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争取民间支持,地方管理优化-《穿越之乱世明君》

  肖平凡深吸一口气,缓缓起身,目光坚定地望向殿外。他知道,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他绝不会退缩,转身大步迈向书房,准备召集改革派大臣,共商下一步对策,定要让这改革政策顺利推行。

  待改革派大臣们齐聚书房,肖平凡神情严肃地说道:“诸位爱卿,如今朝堂之上,虽有部分大臣支持改革,但仍有诸多阻碍。且改革之事,非仅朝堂决策便可,民间支持亦至关重要。朕意,安排官员在各地张贴告示,将改革政策详细公之于众。”

  陈老夫子捋了捋胡须,点头赞同:“陛下此举甚妙,百姓若能知晓政策详情,或能减少疑虑。然告示虽能让百姓看到文字,恐理解不足,还需有人详细讲解。”

  肖平凡目光一亮:“夫子所言极是,朕打算组织宣讲团,深入民间,为百姓讲解改革政策的好处,如此双管齐下,或可争取到民间支持。”

  当下,众人便开始商议具体事宜,从挑选合适的官员负责张贴告示,到选拔口才出众、熟知政策的人组成宣讲团,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数日后,都城及各地城镇乡村,都出现了张贴告示的官员身影。告示前,围聚了不少百姓,他们或目不识丁,焦急地询问旁人;或轻声念读,眉头紧皱,满脸疑惑。

  “这上头说要改啥?俺咋看不明白。”一位老农挠着头,一脸茫然。

  旁边一位稍识字的年轻人解释道:“叔,这是说以后种地会有专门的人来教咱咋种新作物,收成好了,税还能少交点呢。”

  “真有这好事?别是哄咱的吧。”老农半信半疑。

  与此同时,宣讲团也出发前往各地。在一个小镇的广场上,宣讲团成员正大声讲解着改革政策。

  “乡亲们,此次陛下推行改革,是为了咱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说这商业改革,以后咱们做点小买卖,流程简单了,税也轻了,大家赚钱就更容易啦。还有教育改革,以后咱的孩子都有机会读书识字,说不定还能考个功名,光宗耀祖呢!”宣讲团成员说得口干舌燥,额头满是汗珠。

  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一位妇人担忧地问:“真能像你说的这样?以前也没少听官府说要为咱好,可最后还不是没啥变化。”

  宣讲团成员赶忙说道:“大嫂,这次不一样。陛下深知百姓疾苦,改革政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您想想,要是商业好了,咱买东西也方便,价钱说不定还便宜了;孩子读了书,以后咱家里就有指望了。”

  随着宣讲的深入,百姓们的表情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怀疑、担忧,慢慢转为期待。

  在另一个村子里,宣讲团同样在努力讲解着。一位老者颤巍巍地站起来问:“你们说的这些都好,可要是下面的官员不照着做咋办?以前就吃过这亏。”

  宣讲团成员笑着回答:“大爷,这次陛下专门设立了监督机构,就是为了防止官员不按政策办事。要是发现哪个官员敢阳奉阴违,一定严惩不贷。”

  老者听了,微微点头:“那就好,希望这次真能让咱过上好日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各地传来消息,百姓们对改革政策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在都城的街头巷尾,时常能听到百姓们谈论改革政策,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神情。

  “听说了吗?这次改革要是成了,咱的日子可就有盼头了。”

  “是啊,希望那些当官的能好好执行,可别又让咱空欢喜一场。”

  肖平凡在宫中,也不断收到关于民间情况的汇报,得知百姓们的态度转变,他心中稍感欣慰。然而,他深知,民间对改革政策的期待渐浓,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在实际推行中,是否会出现其他阻碍?朝堂上那些反对的声音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同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肖平凡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思索着应对之策。他深知,接下来的路更加艰难,朝堂上的斗争和改革的推行都容不得丝毫差错。片刻后,他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向门外,低声道:“传朕旨意,宣改革派大臣即刻来书房议事。”

  不多时,改革派大臣们纷纷踏入书房,屋内气氛凝重而严肃。肖平凡面色沉峻,率先开口:“诸位爱卿,如今改革虽获民间期待,但朝堂阻力仍存,且改革政策能否落地,关键在地方管理。朕近日对地方官员选拔与考核制度深入研究,发现诸多弊端,必须尽快革新。”

  陈老夫子微微颔首,神情忧虑:“陛下所言极是,地方官员乃政策推行之根基,如今部分官员尸位素餐、贪腐成风,严重阻碍改革进程。”

  赵将军双手抱胸,语气铿锵:“不错,若不整治地方官员,即便再好的政策,也难以惠及百姓。”

  肖平凡目光如炬,扫视众人:“朕意已决,制定新的地方管理措施。其一,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直属朕管辖,定期巡查各地,一旦发现官员有贪腐、怠政之举,严惩不贷。”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在书房内回荡。

  “其二,提高官员选拔标准。今后选拔地方官员,不仅要考量其学识,更要注重品德与能力。增设实务考核,考察其处理地方事务的能力,杜绝只会纸上谈兵之辈进入官场。”肖平凡继续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其三,建立激励机制,激励官员积极执行改革政策。对于在改革中表现出色的官员,予以晋升和嘉奖;反之,对消极怠工者,严厉问责。”肖平凡说完,目光落在众人身上,似乎在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陈老夫子抚须沉思片刻,说道:“陛下之策,可谓切中要害。然监察机构之设立,需选拔忠诚可靠、刚正不阿之人,方能担此重任。”

  肖平凡点头称是:“夫子所言甚是,此事便交由夫子负责,务必选拔出得力之人。”

  赵将军抱拳说道:“陛下,关于提高官员选拔标准,臣以为可从军中选拔一些有治理才能的将领,充实地方官员队伍。这些将领历经战火,深知民生疾苦,且纪律严明,定能为改革助力。”

  肖平凡眼前一亮:“将军此议甚好,就依将军所言。”

  众人又围绕新措施的细节展开讨论,从监察机构的人员配置,到选拔标准的具体细则,再到激励机制的奖惩力度,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斟酌,力求完善。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书房内烛火摇曳。肖平凡看着大臣们疲惫却坚定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今日诸位爱卿辛苦,新的地方管理措施至关重要,关乎改革成败,望诸位全力推行。”

  大臣们纷纷抱拳行礼:“臣等定不负陛下所托!”

  待大臣们离去后,肖平凡独自站在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心中默默思忖:新的地方管理措施虽已制定,但能否有效落实?地方官员是否会积极配合?这对改革政策的推行又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如同阴霾,笼罩在他心头。但他深知,改革之路没有回头箭,只能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