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上房门,隔绝了外面的视线。文安看着面前局促不安的两人,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一些:“此处没有外人。关于周大牛之事,你们是否知道些什么隐情?但说无妨,本官……只想查明真相。”
李管事和王师傅再次对视,眼神交流了片刻。最终,年纪稍长的李管事咬了咬牙,上前半步,压低声音道:“回……回署令,周大牛这人,性子是轴了点,但手艺扎实,为人也老实,在署里人缘不算差。说他偷东西卖到平康坊……小的们确实不太信。”
他顿了顿,偷偷看了眼文安的脸色,见文安只是静静听着,才继续道:“至于他和崔录事……前些日子,咱们署里不是有个‘匠头’的空缺出来了吗?按资历和手艺,周大牛是最有希望的。”
“可……可崔录事也想要那个位置,私下里放出过话。两人为此,明里暗里闹过几次不愉快。崔录事最近……确实经常找周大牛的茬。”
王师傅在一旁补充了一句,声音沙哑:“周大牛嘴笨,不会来事。那日他婆娘病重,他告假出去抓药,很多人都知道。”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典型的职场倾轧,利用权力和背景构陷竞争对手。手段不算高明,甚至有些粗糙,但在等级森严、人微言轻的将作监,往往一击致命。
文安揉了揉眉心。知道真相是一回事,如何解决是另一回事。证据呢?看崔明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恐怕人证物证都准备好了。
反而是周大牛这边,谁能证明带出去的一定是药而不是笙?即使有大夫和药方证明,也证明不了他没有将笙带出去。
文安挥了挥手,让李、王二人先退下,嘱咐他们暂时不要对外声张。
两人如蒙大赦,躬身退了出去。
文安在公廨里踱了几步,心里乱糟糟的。他与人打交道都够呛,何况这种破案的事情。
想要装聋作哑,顺着“证据”把周大牛办了,他良心不安,也怕寒了署里其他踏实干活人的心,那他以后的日子估计也不好过了。
犹豫再三,他决定去请教阎立德。毕竟阎立德是直属上司,经验丰富,或许能有更好的办法。
听完文安的叙述,阎立德放下手中的笔,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目光深邃,带着一种文安看不懂的复杂情绪。
“文署令,”阎立德的声音很平静,“若证据确凿,人证指向周大牛,那按将作监的规矩,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文安心里一沉。阎立德这话,听起来像是官场标准的“和稀泥”加“推卸责任”。他忍不住道:“可是少监,下官觉得此事颇有蹊跷,那周大牛……”
阎立德打断了他,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告诫:“文安,你年轻,有才学,想做事,这是好的。但官场有官场的规矩,有些事,不是非黑即白。崔明此人,虽只是旁支,终究姓崔。为了一个工匠,值当吗?”
值当吗?
这三个字像冰水一样浇在文安心头。他明白了阎立德的意思。在阎立德看来,甚至在整个时代的规则看来,为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工匠,去得罪一个背后站着博陵崔氏的吏员,是极其不理智,甚至愚蠢的行为。官官相护,明哲保身,才是常态。
“下官……明白了。”文安低下头,掩去眼中的失望,躬身道:“多谢少监指点。”
他不再多说,退出了阎立德的廨房。
看着文安离开的背影,阎立德摇了摇头,轻轻叹了口气。此子心性不坏,也有担当,可惜……太过理想,也太过怯懦。在这吃人的官场,若无霹雳手段和坚韧心性,光有善心和才华,是走不远的。这次,就当是个教训吧。
文安没有直接回左校署,而是在将作监空旷的后院里慢慢走着。夏日的阳光有些刺眼,晒得他头皮发烫。
阎立德的话在他耳边回响。“值当吗?”为了一个工匠,得罪崔家,确实不“值当”。可他脑海里又浮现出周大牛那绝望哀求的眼神,想起李管事和王师傅那欲言又止的不忍。
况且他文安与崔家,早就不对付了,得罪不得罪的,早就得罪了。
“妈的!”他极少见地在心里爆了句粗口。
他厌恶这种身不由己的感觉,厌恶这个视人命如草芥、权贵可以肆意妄为的世道!他只想苟活,可为什么总有些东西,逼得他无法完全闭上眼睛?
如果今天他因为“不值当”而放弃了周大牛,那明天呢?后天呢?是不是每一次遇到强权,他都要选择退缩?那他还算什么?和那些他鄙夷的蝇营狗苟之徒有何区别?
苟活,不等于毫无底线地苟且!
一股莫名的、微弱却执拗的火气,在他胸腔里升腾起来。他知道自己不聪明,可有些事情不能当看不见,但他决定,至少要做点什么。
文安停下脚步,深吸了一口气,对一直默默跟在身后的陆青安低声道:“清安,你去……悄悄找一下李管事和王师傅,让他们晚上下值后,找个僻静地方等我。小心点,别让人看见。”
陆青安虽然年纪小,但经历过大变故,比同龄人成熟得多。他似懂非懂,但看到文安眼中那不同以往的决断神色,立刻用力点了点头:“是,郎君!”
文安看着陆青安小跑着离去的身影,心里依旧没底,但那股憋闷的感觉,却似乎消散了一些。
既然明的不行,那就来暗的。他就不信,崔明能把事情做得天衣无缝。只要找到一丝破绽,或许……就能撕开一道口子。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距离下值还有一个多时辰。足够他再好好想想,该怎么着手了。平康坊……看来自己得亲自去一趟。
只是想起那日与尉迟宝林等人宴饮的情形,不禁一阵头皮发麻。
文安在自己的公廨里枯坐许久,下值的鼓声终于敲响,沉闷地回荡在将作监的院落里。不过直到外面的人声渐渐稀疏,他才缓缓起身。
李管事和王师傅再次对视,眼神交流了片刻。最终,年纪稍长的李管事咬了咬牙,上前半步,压低声音道:“回……回署令,周大牛这人,性子是轴了点,但手艺扎实,为人也老实,在署里人缘不算差。说他偷东西卖到平康坊……小的们确实不太信。”
他顿了顿,偷偷看了眼文安的脸色,见文安只是静静听着,才继续道:“至于他和崔录事……前些日子,咱们署里不是有个‘匠头’的空缺出来了吗?按资历和手艺,周大牛是最有希望的。”
“可……可崔录事也想要那个位置,私下里放出过话。两人为此,明里暗里闹过几次不愉快。崔录事最近……确实经常找周大牛的茬。”
王师傅在一旁补充了一句,声音沙哑:“周大牛嘴笨,不会来事。那日他婆娘病重,他告假出去抓药,很多人都知道。”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典型的职场倾轧,利用权力和背景构陷竞争对手。手段不算高明,甚至有些粗糙,但在等级森严、人微言轻的将作监,往往一击致命。
文安揉了揉眉心。知道真相是一回事,如何解决是另一回事。证据呢?看崔明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恐怕人证物证都准备好了。
反而是周大牛这边,谁能证明带出去的一定是药而不是笙?即使有大夫和药方证明,也证明不了他没有将笙带出去。
文安挥了挥手,让李、王二人先退下,嘱咐他们暂时不要对外声张。
两人如蒙大赦,躬身退了出去。
文安在公廨里踱了几步,心里乱糟糟的。他与人打交道都够呛,何况这种破案的事情。
想要装聋作哑,顺着“证据”把周大牛办了,他良心不安,也怕寒了署里其他踏实干活人的心,那他以后的日子估计也不好过了。
犹豫再三,他决定去请教阎立德。毕竟阎立德是直属上司,经验丰富,或许能有更好的办法。
听完文安的叙述,阎立德放下手中的笔,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目光深邃,带着一种文安看不懂的复杂情绪。
“文署令,”阎立德的声音很平静,“若证据确凿,人证指向周大牛,那按将作监的规矩,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文安心里一沉。阎立德这话,听起来像是官场标准的“和稀泥”加“推卸责任”。他忍不住道:“可是少监,下官觉得此事颇有蹊跷,那周大牛……”
阎立德打断了他,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告诫:“文安,你年轻,有才学,想做事,这是好的。但官场有官场的规矩,有些事,不是非黑即白。崔明此人,虽只是旁支,终究姓崔。为了一个工匠,值当吗?”
值当吗?
这三个字像冰水一样浇在文安心头。他明白了阎立德的意思。在阎立德看来,甚至在整个时代的规则看来,为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工匠,去得罪一个背后站着博陵崔氏的吏员,是极其不理智,甚至愚蠢的行为。官官相护,明哲保身,才是常态。
“下官……明白了。”文安低下头,掩去眼中的失望,躬身道:“多谢少监指点。”
他不再多说,退出了阎立德的廨房。
看着文安离开的背影,阎立德摇了摇头,轻轻叹了口气。此子心性不坏,也有担当,可惜……太过理想,也太过怯懦。在这吃人的官场,若无霹雳手段和坚韧心性,光有善心和才华,是走不远的。这次,就当是个教训吧。
文安没有直接回左校署,而是在将作监空旷的后院里慢慢走着。夏日的阳光有些刺眼,晒得他头皮发烫。
阎立德的话在他耳边回响。“值当吗?”为了一个工匠,得罪崔家,确实不“值当”。可他脑海里又浮现出周大牛那绝望哀求的眼神,想起李管事和王师傅那欲言又止的不忍。
况且他文安与崔家,早就不对付了,得罪不得罪的,早就得罪了。
“妈的!”他极少见地在心里爆了句粗口。
他厌恶这种身不由己的感觉,厌恶这个视人命如草芥、权贵可以肆意妄为的世道!他只想苟活,可为什么总有些东西,逼得他无法完全闭上眼睛?
如果今天他因为“不值当”而放弃了周大牛,那明天呢?后天呢?是不是每一次遇到强权,他都要选择退缩?那他还算什么?和那些他鄙夷的蝇营狗苟之徒有何区别?
苟活,不等于毫无底线地苟且!
一股莫名的、微弱却执拗的火气,在他胸腔里升腾起来。他知道自己不聪明,可有些事情不能当看不见,但他决定,至少要做点什么。
文安停下脚步,深吸了一口气,对一直默默跟在身后的陆青安低声道:“清安,你去……悄悄找一下李管事和王师傅,让他们晚上下值后,找个僻静地方等我。小心点,别让人看见。”
陆青安虽然年纪小,但经历过大变故,比同龄人成熟得多。他似懂非懂,但看到文安眼中那不同以往的决断神色,立刻用力点了点头:“是,郎君!”
文安看着陆青安小跑着离去的身影,心里依旧没底,但那股憋闷的感觉,却似乎消散了一些。
既然明的不行,那就来暗的。他就不信,崔明能把事情做得天衣无缝。只要找到一丝破绽,或许……就能撕开一道口子。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距离下值还有一个多时辰。足够他再好好想想,该怎么着手了。平康坊……看来自己得亲自去一趟。
只是想起那日与尉迟宝林等人宴饮的情形,不禁一阵头皮发麻。
文安在自己的公廨里枯坐许久,下值的鼓声终于敲响,沉闷地回荡在将作监的院落里。不过直到外面的人声渐渐稀疏,他才缓缓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