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门神!那位在演义里能单鞭夺槊、勇冠三军的猛将!如今,竟然要见自己这个冒牌货、社恐、来自一千多年后的穿越者?
文安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差点从蒲团上滑下去。他下意识地用手撑住地面,指尖冰凉。
这……这玩笑开得有点大了吧?他只是想在这个时代苟活下去,怎么莫名其妙就要去见这种级别的大人物了?他该怎么应对?说什么?做什么?万一说错话,做错事,会不会直接被拉出去砍了?
巨大的惶恐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他宁愿回到秦岭深处那个阴森的墓穴,面对那些沉默的牌位和可怕的狼群,也不想面对这种需要与历史名人直接对话的、令人窒息的场面。
“怎……吴国公……要见……见我?”文安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脸色比刚才更加苍白。
尉迟宝林看他吓成这样,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用力又拍了他的肩膀一下:“放心!我阿爷看着凶,其实对有能力的人最是赏识!你救了我兄弟,就是有功之人!他老人家不会为难你的!走走走,这就随我去中军大帐!”
说着,不等文安反应,尉迟宝林便站起身,一把将他从蒲团上拉了起来,不由分说地就往外走。
文安像一截失去了自主意识的木头,被尉迟宝林半拖半拽着,踉踉跄跄地走出了帐篷。外面明亮的阳光刺得他眼睛生疼,但他此刻已经无暇顾及。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盘旋:
尉迟敬德……要见我了……怎么办……怎么办……
被尉迟宝林半拖半拽着走向中军大帐,文安只觉得自己的两条腿像是灌满了秦岭深处的泥浆,每一步都沉重得抬不起来。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头顶,他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只有一种即将被架上烤火的灼热与恐慌。
尉迟敬德。
这个名字在他脑子里反复盘旋,带着千斤重量。在他那个时代,这名字是贴在门板上的画像,是演义小说里单鞭夺槊的猛将传说,是遥远历史中一个模糊的符号。而现在,这个符号即将变成一个活生生的、能决定他生死的人。
文安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那几串冰冷的“布泉”铜钱和那颗圆润的珍珠,这些东西此刻给不了他任何安全感,反而像是烫手的山芋,提醒着他自身来历的诡异与不堪一击。
他只是一个占据了别人身体的孤魂野鬼,一个连穿衣吃饭都要依赖身体本能记忆的冒牌货,如何去面对那位在尸山血海中杀出功名的唐朝开国名将?
“待会儿见了阿爷,不必害怕,如实说便是。”
尉迟宝林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僵硬,放缓了脚步,难得地出言安慰了一句,虽然他蒲扇般的大手依旧牢牢抓着文安的胳膊,防止他“逃跑”。
文安喉咙发干,连一个“嗯”字都挤不出来,只能僵硬地点了点头。他低着头,目光死死盯着脚下被无数军靴踩得板结的泥地,仿佛能从中看出条生路来。
中军大帐很快出现在视野里。它比周围其他帐篷更加高大、规整,用的材料似乎也更厚实。帐顶飘扬着那面他之前见过的、绣着巨大“唐”字的玄黑色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自有一股肃杀威严之气。
帐门外左右各站着四名顶盔贯甲的持戟卫士,一个个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锐利如鹰,周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凛冽气息。
尉迟宝林在离帐门约十步远处停下,松开了文安。他整理了一下自己因为匆忙而有些歪斜的甲胄,然后才带着文安上前。
“烦请通禀,尉迟宝林携昨日所救少年文安,奉大将军令前来。”尉迟宝林对守卫的士兵说道,语气正式,收敛了之前的随意。
那队正显然认识尉迟宝林,但依旧一丝不苟,抱拳道:“校尉稍待。”随即转身,掀帘进入帐内。
文安看着这一幕,心里那股异样感又浮了上来。就算尉迟宝林是尉迟敬德的儿子,在军中也要严守规矩,通报之后才能入内。
这与他在后世一些影视作品里看到的、将领亲属在军营里横冲直撞的场景截然不同。这支军队的纪律,恐怕比他想象得还要严明。
这让他稍稍安心了一瞬——有规矩的地方,至少比完全无法无天要好——但随即又更加紧张,在这种规矩森严的地方,他这种来历不明的“黑户”,更容易被揪出来吧?
片刻后,那名队正出来,侧身让开:“大将军传二位进去。”
尉迟宝林深吸一口气,看了文安一眼,示意他跟上,然后率先掀帘而入。文安咬了咬牙,硬着头皮,低着头,几乎是蹭着地面跟了进去。
帐内光线比外面稍暗,但空间极为宽敞。一股混合着皮革、金属、墨锭和淡淡檀香,也或许是某种驱蚊虫的草药的气息扑面而来。文安没敢立刻抬头,视线首先接触到的是脚下铺着的、边缘已经磨损的深色地毯。
“禀大将军,人带来了。”尉迟宝林的声音在身前响起。
文安这才强迫自己,一点点地抬起仿佛有千斤重的头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帐篷中央一张巨大的、铺着地图的木案。木案周围,或坐或站,共有六个人。除了尉迟宝林,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那些目光,有好奇,有审视,有探究,有淡然。如同六盏强弱不等的聚光灯,瞬间将他这个缩在帐篷入口角落的、瘦小身影照得无所遁形。
文安感觉自己像是一只被钉在标本板上的昆虫,连血液都快要凝固了。他下意识地又想低头,但残存的理智告诉他,一直低头反而更显可疑。
他只能极力控制着面部肌肉,让表情维持在一片空白的惶恐状态,目光游移,不敢与任何人对视,最终落在了主位那个身影上。
那人并未穿着全副铠甲,只着一袭玄色常服,外罩一袭半旧的绛紫色战袍,身形魁梧雄壮至极,即使坐在那里,也给人一种山岳般的沉稳压迫感。
他的年纪看起来约在四十许间,面庞是常年风吹日晒形成的古铜色,额头宽阔,鼻梁高挺如悬胆,嘴唇厚实,下颌线条刚硬如铁石。
文安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差点从蒲团上滑下去。他下意识地用手撑住地面,指尖冰凉。
这……这玩笑开得有点大了吧?他只是想在这个时代苟活下去,怎么莫名其妙就要去见这种级别的大人物了?他该怎么应对?说什么?做什么?万一说错话,做错事,会不会直接被拉出去砍了?
巨大的惶恐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他宁愿回到秦岭深处那个阴森的墓穴,面对那些沉默的牌位和可怕的狼群,也不想面对这种需要与历史名人直接对话的、令人窒息的场面。
“怎……吴国公……要见……见我?”文安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脸色比刚才更加苍白。
尉迟宝林看他吓成这样,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用力又拍了他的肩膀一下:“放心!我阿爷看着凶,其实对有能力的人最是赏识!你救了我兄弟,就是有功之人!他老人家不会为难你的!走走走,这就随我去中军大帐!”
说着,不等文安反应,尉迟宝林便站起身,一把将他从蒲团上拉了起来,不由分说地就往外走。
文安像一截失去了自主意识的木头,被尉迟宝林半拖半拽着,踉踉跄跄地走出了帐篷。外面明亮的阳光刺得他眼睛生疼,但他此刻已经无暇顾及。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盘旋:
尉迟敬德……要见我了……怎么办……怎么办……
被尉迟宝林半拖半拽着走向中军大帐,文安只觉得自己的两条腿像是灌满了秦岭深处的泥浆,每一步都沉重得抬不起来。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头顶,他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只有一种即将被架上烤火的灼热与恐慌。
尉迟敬德。
这个名字在他脑子里反复盘旋,带着千斤重量。在他那个时代,这名字是贴在门板上的画像,是演义小说里单鞭夺槊的猛将传说,是遥远历史中一个模糊的符号。而现在,这个符号即将变成一个活生生的、能决定他生死的人。
文安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那几串冰冷的“布泉”铜钱和那颗圆润的珍珠,这些东西此刻给不了他任何安全感,反而像是烫手的山芋,提醒着他自身来历的诡异与不堪一击。
他只是一个占据了别人身体的孤魂野鬼,一个连穿衣吃饭都要依赖身体本能记忆的冒牌货,如何去面对那位在尸山血海中杀出功名的唐朝开国名将?
“待会儿见了阿爷,不必害怕,如实说便是。”
尉迟宝林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僵硬,放缓了脚步,难得地出言安慰了一句,虽然他蒲扇般的大手依旧牢牢抓着文安的胳膊,防止他“逃跑”。
文安喉咙发干,连一个“嗯”字都挤不出来,只能僵硬地点了点头。他低着头,目光死死盯着脚下被无数军靴踩得板结的泥地,仿佛能从中看出条生路来。
中军大帐很快出现在视野里。它比周围其他帐篷更加高大、规整,用的材料似乎也更厚实。帐顶飘扬着那面他之前见过的、绣着巨大“唐”字的玄黑色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自有一股肃杀威严之气。
帐门外左右各站着四名顶盔贯甲的持戟卫士,一个个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锐利如鹰,周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凛冽气息。
尉迟宝林在离帐门约十步远处停下,松开了文安。他整理了一下自己因为匆忙而有些歪斜的甲胄,然后才带着文安上前。
“烦请通禀,尉迟宝林携昨日所救少年文安,奉大将军令前来。”尉迟宝林对守卫的士兵说道,语气正式,收敛了之前的随意。
那队正显然认识尉迟宝林,但依旧一丝不苟,抱拳道:“校尉稍待。”随即转身,掀帘进入帐内。
文安看着这一幕,心里那股异样感又浮了上来。就算尉迟宝林是尉迟敬德的儿子,在军中也要严守规矩,通报之后才能入内。
这与他在后世一些影视作品里看到的、将领亲属在军营里横冲直撞的场景截然不同。这支军队的纪律,恐怕比他想象得还要严明。
这让他稍稍安心了一瞬——有规矩的地方,至少比完全无法无天要好——但随即又更加紧张,在这种规矩森严的地方,他这种来历不明的“黑户”,更容易被揪出来吧?
片刻后,那名队正出来,侧身让开:“大将军传二位进去。”
尉迟宝林深吸一口气,看了文安一眼,示意他跟上,然后率先掀帘而入。文安咬了咬牙,硬着头皮,低着头,几乎是蹭着地面跟了进去。
帐内光线比外面稍暗,但空间极为宽敞。一股混合着皮革、金属、墨锭和淡淡檀香,也或许是某种驱蚊虫的草药的气息扑面而来。文安没敢立刻抬头,视线首先接触到的是脚下铺着的、边缘已经磨损的深色地毯。
“禀大将军,人带来了。”尉迟宝林的声音在身前响起。
文安这才强迫自己,一点点地抬起仿佛有千斤重的头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帐篷中央一张巨大的、铺着地图的木案。木案周围,或坐或站,共有六个人。除了尉迟宝林,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那些目光,有好奇,有审视,有探究,有淡然。如同六盏强弱不等的聚光灯,瞬间将他这个缩在帐篷入口角落的、瘦小身影照得无所遁形。
文安感觉自己像是一只被钉在标本板上的昆虫,连血液都快要凝固了。他下意识地又想低头,但残存的理智告诉他,一直低头反而更显可疑。
他只能极力控制着面部肌肉,让表情维持在一片空白的惶恐状态,目光游移,不敢与任何人对视,最终落在了主位那个身影上。
那人并未穿着全副铠甲,只着一袭玄色常服,外罩一袭半旧的绛紫色战袍,身形魁梧雄壮至极,即使坐在那里,也给人一种山岳般的沉稳压迫感。
他的年纪看起来约在四十许间,面庞是常年风吹日晒形成的古铜色,额头宽阔,鼻梁高挺如悬胆,嘴唇厚实,下颌线条刚硬如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