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春节-《重生之独自绽放》

  除夕夜,苏寒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零星的鞭炮声。

  奶奶均匀的呼吸声从隔壁传来,老人坚持守岁到子时,现在睡得正熟。

  苏寒看了看腕表——凌晨三点四十分,再过二十分钟就该起床了。

  这是她重生后过的第四个春节,却是分家后独自带着奶奶过的第一个春节。

  四点整,苏寒轻手轻脚地起床,穿好奶奶亲手缝制的新棉袄。

  推开房门,寒气扑面而来,院子里漆黑一片,只有几颗残星挂在天边。

  奶奶,该起了。她轻声唤道。

  里屋传来窸窸窣窣的穿衣声。不一会儿,奶奶穿着新唐装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火柴盒

  走,生火去。奶奶的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期待。

  院子里,奶奶早已准备好一堆芝麻秆和柏树枝。

  按照地方风俗,春节天亮前生火,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苏寒帮着把柏树枝搭成锥形,奶奶划亮火柴,橘红色的火苗立刻蹿了起来,照亮了祖孙二人的脸庞。

  柏树枝燃烧时发出噼啪的响声,散发出清新的香气。

  奶奶低声念叨着吉祥话,苏寒也跟着学。火光映照下,老人脸上的皱纹显得格外深邃,眼中跳动着与年龄不符的活力。

  添芝麻秆,奶奶指挥道,芝麻开花节节高。

  苏寒小心地将芝麻秆一根根加入火堆,火势更旺了,热气驱散了凌晨的寒意。

  她望着跳动的火焰,突然理解了这仪式的意义——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一种代代相传的希望。

  火堆渐渐熄灭,东方泛起鱼肚白。奶奶拉着苏寒的手回到厨房,开始准备另一项重要年俗——煮挂面汤。

  挂面汤又长又顺,代表心有牵挂,瑞气盈汤,年年有余。奶奶一边拿面条一边解释,手上的动作娴熟而虔诚。

  下锅的面条在沸水中如银蛇般舞动。苏寒注意到奶奶悄悄在汤里埋了两个荷包蛋——这是老人用自己方式表达的额外祝福。

  放炮去。面汤煮好后,奶奶递给苏寒一挂长长的红鞭炮。

  苏寒前世最怕鞭炮声,但此刻她毫不犹豫地接过鞭炮,用竹竿挑着挂在院外的枣树上。天已蒙蒙亮,邻居家也陆续响起鞭炮声,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火柴在苏寒手中微微发抖。她深吸一口气,点燃引线,迅速跑开。

  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炸响,红纸屑如雨般纷飞。

  苏寒捂着耳朵,却看到奶奶站在门口,笑得像个孩子。那一刻,她突然不怕了,放下手,任由炮声冲击着耳膜,感受着这份属于春节的热闹与喜悦。

  鞭炮放完,地上铺了一层红纸屑,像喜庆的地毯。

  祖孙二人回到屋里,面对热气腾腾的挂面汤,奶奶低声念叨了几句,才给苏寒和自己各盛一碗。

  先喝汤,再吃面。奶奶嘱咐道。

  苏寒按照奶奶的指示,先啜了一口汤——鲜香瞬间充满口腔,是熬了一夜的老母鸡汤底。

  好喝!苏寒由衷赞叹。挂面汤——长长的面条牵着两头,一头是过去,一头是未来;而汤中是温暖与感恩,这才是汤中最珍贵的滋味。

  奶奶喝着汤满足地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两人安静地吃着面,院外不时传来别家的鞭炮声和欢笑声,年味十足。

  按照习俗,大年初一不扫地、不倒垃圾,以免把财运扫走,所以尽管地上有些鞭炮带来的红纸屑,奶奶也任由它们躺着,说是满地红,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