋学问?”
一时间,张衍志周围被围得水泄不通,恭维声、请教声、结交声不绝于耳。
“咳咳,好说好说。”
张衍志硬着头皮应付道。
王圆和高肃都被挤到了一边,只能无奈地看着被众人簇拥的张衍志。
然而,这热烈的气氛,在一道略显突兀的询问声后,微微凝滞了一下。
“张兄大才,不知如今身具何等功名?”
“可是秀才?或是……更高?”
一个站在外围,面容带着些许傲气的青衫学子扬声问道。
这话问得直接,却也代表了在场许多人的好奇。
能得顾老青眼,想必功名不低。
瞬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张衍志身上,等待他的回答。
张衍志面色平静,坦然道:
“在下不才,目前尚是童生,府试侥幸得中案首,还未曾参加院试。”
“童生?”
“只是童生?”
“府试案首虽也不易,但……终究只是童生啊……”
这话一出,周围的气氛明显发生了变化。
先前那些热烈的追捧和敬佩,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迅速降温。
许多人的眼神从之前的惊叹崇拜,悄然转变为惊讶疑惑,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鄙夷和不屑。
下一刻,窃窃私语声开始响起,众人低声说道:
“原来只是个童生……”
“我还以为是哪位隐而不发的秀才公,甚至举人老爷呢。”
“啧,方才答得那般好,怕是……恰好蒙对了顾老的问题吧?”
“运气不错,顾老今日心情也好,未曾深究。”
“看来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真才实学如何,还得院试、乡试场上见真章。”
那之前请教最积极的绸衫学子,脸上的热情淡去了不少,敷衍地拱了拱手,说道:“哦,原来是张童生,失敬失敬。”
说罢,便不着痕迹地退后了半步。
那个问功名的青衫学子,更是嘴角微撇,露出一丝“果然如此”的神情,转身便走,似乎觉得,再与一个童生多言,有失身份。
人群很快散去了大半,只剩下王圆、高肃等寥寥几人还留在张衍志身边。
方才还水泄不通的座位,转眼间便冷清下来。
王圆气得脸色发红,低声道:
“这些人!还真是势利眼!”
高肃也摇了摇头,说道:
“学问深浅,岂是功名高低可全然代表?”
“一帮无知短视之辈。”
张衍志看着那散去的人群,脸上并无太多失落或愤怒,反而露出一丝淡淡的嘲讽。
他早已料到会有此一幕。
在这功名决定地位的世道,一个童生的见解,即便再精妙,在许多人眼中,也缺乏足够的份量。
他轻轻拂了拂衣袖,仿佛拂去了那些无形的轻视,对王圆和高肃淡然一笑,说道:
“无妨。”
“清静些也好,正好读书。”
只是他心中那份凭借真才实学站稳脚跟,让所有质疑者闭嘴的念头,变得更加坚定。
童生?很快就不会是了。
他抬头,目光穿过窗棂,望向远方,那里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他去闯荡。
而眼前这点小小的世态炎凉,不过是征程起点的一段插曲……
……
下午的讨论很快结束。
第二天,又到了书院休沐的日子。
连日来的苦读与思想上的碰撞,也让张衍志精神有些疲惫。
恰逢月中休沐,天光晴好,王圆便拉着高肃,赵健,死活要拽上张衍志一同去府城逛逛,美其名曰透透气,沾染些人间烟火。
“张兄,整日埋首经卷,人都要读傻了!府城西市新来了一个杂耍班子,听说甚是精彩!”
“还有那李记的桂花糕,三味书屋新到的孤本……走走走!”
王圆兴致勃勃,不容分说。
张衍志拗不过他,也想给家中母亲和姐姐们寄封家书报平安,便点头应允。
四人换了干净的青衿,一同出了书院大门。
……
踏入府城。
一股与书院清幽截然不同,鲜活而生动的气息扑面而来。
宽阔的青石板街道两旁,店肆林立,旌旗招展。
叫卖声、吆喝声、车马声、讨价还价声混杂在一起,织成一曲热闹的市井交响。
“上好的杭绸,颜色鲜亮,走过路过莫要错过!”
“刚出笼的肉包子,皮薄馅大,三文钱一个!”
“磨剪子嘞……戗菜刀……”
张衍志虽是穿越而来,拥有现代都市的记忆,但,亲身漫步在这纯正的古代城市中,感受着那份未经工业文明浸染的古朴与喧嚣,仍是觉得新奇不已。
空气中弥漫着食物、香料、皮革、牲畜以及淡淡尘土混合的复杂气味,这就是真实的人间烟火。
他好奇地打量着鳞次栉比的店铺,从气派的银楼、绸缎庄,到摆满各式杂货的小摊,再到热气腾腾的食铺,一切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路上行人摩肩接踵,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有乘坐小轿的富家小姐,有匆匆而过的行商,也有与他们一样身着青衿的学子。
这种鲜活,蓬勃的世俗气息,一瞬间,就让他从经义理学的抽象世界中暂时脱离出来,脚踏实地的感觉格外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