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裹着晨露的湿气,吹散了姜眠心头那点莫名的寒意。她甩甩头,把阴差令那瞬间的异常颤动归结于“地府特产水土不服”。赚钱!这个金光闪闪的念头迅速占领了她的大脑高地,驱散了所有不安。脚步重新变得轻快,甚至带上了点雀跃,帆布背包里那堆“神器”随着她的步伐哐当作响,像在给她打气,又像是在提前抗议即将到来的颠沛流离。
沿着蜿蜒的山道下行,城市的轮廓在视野里逐渐放大、清晰。钢筋水泥的森林,川流不息的车河,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目的阳光——海城,这座以繁华和机遇闻名的滨海都市,正敞开它喧嚣的怀抱。姜眠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混杂着汽车尾气、早餐摊的油烟和一种属于大都市特有的、躁动而充满活力的气息。
“大城市!我姜半仙来也!”她叉着腰,站在入城公路边,豪气干云地喊了一嗓子,引来旁边等公交的几个大爷大妈看神经病似的目光。姜眠毫不在意,反而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尖尖的小虎牙。自由!这就是自由的味道!不用再被师父盯着画符画到灵魂出窍,不用再担心梦里考核不及格被丢进油锅(心理阴影)!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她的算命摊,必将成为海城古玩街……不,必将成为全海城最靓的仔!
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暴富)憧憬,姜眠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了进城的公交车。一路颠簸,忍受着汗味、香水味和汽油味的混合交响,她终于在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海城古玩文化街。
街道两旁是仿古建筑,飞檐翘角,朱漆木门,青石板路。店铺林立,招牌各异:“聚宝斋”、“藏珍阁”、“雅集轩”……空气中飘荡着檀香、旧书页和若有若无的咖啡香气。周末的缘故,人流熙攘,有拿着放大镜对着瓷瓶使劲瞅的老学究,有穿着时髦举着手机直播的网红,也有纯粹来看热闹的游客,讨价还价声、吆喝声、拍照的快门声此起彼伏。
热闹!姜眠眼睛更亮了。人多,意味着潜在客户多!她像条滑溜的鱼,在人缝里钻来钻去,寻找着心仪的“风水宝地”。最终,她的目光锁定了街道中段一个相对宽敞的拐角。这里人流量不错,旁边有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夏天能遮阳,关键是,树根旁边有块还算平整的空地,正好够她铺开摊子!
“就是这儿了!”姜眠一拍大腿,利落地卸下背包。她先是掏出一块洗得发白、边缘还有些毛边的深蓝色粗布,麻利地往地上一铺。接着,从背包深处郑重地摸出一块折叠起来的硬纸板——这是她在山下的镇子上花两块钱买的,上面用毛笔歪歪扭扭、力透纸背地写着五个大字:
姜半仙算命馆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墨迹稍新,显然是刚加的:
主营:算命(不准不要钱)、看风水(效果立竿见影)、抓鬼驱邪(过程可能很搞笑)
她把招牌往槐树树干上一靠,确保每个路过的人都能一眼看到。然后,她开始往外掏她的“镇摊之宝”——那堆被师父和老道长寄予厚望的“神器”。
荧光橙的巨型马克笔(判官笔Plus),往布摊中间一戳,像根突兀的警示柱。
写着“专业驱邪,童叟无欺,扫码支付享九折”的小黄旗(招魂幡Pro Max),小心翼翼地展开,插在背包侧面,迎风招展,自带一股城乡结合部促销的喜庆感。
刻着“666”的粉色橡皮章(镇魂印青春版),端端正正摆在蓝色粗布正中央,粉嫩的颜色在一片古朴背景中格外扎眼。
最后,她又从背包里翻出了老道长给的那个旧木箱里的“存货”——那根粉色的塑料跳绳(缚灵索Air)和那个锈迹斑斑的指南针(暂时不知用途)。犹豫了一下,她把跳绳随意地搭在背包上,指南针则丢在橡皮章旁边。
摊子支棱起来了!虽然简陋得透着一股心酸,但在姜眠眼里,这就是她未来商业帝国的起点!她满意地拍了拍手,一屁股坐在自带的小马扎上,清了清嗓子,准备开张。
“瞧一瞧看一看啊!正宗玄门秘传,姜半仙开馆营业啦!”她学着旁边卖糖葫芦老头的腔调开始吆喝,“算前世今生,看吉凶祸福,调风水改运势,抓小鬼驱邪祟!价格公道,效果显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清脆响亮的女声在嘈杂的古玩街里并不算突出,但也吸引了一些好奇的目光。主要是她这摊子……太另类了。那根荧光橙的“柱子”,那面迎风招展的“九折”小黄旗,还有中间那个粉嘟嘟的“666”印章,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奇妙的、令人忍不住想拍照发朋友圈的荒诞效果。
几个年轻人嘻嘻哈哈地围过来,指着小黄旗上的“扫码支付”笑得前仰后合。
“哟,大师,现在抓鬼都能扫码了?支持花呗不?”
“666?大师你这业务范围挺广啊,还管上分?”
“这荧光笔是干嘛的?给鬼画重点吗?哈哈哈!”
面对调侃,姜眠面不改色心不跳,反而笑眯眯地回敬:“这位小哥,我看你印堂发亮,今天必有桃花!不过嘛……”她故意拖长了调子,促狭地眨眨眼,“你这桃花颜色有点杂,小心是朵烂桃花哦!要不要大师我给你画道‘斩孽缘符’?扫码九折!”
被点名的青年脸一红,旁边同伴笑得更欢了。虽然没开张,但气氛倒是活跃了起来。姜眠深谙营销之道,先混个脸熟!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皱巴巴唐装、留着两撇山羊胡、摇着把破蒲扇的干瘦老头,慢悠悠地踱了过来。他的摊位就在姜眠斜对面不远,招牌上龙飞凤舞写着“铁口神算李半仙”。刚才姜眠吆喝时,这老头的脸色就有点不好看。此刻,他眯着三角眼,上下打量着姜眠那寒酸的摊子和奇葩的“法器”,嘴角撇出个不屑的弧度。
“哼,乳臭未干的小丫头片子,”李半仙摇着蒲扇,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附近的人听见,“毛都没长齐,就敢学人出来算命?还抓鬼驱邪?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拿几件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意儿,就想糊弄人?真是世风日下,什么阿猫阿狗都敢自称‘半仙’了!扰乱市场!”
这话就有点指桑骂槐、砸场子的意思了。
姜眠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但眼神依旧清亮。她慢条斯理地拿起那枚粉色的“666”橡皮章,在手里掂了掂,目光扫过李半仙那油腻腻的山羊胡,语气带着点天真的疑惑:“咦?这位……呃,前辈?您这话说的,法器嘛,好用就行,难道非得镶金嵌玉、供在神龛里才叫厉害?就像您那蒲扇,”她指了指李半仙手里那把破扇子,“看着是旧了点,但说不定是济公活佛用过的呢?对吧?”
“噗嗤!”围观的人群里有人忍不住笑出声。这丫头嘴皮子够利索!
李半仙被噎得老脸一红,蒲扇摇得更快了,带起一阵带着汗味的风:“牙尖嘴利!老夫在此摆摊二十年,看过的风水、断过的命理比你吃的盐还多!你这黄毛丫头懂什么?赶紧收拾东西走人,别在这儿丢人现眼,耽误大家做生意!”
“哦?二十年?”姜眠挑了挑眉,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敬佩”,“那前辈您一定见多识广咯?正好,晚辈初来乍到,有个小问题想请教前辈。”
她不等李半仙回答,随手一指旁边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语气认真:“您看这棵树,生得如此茂盛,按理说聚气藏风,是好事。可我刚才坐下时,总觉得这树荫底下,后脖颈子时不时有点发凉,像有股小阴风打着旋儿往骨头缝里钻。前辈您经验丰富,您说,这是不是因为这槐树年头久了,容易招……嗯,招些‘好朋友’
沿着蜿蜒的山道下行,城市的轮廓在视野里逐渐放大、清晰。钢筋水泥的森林,川流不息的车河,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目的阳光——海城,这座以繁华和机遇闻名的滨海都市,正敞开它喧嚣的怀抱。姜眠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混杂着汽车尾气、早餐摊的油烟和一种属于大都市特有的、躁动而充满活力的气息。
“大城市!我姜半仙来也!”她叉着腰,站在入城公路边,豪气干云地喊了一嗓子,引来旁边等公交的几个大爷大妈看神经病似的目光。姜眠毫不在意,反而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尖尖的小虎牙。自由!这就是自由的味道!不用再被师父盯着画符画到灵魂出窍,不用再担心梦里考核不及格被丢进油锅(心理阴影)!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她的算命摊,必将成为海城古玩街……不,必将成为全海城最靓的仔!
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暴富)憧憬,姜眠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了进城的公交车。一路颠簸,忍受着汗味、香水味和汽油味的混合交响,她终于在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海城古玩文化街。
街道两旁是仿古建筑,飞檐翘角,朱漆木门,青石板路。店铺林立,招牌各异:“聚宝斋”、“藏珍阁”、“雅集轩”……空气中飘荡着檀香、旧书页和若有若无的咖啡香气。周末的缘故,人流熙攘,有拿着放大镜对着瓷瓶使劲瞅的老学究,有穿着时髦举着手机直播的网红,也有纯粹来看热闹的游客,讨价还价声、吆喝声、拍照的快门声此起彼伏。
热闹!姜眠眼睛更亮了。人多,意味着潜在客户多!她像条滑溜的鱼,在人缝里钻来钻去,寻找着心仪的“风水宝地”。最终,她的目光锁定了街道中段一个相对宽敞的拐角。这里人流量不错,旁边有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夏天能遮阳,关键是,树根旁边有块还算平整的空地,正好够她铺开摊子!
“就是这儿了!”姜眠一拍大腿,利落地卸下背包。她先是掏出一块洗得发白、边缘还有些毛边的深蓝色粗布,麻利地往地上一铺。接着,从背包深处郑重地摸出一块折叠起来的硬纸板——这是她在山下的镇子上花两块钱买的,上面用毛笔歪歪扭扭、力透纸背地写着五个大字:
姜半仙算命馆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墨迹稍新,显然是刚加的:
主营:算命(不准不要钱)、看风水(效果立竿见影)、抓鬼驱邪(过程可能很搞笑)
她把招牌往槐树树干上一靠,确保每个路过的人都能一眼看到。然后,她开始往外掏她的“镇摊之宝”——那堆被师父和老道长寄予厚望的“神器”。
荧光橙的巨型马克笔(判官笔Plus),往布摊中间一戳,像根突兀的警示柱。
写着“专业驱邪,童叟无欺,扫码支付享九折”的小黄旗(招魂幡Pro Max),小心翼翼地展开,插在背包侧面,迎风招展,自带一股城乡结合部促销的喜庆感。
刻着“666”的粉色橡皮章(镇魂印青春版),端端正正摆在蓝色粗布正中央,粉嫩的颜色在一片古朴背景中格外扎眼。
最后,她又从背包里翻出了老道长给的那个旧木箱里的“存货”——那根粉色的塑料跳绳(缚灵索Air)和那个锈迹斑斑的指南针(暂时不知用途)。犹豫了一下,她把跳绳随意地搭在背包上,指南针则丢在橡皮章旁边。
摊子支棱起来了!虽然简陋得透着一股心酸,但在姜眠眼里,这就是她未来商业帝国的起点!她满意地拍了拍手,一屁股坐在自带的小马扎上,清了清嗓子,准备开张。
“瞧一瞧看一看啊!正宗玄门秘传,姜半仙开馆营业啦!”她学着旁边卖糖葫芦老头的腔调开始吆喝,“算前世今生,看吉凶祸福,调风水改运势,抓小鬼驱邪祟!价格公道,效果显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清脆响亮的女声在嘈杂的古玩街里并不算突出,但也吸引了一些好奇的目光。主要是她这摊子……太另类了。那根荧光橙的“柱子”,那面迎风招展的“九折”小黄旗,还有中间那个粉嘟嘟的“666”印章,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奇妙的、令人忍不住想拍照发朋友圈的荒诞效果。
几个年轻人嘻嘻哈哈地围过来,指着小黄旗上的“扫码支付”笑得前仰后合。
“哟,大师,现在抓鬼都能扫码了?支持花呗不?”
“666?大师你这业务范围挺广啊,还管上分?”
“这荧光笔是干嘛的?给鬼画重点吗?哈哈哈!”
面对调侃,姜眠面不改色心不跳,反而笑眯眯地回敬:“这位小哥,我看你印堂发亮,今天必有桃花!不过嘛……”她故意拖长了调子,促狭地眨眨眼,“你这桃花颜色有点杂,小心是朵烂桃花哦!要不要大师我给你画道‘斩孽缘符’?扫码九折!”
被点名的青年脸一红,旁边同伴笑得更欢了。虽然没开张,但气氛倒是活跃了起来。姜眠深谙营销之道,先混个脸熟!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皱巴巴唐装、留着两撇山羊胡、摇着把破蒲扇的干瘦老头,慢悠悠地踱了过来。他的摊位就在姜眠斜对面不远,招牌上龙飞凤舞写着“铁口神算李半仙”。刚才姜眠吆喝时,这老头的脸色就有点不好看。此刻,他眯着三角眼,上下打量着姜眠那寒酸的摊子和奇葩的“法器”,嘴角撇出个不屑的弧度。
“哼,乳臭未干的小丫头片子,”李半仙摇着蒲扇,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附近的人听见,“毛都没长齐,就敢学人出来算命?还抓鬼驱邪?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拿几件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意儿,就想糊弄人?真是世风日下,什么阿猫阿狗都敢自称‘半仙’了!扰乱市场!”
这话就有点指桑骂槐、砸场子的意思了。
姜眠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但眼神依旧清亮。她慢条斯理地拿起那枚粉色的“666”橡皮章,在手里掂了掂,目光扫过李半仙那油腻腻的山羊胡,语气带着点天真的疑惑:“咦?这位……呃,前辈?您这话说的,法器嘛,好用就行,难道非得镶金嵌玉、供在神龛里才叫厉害?就像您那蒲扇,”她指了指李半仙手里那把破扇子,“看着是旧了点,但说不定是济公活佛用过的呢?对吧?”
“噗嗤!”围观的人群里有人忍不住笑出声。这丫头嘴皮子够利索!
李半仙被噎得老脸一红,蒲扇摇得更快了,带起一阵带着汗味的风:“牙尖嘴利!老夫在此摆摊二十年,看过的风水、断过的命理比你吃的盐还多!你这黄毛丫头懂什么?赶紧收拾东西走人,别在这儿丢人现眼,耽误大家做生意!”
“哦?二十年?”姜眠挑了挑眉,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敬佩”,“那前辈您一定见多识广咯?正好,晚辈初来乍到,有个小问题想请教前辈。”
她不等李半仙回答,随手一指旁边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语气认真:“您看这棵树,生得如此茂盛,按理说聚气藏风,是好事。可我刚才坐下时,总觉得这树荫底下,后脖颈子时不时有点发凉,像有股小阴风打着旋儿往骨头缝里钻。前辈您经验丰富,您说,这是不是因为这槐树年头久了,容易招……嗯,招些‘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