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灯的光晕在账本上投下一圈暖黄,苏寒的铅笔尖悬在修缮预算那一栏。
窗外飘来雪花撞击玻璃的细响,宿舍暖气片发出的水流声,上铺的林媛媛的鼾声像只温顺的小猫。
房顶补漏20元,刷墙白灰5元,门帘布头2元,枣树桃树修剪工具8元......数字在格子里排队。
苏寒合上账本,扭头看向墙面的课程表。她用红笔划掉已经完成的单元:语文文言文、历史大事年表、生物细胞结构......这些知识在前世就像奢侈品,如今却乖巧地躺在笔记本里,任她随时取用。
苏寒看着课程表,计算着接下来的时间需要重新分配了:“得抓紧了……”!
晨跑的路线从操场变成了城西小巷,背英语课文又成了苏寒的新习惯。呵出的白气在围巾上结霜,脚步声和I have a drea背诵声在雪地上留下并行的痕迹。
自习课时间:当同学们在教室苦战题海时,苏寒已经翻过学校后墙。她已来到107号。
苏寒蹲在桃树下刷题,炭火盆里炖着食堂打来的剩粥。数学公式写在糊墙的旧报纸边缘,每解完一题就用炭条划道痕。当最后一道几何题正毕时,屋顶突然传来扑簌簌的声响——是姜老板派来的泥瓦匠在换瓦。
姑娘,房梁也加固好了,能扛住七级风。匠人走到苏寒面前。
另外,这是姜师傅让我捎给你的,接着!匠人扔下个布包,里面裹着三块芝麻糖,苏寒把糖揣进兜里,突然发现糖纸是裁缝店的包装纸。
苏寒起身道谢:“谢谢大叔,我给您结账。”
打印店的两小时,苏寒的十指在键盘上翻飞,像是钢琴家演奏一首快板乐章。
她的眼睛几乎不用看稿纸,余光扫过原稿,手指就能自动找到对应的字根键位。
小寒,这份县志校对稿明天要交。
王叔推来一摞泛黄的纸张,最上面那张用红笔圈出几处修改,还有张局长要的会议记录需要重新排版。
苏寒瞥了眼挂钟——19:00,距离学校关门还有两小时。要完成这篇县志就得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完成。
她按下联机键,老式电脑的绿色光标开始闪烁。这台386电脑装的是最原始的WPS系统,但对1992年的县城来说已经是高科技。苏寒的手指在键盘上跳起另一种舞蹈——左手控制方向键,右手快速输入格式代码。
^PB^PD^PC...
这些在旁人看来如同天书的控制符,在她眼里却是最亲切的老友。前世在做幕后制作时,也会有很多文件需要处理,她能用Word排出堪比专业设计的版式。现在虽然只能用简陋的WPS,但基本的字体变换、段落对齐还是难不倒她。
王叔突然凑近屏幕,这个页面怎么自动编号的?
苏寒的指尖在F5键上轻轻一点:设了个宏命令。她没解释这是前世为了应付老板突击检查,熬夜学会的自动化技巧。屏幕上的文字像被施了魔法,自动按章节分页编号,页脚还生成了整齐的装饰线。
打印机开始作响时,苏寒已经转向那摞会议记录。原稿上的字迹龙飞凤舞,有几个关键词几乎无法辨认。但她知道张局长的习惯——凡是提到重点工作后面必定跟着三大举措存在问题之后肯定有亟待解决。
八点半时,最后一份文件装订完毕。苏寒活动了下酸痛的手腕,统计表显示今天完成了四万三千字的录入,效率比上周提高了15%。这得归功于她偷偷优化的指法——把常用词组设成组合键,比如改革开放只需要按G K就能自动输出。
丫头,王叔递来杯热茶,你打字的时候...他指了指太阳穴,这里是不是在算数学题?
苏寒捧住茶杯,热气模糊了她的笑容。她确实在默背三角函数公式,每个击键动作都对应着一个数学符号。
窗外飘来雪花撞击玻璃的细响,宿舍暖气片发出的水流声,上铺的林媛媛的鼾声像只温顺的小猫。
房顶补漏20元,刷墙白灰5元,门帘布头2元,枣树桃树修剪工具8元......数字在格子里排队。
苏寒合上账本,扭头看向墙面的课程表。她用红笔划掉已经完成的单元:语文文言文、历史大事年表、生物细胞结构......这些知识在前世就像奢侈品,如今却乖巧地躺在笔记本里,任她随时取用。
苏寒看着课程表,计算着接下来的时间需要重新分配了:“得抓紧了……”!
晨跑的路线从操场变成了城西小巷,背英语课文又成了苏寒的新习惯。呵出的白气在围巾上结霜,脚步声和I have a drea背诵声在雪地上留下并行的痕迹。
自习课时间:当同学们在教室苦战题海时,苏寒已经翻过学校后墙。她已来到107号。
苏寒蹲在桃树下刷题,炭火盆里炖着食堂打来的剩粥。数学公式写在糊墙的旧报纸边缘,每解完一题就用炭条划道痕。当最后一道几何题正毕时,屋顶突然传来扑簌簌的声响——是姜老板派来的泥瓦匠在换瓦。
姑娘,房梁也加固好了,能扛住七级风。匠人走到苏寒面前。
另外,这是姜师傅让我捎给你的,接着!匠人扔下个布包,里面裹着三块芝麻糖,苏寒把糖揣进兜里,突然发现糖纸是裁缝店的包装纸。
苏寒起身道谢:“谢谢大叔,我给您结账。”
打印店的两小时,苏寒的十指在键盘上翻飞,像是钢琴家演奏一首快板乐章。
她的眼睛几乎不用看稿纸,余光扫过原稿,手指就能自动找到对应的字根键位。
小寒,这份县志校对稿明天要交。
王叔推来一摞泛黄的纸张,最上面那张用红笔圈出几处修改,还有张局长要的会议记录需要重新排版。
苏寒瞥了眼挂钟——19:00,距离学校关门还有两小时。要完成这篇县志就得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完成。
她按下联机键,老式电脑的绿色光标开始闪烁。这台386电脑装的是最原始的WPS系统,但对1992年的县城来说已经是高科技。苏寒的手指在键盘上跳起另一种舞蹈——左手控制方向键,右手快速输入格式代码。
^PB^PD^PC...
这些在旁人看来如同天书的控制符,在她眼里却是最亲切的老友。前世在做幕后制作时,也会有很多文件需要处理,她能用Word排出堪比专业设计的版式。现在虽然只能用简陋的WPS,但基本的字体变换、段落对齐还是难不倒她。
王叔突然凑近屏幕,这个页面怎么自动编号的?
苏寒的指尖在F5键上轻轻一点:设了个宏命令。她没解释这是前世为了应付老板突击检查,熬夜学会的自动化技巧。屏幕上的文字像被施了魔法,自动按章节分页编号,页脚还生成了整齐的装饰线。
打印机开始作响时,苏寒已经转向那摞会议记录。原稿上的字迹龙飞凤舞,有几个关键词几乎无法辨认。但她知道张局长的习惯——凡是提到重点工作后面必定跟着三大举措存在问题之后肯定有亟待解决。
八点半时,最后一份文件装订完毕。苏寒活动了下酸痛的手腕,统计表显示今天完成了四万三千字的录入,效率比上周提高了15%。这得归功于她偷偷优化的指法——把常用词组设成组合键,比如改革开放只需要按G K就能自动输出。
丫头,王叔递来杯热茶,你打字的时候...他指了指太阳穴,这里是不是在算数学题?
苏寒捧住茶杯,热气模糊了她的笑容。她确实在默背三角函数公式,每个击键动作都对应着一个数学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