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葬陈默与陈长风的那日,断剑崖下的铸剑庐飘起了细雨。沈砚将“守心剑”插在两座新坟之间,剑鞘上的梅纹被雨水打湿,竟透出淡淡的香气,与药庐方向飘来的梅香隐隐相和。
“老陈,你看这剑,比当年更像样了。”陆老头蹲在坟前,酒葫芦里的酒洒在泥土里,“当年你总说,铸剑如做人,宁折不弯容易,守心最难。现在好了,有人替咱们守住这份难了。”
沈砚望着雨中的铸剑炉,炉口的黑灰已被雨水冲刷干净,露出底下青灰色的砖石。三百年前的火光仿佛在雨雾中重现,陈长风兄弟俩的身影与父亲临终前的模样重叠在一起,都握着未完成的剑,眼神里满是对安宁的期盼。
“该走了。”沈砚拔出“守心剑”,青金色的光芒穿透雨幕,“秦风说药庐的梅花开得正盛,再不去,就要等明年了。”
陆老头嘿嘿一笑,扛起断剑跟在后面:“去看看也好,说不定能在梅树下捡到老陈藏的酒,他当年总爱往药庐跑,说那里的梅香最配酒气。”
药庐藏在半山腰的竹林里,推开竹门时,十几株红梅正开得热烈,花瓣上的雨珠滚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秦风正蹲在梅树下翻晒药草,见他们进来,手里的木耙往地上一放,眼睛亮得像沾了光的星子。
“沈大哥!陆前辈!你们可算来了!”秦风往屋里喊,“师父!沈大哥带‘守心剑’来了!”
里屋传来拐杖点地的声响,一个穿灰布衫的老人推门而出,鬓角的白发用一根木簪束着,左手握着根竹杖,杖头竟刻着半截剑纹——与护家剑的剑纹一模一样。
“陈前辈?”沈砚愣住了,老人的眉眼间虽有风霜,却与陈长风的剑魂有几分神似,只是嘴角多了道浅浅的笑纹,冲淡了那份凌厉。
“是我,陈砚。”老人的声音温和,竹杖往地上一顿,杖头的剑纹突然亮起,与“守心剑”的光芒相呼应,“我是陈长风的孙子,当年被陈默前辈送到药庐学医,也算替祖辈圆了悬壶济世的愿。”
陆老头手里的酒葫芦“当啷”落地,酒液在青石板上漫开,混着梅香散成一片暖意:“你这小子……藏得够深!当年老陈总说要教孙子铸剑,原来最后学了医?”
“爷爷说,剑能护一时,医能护一世。”陈砚笑着弯腰捡起酒葫芦,竹杖指向梅树下的石桌,“我师父临终前说,若有天‘守心剑’重现,定要让它尝尝我泡的梅花酒,说这酒里有护家剑最缺的东西。”
石桌上的陶瓮打开时,梅香混着酒气扑面而来。沈砚倒了杯酒,刚要饮下,“守心剑”突然在鞘中轻鸣,剑穗上的聚魂玉微微发烫。他低头看向陶瓮,瓮底竟沉着枚小小的铜剑,剑身刻着“守中”二字——正是《百炼剑经》里提到的,护家剑最初的剑名。
“这是……”沈砚的指尖抚过铜剑,“守中剑?”
“是我太爷爷年轻时铸的试剑坯。”陈砚往他杯里添了勺蜂蜜,“他说护家剑的初心,不是锋芒毕露,是守中带柔,就像这梅花,看着娇弱,却能在寒风里扎根。”
正说着,竹门外突然传来马蹄声。三匹黑马在雨中停下,为首的骑士穿着件玄色斗篷,斗篷下摆沾着北疆的沙尘,腰间斜挎着柄骨刀,刀鞘上的刻痕在雨雾中若隐若现,竟与“守心剑”的纹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沈龙?”陆老头的断剑突然震颤,“你怎么来了?”
骑士掀开斗篷,露出张饱经风霜的脸,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雪粒,正是封刀门的沈龙。他看着沈砚腰间的“守心剑”,骨刀在鞘中发出低沉的鸣响,像是在与旧友相认。
“听说‘守心剑’现世了,来看看。”沈龙的声音带着北疆的寒气,却藏着暖意,“当年你父亲说,若有天护家剑重铸,定要让它与封刀门的骨刀会会,说这两把刀与剑,骨子里是一样的东西。”
沈砚拔出“守心剑”,青金色的光芒在雨中亮起。沈龙同时抽出骨刀,刀身的刻痕里渗出淡淡的银光,与剑光交织在一起,竟在梅树下织成一张光网,将飘落的梅花瓣轻轻托住,久久不散。
“果然是同源的。”沈龙的骨刀轻轻碰了碰“守心剑”的剑脊,“你父亲没说错,守心与守安,本就是一件事的两面。”
陈砚端着酒壶走过来,给沈龙倒了杯梅花酒:“沈前辈一路从北疆赶来,定是有要事吧?我听说罗刹人又在边境蠢蠢欲动,还带着些会用邪术的萨满。”
沈龙饮下酒,骨刀在掌心转了个圈:“他们在找一把叫‘灭生’的剑,说能劈开中原的屏障。我猜,他们要找的,就是你这把剑的另一面。”他看向沈砚,眼神郑重,“我来,是想请你去北疆看看,让他们知道,中原的剑与刀,守得住疆土,更守得住人心。”
沈砚望着雨中的红梅,花瓣虽被打落,却在泥土里留下淡淡的香气。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眼神,想起陈长风兄弟俩的坚守,想起沈龙骨刀上的刻痕——那些刻痕里,分明也藏着与“守心剑”一样的温度。
“好。”沈砚将“守心剑”入鞘,剑穗上的聚魂玉与骨刀的狼骨坠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正好,让‘守心剑’也看看北疆的雪,是不是真如传说中那般,能让刀骨更硬。”
陆老头扛起断剑,嘿嘿一笑:“带上我的断剑,让罗刹人也见识见识,三百年前的剑,现在还能劈柴——哦不,劈邪祟。”
秦风往沈砚的行囊里塞了包药粉:“这是阿禾姑姑托人送来的‘融雪散’,北疆的寒气重,贴身带着能驱寒。还有这个,”他递过个油纸包,里面是晒干的梅花,“泡在酒里,能想起药庐的暖。”
梅树下的雨渐渐停了,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守心剑”与骨刀上,两道光芒交相辉映,像两条正在苏醒的龙,蓄势待发。沈砚知道,江湖路还长,但只要这剑与刀的光芒不灭,那些需要守护的安宁,就永远不会褪色。
离开药庐时,沈龙的骨刀在前方开路,刀风扫过竹林,惊起一片雀跃的鸟鸣。沈砚的“守心剑”紧随其后,剑光透过竹隙洒下,在地上投下流动的影,像极了三百年前,陈长风兄弟俩走过的路。
而梅树下的陈砚与秦风,正望着他们远去的方向,将“手中”铜剑埋在最老的那株梅根下。他们知道,剑与刀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们的故事,就藏在这梅香与药气里,年复一年,守护着这份继续的底气。
“老陈,你看这剑,比当年更像样了。”陆老头蹲在坟前,酒葫芦里的酒洒在泥土里,“当年你总说,铸剑如做人,宁折不弯容易,守心最难。现在好了,有人替咱们守住这份难了。”
沈砚望着雨中的铸剑炉,炉口的黑灰已被雨水冲刷干净,露出底下青灰色的砖石。三百年前的火光仿佛在雨雾中重现,陈长风兄弟俩的身影与父亲临终前的模样重叠在一起,都握着未完成的剑,眼神里满是对安宁的期盼。
“该走了。”沈砚拔出“守心剑”,青金色的光芒穿透雨幕,“秦风说药庐的梅花开得正盛,再不去,就要等明年了。”
陆老头嘿嘿一笑,扛起断剑跟在后面:“去看看也好,说不定能在梅树下捡到老陈藏的酒,他当年总爱往药庐跑,说那里的梅香最配酒气。”
药庐藏在半山腰的竹林里,推开竹门时,十几株红梅正开得热烈,花瓣上的雨珠滚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秦风正蹲在梅树下翻晒药草,见他们进来,手里的木耙往地上一放,眼睛亮得像沾了光的星子。
“沈大哥!陆前辈!你们可算来了!”秦风往屋里喊,“师父!沈大哥带‘守心剑’来了!”
里屋传来拐杖点地的声响,一个穿灰布衫的老人推门而出,鬓角的白发用一根木簪束着,左手握着根竹杖,杖头竟刻着半截剑纹——与护家剑的剑纹一模一样。
“陈前辈?”沈砚愣住了,老人的眉眼间虽有风霜,却与陈长风的剑魂有几分神似,只是嘴角多了道浅浅的笑纹,冲淡了那份凌厉。
“是我,陈砚。”老人的声音温和,竹杖往地上一顿,杖头的剑纹突然亮起,与“守心剑”的光芒相呼应,“我是陈长风的孙子,当年被陈默前辈送到药庐学医,也算替祖辈圆了悬壶济世的愿。”
陆老头手里的酒葫芦“当啷”落地,酒液在青石板上漫开,混着梅香散成一片暖意:“你这小子……藏得够深!当年老陈总说要教孙子铸剑,原来最后学了医?”
“爷爷说,剑能护一时,医能护一世。”陈砚笑着弯腰捡起酒葫芦,竹杖指向梅树下的石桌,“我师父临终前说,若有天‘守心剑’重现,定要让它尝尝我泡的梅花酒,说这酒里有护家剑最缺的东西。”
石桌上的陶瓮打开时,梅香混着酒气扑面而来。沈砚倒了杯酒,刚要饮下,“守心剑”突然在鞘中轻鸣,剑穗上的聚魂玉微微发烫。他低头看向陶瓮,瓮底竟沉着枚小小的铜剑,剑身刻着“守中”二字——正是《百炼剑经》里提到的,护家剑最初的剑名。
“这是……”沈砚的指尖抚过铜剑,“守中剑?”
“是我太爷爷年轻时铸的试剑坯。”陈砚往他杯里添了勺蜂蜜,“他说护家剑的初心,不是锋芒毕露,是守中带柔,就像这梅花,看着娇弱,却能在寒风里扎根。”
正说着,竹门外突然传来马蹄声。三匹黑马在雨中停下,为首的骑士穿着件玄色斗篷,斗篷下摆沾着北疆的沙尘,腰间斜挎着柄骨刀,刀鞘上的刻痕在雨雾中若隐若现,竟与“守心剑”的纹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沈龙?”陆老头的断剑突然震颤,“你怎么来了?”
骑士掀开斗篷,露出张饱经风霜的脸,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雪粒,正是封刀门的沈龙。他看着沈砚腰间的“守心剑”,骨刀在鞘中发出低沉的鸣响,像是在与旧友相认。
“听说‘守心剑’现世了,来看看。”沈龙的声音带着北疆的寒气,却藏着暖意,“当年你父亲说,若有天护家剑重铸,定要让它与封刀门的骨刀会会,说这两把刀与剑,骨子里是一样的东西。”
沈砚拔出“守心剑”,青金色的光芒在雨中亮起。沈龙同时抽出骨刀,刀身的刻痕里渗出淡淡的银光,与剑光交织在一起,竟在梅树下织成一张光网,将飘落的梅花瓣轻轻托住,久久不散。
“果然是同源的。”沈龙的骨刀轻轻碰了碰“守心剑”的剑脊,“你父亲没说错,守心与守安,本就是一件事的两面。”
陈砚端着酒壶走过来,给沈龙倒了杯梅花酒:“沈前辈一路从北疆赶来,定是有要事吧?我听说罗刹人又在边境蠢蠢欲动,还带着些会用邪术的萨满。”
沈龙饮下酒,骨刀在掌心转了个圈:“他们在找一把叫‘灭生’的剑,说能劈开中原的屏障。我猜,他们要找的,就是你这把剑的另一面。”他看向沈砚,眼神郑重,“我来,是想请你去北疆看看,让他们知道,中原的剑与刀,守得住疆土,更守得住人心。”
沈砚望着雨中的红梅,花瓣虽被打落,却在泥土里留下淡淡的香气。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眼神,想起陈长风兄弟俩的坚守,想起沈龙骨刀上的刻痕——那些刻痕里,分明也藏着与“守心剑”一样的温度。
“好。”沈砚将“守心剑”入鞘,剑穗上的聚魂玉与骨刀的狼骨坠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正好,让‘守心剑’也看看北疆的雪,是不是真如传说中那般,能让刀骨更硬。”
陆老头扛起断剑,嘿嘿一笑:“带上我的断剑,让罗刹人也见识见识,三百年前的剑,现在还能劈柴——哦不,劈邪祟。”
秦风往沈砚的行囊里塞了包药粉:“这是阿禾姑姑托人送来的‘融雪散’,北疆的寒气重,贴身带着能驱寒。还有这个,”他递过个油纸包,里面是晒干的梅花,“泡在酒里,能想起药庐的暖。”
梅树下的雨渐渐停了,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守心剑”与骨刀上,两道光芒交相辉映,像两条正在苏醒的龙,蓄势待发。沈砚知道,江湖路还长,但只要这剑与刀的光芒不灭,那些需要守护的安宁,就永远不会褪色。
离开药庐时,沈龙的骨刀在前方开路,刀风扫过竹林,惊起一片雀跃的鸟鸣。沈砚的“守心剑”紧随其后,剑光透过竹隙洒下,在地上投下流动的影,像极了三百年前,陈长风兄弟俩走过的路。
而梅树下的陈砚与秦风,正望着他们远去的方向,将“手中”铜剑埋在最老的那株梅根下。他们知道,剑与刀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们的故事,就藏在这梅香与药气里,年复一年,守护着这份继续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