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山长的要求-《高武传说:我靠拳头横推世界》

  三日的时光如流水般逝去。

  自饭堂那场风波后,阳伟伟竟出人意料地销声匿迹,君君和玉兰得以安心投入书塾的学业。

  每日清晨,她们与李小凯相约藏书阁,在泛黄的书页间汲取知识的甘露。

  傍晚时分,三人又常聚在湖畔亭中,探讨经义,辩论古今。

  这日黄昏,君君和玉兰正在宿舍伏案临摹字帖,忽听门外传来轻轻的叩击声。

  一位身着灰袍的执事立在门外:郑慧君、杨玉兰二位青衿,山长有请。

  同宿舍的舍友小丽轻呼一声:呀,樊山长亲自召见......这可是难得的荣幸呢。

  君君与杨玉兰相视一眼,彼此眼中都闪过一丝不安。

  山长的居所位于书塾最高处的明德轩。

  推开雕花木门,一股檀香的暖意扑面而来。

  樊山长端坐在紫檀案后,五十余岁的面容保养得宜,眼角细纹间漾着慈祥的笑意。

  好孩子,快进来坐。她声音柔和,亲手为两人斟茶,这几日可还习惯?饮食起居可有不便之处?

  君君捧着温热的茶盏,指尖却莫名发凉。

  山长的关怀如春风拂面,可她总觉得那笑容背后似有深意。

  多谢山长挂念,学生一切都好。君君轻声应答。

  樊山长温和地注视着君君:你就是郑慧君吧?听闻你是信水城教育司保送的,父亲是位商人?

  君君心下了然——这定是父亲为掩饰身份而作的安排,便轻轻颔首:正是......

  樊山长又将目光转向杨玉兰,慈祥地说道:这位姑娘想必就是今年大考的双状元之一,杨家玉兰了。

  杨玉兰微微欠身:学生杨玉兰,见过樊山长......

  樊山长又温柔地夸赞了两位少女一番:你们都是难得的好苗子。慧君沉稳内敛,玉兰聪慧过人,能在我们书塾进修,实在是书塾的幸事。

  君君垂眸,恭敬道:山长过誉了,慧君不过是尽力而为。

  玉兰亦微微低头:能得山长教诲,是玉兰的福分。

  樊山长含笑点头:好孩子,不必过谦。书院藏书浩瀚,师长博学,只要你们潜心修习,日后必成大器。

  她顿了顿,语气温和却隐含深意,不过,学问之道,贵在持恒。越是天才,越是要努力,千万莫要辜负了自己的天资。

  君君心中一凛,隐约觉得山长话中有话,但仍恭敬应道:慧君谨记教诲。

  玉兰亦认真点头:玉兰定当勤学不怠。

  樊山长又笑道:学习之事,务必要专心,不能为外务所扰。本山长看你们二人都非大富大贵之家,想必生活都有些拮据。

  她说着,从案几抽屉中取出两份文书,所以特批给你们膏火,每月三千元,也好让你们专心学业。

  君君闻言一怔,下意识就要推辞:山长,这...

  莫要推辞。樊山长温和却不容拒绝地打断她,书塾历来有资助寒门学子的传统。你们既是可造之材,这些膏火用在你们身上,正是物尽其用。

  玉兰接过文书时,指尖微微发颤。三千元,这相当于普通青衿半年的用度。

  她偷眼看向君君,发现对方眉头微蹙,显然也在思索这份突如其来的恩惠背后是否另有深意。

  多谢山长厚赐。君君终究还是恭敬行礼,却在低头时与玉兰交换了一个警惕的眼神。

  樊山长又从案几上取出两份烫金文书,脸上依旧挂着慈祥的笑容:

  本书塾向来还有个规矩,便是让学子们互结伴读,互相督促,共同进益。

  君君的目光落在那文书上烫金的黑金国三字上,心头猛地一紧。只见文书上赫然写着:

  郑慧君/杨玉兰秉着支持国际友人、发扬我大吾国友爱精神之宗旨,自愿担任黑金国王子阳伟伟之伴读,以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与世代友谊......

  玉兰皱起了眉头。她清晰的看见,在文书末尾,竟已盖上了书院的朱红大印,只待她们签字画押。

  山长,这......君君缓缓道:君君恐怕才疏学浅,难当此重任。

  樊山长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傻孩子,这可是难得的机缘。阳王子特意点名要你们作伴读,可见对你们青睐有加。

  她将毛笔蘸满墨汁递来,能为两国邦交尽一份力,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荣耀。

  君君轻轻推开递到面前的毛笔:“对不起……我拒绝!”

  樊山长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又堆起更深的皱纹:孩子,你可知道做王子伴读的好处?三年后,书院可在丰城为你们安排差事,那可是吃皇粮的铁饭碗......

  君君抬起头,语气仍旧温柔但字字如刀:

  山长年岁与我母亲相仿,想必令爱也与我的年纪相仿。这般好事,何不让令爱来做王子伴读?

  的一声,樊山长手中的茶盏重重落在案上。

  那张慈祥的面具终于裂开一道缝隙:郑慧君!你不过是个保送生,书院给你脸面你不要,信不信明日就将你除名?

  玉兰轻笑了一声,她手指轻轻抚过自已头发:那便有劳山长将我一并除名了罢。我也不愿当那什么伴读!

  玉兰又笑道:我可是本届大考状元哦,书塾要开除我,可得好好想个理由吧……

  樊山长保养得宜的面容此刻涨得通红,胸口剧烈起伏着。

  过了好一会她才重重道:你们......回去好好想想!

  君君和玉兰起身向樊山长行了一礼:“那我们告辞了……”

  两人走到雕花门边时,君君忽然驻足回首:

  山长,我本来一直以为南山书塾是百年育人之所......今日方知,这书塾在您的领导下,倒与古时青楼有几分相似。

  放肆!樊山长猛地拍案而起,案上茶具叮当作响。

  玉兰适时拉住君君手腕,二人踏着渐浓的夜色疾步离去。

  身后传来瓷器碎裂的脆响,惊飞了檐下一对栖息的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