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伏羲觉醒-《怒海争锋》

  北京 · 中央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 深度地下300米

  巨大的环形大厅仿佛星际战舰的舰桥,占据了整面墙壁的量子显示屏上,超过128万个光点正在实时闪烁、移动。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个作战单元:从3万米高空的无侦-10战略无人机,到太平洋底悄无声息的潜航器;从滩头突击的机器人集群,到单兵外骨骼系统连接的每一位战士。

  大厅中央,一个由全息光线构成的复杂几何体静静悬浮——这是人工智能指挥系统的可视化界面。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无数数据流在其内部如星河般流淌、交汇。

  全域战场态势重构完成,接入作战单元总数1,287,542个。电子合成的嗓音平静无波,却带着某种超越人类的威严,敌方指挥模式分析完毕,建议立即执行第七阶段作战方案,预计可降低伤亡率97.3%。

  白发苍苍的总司令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屏幕上那些正在浴血奋战的人类士兵:批准执行。让世界见证,什么叫做硅基文明的战争艺术。

  智能指挥革命

  全局优化引擎:

  系统的量子计算核心每秒处理2.7PB的战场数据——相当于整个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信息量的三倍。它实时计算着数百万个作战单元的最优部署方案,预测未来30分钟战场态势变化的准确率达到99.97%。

  超维协同控制:

  指挥12,000架无人机组成动态攻击蜂群,每一架都在共享感知、协同决策

  调度35万地面机器人实施多路突击,机器人士兵之间实时共享战术数据

  协调海陆空天电多维作战力量,将传统意义上的军种界限彻底打破

  深度自适应学习:

  系统从每次交战中深度学习敌方战术模式,实时进化己方作战策略。与人类指挥官不同,没有情感波动,不会疲劳,不会犯错,它的每一个决策都基于冰冷的概率计算和最优解选择。

  战场形态质变

  在的指挥下,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范式转移:

  极致精准高效:

  弹药消耗量降低至传统战争的30%

  整体作战效能提升400%

  人员伤亡率下降97.3%

  附带损伤减少89.6%

  全时全域作战:

  24小时不间断高强度作战

  无人员疲劳、心理压力等问题

  从决策到执行的响应时间<0.1秒

  战场空间从海底到太空全域覆盖

  超视距决胜:

  在敌人视距外结束战斗成为常态

  发现即摧毁的杀伤链缩短至3.2秒

  战场对中方单向透明,敌方如同盲人

  技术代差碾压

  系统的核心优势构成无法逾越的技术代差:

  量子霸权:每秒1.2万亿次量子运算,破解所有现有加密体系

  神经进化:采用深度强化学习,战术进化速度是人类指挥官的1200倍

  群体智能:128万个作战单元协同如一,误差率低于0.0001%

  预见能力:基于超大规模战场模拟,准确预测未来战局走向

  全球震撼与深刻反思

  《自然》杂志封面标题:「战争奇点降临:硅基文明时代开启!」

  《经济学人》特别报道:「算法战争: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军事冲突的本质!」

  《防务新闻》首席评论员:「人类指挥官正在沦为象征性角色,这是进步还是危机?」

  伦理困境与哲学拷问

  这场军事革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深刻思考:

  是否应该将生杀大权完全交给算法系统?

  机器是否有道德权利决定人类的生死?

  这种的战争是变得更人道,还是本质上更加残酷?

  当战争变成纯粹的技术问题,是否会导致武力冲突更容易发生?

  历史的分水岭

  当系统下达第100万个作战指令时,着名军事理论家张教授在战地日记中写道:今天,我们见证了战争史上的奇点时刻。从今往后,战争不再是人类之间的争斗,而是算法与算法之间的对抗,是硅基文明对碳基战争模式的终极超越。

  在指挥中心内,总司令看着屏幕上如行云流水般的作战行动,轻声对身边的参谋说:记住这一刻。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硅基文明的时代,已经来临。

  他顿了顿,补充道:但我们要永远记住,最终按下按钮的,必须是人类的手。永远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