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总号的账房窗 —— 光绪三十年春】
王昭临正对着 “驼机联运” 的路线图发呆,桌角堆着太原货站的筹备清单,可眉头却没松开 —— 虽说商务局同意试点,可王德昌私下里还在串联守旧股东,昨天还有伙计来报,说茶山附近的村民又在传 “机车惊神” 的谣言,试点的阻力一点没少。
“少东家,上海来的报纸!” 伙计喘着气跑进来,手里攥着份卷得紧实的《新民丛报》,报角还沾着上海码头的水汽,“报房的人说,上面有梁先生写的文章,专门说您改革的事!”
王昭临猛地抬起头,一把抓过报纸。报纸头版的标题格外醒目 ——《论晋商改革》,作者落款是 “梁启超”。他赶紧展开,油墨香混着纸张的气息扑面而来,一行字瞬间撞进眼里:“王君昭临之变,非忘晋商之祖,乃续晋商之业于新世;非弃百年之规,乃赋旧规以新生。”
一、丛报文的声援力
辰时的日头透过窗,把报纸照得透亮。王昭临逐字逐句地读,梁启超在文中把他的改革拆解得明明白白:说复式簿记 “非用洋法弃祖制,乃以清账护祖业”,举了票号差错率下降七成的例子;说机器面粉厂 “非扰祠堂坏风水,乃以实业养晋商”,提了五千两利润补贴票号的事;说铁路运茶 “非夺驼夫饭碗,乃以联运拓生路”,还特意写了 “驼队引路、工钱加两成” 的细节。
“晋商之魂在‘信’,非在‘守旧’!” 文中这句话,王昭临反复读了三遍,眼眶都热了 —— 这正是他一直想跟守旧派说的话,却被梁启超一语道破。更让他惊喜的是,报纸中间还转载了他去年写的《复式簿记与晋商信文化》,文末加了梁启超的按语:“复式记的是账,守的是信,账清则信立,此乃晋商新魂之核心。”
伙计们也围过来看,有的小声念着文章,有的激动地说:“梁先生都支持咱们,看那些守旧股东还怎么说!” 正说着,总号门口传来动静 —— 是几个外地商帮的掌柜,手里也拿着《新民丛报》,特意来平遥找王昭临:“王先生,梁先生的文章我们都看了,您这改革的法子,我们也想学着用!”
消息像长了翅膀,半天就传遍了平遥城。之前跟着王德昌反对改革的中立股东,有的主动来总号找王昭临,说 “愿意支持试点”;茶山的村民也没人再传谣言,有几个老村民还来问 “机车运茶啥时候试,我们也想看看”。
二、晋商版的磁粉印
巳时的总号印刷坊,王昭临让人把梁启超的文章和自己的转载文,重新印成 “晋商版”—— 用的是前卷传下来的 “茶汁掺磁粉” 技法,油墨里混了祁门茶汁和细磁粉,既防仿造,又显晋商特色。
老印刷匠张师傅蘸了油墨,在纸上印字,刚印好的 “晋新” 二字还看不太清。王昭临掏出块小磁石,往纸上一贴 —— 淡黑色的 “晋新” 慢慢显了出来,“晋” 字里藏着双驼纹,“新” 字里嵌着微型机车图案,正好对应 “晋商传统 新思想”。
“妙啊!” 张师傅忍不住赞叹,“这法子既没丢老手艺,又能让大家看清字,比普通印刷强多了!” 王昭临笑着说:“把这些晋商版的文章送到各分号,还有祁县、太谷的商帮那里,让大家都知道,改革不是丢根,是让根长得更牢。”
伙计们抱着印好的文章往外送,有的去分号,有的去外地商帮。王德昌在家看到送来的晋商版文章,拿着磁石验了 “晋新” 二字,脸色铁青 —— 他没想到,梁启超的一篇文章,竟让反对改革的声音一下子弱了下去,可他还是不服,把文章扔在桌上,对管家说:“别以为这样就完了,试点要是出岔子,我照样反对!”
三、商务局的调查撤
午时的山西商务局,李委员拿着一摞信 —— 有晋商掌柜的,有外地商帮的,还有百姓的,都在说 “支持王昭临改革”“撤销调查”。他翻着信,又看了看桌上的《新民丛报》,心里清楚,再查下去也没意义,还会得罪商帮。
“传我命令,” 李委员对下属说,“撤销对王昭临的调查,正式批准‘驼机联运’试点,太原、榆次的货站,尽快协调好!” 下属刚要走,李委员又补充:“再给平遥总号送封信,说商务局支持晋商改革,要是遇到困难,衙门能帮就帮。”
王昭临收到商务局的信时,正在货柜工坊看新造的货柜车。信上用盐晶水写了 “准试点” 三个字,旁边还盖了商务局的印。“成了!” 他把信递给伙计们看,工坊里顿时欢呼起来。李师傅正在给货柜车画关公像,听到消息,特意在像的刀身上加了个 “信” 字,说 “这是给少东家的贺礼”。
王德昌听说商务局撤了调查,气得把书房里的旧账册摔了好几本,可也没别的办法 —— 舆论、官方、商帮都站在王昭临那边,他再反对,也没人跟着响应了。可他心里还是憋着劲,暗地里让人去太原货站盯着,想找试点的岔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新掌柜的培训启
未时的总号学堂,王昭临召集了二十个年轻伙计 —— 都是各分号推荐的,脑子活、肯学新东西。他把《复式簿记手册》和《英语入门》放在桌上:“从今天起,咱们办个‘新掌柜培训班’,每天学两个时辰的复式记账,一个时辰的英语,” 他指着手册上的盐晶密押,“学会了这些,以后咱们的票号能跟洋行打交道,铁路茶运也能对接国际市场。”
年轻伙计们都很兴奋,有的拿起手册翻,有的跟着王昭临学英语单词。有个叫赵小山的伙计,之前在上海分号做过学徒,会点基础英语,主动说:“少东家,我可以帮大家补英语!” 王昭临点点头,让他当 “英语助教”。
培训课上,王昭临还教大家用磁石验账、用茶汁显密押,把传统防伪技法和现代知识结合起来。“咱们学新东西,不是为了丢老东西,” 他拿着晋商版的文章,“就像这‘晋新’二字,少了‘晋’,就不是晋商;少了‘新’,就活不下去。”
伙计们听得很认真,有的还在笔记本上用茶汁写 “信” 字,说 “要像少东家说的,账清则信立”。王昭临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心里踏实了不少 —— 有了这些新掌柜,以后改革的路就能走得更稳。
五、汇丰行的威胁现
酉时的太原城,王昭临去考察货站,路过西大街时,看见一家新铺子正在装修,门匾上写着 “汇丰银行”,几个穿洋装的人正指挥工人挂牌子。他心里一沉 —— 汇丰银行是英国的,跟之前的丽如银行一样,都是来抢票号市场的。
他悄悄走过去,听见一个洋经理对工人说:“尽快装修好,下个月就开业,咱们要把晋商的票号客户,都拉过来!” 旁边的中国伙计附和:“放心,晋商的票号还用老法子记账,咱们用洋人的银行券,肯定比他们方便!”
王昭临攥紧了拳头 —— 内部的守旧派还没彻底压下去,外部的汇丰银行又来抢市场,改革的压力一下子从内部转向了外部。他赶紧回平遥,把汇丰银行设点的事告诉了掌柜们:“咱们得加快改革,票号要尽快全面用复式簿记,铁路茶运试点要成功,不然咱们的市场,就要被洋行抢光了!”
掌柜们都紧张起来,有的说 “要赶紧培训新掌柜,学好英语跟洋行打交道”,有的说 “要把票号的防伪法子再升级,别让洋行钻了空子”。王昭临点点头,让人把磁石密匣里的 “驼机联运” 计划拿出来,重新修改,加了 “试点成功后,尽快对接广州洋行” 的条款。
晚上的总号里,王昭临看着桌上的《新民丛报》和汇丰银行的照片,心里清楚 —— 梁启超的声援解了燃眉之急,可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守旧派还在暗处盯着,汇丰银行又在明处抢市场,这改革的路,还得一步一步稳稳地走。
第二天一早,新掌柜培训班照常开课,货柜工坊的机器还在响,太原货站的筹备也在推进。可王昭临知道,他得尽快让 “驼机联运” 试点成功,让票号改革见效,不然,不仅晋商的根保不住,连市场都要被洋行夺走。而汇丰银行的开业,就像一个倒计时,提醒着他,时间不多了。
王昭临正对着 “驼机联运” 的路线图发呆,桌角堆着太原货站的筹备清单,可眉头却没松开 —— 虽说商务局同意试点,可王德昌私下里还在串联守旧股东,昨天还有伙计来报,说茶山附近的村民又在传 “机车惊神” 的谣言,试点的阻力一点没少。
“少东家,上海来的报纸!” 伙计喘着气跑进来,手里攥着份卷得紧实的《新民丛报》,报角还沾着上海码头的水汽,“报房的人说,上面有梁先生写的文章,专门说您改革的事!”
王昭临猛地抬起头,一把抓过报纸。报纸头版的标题格外醒目 ——《论晋商改革》,作者落款是 “梁启超”。他赶紧展开,油墨香混着纸张的气息扑面而来,一行字瞬间撞进眼里:“王君昭临之变,非忘晋商之祖,乃续晋商之业于新世;非弃百年之规,乃赋旧规以新生。”
一、丛报文的声援力
辰时的日头透过窗,把报纸照得透亮。王昭临逐字逐句地读,梁启超在文中把他的改革拆解得明明白白:说复式簿记 “非用洋法弃祖制,乃以清账护祖业”,举了票号差错率下降七成的例子;说机器面粉厂 “非扰祠堂坏风水,乃以实业养晋商”,提了五千两利润补贴票号的事;说铁路运茶 “非夺驼夫饭碗,乃以联运拓生路”,还特意写了 “驼队引路、工钱加两成” 的细节。
“晋商之魂在‘信’,非在‘守旧’!” 文中这句话,王昭临反复读了三遍,眼眶都热了 —— 这正是他一直想跟守旧派说的话,却被梁启超一语道破。更让他惊喜的是,报纸中间还转载了他去年写的《复式簿记与晋商信文化》,文末加了梁启超的按语:“复式记的是账,守的是信,账清则信立,此乃晋商新魂之核心。”
伙计们也围过来看,有的小声念着文章,有的激动地说:“梁先生都支持咱们,看那些守旧股东还怎么说!” 正说着,总号门口传来动静 —— 是几个外地商帮的掌柜,手里也拿着《新民丛报》,特意来平遥找王昭临:“王先生,梁先生的文章我们都看了,您这改革的法子,我们也想学着用!”
消息像长了翅膀,半天就传遍了平遥城。之前跟着王德昌反对改革的中立股东,有的主动来总号找王昭临,说 “愿意支持试点”;茶山的村民也没人再传谣言,有几个老村民还来问 “机车运茶啥时候试,我们也想看看”。
二、晋商版的磁粉印
巳时的总号印刷坊,王昭临让人把梁启超的文章和自己的转载文,重新印成 “晋商版”—— 用的是前卷传下来的 “茶汁掺磁粉” 技法,油墨里混了祁门茶汁和细磁粉,既防仿造,又显晋商特色。
老印刷匠张师傅蘸了油墨,在纸上印字,刚印好的 “晋新” 二字还看不太清。王昭临掏出块小磁石,往纸上一贴 —— 淡黑色的 “晋新” 慢慢显了出来,“晋” 字里藏着双驼纹,“新” 字里嵌着微型机车图案,正好对应 “晋商传统 新思想”。
“妙啊!” 张师傅忍不住赞叹,“这法子既没丢老手艺,又能让大家看清字,比普通印刷强多了!” 王昭临笑着说:“把这些晋商版的文章送到各分号,还有祁县、太谷的商帮那里,让大家都知道,改革不是丢根,是让根长得更牢。”
伙计们抱着印好的文章往外送,有的去分号,有的去外地商帮。王德昌在家看到送来的晋商版文章,拿着磁石验了 “晋新” 二字,脸色铁青 —— 他没想到,梁启超的一篇文章,竟让反对改革的声音一下子弱了下去,可他还是不服,把文章扔在桌上,对管家说:“别以为这样就完了,试点要是出岔子,我照样反对!”
三、商务局的调查撤
午时的山西商务局,李委员拿着一摞信 —— 有晋商掌柜的,有外地商帮的,还有百姓的,都在说 “支持王昭临改革”“撤销调查”。他翻着信,又看了看桌上的《新民丛报》,心里清楚,再查下去也没意义,还会得罪商帮。
“传我命令,” 李委员对下属说,“撤销对王昭临的调查,正式批准‘驼机联运’试点,太原、榆次的货站,尽快协调好!” 下属刚要走,李委员又补充:“再给平遥总号送封信,说商务局支持晋商改革,要是遇到困难,衙门能帮就帮。”
王昭临收到商务局的信时,正在货柜工坊看新造的货柜车。信上用盐晶水写了 “准试点” 三个字,旁边还盖了商务局的印。“成了!” 他把信递给伙计们看,工坊里顿时欢呼起来。李师傅正在给货柜车画关公像,听到消息,特意在像的刀身上加了个 “信” 字,说 “这是给少东家的贺礼”。
王德昌听说商务局撤了调查,气得把书房里的旧账册摔了好几本,可也没别的办法 —— 舆论、官方、商帮都站在王昭临那边,他再反对,也没人跟着响应了。可他心里还是憋着劲,暗地里让人去太原货站盯着,想找试点的岔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新掌柜的培训启
未时的总号学堂,王昭临召集了二十个年轻伙计 —— 都是各分号推荐的,脑子活、肯学新东西。他把《复式簿记手册》和《英语入门》放在桌上:“从今天起,咱们办个‘新掌柜培训班’,每天学两个时辰的复式记账,一个时辰的英语,” 他指着手册上的盐晶密押,“学会了这些,以后咱们的票号能跟洋行打交道,铁路茶运也能对接国际市场。”
年轻伙计们都很兴奋,有的拿起手册翻,有的跟着王昭临学英语单词。有个叫赵小山的伙计,之前在上海分号做过学徒,会点基础英语,主动说:“少东家,我可以帮大家补英语!” 王昭临点点头,让他当 “英语助教”。
培训课上,王昭临还教大家用磁石验账、用茶汁显密押,把传统防伪技法和现代知识结合起来。“咱们学新东西,不是为了丢老东西,” 他拿着晋商版的文章,“就像这‘晋新’二字,少了‘晋’,就不是晋商;少了‘新’,就活不下去。”
伙计们听得很认真,有的还在笔记本上用茶汁写 “信” 字,说 “要像少东家说的,账清则信立”。王昭临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心里踏实了不少 —— 有了这些新掌柜,以后改革的路就能走得更稳。
五、汇丰行的威胁现
酉时的太原城,王昭临去考察货站,路过西大街时,看见一家新铺子正在装修,门匾上写着 “汇丰银行”,几个穿洋装的人正指挥工人挂牌子。他心里一沉 —— 汇丰银行是英国的,跟之前的丽如银行一样,都是来抢票号市场的。
他悄悄走过去,听见一个洋经理对工人说:“尽快装修好,下个月就开业,咱们要把晋商的票号客户,都拉过来!” 旁边的中国伙计附和:“放心,晋商的票号还用老法子记账,咱们用洋人的银行券,肯定比他们方便!”
王昭临攥紧了拳头 —— 内部的守旧派还没彻底压下去,外部的汇丰银行又来抢市场,改革的压力一下子从内部转向了外部。他赶紧回平遥,把汇丰银行设点的事告诉了掌柜们:“咱们得加快改革,票号要尽快全面用复式簿记,铁路茶运试点要成功,不然咱们的市场,就要被洋行抢光了!”
掌柜们都紧张起来,有的说 “要赶紧培训新掌柜,学好英语跟洋行打交道”,有的说 “要把票号的防伪法子再升级,别让洋行钻了空子”。王昭临点点头,让人把磁石密匣里的 “驼机联运” 计划拿出来,重新修改,加了 “试点成功后,尽快对接广州洋行” 的条款。
晚上的总号里,王昭临看着桌上的《新民丛报》和汇丰银行的照片,心里清楚 —— 梁启超的声援解了燃眉之急,可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守旧派还在暗处盯着,汇丰银行又在明处抢市场,这改革的路,还得一步一步稳稳地走。
第二天一早,新掌柜培训班照常开课,货柜工坊的机器还在响,太原货站的筹备也在推进。可王昭临知道,他得尽快让 “驼机联运” 试点成功,让票号改革见效,不然,不仅晋商的根保不住,连市场都要被洋行夺走。而汇丰银行的开业,就像一个倒计时,提醒着他,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