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慧眼识人-《重生之独自绽放》

  窗明几净的中介门店内,空调送出适度的暖风

  苏寒要接待自己的副店长陈亮给介绍或推荐南城的可投资房产和土地资源

  “苏女士,您问到了点子上。”

  陈亮微微一笑,眼神中闪烁着对专业的自信,他将一份精心准备的区域地图在桌面上铺开,手指精准地点在南城的位置上。

  “当前的京城,发展重心正呈现‘北优南拓’的清晰态势。

  如果说北边是优化升级,那么南城,就是未来五年到十年内,最具潜力的‘价值洼地’和‘发展新区’。

  尤其是刚获批的《南城行动规划(2006-2010)》,明确了这里将是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升级的主战场。”

  他稍作停顿,观察了一下苏寒专注的神情,继续娓娓道来,话语条理清晰,数据翔实:

  一、交通动脉先行,构建“半小时经济圈”

  二、产业定位清晰,打造“高新技术与现代制造双引擎”

  三、土地供应放量,成本优势明显

  四、政策强力倾斜,发展确定性高

  “最后,”

  陈亮总结道,“‘国八条’抑制了投机,但恰恰为实体产业和理性投资腾出了空间。市里对南城的发展是下了决心的,财政投入、政策优惠都会向这里倾斜。在这里投资,不仅仅是赌未来,更是顺应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

  陈亮一番洋洋洒洒、数据与趋势结合的分析,不仅清晰地勾勒出2006年南城发展的宏伟蓝图,更展现了他本人对政策的敏锐洞察、对市场信息的广泛收集和卓越的分析能力。他不仅仅是在推销房产,更像是一个区域经济分析师

  当苏寒听完副店长陈亮那一番关于南城规划与发展潜力的详尽阐述后,那沉凝之下,一股清晰而坚定的决策火焰已被彻底点燃。

  陈亮的话语,条理分明,数据与政策信手拈来,不仅描绘了南城未来便捷的交通网络,清晰的产业布局,将一幅充满活力与潜力的南城未来发展蓝图,精准地铺陈在苏寒面前。

  苏寒安静地听着,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轻轻敲击,这是她深度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她的目光似乎落在陈亮展示的地图上,但瞳孔的焦距却早已超越了图纸,投向了更遥远的战略层面。

  就是这里了!

  内心一个声音在有力地回响。

  陈亮的分析,完美印证并细化了她之前的判断。

  南城,拥有当前相对低廉的土地成本、未来可期的交通枢纽地位、以及明确的产业集群规划,这所有要素叠加在一起,简直就是为“星辰物流”量身定做的孵化场!

  物流公司的核心在于效率和成本。

  选址南城,不仅能与同在城南的医药、服装公司形成高效协同,更能依托未来发达的交通网,快速辐射整个京城乃至更多地区。

  而此刻,在政策调控导致市场观望、地价相对低迷的窗口期入手,无论是购买土地自建大型仓储转运中心,还是租赁现成的仓库进行改造,都能以极高的性价比,为星辰物流打下最坚实的地基。

  这个决定,在她心中已然落锤。

  同时,她的目光再次落到眼前这位名叫陈亮的副店长身上。

  他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对政策的敏锐嗅觉、以及清晰表达复杂信息的能力,都让苏寒“吸纳人才”的念头变得无比强烈。

  星辰集团若要在京城设立房地产中介分部,正需要这样一位既懂市场、又接地气,且具备管理经验的本地化领军人物。

  不过,现在抛出橄榄枝还为时过早。

  她需要更深入地观察,也需要一个更自然的契机。

  待陈亮的介绍告一段落,苏寒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带着赞许的淡然微笑。

  “陈店长的分析非常专业,令人印象深刻。”

  她先是给予了肯定,随即话锋一转,提出了更具体、也更具挑战性的需求,“根据您刚才的介绍,南城的发展前景确实广阔。那么,如果我需要的不是普通的住宅或商铺,而是着眼于物流仓储功能,对交通便捷性、地块面积和未来发展弹性有较高要求的大型工业或仓储用地,您是否有一些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备选方案可以推荐?”

  这个问题,既是在为自己物流公司的选址获取更精准的信息,也是在进一步考验陈亮的专业深度和资源储备。

  他是否能跳出常规住宅交易的思维定式,真正理解产业地产的需求?

  陈亮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更浓的兴趣和职业性的兴奋。

  他意识到,眼前这位气质不凡的年轻女性,所图绝非小事。

  这单生意,可能远比他预想的要大。

  “当然,苏女士!”他立刻回应,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进入了更专注的状态,“这类用地我们同样有专门的数据库和资源。请您稍等,我这就调取几个符合您要求的潜力地块资料,包括它们的具体位置、产权性质、当前价格以及周边的配套规划……”

  看着陈亮迅速在电脑上操作起来的专注侧脸,苏寒端起桌上微凉的水杯,轻轻抿了一口。

  物流公司的蓝图,在南城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开始从构想走向现实。

  而一个潜在的核心下属,似乎也正在这场务实的交流中,逐渐进入她的视野。

  一切,都在按她的节奏,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