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将黄土路晒得发白,三十六口朱漆棺木排在队伍最前,棺盖上的黄纸封条被风掀起一角,露出下面用朱砂写的“盐毒致毙”四个大字。
云苏微骑在青骢马上,望着最前头那口棺——老栓头的小孙子狗蛋,死时才七岁,唇色紫得像浸了桑葚汁。
“起棺。”她声音清冷,马鞭轻轻一扬。
老栓头佝偻着背,粗糙的手抚过棺上“狗蛋”二字,喉头滚动两下,突然扯着嗓子喊:“盐害死我孙儿,这棺木我来抬!”他身后百来个盐工立刻应和,赤着脚的、裹着破布的,三十六条汉子弯腰扣住棺椁的铜环。
有个年轻后生手指刚碰着铜环就缩回,倒抽冷气:“这……这棺木咋恁凉?”
“凉的是毒,热的是血。”云苏微翻身下马,伸手按住那口最沉的棺,“里面装的盐,在淮南县浸了二十三个娃的眼泪。”
队伍刚出扬州城三十里,尘烟突然从前方腾起。
百来个“流民”拦在路中,男的披麻,女的抱娃,哭嚎声震得林子里的鸟扑棱棱乱飞。
“青天大老爷!”为首的老妇扑过来,抓住云苏微的马镫,“我们三天没吃东西了,求您开仓放粮——”
云苏微垂眸,盯着老妇的手。
那双手背虽沾了泥,指腹却软得像泡过热水的面团,指甲缝里还嵌着半片金箔。
她脚尖轻轻一挑,老妇膝盖吃痛松开手,露出裹在麻布里的绣鞋,鞋帮上的缠枝莲纹绣得极精致。
“燕九娘。”她轻声唤。
“在。”人群里窜出个穿短打的女子,三两步跃上土坡,挥着匕首割断“流民”的麻布袋。
铜钱哗啦啦滚了一地,每枚钱背都铸着“太”字暗纹——太子私库的标记。
“拿朝廷的钱买眼泪,倒会做买卖。”云苏微蹲下身,拾起枚铜钱在掌心摩挲,“熔了。”
铁匠炉的火“轰”地窜起来,燕九娘拎着铜钳将铜钱投进坩埚。
熔化的银闪烁着奇异的光,云苏微取过块铜牌,待银水冷却,用银针刻下“伪民鉴”三字。
她亲手将铜牌挂在老妇颈上:“穿麻衣要心诚,你们……不配。”
围观的百姓突然爆发出喝彩。
有卖炊饼的老汉挤过来,往盐工怀里塞热乎的饼:“姑娘做得对!上个月我家二小子买盐,吃吐了三天,原是掺了芒硝!”
队伍再启程时,沿途州县的百姓自发站在道旁。
有提竹篮送鸡蛋的,有端着瓦罐递凉茶的,连县太爷都带着衙役在路口打旗:“云医正为百姓伸冤,我等当开道!”
离京城三十里时,禁军的银甲在晨雾里闪着冷光。
百来杆长枪斜指过来,为首的将军勒住马,声如洪钟:“圣上口谕,闲杂人等不得擅闯京畿!”
云苏微策马上前,袖中微型投影仪在掌心发烫。
她冲老栓头点点头,盐工们默默脱去上衣。
烈日下,三十六道溃烂的伤痕触目惊心——那是搬运毒盐时,盐粒渗进汗湿的后背,腐蚀出的暗红沟壑。
“将军可曾见过北境战士的箭伤?”她取出“星盘罗经”对准天空,《两淮疫病舆图》的光影在云幕上铺开,“这些伤痕比箭伤浅,却要疼三个月。因为每道伤里,都埋着半文钱的贪心。”
彩线在云幕上交织成网,将军的瞳孔骤然收缩——他认出那是淮南、淮北的郡县图,每条红线都标着“毒盐致死”。
最西头的红点尤其密集,标注着“扬州盐仓,存假银十万”。
“这些红线,”云苏微的声音陡然拔高,“是三千六百个等不到春天的孩子。将军守国门,可知道,这十万假引换的战马,够北境一卫?换的军粮,能养边军三年?”
将军的手缓缓垂下,长枪“当啷”落地。
他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末将替北境儿郎谢过医正。”
太极殿的飞檐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韩正言带着二十多个言官拦在午门前。
他拂着花白的胡须,声音里带着颤:“云氏,你可知‘女子干政’是何罪?”
“韩大人可知,去年户部拨给江南的三十万石赈灾粮,有多少变成了账面上的‘已核销’?”云苏微猛地掀开马车帷幕,三十六口棺材的阴影罩住言官们的青衫,“这里面装的不是盐,是你们签过字的每一笔贪墨。”
谢明远挤到舆图前,盯着光影里的红点看了半炷香。
他突然转身,朝殿内跑去,官靴踩得青石板“哒哒”响:“臣请陛下亲览此图!”
殿内,小太监宝儿缩在廊下,铜镜悄悄对准议事厅。
皇帝的龙袍角刚掠过屏风,镜中便映出外场景象——百名盐工跪成一片,齐声念诵《新盐律》,声浪撞得殿角铜铃直响;云苏微立在棺首,银针挑着染毒盐粒,阳光穿过盐粒,在她白衣上折射出虹光。
“好个云苏微。”皇帝盯着镜中景象,指节叩在御案上,“宣——钦差医正云氏,带证入殿!”
与此同时,千里外的北境驿站。
离玄烬倚在廊柱上,望着远处腾起的火光。
几个黑衣人正往火里扔绢帛,最上面那张绘着“承渊铠”的全图,火舌舔过甲胄纹路时,突然腾起幽蓝火焰——那是他特意掺的西域磷粉。
“主子,”暗卫单膝跪地,“图烧不干净,我们这就去——”
“不必。”离玄烬扯松领口,眼底浮起笑意,“烧不尽的,才叫线索。”他望着南方天际,喉间溢出低笑,“微微该进殿了,我……也该回去替她撑伞了。”
太极殿的门槛在云苏微脚下投下阴影,她伸手按住腰间的《两淮疫病舆图》,指腹触到舆图边缘的金线——那是她昨夜用离玄烬送的蜀绣线绣的,针脚歪歪扭扭。
“等我。”她对着风轻声说,抬脚跨进殿门。
云苏微骑在青骢马上,望着最前头那口棺——老栓头的小孙子狗蛋,死时才七岁,唇色紫得像浸了桑葚汁。
“起棺。”她声音清冷,马鞭轻轻一扬。
老栓头佝偻着背,粗糙的手抚过棺上“狗蛋”二字,喉头滚动两下,突然扯着嗓子喊:“盐害死我孙儿,这棺木我来抬!”他身后百来个盐工立刻应和,赤着脚的、裹着破布的,三十六条汉子弯腰扣住棺椁的铜环。
有个年轻后生手指刚碰着铜环就缩回,倒抽冷气:“这……这棺木咋恁凉?”
“凉的是毒,热的是血。”云苏微翻身下马,伸手按住那口最沉的棺,“里面装的盐,在淮南县浸了二十三个娃的眼泪。”
队伍刚出扬州城三十里,尘烟突然从前方腾起。
百来个“流民”拦在路中,男的披麻,女的抱娃,哭嚎声震得林子里的鸟扑棱棱乱飞。
“青天大老爷!”为首的老妇扑过来,抓住云苏微的马镫,“我们三天没吃东西了,求您开仓放粮——”
云苏微垂眸,盯着老妇的手。
那双手背虽沾了泥,指腹却软得像泡过热水的面团,指甲缝里还嵌着半片金箔。
她脚尖轻轻一挑,老妇膝盖吃痛松开手,露出裹在麻布里的绣鞋,鞋帮上的缠枝莲纹绣得极精致。
“燕九娘。”她轻声唤。
“在。”人群里窜出个穿短打的女子,三两步跃上土坡,挥着匕首割断“流民”的麻布袋。
铜钱哗啦啦滚了一地,每枚钱背都铸着“太”字暗纹——太子私库的标记。
“拿朝廷的钱买眼泪,倒会做买卖。”云苏微蹲下身,拾起枚铜钱在掌心摩挲,“熔了。”
铁匠炉的火“轰”地窜起来,燕九娘拎着铜钳将铜钱投进坩埚。
熔化的银闪烁着奇异的光,云苏微取过块铜牌,待银水冷却,用银针刻下“伪民鉴”三字。
她亲手将铜牌挂在老妇颈上:“穿麻衣要心诚,你们……不配。”
围观的百姓突然爆发出喝彩。
有卖炊饼的老汉挤过来,往盐工怀里塞热乎的饼:“姑娘做得对!上个月我家二小子买盐,吃吐了三天,原是掺了芒硝!”
队伍再启程时,沿途州县的百姓自发站在道旁。
有提竹篮送鸡蛋的,有端着瓦罐递凉茶的,连县太爷都带着衙役在路口打旗:“云医正为百姓伸冤,我等当开道!”
离京城三十里时,禁军的银甲在晨雾里闪着冷光。
百来杆长枪斜指过来,为首的将军勒住马,声如洪钟:“圣上口谕,闲杂人等不得擅闯京畿!”
云苏微策马上前,袖中微型投影仪在掌心发烫。
她冲老栓头点点头,盐工们默默脱去上衣。
烈日下,三十六道溃烂的伤痕触目惊心——那是搬运毒盐时,盐粒渗进汗湿的后背,腐蚀出的暗红沟壑。
“将军可曾见过北境战士的箭伤?”她取出“星盘罗经”对准天空,《两淮疫病舆图》的光影在云幕上铺开,“这些伤痕比箭伤浅,却要疼三个月。因为每道伤里,都埋着半文钱的贪心。”
彩线在云幕上交织成网,将军的瞳孔骤然收缩——他认出那是淮南、淮北的郡县图,每条红线都标着“毒盐致死”。
最西头的红点尤其密集,标注着“扬州盐仓,存假银十万”。
“这些红线,”云苏微的声音陡然拔高,“是三千六百个等不到春天的孩子。将军守国门,可知道,这十万假引换的战马,够北境一卫?换的军粮,能养边军三年?”
将军的手缓缓垂下,长枪“当啷”落地。
他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末将替北境儿郎谢过医正。”
太极殿的飞檐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韩正言带着二十多个言官拦在午门前。
他拂着花白的胡须,声音里带着颤:“云氏,你可知‘女子干政’是何罪?”
“韩大人可知,去年户部拨给江南的三十万石赈灾粮,有多少变成了账面上的‘已核销’?”云苏微猛地掀开马车帷幕,三十六口棺材的阴影罩住言官们的青衫,“这里面装的不是盐,是你们签过字的每一笔贪墨。”
谢明远挤到舆图前,盯着光影里的红点看了半炷香。
他突然转身,朝殿内跑去,官靴踩得青石板“哒哒”响:“臣请陛下亲览此图!”
殿内,小太监宝儿缩在廊下,铜镜悄悄对准议事厅。
皇帝的龙袍角刚掠过屏风,镜中便映出外场景象——百名盐工跪成一片,齐声念诵《新盐律》,声浪撞得殿角铜铃直响;云苏微立在棺首,银针挑着染毒盐粒,阳光穿过盐粒,在她白衣上折射出虹光。
“好个云苏微。”皇帝盯着镜中景象,指节叩在御案上,“宣——钦差医正云氏,带证入殿!”
与此同时,千里外的北境驿站。
离玄烬倚在廊柱上,望着远处腾起的火光。
几个黑衣人正往火里扔绢帛,最上面那张绘着“承渊铠”的全图,火舌舔过甲胄纹路时,突然腾起幽蓝火焰——那是他特意掺的西域磷粉。
“主子,”暗卫单膝跪地,“图烧不干净,我们这就去——”
“不必。”离玄烬扯松领口,眼底浮起笑意,“烧不尽的,才叫线索。”他望着南方天际,喉间溢出低笑,“微微该进殿了,我……也该回去替她撑伞了。”
太极殿的门槛在云苏微脚下投下阴影,她伸手按住腰间的《两淮疫病舆图》,指腹触到舆图边缘的金线——那是她昨夜用离玄烬送的蜀绣线绣的,针脚歪歪扭扭。
“等我。”她对着风轻声说,抬脚跨进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