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大营的烛火明 —— 乾隆十八年春】
王鸿绪把银线拼出的矿脉图往帅案上铺时,烛火的影子在图上跳动,让那些铅粒聚成的线条活了起来。图上的博克达山像头卧着的骆驼,运铅的商路则像条银蛇,缠绕着山脚往漠北延伸 —— 这是用三十块假票银线、十二块茶窖铅块,还有恰克图分号缴获的弯刀柄熔解后,重新拼出的全图。
“王掌柜确定,这商路就是铅粒运输线?” 清军参将赵武的手指在图上戳了戳,指尖的茧子刮过盐晶标记得的 “汇通海” 商号,“范家的商队向来走官道,哪敢往戈壁里钻?” 他的佩刀在烛火下闪着冷光,刀柄的吞口是银制的,含铅量比寻常兵器高。
王鸿绪往图上撒了把盐晶粉,遇铅发黑的粉末立刻标出三个红点:“这是准噶尔的暗哨,上个月刚换的岗。” 他指着红点间的虚线,“商队走戈壁,就是为了避开官道上的税卡,每趟能多运三成铅粒。” 磁石棒在袖口里微微发颤,提醒他帅案的夹层里藏着块铅牌,刻着 “和” 字。
帐外传来马蹄声,探马滚进帐来,手里举着块茶砖,砖面的 “金骏眉” 三个字歪得可笑:“将军,截获块范家商队的砖,字是准噶尔文写的!” 茶砖在烛火下泛着灰黑,王鸿绪用磁石一贴,立刻吸得牢牢的 —— 砖里藏着铅粒,和矿洞的成色一样。
赵武突然拍案:“好!就按王掌柜的图伏击!” 他往地图上的黑水河划了道线,“让骑兵在河谷两侧埋伏,见到‘金骏眉’茶砖就扣下,活要见人,死要见铅!”
一、银线标的商路准
卯时的戈壁滩还浸在寒气里,清军骑兵趴在沙丘后,马蹄裹着毡布,连喘气都用布捂着。赵武举着望远镜,镜片里映出支商队,骆驼背上的茶砖堆得像小山,每块砖的侧面都露着点灰黑 —— 是铅粒透出的颜色。
“按银线图的标记,前面就是黑水河。” 王鸿绪的声音压得极低,手里的磁石棒指向河谷拐弯处,那里的沙粒泛着黑,是铅车碾过的痕迹,“范家的人会在这里歇脚,给骆驼饮水时,顺便交接铅粒。”
商队慢慢走近,打头的掌柜举着杆旗,旗上的三铜钱印在晨光里晃眼。王鸿绪认出他是范家的二掌柜范茂才,去年在苏州银号见过,当时他袖口的盐晶印就泛着黑,是藏过铅块的缘故。
骆驼突然焦躁起来,不停地用蹄子刨沙。范茂才往河谷两侧看,手往腰间摸 —— 那里藏着把盐晶匕首,和晋商的样式一模一样。王鸿绪心里一紧,赶紧给赵武使眼色,骑兵们的弓立刻拉成满月,箭头涂着盐晶粉,射中了会往肉里钻。
“就在这里动手!” 赵武的令旗往下一压,骑兵像潮水般冲出去,马蹄扬起的沙尘里,磁石棒在每个士兵的腰间发颤 —— 他们的甲胄里都嵌着小块磁石,能吸住范家商队的铅器。
范茂才的反应极快,抽出匕首就往骆驼背上的茶砖砍,砖壳裂开的瞬间,铅粒像暴雨般撒出来,在沙地上滚得哗哗响。可他没算到清军甲胄里的磁石,铅粒刚落地就被吸住,根本没法用来当武器。
二、清军伏的河谷截
辰时的太阳爬过沙丘,把黑水河照得像条银带。范家商队的人被捆在沙地上,嘴里塞着骆驼毛,眼睛却直勾勾盯着那些茶砖。王鸿绪让人搬下一块,用盐晶锤敲开,里面的铅块裹着桑皮纸,纸上的准噶尔文写着 “博克达山左翼,三百匹战马”。
“这些砖面的字,是故意写歪的。” 王鸿绪指着 “金骏眉” 三个字,准噶尔文的笔画里藏着小三角,是军营的记号,“既怕被汉人认出,又得让自己人看懂,才弄出这种四不像的字体。”
赵武往茶砖堆里扔了块磁石,立刻有五块砖 “嗖” 地粘了上去,比别的砖沉得多。他让人搬下来砸开,里面的铅块竟刻着字,盐晶在晨光下显形 —— 是个 “和” 字,火印的纹路和和珅府里铅块的一模一样!
王鸿绪的指尖突然发冷。这五块砖藏在商队中间,外面裹着三层油布,显然是要单独送的。他往铅块上撒茶汁,晋商的染料让 “和” 字变了紫,边缘泛着的朱砂印和官账房的墨一个色,错不了。
范茂才突然挣扎起来,嘴里的骆驼毛掉了,喊着:“那几块砖是给和大人的!你们动不得!” 他的指甲在沙地上抠出深痕,“和珅说了,谁动他的铅块,就让谁脑袋搬家!”
赵武的脸瞬间沉了:“把他的嘴堵上!” 他往王鸿绪这边凑了凑,声音压得极低,“王掌柜,这事怕是牵扯太大,要不要……”
“将军只管按军法处置。” 王鸿绪把刻着 “和” 字的铅块往怀里塞,“这些证据,我会亲自送进宫,奏请万岁爷定夺。” 他往河谷下游看,那里的沙地上还有串新鲜的脚印,是往漠北方向去的,像是有人提前跑了。
三、茶砖藏的铅粒实
巳时的风卷着沙尘,把茶砖吹得噼啪响。王鸿绪让士兵们把所有砖都砸开,铅块在沙地上堆成小山,每块都刻着准噶尔文的编号,从 “一” 到 “三百”,正好三百块 —— 能铸三千两银子的铅,够准噶尔买三百匹战马。
“范家这是把茶砖当成了运铅的幌子。” 赵武掂着块铅块,沉甸甸的压手,“表面看是走商,实际上是给准噶尔送军饷,比直接运银子隐蔽多了。” 他往铅块上呵气,水汽让上面的火印更清楚,是范家矿洞的记号,缺角处镶着银。
王鸿绪突然发现块奇怪的茶砖,砖面的 “金骏眉” 三个字是汉文写的,笔锋和官账房的李主事很像。砸开一看,里面的铅块没刻准噶尔文,反而贴着张桑皮纸,上面用朱砂写着 “军需处领用,李”—— 是李主事的笔迹!
“看来军需处的内鬼,不止给假票印泥那么简单。” 王鸿绪把桑皮纸往赵武手里塞,“他们直接从范家领铅块,再用军需账报销,把朝廷的银子变成准噶尔的武器,这是通敌叛国!”
沙地上的范茂才突然像疯了样扭动,王鸿绪让人解开他的嘴,他立刻喊:“我知道和珅的秘密!他每年从范家拿五千两铅,熔成银锭藏在府里,账本就在……” 话没说完就被堵住了嘴,眼睛却瞪着王鸿绪怀里的 “和” 字铅块,像是在暗示什么。
四、票号承的军饷办
午时的清军大营里,捷报正往京城送。赵武把王鸿绪拉到帅案前,指着地图上的晋商分号:“这些据点要是都能帮朝廷传递情报,准噶尔的铅路不出半年就能全掐断。” 他往桌上推了杯马奶酒,“我会给万岁爷写奏折,保举‘汇通海’承办边疆军饷汇兑。”
王鸿绪的心跳漏了半拍。承办军饷汇兑,意味着晋商的票号能直接介入军需,从单纯的商人变成朝廷的左膀右臂。他想起总号的金匾,“汇通天下” 四个字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沉,像担着千钧重担。
“将军放心,晋商绝不会辜负朝廷信任。” 王鸿绪往地图上的恰克图分号指,“我们的分号掌柜都懂军务暗号,能用盐晶水在汇票上标军情,比驿站还快三天。” 他摸出块磁石,往赵武的军饷账上一贴,立刻显出几处发黑的记录 —— 是李主事做的假账,掺了铅粉。
赵武的眼睛亮了:“要是早有这本事,年将军当年也不至于缺饷!” 他让人取来空白军饷票,“王掌柜现在就试试,用你们的法子标上暗号,我看看能不能认出。”
王鸿绪蘸着盐晶水在票上写了 “黑水河伏击”,再用磁石一贴,字迹立刻发黑。赵武啧啧称奇:“这比我们的火漆管用多了,不怕水浸,还只有自己人能看懂。” 他当场让人写下奏折,举荐 “汇通海” 承办军饷的朱批,就用这盐晶水写,以防泄密。
五、和字砖的火印合
未时的阳光把沙地上的铅块照得发白。王鸿绪把那五块刻着 “和” 字的茶砖单独收好,砖缝里的盐晶在光下闪得像碎星。他往砖面洒了点水,盐晶遇水化开,露出下面的火印 —— 是个 “军” 字,和年羹尧军饷银锭的印记分毫不差,只是在 “军” 字旁边多了个小 “和”。
“这是和珅用军需银铸的铅块。” 王鸿绪的指尖在火印上划过,“先用军饷银熔成铅,运给准噶尔换战马,再让他们用战马换朝廷的赏赐,两头赚钱,还把脏水泼给年将军旧部。”
赵武突然想起件事:“上个月和珅府的管家来军营,说要‘借用’三十匹战马,说是给西域的商队用,当时我就觉得奇怪,现在想来,怕是给准噶尔送的!” 他往那五块茶砖看,“这些砖,怕是要运去换战马的。”
远处传来马蹄声,是京城的快马信使。王鸿绪把刻着 “和” 字的铅块包进油布,藏在茶砖堆的最下面 —— 现在还不是动和珅的时候,得等抓住更多把柄。他望着信使手里的黄绸,知道那是朝廷的旨意,晋商的票号从此要扛起更重的担子。
夕阳把戈壁染成金红,王鸿绪站在黑水河岸边,看着清军把铅块装车运走,每辆车上都插着 “汇通海” 的旗,在风里猎猎作响。他知道,这场用银线、茶砖、军饷织成的仗,晋商已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而那五块刻着 “和” 字的茶砖,在暮色里泛着冷光,像五颗埋在沙子里的雷。王鸿绪摸了摸怀里的磁石,突然觉得这戈壁的风,吹得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 该来的总会来,不管对手是范家,是准噶尔,还是深藏在朝廷里的和珅。
远处的博克达山在夕阳下像头沉睡的巨兽,王鸿绪知道,那里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被揭开,而 “汇通海” 的票号,将是照亮这些秘密的第一束光。
王鸿绪把银线拼出的矿脉图往帅案上铺时,烛火的影子在图上跳动,让那些铅粒聚成的线条活了起来。图上的博克达山像头卧着的骆驼,运铅的商路则像条银蛇,缠绕着山脚往漠北延伸 —— 这是用三十块假票银线、十二块茶窖铅块,还有恰克图分号缴获的弯刀柄熔解后,重新拼出的全图。
“王掌柜确定,这商路就是铅粒运输线?” 清军参将赵武的手指在图上戳了戳,指尖的茧子刮过盐晶标记得的 “汇通海” 商号,“范家的商队向来走官道,哪敢往戈壁里钻?” 他的佩刀在烛火下闪着冷光,刀柄的吞口是银制的,含铅量比寻常兵器高。
王鸿绪往图上撒了把盐晶粉,遇铅发黑的粉末立刻标出三个红点:“这是准噶尔的暗哨,上个月刚换的岗。” 他指着红点间的虚线,“商队走戈壁,就是为了避开官道上的税卡,每趟能多运三成铅粒。” 磁石棒在袖口里微微发颤,提醒他帅案的夹层里藏着块铅牌,刻着 “和” 字。
帐外传来马蹄声,探马滚进帐来,手里举着块茶砖,砖面的 “金骏眉” 三个字歪得可笑:“将军,截获块范家商队的砖,字是准噶尔文写的!” 茶砖在烛火下泛着灰黑,王鸿绪用磁石一贴,立刻吸得牢牢的 —— 砖里藏着铅粒,和矿洞的成色一样。
赵武突然拍案:“好!就按王掌柜的图伏击!” 他往地图上的黑水河划了道线,“让骑兵在河谷两侧埋伏,见到‘金骏眉’茶砖就扣下,活要见人,死要见铅!”
一、银线标的商路准
卯时的戈壁滩还浸在寒气里,清军骑兵趴在沙丘后,马蹄裹着毡布,连喘气都用布捂着。赵武举着望远镜,镜片里映出支商队,骆驼背上的茶砖堆得像小山,每块砖的侧面都露着点灰黑 —— 是铅粒透出的颜色。
“按银线图的标记,前面就是黑水河。” 王鸿绪的声音压得极低,手里的磁石棒指向河谷拐弯处,那里的沙粒泛着黑,是铅车碾过的痕迹,“范家的人会在这里歇脚,给骆驼饮水时,顺便交接铅粒。”
商队慢慢走近,打头的掌柜举着杆旗,旗上的三铜钱印在晨光里晃眼。王鸿绪认出他是范家的二掌柜范茂才,去年在苏州银号见过,当时他袖口的盐晶印就泛着黑,是藏过铅块的缘故。
骆驼突然焦躁起来,不停地用蹄子刨沙。范茂才往河谷两侧看,手往腰间摸 —— 那里藏着把盐晶匕首,和晋商的样式一模一样。王鸿绪心里一紧,赶紧给赵武使眼色,骑兵们的弓立刻拉成满月,箭头涂着盐晶粉,射中了会往肉里钻。
“就在这里动手!” 赵武的令旗往下一压,骑兵像潮水般冲出去,马蹄扬起的沙尘里,磁石棒在每个士兵的腰间发颤 —— 他们的甲胄里都嵌着小块磁石,能吸住范家商队的铅器。
范茂才的反应极快,抽出匕首就往骆驼背上的茶砖砍,砖壳裂开的瞬间,铅粒像暴雨般撒出来,在沙地上滚得哗哗响。可他没算到清军甲胄里的磁石,铅粒刚落地就被吸住,根本没法用来当武器。
二、清军伏的河谷截
辰时的太阳爬过沙丘,把黑水河照得像条银带。范家商队的人被捆在沙地上,嘴里塞着骆驼毛,眼睛却直勾勾盯着那些茶砖。王鸿绪让人搬下一块,用盐晶锤敲开,里面的铅块裹着桑皮纸,纸上的准噶尔文写着 “博克达山左翼,三百匹战马”。
“这些砖面的字,是故意写歪的。” 王鸿绪指着 “金骏眉” 三个字,准噶尔文的笔画里藏着小三角,是军营的记号,“既怕被汉人认出,又得让自己人看懂,才弄出这种四不像的字体。”
赵武往茶砖堆里扔了块磁石,立刻有五块砖 “嗖” 地粘了上去,比别的砖沉得多。他让人搬下来砸开,里面的铅块竟刻着字,盐晶在晨光下显形 —— 是个 “和” 字,火印的纹路和和珅府里铅块的一模一样!
王鸿绪的指尖突然发冷。这五块砖藏在商队中间,外面裹着三层油布,显然是要单独送的。他往铅块上撒茶汁,晋商的染料让 “和” 字变了紫,边缘泛着的朱砂印和官账房的墨一个色,错不了。
范茂才突然挣扎起来,嘴里的骆驼毛掉了,喊着:“那几块砖是给和大人的!你们动不得!” 他的指甲在沙地上抠出深痕,“和珅说了,谁动他的铅块,就让谁脑袋搬家!”
赵武的脸瞬间沉了:“把他的嘴堵上!” 他往王鸿绪这边凑了凑,声音压得极低,“王掌柜,这事怕是牵扯太大,要不要……”
“将军只管按军法处置。” 王鸿绪把刻着 “和” 字的铅块往怀里塞,“这些证据,我会亲自送进宫,奏请万岁爷定夺。” 他往河谷下游看,那里的沙地上还有串新鲜的脚印,是往漠北方向去的,像是有人提前跑了。
三、茶砖藏的铅粒实
巳时的风卷着沙尘,把茶砖吹得噼啪响。王鸿绪让士兵们把所有砖都砸开,铅块在沙地上堆成小山,每块都刻着准噶尔文的编号,从 “一” 到 “三百”,正好三百块 —— 能铸三千两银子的铅,够准噶尔买三百匹战马。
“范家这是把茶砖当成了运铅的幌子。” 赵武掂着块铅块,沉甸甸的压手,“表面看是走商,实际上是给准噶尔送军饷,比直接运银子隐蔽多了。” 他往铅块上呵气,水汽让上面的火印更清楚,是范家矿洞的记号,缺角处镶着银。
王鸿绪突然发现块奇怪的茶砖,砖面的 “金骏眉” 三个字是汉文写的,笔锋和官账房的李主事很像。砸开一看,里面的铅块没刻准噶尔文,反而贴着张桑皮纸,上面用朱砂写着 “军需处领用,李”—— 是李主事的笔迹!
“看来军需处的内鬼,不止给假票印泥那么简单。” 王鸿绪把桑皮纸往赵武手里塞,“他们直接从范家领铅块,再用军需账报销,把朝廷的银子变成准噶尔的武器,这是通敌叛国!”
沙地上的范茂才突然像疯了样扭动,王鸿绪让人解开他的嘴,他立刻喊:“我知道和珅的秘密!他每年从范家拿五千两铅,熔成银锭藏在府里,账本就在……” 话没说完就被堵住了嘴,眼睛却瞪着王鸿绪怀里的 “和” 字铅块,像是在暗示什么。
四、票号承的军饷办
午时的清军大营里,捷报正往京城送。赵武把王鸿绪拉到帅案前,指着地图上的晋商分号:“这些据点要是都能帮朝廷传递情报,准噶尔的铅路不出半年就能全掐断。” 他往桌上推了杯马奶酒,“我会给万岁爷写奏折,保举‘汇通海’承办边疆军饷汇兑。”
王鸿绪的心跳漏了半拍。承办军饷汇兑,意味着晋商的票号能直接介入军需,从单纯的商人变成朝廷的左膀右臂。他想起总号的金匾,“汇通天下” 四个字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沉,像担着千钧重担。
“将军放心,晋商绝不会辜负朝廷信任。” 王鸿绪往地图上的恰克图分号指,“我们的分号掌柜都懂军务暗号,能用盐晶水在汇票上标军情,比驿站还快三天。” 他摸出块磁石,往赵武的军饷账上一贴,立刻显出几处发黑的记录 —— 是李主事做的假账,掺了铅粉。
赵武的眼睛亮了:“要是早有这本事,年将军当年也不至于缺饷!” 他让人取来空白军饷票,“王掌柜现在就试试,用你们的法子标上暗号,我看看能不能认出。”
王鸿绪蘸着盐晶水在票上写了 “黑水河伏击”,再用磁石一贴,字迹立刻发黑。赵武啧啧称奇:“这比我们的火漆管用多了,不怕水浸,还只有自己人能看懂。” 他当场让人写下奏折,举荐 “汇通海” 承办军饷的朱批,就用这盐晶水写,以防泄密。
五、和字砖的火印合
未时的阳光把沙地上的铅块照得发白。王鸿绪把那五块刻着 “和” 字的茶砖单独收好,砖缝里的盐晶在光下闪得像碎星。他往砖面洒了点水,盐晶遇水化开,露出下面的火印 —— 是个 “军” 字,和年羹尧军饷银锭的印记分毫不差,只是在 “军” 字旁边多了个小 “和”。
“这是和珅用军需银铸的铅块。” 王鸿绪的指尖在火印上划过,“先用军饷银熔成铅,运给准噶尔换战马,再让他们用战马换朝廷的赏赐,两头赚钱,还把脏水泼给年将军旧部。”
赵武突然想起件事:“上个月和珅府的管家来军营,说要‘借用’三十匹战马,说是给西域的商队用,当时我就觉得奇怪,现在想来,怕是给准噶尔送的!” 他往那五块茶砖看,“这些砖,怕是要运去换战马的。”
远处传来马蹄声,是京城的快马信使。王鸿绪把刻着 “和” 字的铅块包进油布,藏在茶砖堆的最下面 —— 现在还不是动和珅的时候,得等抓住更多把柄。他望着信使手里的黄绸,知道那是朝廷的旨意,晋商的票号从此要扛起更重的担子。
夕阳把戈壁染成金红,王鸿绪站在黑水河岸边,看着清军把铅块装车运走,每辆车上都插着 “汇通海” 的旗,在风里猎猎作响。他知道,这场用银线、茶砖、军饷织成的仗,晋商已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而那五块刻着 “和” 字的茶砖,在暮色里泛着冷光,像五颗埋在沙子里的雷。王鸿绪摸了摸怀里的磁石,突然觉得这戈壁的风,吹得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 该来的总会来,不管对手是范家,是准噶尔,还是深藏在朝廷里的和珅。
远处的博克达山在夕阳下像头沉睡的巨兽,王鸿绪知道,那里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被揭开,而 “汇通海” 的票号,将是照亮这些秘密的第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