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御笔亲题,"文武传家"匾额-《她抢走金龟婿,我捡漏活阎王》

  二月二,龙抬头。

  天还没亮,战王府门前就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

  今天这是又要赏什么?

  听说比前几次都要隆重!

  日上三竿时,远处传来礼乐声。一列浩浩荡荡的仪仗缓缓行来,前面是八对金锣开道,后面跟着举着牌匾的侍卫。

  是礼部的仪仗!

  我的天,这排场比亲王大婚还气派!

  礼部尚书亲自带队,身后十六个壮汉抬着一块蒙着红绸的巨大金匾。那匾额之大,需要两个人才能合抱。

  仪仗在战王府门前停下,礼部尚书展开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战王府教子有方,文武兼资,实为百官楷模。特御笔亲书文武传家四字,赐金匾悬于正门,以彰其德......

  话音未落,红绸落下。

  金光闪闪的匾额上,文武传家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是陛下的真迹!

  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啊!

  围观的官员们窃窃私语。在本朝,得皇帝御笔题匾的臣子屈指可数,更何况是文武传家这样寓意深远的题词。

  墨骁珩带着全家跪接圣旨,看着那块金匾,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竟也红了眼眶。

  臣......谢陛下隆恩!

  礼部尚书亲自监督悬挂匾额。当那块金匾稳稳挂在战王府正门上方时,整条街都沸腾了。

  快看!挂上去了!

  这可是本朝头一份啊!

  墨骁珩站在匾额下,仰头望着那四个大字,久久不语。

  虞怀瑾轻轻握住他的手:王爷?

  老子......墨骁珩声音哽咽,老子这辈子,值了!

  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起:

  战王府如今荣耀至极,不知可还记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白发老御史站在人群外围,面色严肃。

  气氛顿时凝固。

  墨云辰从容上前,对着老御史深施一礼:谢御史大人提醒。墨家时刻谨记,所有荣耀皆来自陛下恩典,来自百姓拥戴。

  老御史冷哼一声:记得就好。

  不过......墨云辰话锋一转,大人可知陛下为何赐这文武传家四字?

  老御史一愣:自然是表彰战王府功绩。

  不止如此。墨云辰环视众人,陛下是要告诉天下人,文武之道,缺一不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这才是立世之本。

  这话说得漂亮,连老御史都无言以对。

  礼部尚书适时开口:墨侍郎说得不错。陛下赐此匾额,正是要昭示天下:文武兼修,方是臣子本分。

  匾额悬挂完毕,礼部官员开始宣读贺词。这时,又一队人马疾驰而来。

  边关八百里加急!

  信使翻身下马,高举军报:黑水城捷报!墨将军大破北戎残部,边境已定!

  消息来得正是时候,人群中爆发出欢呼。

  墨将军又立功了!

  难怪陛下要赐文武传家

  老御史见状,默默退入人群,再也不发一言。

  晚膳时分,战王府设宴款待礼部官员。

  王爷,礼部尚书举杯道,今日这匾额一挂,战王府可就是名副其实的文武传家

  墨骁珩难得谦逊:陛下厚爱,墨家受之有愧。

  王爷过谦了。一位礼部侍郎笑道,满朝文武,谁家能像战王府这样,文有状元郎,武有少年将?这可是实至名归。

  宴席散去后,一家人站在金匾下仰首瞻仰。

  墨云锋难得感性:父亲,儿子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您手把手教我们兄弟习武的情景。

  墨云辰也感慨:还有母亲教我们读书写字到深夜。

  虞怀瑾眼中泪光闪烁:你们都长大了......

  而且都很有出息。墨骁珩搂住妻子的肩膀,这都是你的功劳。

  第二日早朝,皇帝特意问起匾额悬挂之事。

  战王,朕赐的匾额可还满意?

  墨骁珩出列躬身:陛下隆恩,臣感激不尽。只是......臣惶恐。

  惶恐什么?皇帝笑道,文武传家四个字,你们墨家当之无愧。

  一位老臣出列:陛下,臣以为二字意义深远。不知战王府要如何将这文武之道传承下去?

  这话问得刁钻,满朝文武都看向墨骁珩。

  墨骁珩不慌不忙:回陛下,臣已经想好了。打算在府中开设学堂,请名师教导族中子弟。不论文武,只要有天赋,都可以得到最好的教导。

  皇帝满意地点头:好!这才配得上文武传家四个字!

  退朝后,皇帝特意留下墨云辰。

  你父亲这个主意很好。皇帝赞许地说,不过朕觉得,光是教导族中子弟还不够。

  墨云辰恭敬地问:陛下的意思是?

  朕要你主持编撰《文武要略》,将墨家的经验传授给天下人。

  墨云辰震惊:陛下,这......

  怎么?不愿意?

  臣不敢!墨云辰连忙躬身,只是臣年轻识浅,恐难当此重任。

  皇帝摆手:正因为你年轻,才更懂得如何教导年轻人。就这么定了!

  消息传回战王府,众人都激动不已。

  编撰《文武要略》?墨骁珩拍案叫好,这是要让我们墨家的学问传遍天下啊!

  虞怀瑾却想得更远:辰儿,这是个重担。你要对得起陛下的信任。

  母亲放心。墨云辰目光坚定,儿子一定不负所托。

  三日后,战王府的学堂正式开课。不仅墨家族人,连一些寒门学子也被允许旁听。

  听说墨侍郎亲自授课?

  何止!墨将军也来指导武艺呢!

  这个消息再次震动京城。

  战王府这是要把看家本领都传出去啊!

  这才配得上文武传家的匾额!

  而此刻的战王府书房内,墨云辰正在整理编书大纲。

  大哥,墨云柔走进来,商行可以资助编书的费用。

  墨云锋也推门进来:边关的实战经验,我都整理好了。

  看着弟妹们,墨云辰心中温暖:有你们在,这书一定能编好。

  一个月后,《文武要略》的第一卷完成。皇帝阅后大加赞赏,命即刻刊印,发往各州县学堂。

  这才是真正的文武传家皇帝在朝会上盛赞,墨爱卿,你生了好儿女,教了好学生,如今还要造福天下学子!

  那块文武传家的金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它不仅是一个家族的荣耀,更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夜幕降临,墨骁珩和虞怀瑾并肩站在匾额下。

  还记得吗?虞怀瑾轻声道,当年有人说,咱们家要完了。

  墨骁珩握紧妻子的手:现在他们该明白了,墨家不但没完,还要千秋万代地传下去。

  是啊,传下去。

  以文传道,以武卫国。

  这才是真正的文武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