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砚舟的手指还搭在配电箱的金属边缘,红色电线断口在他眼前冒着细小的火花。他没松手,反而把另一只手伸进白大褂口袋,摸到了那个防水袋里的U盘。林夏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信号恢复了,但不稳定,跳频三次才接上。”
“换离线通道。”他说,“用量子加密,物理隔离。”
李薇已经在移动转播车里架好了设备。她看了眼手表,凌晨四点三十六分。论坛直播还有两个小时开始,全球医学界的目光都会聚焦过来。她对着耳机说:“齐医生,我们这边准备好了,就等你那边确认。”
齐砚舟拔掉最后一根可疑线路,合上配电箱盖子。走廊灯重新亮起,稳定得像心跳。他转身往实验室走,脚步不快,但每一步都踩得实。
“别用医院主网。”他对林夏说,“把数据包拆成三段,分别通过不同终端上传。一段走地下光纤,一段走卫星中继,最后一段——你自己送过去。”
林夏点头,把U盘贴身收好。“我明白。真出了事,也不能让所有证据一起丢。”
李薇的车停在医院东门拐角。她打开后备箱,取出全息投影仪和信号增强器。设备外壳上有几道划痕,是之前被追踪时留下的。她没管这些,只检查了电源接口和传输速率。
天边刚泛白,空气有点湿。远处有清洁工推着垃圾车经过,轮子卡在地砖缝里响了一声。李薇抬头看了眼医院大楼,十七楼某个窗口亮着灯——那是齐砚舟常待的实验室。
她拎起箱子上了车。
国际医学论坛主会场设在江城会展中心。早上六点,工作人员陆续进场。大屏幕调试完毕,后台接入了一个外部信号源,标注为“匿名医疗揭黑直播”。
一名外国记者拿着提词卡走过通道,问同事:“听说今天会有重磅爆料?关于中国某财团操控药品审批的事?”
“不止。”对方回答,“还有个叫‘手术预演’的技术,说是能提前看到手术全过程。听着像科幻片。”
“假的吧?”
“谁知道。反正直播信号已经锁定,不能中途切断。”
七点整,李薇出现在会场外的转播车上。她戴上耳麦,拨通齐砚舟电话:“最后一次测试,现在开始。”
“收到。”齐砚舟站在实验室中央,面前是三台并联的显示器。他插入U盘,启动加密程序。进度条缓慢推进,绿色光点一格格点亮。
第一段数据成功上传。
第二段通过卫星中继,延迟0.8秒,正常。
第三段由林夏亲自送往会展中心,交到李薇助理手中。
“全链路打通。”李薇说,“可以开始了。”
八点整,论坛正式开幕。主持人介绍完嘉宾后,突然中断流程:“接下来,我们将连线一场特殊直播,来自江城的一线医生与调查记者,他们将发布一项涉及全球医药安全的重大信息。”
全场安静下来。
画面切入,李薇的脸出现在主屏幕上。她穿着黑色风衣,身后是流动的数据瀑布。
“各位,我是记者李薇。”她说,“接下来我要展示的,是一条完整的犯罪链条——从地下工厂生产毒药,到高层伪造审批文件,再到针对特定医生的陷害计划。”
她调出第一帧影像:Y-7x药片的分子结构图。
“这是所谓‘特效抗癌药’的真实成分。”她指着屏幕,“主物质为神经毒素t93,长期服用会导致器官衰竭。而它的目标患者,不止一人。”
镜头切换,地下工厂的画面出现。流水线运转,工人封装药瓶,监控室里郑天豪正在说话。
声音清晰:“……剂量要精准,不能引发急性中毒,只能让患者‘自然恶化’。重点是,让齐砚舟亲手开出处方。”
台下一片哗然。
一名欧美记者举手:“这些视频有没有可能经过后期合成?你们如何证明真实性?”
李薇没回答。她看向侧屏:“请齐医生说明。”
画面切换,齐砚舟站在全息投影前。他没穿手术服,还是那件敞着领口的白大褂,听诊器挂在脖子上。
“我可以现场演示。”他说,“五例高危病例,虚拟手术同步进行。如果失败一次,你们可以当场质疑所有证据。”
有人冷笑。有人拍照。更多人盯着大屏幕,等着看他出丑。
齐砚舟闭上眼。
三秒后,睁开。
全息投影瞬间展开五个三维人体模型,每一例都是复杂病症:主动脉夹层、脑干肿瘤、肝门静脉栓塞、心脏瓣膜撕裂、胰腺坏死合并感染。
他双手抬起,指尖轻动,如同在空气中切开路径。
第一台手术开始。
血管分离、止血钳定位、人工血管置换——动作流畅得像演练过千遍。屏幕右下角实时显示成功率:99.6%,随后跳成100%。
第二台,颅内肿瘤切除。他避开视神经束,精准剥离病灶。耗时一分零三秒,成功率100%。
第三台,肝门手术。他在虚拟影像中调整角度,绕过胆管,清除血栓。完成。
第四台,心脏修复。瓣膜缝合三针,心律恢复平稳。完成。
第五台,胰腺引流加抗感染处理。操作结束,系统提示:全部病例成功。
全程耗时四分十七秒。
全场静默。
没人鼓掌,没人说话。只有几个记者低头疯狂记录。
一名德国记者站起来:“这种能力……是不是意味着你可以预知未来?”
“不是预知。”齐砚舟说,“是基于经验和知识的快速判断。就像棋手看十步,我只是在脑子里多走一遍手术过程。”
“那你为什么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因为我试过太多次。”他说,“也失败过。每一次失败,都让我更清楚哪里会出问题。”
这时,又有记者提问:“这项技术是否会申请专利?会不会被大公司垄断?”
齐砚舟看着窗外。
晨光洒进会场,照在投影尚未消散的手术路径上。
“真正的奇迹。”他说,“不是我能看见未来,而是每一个医生都选择不放弃当下。这项技术不属于我,它属于所有愿意为之付出的人。”
话音落下。
掌声从角落响起,先是稀疏几声,然后迅速蔓延。整个会场站了起来。有人喊了一句什么,听不清,但情绪明确——敬意。
李薇关掉直播信号,摘下耳麦。她看了眼手机,国内外热搜已经炸开:“江城医生”“预演手术”“毒药阴谋”排在前列。
她走出转播车,抬头望向主会场。
齐砚舟还站在台上,没动。灯光打在他身上,像一座雕像。
闪光灯此起彼伏,记者们挤在门口想采访他。他没理会,只是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老式机械表。
时间指向九点十二分。
他知道,这一战赢了。
但他也知道,真正的麻烦才刚开始。
会场外,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离。车窗摇下一半,一只手扔出一张烧了一角的纸片。上面印着某医药集团的标志,边缘焦黑卷曲。
纸片落在排水沟旁,被风吹动了一下。
齐砚舟转身走向后台通道,白大褂下摆扫过地面。
他的手指轻轻碰了下胸口口袋,确认U盘还在。
然后他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球形监控摄像头。
摄像头红灯闪了一下。
他收回目光,继续往前走。
“换离线通道。”他说,“用量子加密,物理隔离。”
李薇已经在移动转播车里架好了设备。她看了眼手表,凌晨四点三十六分。论坛直播还有两个小时开始,全球医学界的目光都会聚焦过来。她对着耳机说:“齐医生,我们这边准备好了,就等你那边确认。”
齐砚舟拔掉最后一根可疑线路,合上配电箱盖子。走廊灯重新亮起,稳定得像心跳。他转身往实验室走,脚步不快,但每一步都踩得实。
“别用医院主网。”他对林夏说,“把数据包拆成三段,分别通过不同终端上传。一段走地下光纤,一段走卫星中继,最后一段——你自己送过去。”
林夏点头,把U盘贴身收好。“我明白。真出了事,也不能让所有证据一起丢。”
李薇的车停在医院东门拐角。她打开后备箱,取出全息投影仪和信号增强器。设备外壳上有几道划痕,是之前被追踪时留下的。她没管这些,只检查了电源接口和传输速率。
天边刚泛白,空气有点湿。远处有清洁工推着垃圾车经过,轮子卡在地砖缝里响了一声。李薇抬头看了眼医院大楼,十七楼某个窗口亮着灯——那是齐砚舟常待的实验室。
她拎起箱子上了车。
国际医学论坛主会场设在江城会展中心。早上六点,工作人员陆续进场。大屏幕调试完毕,后台接入了一个外部信号源,标注为“匿名医疗揭黑直播”。
一名外国记者拿着提词卡走过通道,问同事:“听说今天会有重磅爆料?关于中国某财团操控药品审批的事?”
“不止。”对方回答,“还有个叫‘手术预演’的技术,说是能提前看到手术全过程。听着像科幻片。”
“假的吧?”
“谁知道。反正直播信号已经锁定,不能中途切断。”
七点整,李薇出现在会场外的转播车上。她戴上耳麦,拨通齐砚舟电话:“最后一次测试,现在开始。”
“收到。”齐砚舟站在实验室中央,面前是三台并联的显示器。他插入U盘,启动加密程序。进度条缓慢推进,绿色光点一格格点亮。
第一段数据成功上传。
第二段通过卫星中继,延迟0.8秒,正常。
第三段由林夏亲自送往会展中心,交到李薇助理手中。
“全链路打通。”李薇说,“可以开始了。”
八点整,论坛正式开幕。主持人介绍完嘉宾后,突然中断流程:“接下来,我们将连线一场特殊直播,来自江城的一线医生与调查记者,他们将发布一项涉及全球医药安全的重大信息。”
全场安静下来。
画面切入,李薇的脸出现在主屏幕上。她穿着黑色风衣,身后是流动的数据瀑布。
“各位,我是记者李薇。”她说,“接下来我要展示的,是一条完整的犯罪链条——从地下工厂生产毒药,到高层伪造审批文件,再到针对特定医生的陷害计划。”
她调出第一帧影像:Y-7x药片的分子结构图。
“这是所谓‘特效抗癌药’的真实成分。”她指着屏幕,“主物质为神经毒素t93,长期服用会导致器官衰竭。而它的目标患者,不止一人。”
镜头切换,地下工厂的画面出现。流水线运转,工人封装药瓶,监控室里郑天豪正在说话。
声音清晰:“……剂量要精准,不能引发急性中毒,只能让患者‘自然恶化’。重点是,让齐砚舟亲手开出处方。”
台下一片哗然。
一名欧美记者举手:“这些视频有没有可能经过后期合成?你们如何证明真实性?”
李薇没回答。她看向侧屏:“请齐医生说明。”
画面切换,齐砚舟站在全息投影前。他没穿手术服,还是那件敞着领口的白大褂,听诊器挂在脖子上。
“我可以现场演示。”他说,“五例高危病例,虚拟手术同步进行。如果失败一次,你们可以当场质疑所有证据。”
有人冷笑。有人拍照。更多人盯着大屏幕,等着看他出丑。
齐砚舟闭上眼。
三秒后,睁开。
全息投影瞬间展开五个三维人体模型,每一例都是复杂病症:主动脉夹层、脑干肿瘤、肝门静脉栓塞、心脏瓣膜撕裂、胰腺坏死合并感染。
他双手抬起,指尖轻动,如同在空气中切开路径。
第一台手术开始。
血管分离、止血钳定位、人工血管置换——动作流畅得像演练过千遍。屏幕右下角实时显示成功率:99.6%,随后跳成100%。
第二台,颅内肿瘤切除。他避开视神经束,精准剥离病灶。耗时一分零三秒,成功率100%。
第三台,肝门手术。他在虚拟影像中调整角度,绕过胆管,清除血栓。完成。
第四台,心脏修复。瓣膜缝合三针,心律恢复平稳。完成。
第五台,胰腺引流加抗感染处理。操作结束,系统提示:全部病例成功。
全程耗时四分十七秒。
全场静默。
没人鼓掌,没人说话。只有几个记者低头疯狂记录。
一名德国记者站起来:“这种能力……是不是意味着你可以预知未来?”
“不是预知。”齐砚舟说,“是基于经验和知识的快速判断。就像棋手看十步,我只是在脑子里多走一遍手术过程。”
“那你为什么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因为我试过太多次。”他说,“也失败过。每一次失败,都让我更清楚哪里会出问题。”
这时,又有记者提问:“这项技术是否会申请专利?会不会被大公司垄断?”
齐砚舟看着窗外。
晨光洒进会场,照在投影尚未消散的手术路径上。
“真正的奇迹。”他说,“不是我能看见未来,而是每一个医生都选择不放弃当下。这项技术不属于我,它属于所有愿意为之付出的人。”
话音落下。
掌声从角落响起,先是稀疏几声,然后迅速蔓延。整个会场站了起来。有人喊了一句什么,听不清,但情绪明确——敬意。
李薇关掉直播信号,摘下耳麦。她看了眼手机,国内外热搜已经炸开:“江城医生”“预演手术”“毒药阴谋”排在前列。
她走出转播车,抬头望向主会场。
齐砚舟还站在台上,没动。灯光打在他身上,像一座雕像。
闪光灯此起彼伏,记者们挤在门口想采访他。他没理会,只是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老式机械表。
时间指向九点十二分。
他知道,这一战赢了。
但他也知道,真正的麻烦才刚开始。
会场外,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离。车窗摇下一半,一只手扔出一张烧了一角的纸片。上面印着某医药集团的标志,边缘焦黑卷曲。
纸片落在排水沟旁,被风吹动了一下。
齐砚舟转身走向后台通道,白大褂下摆扫过地面。
他的手指轻轻碰了下胸口口袋,确认U盘还在。
然后他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球形监控摄像头。
摄像头红灯闪了一下。
他收回目光,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