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王府影响力,渗透王朝脉络-《她抢走金龟婿,我捡漏活阎王》

  京城里最近流行起一种新式点茶法。

  不是从哪个百年茶庄传出来的,也不是宫里流出的秘方。

  源头,竟在战王府。

  听说了吗?墨大小姐昨日在府中办茶会,用的就是这新法子点茶,连尝遍天下名茶的安阳长公主都赞不绝口!

  何止茶会?如今京中贵女们聚会,若不会这一手新式点茶,都要被笑话落伍了!

  啧啧,战王府这位大小姐,做生意是一把好手,连这些风雅事也能引领风潮......

  茶楼里,几个衣着光鲜的茶客正议论得热火朝天。邻桌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举人听着,忍不住对同伴低声道:你们发现没有,如今这京城里,但凡是新鲜玩意儿,十有八九都和战王府沾边。

  他的同伴,一个年纪稍长的书生抿了口茶,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何止是新鲜玩意儿?你这次春闱的主考官之一,不就是刚从户部员外郎升任礼部右侍郎的墨云辰墨大人么?虽说他因避嫌不参与阅卷,可他的门生故旧......

  举人恍然,压低声音:师兄是说,如今朝中......

  不可说,不可说。年长书生摆摆手,眼里却闪着精明的光,你只需知道,如今在京城走动,若是完全不了解战王府的动向,怕是寸步难行。

  此刻的镇国公府,墨玉琳正在自己的院落里招待几位妯娌。

  嫂嫂们尝尝,这是柔儿前几日刚派人送来的新茶。墨玉琳亲自为众人点茶,动作娴熟优雅。

  一位穿着绛色衣裙的少妇接过茶盏,轻轻品了一口,赞叹道:弟妹这手艺越发精进了。听说这新式点茶法,如今在京里可是独一份儿的时髦。

  另一位年轻妇人接口:何止点茶?如今咱们府上用的香料、衣料,但凡是弟妹推荐的,哪一样不是京中最时兴的?前儿我回娘家,母亲还特意问起,能不能请弟妹帮忙引荐,从墨大小姐的商行采买些绸缎呢。

  墨玉琳浅浅一笑:二嫂客气了。柔儿那孩子最是懂事,前日还派人来说,若是府上需要什么,直接去她商行取便是,都记在她的账上。

  众人闻言,眼中都露出羡慕之色。谁不知道如今战王府富可敌国,墨云柔更是手眼通天的人物。能得她如此照拂,墨玉琳在沈家的地位可见一斑。

  这时,丫鬟进来禀报:少夫人,大少爷下朝回来了,说想请您过去一趟。

  墨玉琳向众人告罪,起身往正房走去。一进门,就见夫君沈煜满面春风地迎上来。

  夫人快看,沈煜指着桌上的一叠文书,今日兵部议事的章程,岳父大人和二哥联名上的折子,陛下全都准了!黑水城的驻军又要扩编,粮草调配的差事,陛下特意点名让我来负责。

  墨玉琳抿嘴一笑:这可是个肥差,夫君可要谨慎行事。

  夫人放心。沈煜握住她的手,语气诚恳,我知道,这差事能落到我头上,多半是看在岳父和二哥的面子上。我定会兢兢业业,绝不给你们墨家丢脸。

  夫君说笑了。墨玉琳温声道,父亲和二哥在陛下面前举荐你,是因为你确实有这个能力。咱们夫妻一体,何必分什么你家我家。

  沈煜感动地点头,又像是想起什么:对了,今日下朝时遇到大哥,他托我问问,能不能请夫人帮忙约见墨大小姐?说是江南织造局有些事务,想请教她的意见。

  这个容易。墨玉琳笑道,柔儿那孩子最是敬重我这个姑姑,明日我就下帖子请她过府一叙。

  离开正房,墨玉琳在回廊下驻足,望着院落里欣欣向荣的花木,不禁感慨万千。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被众人嫌弃的战王府,如今竟成了连镇国公府都要仰仗的存在?

  而在战王府内,虞怀瑾正在翻看这个月的礼单。

  王妃您看,管家恭敬地禀报,这月收到的拜帖比上月又多三成。光是想要拜访大小姐洽谈生意的江南商户,就有十七家。还有这些,都是想求见大公子请教经义的举子。

  虞怀瑾轻轻合上礼单,语气平和:告诉门房,大小姐近来忙于黑水城的物资调配,暂不见客。大公子那边,只接待确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学子,其余的一概回绝。

  母亲英明。墨云柔从门外走进来,笑吟吟地说,如今咱们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是该谨慎些。

  虞怀瑾拉过女儿的手,仔细端详着她:听说你昨日又熬到半夜?黑水城的物资不是都已经安排妥当了吗?

  不只是黑水城的事。墨云柔在母亲身边坐下,二哥来信说,边境几个部落想要长期合作,希望我们能提供更多种类的货物。我正在琢磨,是不是该在那边开设分号。

  你呀,虞怀瑾疼爱地点点女儿的额头,生意做得再大,也要顾惜自己的身子。你姑姑前日回来,还说起你最近又清减了。

  提到墨玉琳,墨云柔眼睛一亮:姑姑在沈家可好?我前日送去的东海珍珠,她可喜欢?

  自然是喜欢的。虞怀瑾笑道,你如今把你姑姑宠得,连镇国公夫人都要让她三分。前日赏花会上,还有人私下说,如今京中最有体面的年轻媳妇,非你姑姑莫属。

  母女二人正说着话,墨云辰从衙门回来了。

  今日朝中可还顺利?虞怀瑾关切地问。

  墨云辰解下官袍,神色如常:有人又在陛下面前说咱们家权倾朝野,被陛下斥责了。

  墨云柔冷哼一声:这些人,自己没本事,就只会眼红。

  无妨。墨云辰淡定地喝了口茶,陛下今日准了我编纂《漕运新策详析》的奏请,命我将漕运改革的经验整理成书,刊发各州县。

  虞怀瑾闻言欣慰地点头:这个主意好。既能为国育才,也能堵住那些人的嘴。

  大哥说得对。墨云柔也露出笑容,我这几日也在想,是不是该把商行的一些经营之道整理出来,惠及更多商户。

  晚膳时分,一家三口围坐用膳。墨骁珩听着儿女们的谈论,突然哈哈大笑:好!很好!咱们墨家人,就要有这个气度!让他们说去,咱们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管家这时又送来一封信:王爷,王妃,姑奶奶派人送来的信。

  虞怀瑾展开信笺,很快露出笑容:玉琳说,镇国公府想把城西的几处铺面交给她打理。她来信问问柔儿的意见。

  墨云柔立即放下筷子:这可是好事!姑姑在沈家越是得脸,对咱们越有利。我明日就派人去帮着姑姑看看那些铺面。

  墨云辰也点头:镇国公府这是明着示好。看来,咱们家在朝中的影响力,他们已经看得很明白了。

  夜色渐深,战王府的书房里灯火通明。

  墨云辰在整理书稿,墨云柔在核对账目,虞怀瑾则在为远在黑水城的墨云锋准备冬衣。

  母亲,墨云柔突然抬头,您说,咱们家现在这样,是不是太过招摇了?

  虞怀瑾停下手中的针线,温声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若是这棵树能惠及整片森林,那便是国之栋梁。

  她看向一双儿女,目光坚毅:只要咱们记住,所有的权势和财富,最终都要回馈给百姓,那就不必畏惧人言。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

  战王府的影响力,正如这皎洁的月光,无声地洒遍王朝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