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
苏衔月赞许地点了点头,
“能想到这最简单、最直接的一层动机,还不算太笨。”
真是谢谢他的夸奖哦。
严初乖巧顺从的莞尔一笑。
“那深层的哥哥分析分析~”
苏衔月看着眼前笑得没心没肺、仿佛全然不知风雨将至的小傻子,一时竟有些语塞,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
张礼卫的这番举动大抵与三年前的事脱不了干系。
许是自己近来的暗中调查,已然惊动了这条盘踞已久的老蛇,让他感到了威胁。
如今他想方设法要将这小傻子送出京城,无非是打着“釜底抽薪”的主意——
倘若连当事人都远离了风暴中心,那些尘封的往事,又有何理由、有何契机被再度提起?
只是……屏风之后的那位,对此事究竟知情几分?
他在这盘棋局里,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持着何种态度?
思绪及此,苏衔月只觉得眼前迷雾更重,事情远比他最初预想的要错综复杂得多。
他目光下意识地、极快地掠过那扇静谧的屏风,心底甚至涌起一股冲动,想直接将这尖锐的问题抛向其后隐藏之人。
严初敏锐地捕捉到他这瞬间的走神,也顺着他的视线狐疑地望了过去。
可除了投下的阴影,什么也瞧不见。
她不禁眯起了那双灵动的杏眼,故意拉长了语调,
“不会哥哥也不知道吧~”
七分欠揍,三分调侃。
“看不起谁?”
这明目张胆的挑衅果然精准地戳中了苏衔月那点不愿被看轻的傲气。
他手腕一翻,从不离身的银骨折扇便从袖中滑出。
带着一道凌厉的风声,作势就要朝她那不安分的小脑袋敲下来。
这回严初可是看得真切!
她早有防备,腰肢灵活地一扭,像个滑不溜手的小泥鳅。
敏捷地躲开了这“当头一棒”,随即跳出安全距离:
“警告你啊!再一再二不再三!别总想着敲我脑袋,会变笨的!”
她知道苏衔月不打算跟她说实话,也不再纠结了。
决定还是先把眼前太后寿宴的事应付过去再说。
“得嘞!那查清背后缘由的重任,就劳烦哥哥您多费心啦!我先撤了,最近好忙好忙的!”
吉服如今在哪个角落积灰还不知道呢!
还有和吉服搭配的首饰头饰也得赶紧翻找出来,务必拾掇得妥妥帖帖。
总不能到了当天才手忙脚乱地抓瞎。
掐指一算,除去寿宴当天,满打满算,准备的时间竟只剩下两天半了!
时间紧迫,实在耽误不得!
说着,“腾”地一下站起身,只匆匆朝苏衔月挥了挥手。
留下一句“再见”,便像来时一样,风风火火地冲出了包厢。
来去如风,只在这雅间里短暂地停留了片刻,搅动一池春水,旋即消失无踪。
却让那屏风之后,凝神静听的身影,骤然乱了方寸。
“啧啧,殿下这手段……还真是够阴的。为了趁虚而入,竟要将那小傻子的夫君外放出去?当真是用心良苦。”
苏衔月望着那抹默然从屏风后转出的玄色身影,唇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忍不住再次出言挑衅,
“只可惜啊,你手底下这位张大人,怕是画蛇添足了。两年——整整两年光阴,若让她与沈淮之朝夕相对,日夜厮守……呵,届时怕是连孩子都会跑了吧?”
杀人诛心。
“孩子”二字,如同烧红的钢针,狠狠刺入裴衍幸的耳膜。
他倏地抬眸,警告的目光在苏衔月那张欠揍的笑脸上凌厉地逡巡了一圈,周身散发出的低气压几乎让室内的温度都下降了几分。
若非眼前之人是他重要的盟友,单凭这句诛心之言,就足以死上十次!
那种事……他绝不允许发生!
一丝暴戾的杀意自他眼底一闪而逝。
这个张礼卫,是不是安逸日子过久了,忘了他轩王府的门槛,从来都是用鲜血浇铸的。
“黑风。”
话音未落,一道黑色身影已如鬼魅般悄无声息地跪伏在他面前。
正是暗卫首领黑风,连呼吸都收敛得几不可闻。
“近日岭南剿匪,正值用人之际。”
裴衍幸目光落在窗外,语气平稳如常,
“张尚书麾下那两位副将,不是素以‘才干出众’着称么?此等‘良才’,理当为国效力,派往岭南前线,以解燃眉之急。”
略一停顿,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叩:
“至于他们走后空出来的缺……就让我们轩王府的人,暂且顶上。”
三言两语,轻描淡写,便将张礼卫在兵部最为倚重的两条臂膀齐根斩断,换上了他轩王府的钉子。
他要让这位日渐不安分的尚书大人,用切肤之痛好好想清楚——他今日手中的权柄,脚下的位置,究竟是谁赐予的。
“属下领命。”
黑风没有任何迟疑,身形一晃,便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阴影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殿下真是好手段。”
苏衔月拍了拍手,语气听起来像是调侃,却掠过一丝计谋得逞的满意。
他方才刻意用“孩子”那般诛心之言激怒这位殿下,要的便是这个结果。
如今裴衍幸亲自出手施压,张礼卫瞬间腹背受敌,自顾不暇,正是他趁乱深入调查三年前那桩旧案的绝佳时机。
水,总算被他搅得更浑了。
“苏衔月。”
处置完张礼卫的事,裴衍幸这才缓缓转身,目光直直刺向那个始终在煽风点火的罪魁祸首。
“不必对本王使用如此低劣的激将法。它之所以能奏效,不过是因为本王……此刻愿意让它奏效。”
苏衔月闻言,浑不在意地撇了撇嘴。
无妨。
只要最终目的达成,过程如何,缘由何在,他根本不在乎。
他这人向来如此,不纠结细枝末节,更不自我内耗。
至于这位殿下的警告?
他听到了,但选择左耳进,右耳出。
“殿下教训的是——”
他拖长了语调,嘴上应得那叫一个恭敬顺从,仿佛真是个俯首帖耳的臣子。
聪明人,从来不会与掌握生杀大权的上位者做无谓的口舌之争。
至于心里听进去几分,那便是另一回事了。
苏衔月赞许地点了点头,
“能想到这最简单、最直接的一层动机,还不算太笨。”
真是谢谢他的夸奖哦。
严初乖巧顺从的莞尔一笑。
“那深层的哥哥分析分析~”
苏衔月看着眼前笑得没心没肺、仿佛全然不知风雨将至的小傻子,一时竟有些语塞,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
张礼卫的这番举动大抵与三年前的事脱不了干系。
许是自己近来的暗中调查,已然惊动了这条盘踞已久的老蛇,让他感到了威胁。
如今他想方设法要将这小傻子送出京城,无非是打着“釜底抽薪”的主意——
倘若连当事人都远离了风暴中心,那些尘封的往事,又有何理由、有何契机被再度提起?
只是……屏风之后的那位,对此事究竟知情几分?
他在这盘棋局里,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持着何种态度?
思绪及此,苏衔月只觉得眼前迷雾更重,事情远比他最初预想的要错综复杂得多。
他目光下意识地、极快地掠过那扇静谧的屏风,心底甚至涌起一股冲动,想直接将这尖锐的问题抛向其后隐藏之人。
严初敏锐地捕捉到他这瞬间的走神,也顺着他的视线狐疑地望了过去。
可除了投下的阴影,什么也瞧不见。
她不禁眯起了那双灵动的杏眼,故意拉长了语调,
“不会哥哥也不知道吧~”
七分欠揍,三分调侃。
“看不起谁?”
这明目张胆的挑衅果然精准地戳中了苏衔月那点不愿被看轻的傲气。
他手腕一翻,从不离身的银骨折扇便从袖中滑出。
带着一道凌厉的风声,作势就要朝她那不安分的小脑袋敲下来。
这回严初可是看得真切!
她早有防备,腰肢灵活地一扭,像个滑不溜手的小泥鳅。
敏捷地躲开了这“当头一棒”,随即跳出安全距离:
“警告你啊!再一再二不再三!别总想着敲我脑袋,会变笨的!”
她知道苏衔月不打算跟她说实话,也不再纠结了。
决定还是先把眼前太后寿宴的事应付过去再说。
“得嘞!那查清背后缘由的重任,就劳烦哥哥您多费心啦!我先撤了,最近好忙好忙的!”
吉服如今在哪个角落积灰还不知道呢!
还有和吉服搭配的首饰头饰也得赶紧翻找出来,务必拾掇得妥妥帖帖。
总不能到了当天才手忙脚乱地抓瞎。
掐指一算,除去寿宴当天,满打满算,准备的时间竟只剩下两天半了!
时间紧迫,实在耽误不得!
说着,“腾”地一下站起身,只匆匆朝苏衔月挥了挥手。
留下一句“再见”,便像来时一样,风风火火地冲出了包厢。
来去如风,只在这雅间里短暂地停留了片刻,搅动一池春水,旋即消失无踪。
却让那屏风之后,凝神静听的身影,骤然乱了方寸。
“啧啧,殿下这手段……还真是够阴的。为了趁虚而入,竟要将那小傻子的夫君外放出去?当真是用心良苦。”
苏衔月望着那抹默然从屏风后转出的玄色身影,唇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忍不住再次出言挑衅,
“只可惜啊,你手底下这位张大人,怕是画蛇添足了。两年——整整两年光阴,若让她与沈淮之朝夕相对,日夜厮守……呵,届时怕是连孩子都会跑了吧?”
杀人诛心。
“孩子”二字,如同烧红的钢针,狠狠刺入裴衍幸的耳膜。
他倏地抬眸,警告的目光在苏衔月那张欠揍的笑脸上凌厉地逡巡了一圈,周身散发出的低气压几乎让室内的温度都下降了几分。
若非眼前之人是他重要的盟友,单凭这句诛心之言,就足以死上十次!
那种事……他绝不允许发生!
一丝暴戾的杀意自他眼底一闪而逝。
这个张礼卫,是不是安逸日子过久了,忘了他轩王府的门槛,从来都是用鲜血浇铸的。
“黑风。”
话音未落,一道黑色身影已如鬼魅般悄无声息地跪伏在他面前。
正是暗卫首领黑风,连呼吸都收敛得几不可闻。
“近日岭南剿匪,正值用人之际。”
裴衍幸目光落在窗外,语气平稳如常,
“张尚书麾下那两位副将,不是素以‘才干出众’着称么?此等‘良才’,理当为国效力,派往岭南前线,以解燃眉之急。”
略一停顿,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叩:
“至于他们走后空出来的缺……就让我们轩王府的人,暂且顶上。”
三言两语,轻描淡写,便将张礼卫在兵部最为倚重的两条臂膀齐根斩断,换上了他轩王府的钉子。
他要让这位日渐不安分的尚书大人,用切肤之痛好好想清楚——他今日手中的权柄,脚下的位置,究竟是谁赐予的。
“属下领命。”
黑风没有任何迟疑,身形一晃,便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阴影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殿下真是好手段。”
苏衔月拍了拍手,语气听起来像是调侃,却掠过一丝计谋得逞的满意。
他方才刻意用“孩子”那般诛心之言激怒这位殿下,要的便是这个结果。
如今裴衍幸亲自出手施压,张礼卫瞬间腹背受敌,自顾不暇,正是他趁乱深入调查三年前那桩旧案的绝佳时机。
水,总算被他搅得更浑了。
“苏衔月。”
处置完张礼卫的事,裴衍幸这才缓缓转身,目光直直刺向那个始终在煽风点火的罪魁祸首。
“不必对本王使用如此低劣的激将法。它之所以能奏效,不过是因为本王……此刻愿意让它奏效。”
苏衔月闻言,浑不在意地撇了撇嘴。
无妨。
只要最终目的达成,过程如何,缘由何在,他根本不在乎。
他这人向来如此,不纠结细枝末节,更不自我内耗。
至于这位殿下的警告?
他听到了,但选择左耳进,右耳出。
“殿下教训的是——”
他拖长了语调,嘴上应得那叫一个恭敬顺从,仿佛真是个俯首帖耳的臣子。
聪明人,从来不会与掌握生杀大权的上位者做无谓的口舌之争。
至于心里听进去几分,那便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