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深海雷霆-《怒海争锋》

  东海海域 09:17

  声呐员赵志明的耳机里传来异响时,他以为是设备故障。那声音不像传统鱼雷的螺旋桨噪音,倒像是高压气瓶炸裂的嘶鸣,在声呐屏上拉出一道笔直的白线,速度指针疯狂右偏直到定格在200节——这个数字远超任何现役鱼雷的极限。

  接触!方位215!速度...上帝啊,200节!他的喊声让潜艇指挥舱瞬间凝固。

  艇长周锐扑向战术屏幕,那道代表超空泡鱼雷的轨迹像柄利剑直刺美军驱逐舰约翰·保罗·琼斯号。三个月前在渤海湾测试时,这种被命名为的武器曾让观摩的将军们集体起立鼓掌,但此刻它要品尝真正的鲜血。

  保持静默,最大深度。周锐下令。超空泡鱼雷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此——发射后潜艇可以立即撤离,不必像传统鱼雷战那样冒险保持引导。

  透过潜望镜最后的惊鸿一瞥,周锐看到海面腾起的奇异白浪。鱼雷超空泡航行产生的气泡带绵延数公里,宛如神话中的蛟龙掠过浅滩。

  ______

  美军约翰·保罗·琼斯号驱逐舰 09:18

  舰长威廉姆斯刚端起咖啡,战斗警报就撕裂了清晨的宁静。他冲向舰桥时,战术屏幕上的异常轨迹让这位安纳波利斯高材生愣了两秒——那东西太快了,快得不像是水下武器。

  鱼雷!右舷!声呐员的尖叫带着电子设备特有的失真,速度200节!距离3000码!

  威廉姆斯的咖啡杯摔得粉碎。理论上他们还有45秒反应时间,但所有人都知道,面对这种速度的武器,45秒只够祈祷。

  释放干扰弹!全速规避!

  战舰紧急转向激起的浪花还未落下,那道死亡白线已经刺入右舷。超空泡鱼雷不像传统武器那样爆炸,它的战斗部在接触瞬间释放出高速金属射流,像热刀切黄油般贯穿了整艘驱逐舰。

  威廉姆斯被冲击波掀翻前,最后看到的是舰体中央那个直径三米的完美圆洞,以及透过圆洞看到的——朝阳。

  ______

  东海舰队司令部 09:25

  白发苍苍的王振华总师双手颤抖地接过战报。那张黑白照片上,约翰·保罗·琼斯号像被巨人咬了一口的饼干,断裂处金属扭曲成奇异的花瓣状——这是超空泡武器特有的毁伤效果。

  命中了...老人俄语口音的中文带着哽咽,谢尔盖老师,您看到了吗?

  三十年前的画面浮现眼前:乌克兰尼古拉耶夫船厂的雪夜,酩酊大醉的苏联老工程师将残缺的图纸塞给他,用俄语嘟囔着:记住,中国同志,气泡是比钢铁更坚硬的盾...

  现在,这个曾被视为天方夜谭的技术终于绽放出致命光芒。王振华摸出珍藏的伏特加,倒了两杯。一杯洒在地上,祭奠那位至死未能见到成果的苏联导师;另一杯一饮而尽,灼烧感从喉咙直达眼底。

  Стальные крылья наконец прорвут время.(钢铁的翅膀终将穿越时光)他用俄语喃喃自语,那是谢尔盖常念的诗句。

  ______

  039型潜艇长城218号 09:30

  周锐看着声呐屏上逐渐消失的美军驱逐舰信号,内心没有预想中的兴奋。作为亲手按下发射按钮的人,他更像是见证了一场革命——传统海战规则在这枚鱼雷面前土崩瓦解。

  声呐接触!美军反潜直升机!声呐员的报告让所有人绷紧神经。

  但周锐只是摆了摆手:下潜到300米,保持静默。

  超空泡鱼雷的最大优势在此刻显现——发射后潜艇无需保持战位引导,可以立即脱离。当美军反潜机赶到时,长城218号早已消失在深海背景噪音中。

  航海长递来深度计读数时,周锐注意到他指尖的颤抖。不是恐惧,而是某种更复杂的情绪——就像弓箭手第一次摸到枪械时的震撼与失落。

  我们改写了规则。周锐轻声说,更像是在说服自己。

  ______

  战俘营 14:45

  威廉姆斯舰长的笔记本摊在审讯桌上。中国情报军官的指尖停在一页泛黄的图纸上——1945年德军人操鱼雷的操纵系统示意图,与鱼雷的制导模块存在七处相似。

  你们是怎么解决超空泡航行体控制问题的?威廉姆斯突然用流利的中文问道,眼里的狂热不像战俘倒像求教的学生,我们花了70年都没...

  审讯员合上笔记本。这个细节将写入绝密报告——美军至少从1945年就开始研究超空泡技术,却始终卡在控制稳定性上。而今天,这个瓶颈被中国突破了。

  窗外,夕阳将海面染成血色。更远处,新一批鱼雷正在装填,它们的超空泡将在未来海战中,撕开更多钢铁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