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慎行、孔志玄等人脸上的嘲笑和得意彻底僵住,如同被冻住的湖面。他们张着嘴,眼睛瞪得老大,难以置信地看着文安。
这……这诗……这等气魄,这等意境,这等举重若轻的笔法……他们这群自诩才华横溢的国子监生,搜肠刮肚也绝做不出来!
尉迟宝林四人虽然不懂诗,但也能感受到这诗中那股熟悉的、属于军旅的苍凉和豪情,顿时激动得满脸放光,与有荣焉。
文安心中顿觉爽利了几分,也实在厌烦了这种无谓的争锋和被人围观的感觉。他念完诗,看也不看那群呆若木鸡的文臣子弟,对尉迟宝林等人说了声“宝林大哥,咱们走吧”,便率先朝门外走去,颇有几分“事了拂衣去”的气势。
尉迟宝林几人反应过来,冲着高慎行、孔志玄他们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发出一阵哄笑,连忙跟上文安。
直到文安五人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大堂里才重新有了声音。
高慎行脸色铁青,孔志玄更是面如土灰。他们输了,而且输得彻彻底底,毫无悬念。
就在这时,他们中间一个一直皱眉思索的人猛地一拍大腿,失声叫道:“我想起来了!他是文安!那个作了《从军行》和《出塞》的文安!渭南县子文安!”
众人闻言,皆是悚然一惊,随即露出恍然和更加复杂的表情。原来是他!怪不得……怪不得能有如此诗才!
只是,这文安不是据说性子怯懦,不善言辞吗?怎么……今日一见,似乎与传闻不太一样?
高慎行和孔志玄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挫败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他们今日,算是踢到铁板了。那声“阿翁”,怕是躲不掉了……
一想到日后可能要在街上碰到尉迟宝林那几个杀才,被他们逼着喊阿翁的场景,几人就觉得眼前一阵发黑。
而此刻,走在回永乐坊路上的文安,并不知道自己随口念出的诗,又给那帮文臣子弟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阴影。他只是在想,这大唐长安的日子,怕是越来越难清静了。
回到永乐坊家中,院门一开,一股混合着艾草和硫磺味道的烟气便扑面而来。
文安被呛得咳嗽了两声,定睛一看,只见院门内侧摆着个铜盆,里面堆着些正在冒烟的木炭和草药,王禄和张婶一脸肃穆地站在两旁,陆清宁和陆青安姐弟也规规矩矩地立在后面。
“郎君,快跨过这火盆,祛祛晦气!”
王禄的声音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快,连忙示意。
文安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是为他从大理寺出来准备的仪式。他看着那跳跃的火苗和袅袅青烟,心里没什么特别的感触,只觉得疲惫。但看着王禄、张婶他们那真切期盼的眼神,他还是依言抬起脚,从火盆上迈了过去。
脚步落地的瞬间,王禄和张婶几乎同时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连声道:“好了好了,晦气都留外面了!以后就顺遂了!”
文安看着他们,心里那点麻木的坚冰也被这朴素的关怀融化了一角。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这个小小的院落,这几张熟悉的面孔,竟真的成了他唯一的落脚点,某种意义上的“家”。
他勉强扯了扯嘴角,低声道:“有劳你们费心了。”
陆清宁端来温水,服侍他简单洗漱。温热的水流划过皮肤,带走了一些黏腻的汗水和牢狱带来的无形尘垢,却洗不净心底那份沉甸甸的压抑。
他换上一身干净的常服,只觉得浑身骨头都像散了架,也顾不上吃什么东西,径直回到卧房,几乎是头刚沾到枕头,意识就沉入了黑暗。这一觉,睡得天昏地暗,连梦都没有。
……
两仪殿内,李世民看着百骑司刚送来的密报,脸上没什么表情。密报详细记录了文安出大理寺后的行踪,包括被尉迟宝林几人拉去平康坊倚翠楼,以及在那里发生的一切。
当看到文安被那女妓锦菊缠着求诗,不得已念出那首“槛菊愁烟兰泣露”时,李世民眉头微挑,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了敲。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他低声念着这句,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这长短句,婉约清丽,意境深远,绝非寻常士子能作,更不像一个终日与斧凿、图纸打交道的将作监小官的手笔。此子,莫非真如外界隐隐传言,是文曲星下凡不成?诗与长短句上的天赋,未免也太高了。
然而,当他的目光掠过后面那首应对孔志玄等人挑衅的《凉州词》时,嘴角又忍不住微微上扬。这首诗倒是贴合他之前的《从军行》《出塞》,豪迈苍凉,依旧是顶尖的水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李世民轻声吟哦,仿佛能感受到那沙场宴饮的悲壮与洒脱。此诗若是传开,必将在军中广为流传,深得那些老杀才的欢心。
只是……
他的目光又落回前面那首长短句上。句是好句,甚至比那诗更显功力。但句中那“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寂飘零之感,那“山长水阔知何处”的茫然……是写给那女妓的,还是他文安自己心境的写照?
“小小年纪,哪来那么多的感慨,一次小小的磨砺,可别将朕的人才给消磨了……”
李世民靠在椅背上,目光深邃。
此子身世不凡,才华横溢却又性情怯懦,看似只想苟全性命,却屡屡被卷入漩涡。他就像一颗自己会发光的珠子,在这贞观初年的长安城里,想藏都藏不住。
这份过于耀眼的才华,和那份与才华不相匹配的怯懦心性,交织在一起,着实有些矛盾,也让人……有些不放心。
“诗言志,句抒情……”李世民喃喃自语,“但愿是朕想多了。”
他摇了摇头,将那份密报合上,不再去想。只要此子心向大唐,能为己所用,有些无伤大雅的小情绪,倒也不必深究。
……
阎立德体谅文安此番受惊,特意准了他两天假,让他在家好好休养。
两天后,文安重新踏入将作监的大门。走在熟悉的廊庑下,看着那些忙碌或闲散的官吏、工匠,听着数划算筹声和远处工坊传来的敲打声,他竟有种恍如隔世的不真实感。
这……这诗……这等气魄,这等意境,这等举重若轻的笔法……他们这群自诩才华横溢的国子监生,搜肠刮肚也绝做不出来!
尉迟宝林四人虽然不懂诗,但也能感受到这诗中那股熟悉的、属于军旅的苍凉和豪情,顿时激动得满脸放光,与有荣焉。
文安心中顿觉爽利了几分,也实在厌烦了这种无谓的争锋和被人围观的感觉。他念完诗,看也不看那群呆若木鸡的文臣子弟,对尉迟宝林等人说了声“宝林大哥,咱们走吧”,便率先朝门外走去,颇有几分“事了拂衣去”的气势。
尉迟宝林几人反应过来,冲着高慎行、孔志玄他们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发出一阵哄笑,连忙跟上文安。
直到文安五人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大堂里才重新有了声音。
高慎行脸色铁青,孔志玄更是面如土灰。他们输了,而且输得彻彻底底,毫无悬念。
就在这时,他们中间一个一直皱眉思索的人猛地一拍大腿,失声叫道:“我想起来了!他是文安!那个作了《从军行》和《出塞》的文安!渭南县子文安!”
众人闻言,皆是悚然一惊,随即露出恍然和更加复杂的表情。原来是他!怪不得……怪不得能有如此诗才!
只是,这文安不是据说性子怯懦,不善言辞吗?怎么……今日一见,似乎与传闻不太一样?
高慎行和孔志玄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挫败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他们今日,算是踢到铁板了。那声“阿翁”,怕是躲不掉了……
一想到日后可能要在街上碰到尉迟宝林那几个杀才,被他们逼着喊阿翁的场景,几人就觉得眼前一阵发黑。
而此刻,走在回永乐坊路上的文安,并不知道自己随口念出的诗,又给那帮文臣子弟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阴影。他只是在想,这大唐长安的日子,怕是越来越难清静了。
回到永乐坊家中,院门一开,一股混合着艾草和硫磺味道的烟气便扑面而来。
文安被呛得咳嗽了两声,定睛一看,只见院门内侧摆着个铜盆,里面堆着些正在冒烟的木炭和草药,王禄和张婶一脸肃穆地站在两旁,陆清宁和陆青安姐弟也规规矩矩地立在后面。
“郎君,快跨过这火盆,祛祛晦气!”
王禄的声音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快,连忙示意。
文安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是为他从大理寺出来准备的仪式。他看着那跳跃的火苗和袅袅青烟,心里没什么特别的感触,只觉得疲惫。但看着王禄、张婶他们那真切期盼的眼神,他还是依言抬起脚,从火盆上迈了过去。
脚步落地的瞬间,王禄和张婶几乎同时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连声道:“好了好了,晦气都留外面了!以后就顺遂了!”
文安看着他们,心里那点麻木的坚冰也被这朴素的关怀融化了一角。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这个小小的院落,这几张熟悉的面孔,竟真的成了他唯一的落脚点,某种意义上的“家”。
他勉强扯了扯嘴角,低声道:“有劳你们费心了。”
陆清宁端来温水,服侍他简单洗漱。温热的水流划过皮肤,带走了一些黏腻的汗水和牢狱带来的无形尘垢,却洗不净心底那份沉甸甸的压抑。
他换上一身干净的常服,只觉得浑身骨头都像散了架,也顾不上吃什么东西,径直回到卧房,几乎是头刚沾到枕头,意识就沉入了黑暗。这一觉,睡得天昏地暗,连梦都没有。
……
两仪殿内,李世民看着百骑司刚送来的密报,脸上没什么表情。密报详细记录了文安出大理寺后的行踪,包括被尉迟宝林几人拉去平康坊倚翠楼,以及在那里发生的一切。
当看到文安被那女妓锦菊缠着求诗,不得已念出那首“槛菊愁烟兰泣露”时,李世民眉头微挑,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了敲。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他低声念着这句,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这长短句,婉约清丽,意境深远,绝非寻常士子能作,更不像一个终日与斧凿、图纸打交道的将作监小官的手笔。此子,莫非真如外界隐隐传言,是文曲星下凡不成?诗与长短句上的天赋,未免也太高了。
然而,当他的目光掠过后面那首应对孔志玄等人挑衅的《凉州词》时,嘴角又忍不住微微上扬。这首诗倒是贴合他之前的《从军行》《出塞》,豪迈苍凉,依旧是顶尖的水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李世民轻声吟哦,仿佛能感受到那沙场宴饮的悲壮与洒脱。此诗若是传开,必将在军中广为流传,深得那些老杀才的欢心。
只是……
他的目光又落回前面那首长短句上。句是好句,甚至比那诗更显功力。但句中那“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寂飘零之感,那“山长水阔知何处”的茫然……是写给那女妓的,还是他文安自己心境的写照?
“小小年纪,哪来那么多的感慨,一次小小的磨砺,可别将朕的人才给消磨了……”
李世民靠在椅背上,目光深邃。
此子身世不凡,才华横溢却又性情怯懦,看似只想苟全性命,却屡屡被卷入漩涡。他就像一颗自己会发光的珠子,在这贞观初年的长安城里,想藏都藏不住。
这份过于耀眼的才华,和那份与才华不相匹配的怯懦心性,交织在一起,着实有些矛盾,也让人……有些不放心。
“诗言志,句抒情……”李世民喃喃自语,“但愿是朕想多了。”
他摇了摇头,将那份密报合上,不再去想。只要此子心向大唐,能为己所用,有些无伤大雅的小情绪,倒也不必深究。
……
阎立德体谅文安此番受惊,特意准了他两天假,让他在家好好休养。
两天后,文安重新踏入将作监的大门。走在熟悉的廊庑下,看着那些忙碌或闲散的官吏、工匠,听着数划算筹声和远处工坊传来的敲打声,他竟有种恍如隔世的不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