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四合院:我的签到能当爷》

  刘海中希望能与许大茂的朋友当面谈谈。

  许大茂作为中间人,并不愿让尤凤霞直接与刘海中见面,担心刘家会越过他单独与尤凤霞交易。

  最终,刘海中以愿意让出十个点的利润作为“介绍费”,说服了许大茂。

  许大茂估量刘海中家也拿不出比他更多的资金,尤凤霞不会抛开他单独与刘海中交易,便答应了安排两人见面。

  谈妥见面时间后,许大茂继续在四合院外院逐户走访,劝说住户参与投资。

  内院的何雨柱、一大爷及聋老太太家他并未踏足,主要是忌惮何雨柱,担心消息泄露。

  至于秦淮茹一家,他认为连吃饭都成问题,更不可能有余钱参与。

  在外院,不少家庭受到利益驱动,纷纷掏钱入股,金额最少的也有一百元左右,足以购买一台熊猫B801收音机。

  其中,三大爷阎埠贵家凑出的资金最多,竟达两千余元,远超许大茂的预期。

  许大茂离开后,刘海中提着家中最贵重的点心,前往轧钢厂干部楼拜访李副厂长。

  李副厂长居住的三室两厅面积宽敞,待遇优渥。

  刘海中向他提出合作倒卖熊猫牌收音机的计划,李副厂长正因在厂内失势、手头拮据而发愁,便爽快应允。

  刘海中自认计划高明,若能拉拢李副厂长出资参与,就能绕过许大茂,直接与尤凤霞交易。

  想到李副厂长的财力与地位足以推动此事,他信心满满。

  当晚,许大茂兴冲冲回到家中,将一只包裹放在尤凤霞面前。

  尤凤霞疑惑地打开,发现里面是十多个信封,每个信封都塞满大团结钞票。

  许大茂一共筹集了一万多元,足够提货一百台熊猫收音机。

  他得意地告诉尤凤霞,自己费尽口舌才筹到这笔钱,问她是否愿意正式合作。

  这批熊猫牌收音机若能安然运抵京城,价值将不可估量。

  七.

  142备货十万(第四更,求订阅)

  尤凤霞颇感惊讶,许大茂竟能筹得如此巨款。

  “很好,许先生。”

  “合作愉快。”

  尤凤霞举起酒杯与许大茂相碰,随即一饮而尽。

  “哈哈,多谢尤小姐!”许大茂开怀大笑,也将杯中酒饮尽。

  夜色渐深。

  许大茂因喜悦过度,饮下了过多红酒。

  随后他又向尤凤霞提起刘海中求见之事。

  尤凤霞并不在意,与谁合作于她而言并无区别。

  多一个客户便多一种选择,于是她欣然应允。

  “许先生,时候不早,我该告辞了。”

  红酒饮尽,尤凤霞起身欲离。

  “尤小姐,夜已深……路上不安稳……不如,你就……留下?”

  许大茂已带醉意,望着尤凤霞戏谑道。

  尤凤霞并未动怒,对许大茂报以嫣然一笑。

  “许先生,我另有要事,下次吧。”

  “下次一定。”

  言毕,尤凤霞未容许大茂多言,便携装满现款的包离去。

  只留许大茂在门前,徒然招手的身影。

  “呸!总有一天,要你见识我的手段!”

  许大茂朝着尤凤霞远去的背影啐了一口,恶狠狠地说道。

  国营京城无线电厂,厂长办公室。

  李云龙正向何雨柱汇报各车间近期生产盘古一号的进展。

  近日,国营京城无线电厂所有车间开足马力,全力投入生产。

  机器昼夜不息,连续运转。

  多年陈旧的设备不出数日便告报废。

  何雨柱大笔一挥,直接批条采购最新型号的机器。

  若无法购入国外机器,便购置国内最优品。

  无线电厂账面上的资金本就不充裕,经何雨柱如此投入,已近枯竭。

  加之何雨柱近期大幅提升了工人们的伙食及其他生活待遇。

  倘若盘古一号计划失败,无线电厂将难以为继。

  届时,何雨柱作为厂长,必将独担其责。

  马剑等人亦可借机将一切责任推诿于何雨柱。

  谁让何雨柱行事独断呢。

  厂内期盼何雨柱失利者,远不止前总工王大海一人。

  “厂长,目前各车间生产效率极高。”

  “工人们积极性颇佳。”

  “加之您卓越的设计,盘古一号的良品率也相当理想。”

  “我竟无改进生产流程的余地。”

  李云龙如实向何雨柱汇报道。

  何雨柱笑骂一句:“你小子当上总工,竟也学会了奉承。”

  “现在备货多少了?”

  李云龙略带自豪地答道:“盘古一号现已备货一万台,生产效率创我厂历史新高。”

  “比以往快了十倍有余。”

  何雨柱对一万台之数仍不甚满意。

  他不愿重蹈此前科幻世界杂志首印量过少的覆辙。

  如今他身为无线电厂厂长,无人能对他加以干涉。

  只要账面尚有余款,何雨柱便可随心生产。

  “还不够。”

  “发布会前,至少需备货十万台。”

  “若产能仍不足,我特准你向京城其他无线电厂借用设备。”

  “他们应当会给我这个情面。”

  何雨柱对李云龙吩咐道。

  “是!”李云龙领命。

  心中对十万台的备货量仍感震惊。

  尽管李云龙对盘古一号极具信心,但十万台是否过于庞大?

  须知以往京城牌收音机,每批产量不过千台。

  八百台设备滞销。

  有的是因销售不佳被退回,有的则因质量缺陷返修。

  盘古一号作为全新产品尚未上市。

  市场反响尚是未知数。

  何雨柱却果断备货十万台。

  这般胆识令李云龙自叹弗如。

  "厂长,罗主任到了。

  "李云龙刚离开,刘岚便进门通报。

  刘岚现已接任何雨柱秘书职务,原秘书肖美丽调回原岗。

  正值扩产期间办公人手紧缺,肖美丽回归后事务较担任临时秘书时更为繁重。

  "请进。

  "何雨柱对刘岚颔首,"记得备好茶水。

  "

  "明白!"

  刘岚引着罗永建与几位生面孔入内。

  "何厂长,这位是配音演员杜雨同志..."

  "这位是陈潇潇同志。

  "

  罗永建逐一介绍随行人员。

  这些译制片配音演员皆是行业翘楚,此前均接受过罗永建专访。

  此时国内影视产业尚不发达,配音演员虽存在却鲜为人知。

  观众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连片中外国角色姓名都难以记全,更遑论关注片尾配音名单。

  "欢迎诸位!"

  "请入座。

  "

  "咖啡还是清茶?"

  "可用过午餐?是否需要安排食堂备餐?"

  何雨柱的热情令配音演员们局促不安。

  这位京城风云人物兼无线电厂厂长年纪虽轻却地位尊崇,待人之道较其单位领导更为周到。

  "何厂长太...太客气了。

  "

  "我们不饿...也不渴。

  "

  作为团队核心的杜雨慌忙推辞。

  罗永建微蹙眉头,何雨柱却不以为意——这些常年受冷遇的配音演员初次接触高层人物,拘谨实属正常。

  为打破僵局,罗永建切入正题:"何厂长紧急召集配音演员所为何事?"

  何雨柱不再寒暄:"各位可了解有声广播剧?"

  "自然知晓。

  "杜雨应答,"近期参与过《黎明的河边》录制。

  "

  谈及专业领域,众人顿时活跃起来。

  陈潇潇接话:"我在《皇帝的新衣》中为宫廷侍女配音。

  "

  何雨柱原以为此概念尚属新颖,未料众人皆有广播剧演出经验。

  此类艺术形式在当时已颇具规模。

  早在三十年代,国内便诞生了第一部有声广播剧。

  何雨柱此前并不了解,只因他很少收听收音机节目。

  “很好,既然大家都有参与广播剧的经验,事情就好办多了。”何雨柱拍了拍手,继续说道,“我们国营京城无线电厂计划制作一部有声广播剧,所以特意请罗主任邀请各位前来,就是希望各位能参与制作。

  如果大家愿意加入,我会向各位所属单位借用人员。

  虽然我不能随意承诺什么,但我敢说,只要愿意参与,没有人会吃亏。”

  何雨柱这番话让在场的配音演员们眼中闪光。

  他们早已听闻何雨柱之前在轧钢厂杂志社以及现在在无线电厂的名声,他对员工的待遇和态度广受赞誉。

  在自己原单位得不到重视的他们,如今有机会与何雨柱合作,参与广播剧制作,自然十分乐意。

  特别是何雨柱言语中暗示参与其中必有所得,更令他们心动。

  “请问何厂长,咱们厂打算制作哪一部广播剧呢?”杜雨内心已经应允,但还是表面客气地问了一句。

  何雨柱微微一笑,看了看罗永建,缓缓说道:“各位是否看过《科幻世界·飞》这本杂志?”

  “看过!”

  “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