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皇帝赞誉:此女乃我朝祥瑞-《她抢走金龟婿,我捡漏活阎王》

  墨云柔组建的“柔瑾商行”南北商队,如同一条苏醒的巨龙,在帝国版图上缓缓游动,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商业利润。

  第一批商队满载江南的丝绸、茶叶、精致瓷器北上,一路凭借战王府的旗号和周密的打点,过关卡,避匪患,虽有小波折,但总体顺畅。抵达北方后,这些精致的南方货品立刻受到了当地贵族和富商的追捧,尤其是“柔瑾阁”特产的“云雾绡”和新式香品,在苦寒的北方竟也掀起了一阵风雅的热潮。

  商队返程时,则装载了北地的优质皮货、珍稀药材、以及一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宝石和手工艺品。这些货物运回江南,同样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南北货物流通带来的巨大差价,让“柔瑾商行”赚得盆满钵满,也让参股的江南商家们喜笑颜开,对墨云柔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而,墨云柔的格局远不止于此。她深知,商人重利,但更需重“义”,尤其当这个商人与王府紧密相连时。

  这一日,户部衙门。

  几名主事正对着厚厚的账册愁眉不展。国库虽不算空虚,但近年来边关军费、各地水利修缮,开支巨大,总有些捉襟见肘。

  “唉,要是多几个像‘柔瑾商行’这样的商户就好了。”一位主事翻看着刚送来的税单,忍不住感叹。

  “哦?此话怎讲?”另一位同僚好奇地凑过来。

  那主事指着税单上“柔瑾商行”的名目,啧啧称奇:“你看看,这才成立多久?光是上一季,缴纳的商税就是这个数!”他比划了一个令人咋舌的手势,“抵得上江南好些老字号一年的税额了!而且账目清晰,主动申报,从不偷漏,简直是商户典范!”

  “还有更奇的呢!”旁边一位掌管地方财政文书的主事插话,“你们可知,这位安国夫人,不仅纳税积极,还以商行名义,向陇西边关捐了一大笔钱,说是用于抚恤阵亡将士家属和改善边军伙食。另外,还在扬州等地开设了善堂,收容孤寡,施粥赠药。这手笔,这心思……哪里像个十二岁的孩子?”

  户部官员们的议论,只是冰山一角。

  不久后的一次常朝,议题涉及财政税收。户部尚书出列,例行公事地汇报了近期国库收支情况。在提及商税一项时,他特意提到了“柔瑾商行”,将其作为依法纳税、贡献突出的正面典型,并简要提及了其慈善之举。

  龙椅上,皇帝原本有些倦怠的神情,在听到“柔瑾商行”和“安国夫人墨云柔”时,微微一动。他身体稍稍前倾,打断了尚书的话:

  “爱卿所言‘柔瑾商行’,可是战王墨骁珩之女,那个得了‘安国夫人’封号的小丫头弄出来的?”

  户部尚书连忙躬身:“回陛下,正是。此商行虽创立不久,但经营有道,南北货殖,规模已是不小。更难得的是,其东家年纪虽小,却深明大义,不仅主动足额纳税,还多次慷慨解囊,惠及边军与百姓。据臣所知,其商行名下‘柔瑾阁’所出新式衣料、香品,在江南乃至京城都风靡一时,获利颇丰,但其纳税亦是同步增长,分文不差。”

  皇帝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哦?就是那个……前阵子在陇西阵前斩将,得了‘勇冠三军’名号的墨云锋的妹妹?”

  “陛下明鉴,正是墨小将军的亲妹。”

  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战王府这段时间可谓是风头无两,长子是状元,次子是少年将军,如今连这个最小的女儿,竟也在商界闹出如此大的动静?

  皇帝目光扫过下方垂首而立的墨骁珩。自从墨骁珩康复重返朝堂,虽然不再领兵,但那份属于战神的威仪犹在,只是平日越发沉稳低调。

  “墨爱卿,”皇帝忽然点名,语气带着几分调侃,“你家里这几个孩子,还真是……个个不凡啊。长子文章锦绣,次子勇武过人,如今连幺女都成了我朝的纳税大户,乐善好施。你这教子有方的本事,朕看比带兵打仗也不遑多让啊!”

  墨骁珩出列,躬身行礼,声音沉稳:“陛下谬赞。臣惶恐。孩子们些许微末成就,皆是陛下洪福庇佑,朝廷恩典所致。小女年幼胡闹,当不得陛下如此夸奖。”

  “诶,墨爱卿过谦了。”皇帝哈哈一笑,显然心情颇佳,“胡闹能闹出这般动静,缴纳如此多税银,还能心系边军百姓,这若是胡闹,朕倒希望我朝多几个这样‘胡闹’的臣子!”

  他顿了顿,环视众臣,朗声道:“一个十二岁的女娃,于闺阁之中,不仅能经营起偌大商号,充盈国库,更能心怀家国,惠泽军民。此等才智,此等胸襟,岂是寻常?依朕看,此女非但不是胡闹,反倒是我朝之福,是祥瑞之兆!”

  “祥瑞”二字一出,满朝文武皆是一震!

  自古“祥瑞”多指天降异象或奇珍异兽,用以象征国泰民安,天子圣明。皇帝如今竟用“祥瑞”来形容一个臣子之女,虽是带着几分戏谑的口吻,但这份荣宠,已是前所未有!

  立刻有善于逢迎的官员出列附和:“陛下圣明!安国夫人小小年纪,便有此作为,确是我朝教化有功,陛下仁德感天之兆!”

  “正是!商通南北,利国利民,纳税踊跃,解朝廷之急,更是难得!”

  “战王府满门忠烈,如今连女儿家都如此出众,实乃陛下之福,江山之幸!”

  赞誉之声,一时不绝于耳。

  墨骁珩站在殿中,面色依旧沉稳,但微微颤动的手指,泄露了他内心的激动。他再次深深一揖:“臣,代小女,叩谢陛下天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笑着摆了摆手:“好了,都平身吧。墨爱卿,回去告诉你家那‘小财神爷’,‘小祥瑞’,让她好好‘闹’,朕和朝廷,乐见其成!”

  “臣,遵旨!”墨骁珩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骄傲。

  散朝后,皇帝在金口玉言中,将墨云柔戏称为“朝廷的财神爷,我朝的祥瑞”这番话,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京城各大府邸,自然也第一时间传回了战王府。

  虞怀瑾听闻,先是愕然,随即失笑,对坐在一旁的墨骁珩道:“陛下这赞誉……可真是别致。咱们柔儿,这下可真成了名动天下的人物了。”

  墨骁珩端起茶杯,嘴角是压不住的笑意:“‘祥瑞’……这顶帽子扣下来,倒是比什么赏赐都重。这孩子,确实给我们长脸。”

  连在翰林院的墨云辰,也被同僚们围着道贺,言语间满是羡慕。

  而远在江南的墨云柔,接到家中快马送来的消息时,正在核对商队的账目。她看着父亲信中转述的皇帝赞誉,先是愣了片刻,随即小脸微微泛红。

  她放下信笺,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繁忙的运河码头,心中涌起的,并非全是得意,更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财神爷……祥瑞……”她低声重复着这两个词,眼神却越发清澈坚定,“既然陛下和朝廷如此看重,那我更该把这商行做好,纳更多的税,帮更多的人,才不辜负这份……殊荣。”

  皇帝的戏言,如同一道金光,彻底为墨云柔和她的事业镀上了一层无可比拟的保护色。从今往后,谁再想动“柔瑾商行”,便需掂量掂量,是否担得起破坏“朝廷祥瑞”的罪名。

  战王府的这位幺女,以其独特的方式,不仅赢得了财富,更赢得了至高无上的圣心。她的商业帝国,自此,根基深固,无人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