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六三 · 盱豫,悔;迟有悔-《这本易经超有料》

  含义: 阿谀奉承以求愉悦(盱豫),会导致悔恨;如果迟疑不改,悔恨更深。象征在安乐环境中,若被谗言媚态所惑,或犹豫不决,不能及时纠正偏差,必生悔吝。

  六三故事:

  边关的烽火熄灭了,但康心中的警钟长鸣。

  回到都城已三月有余,他依旧保持着在军营养成的习惯:黎明即起,批阅奏章;膳食简朴,不尚奢华;每月必往军营巡视,与将士同餐。

  朝堂风气为之一清。那些曾经以进献乐舞、珍宝为能的佞臣,见君王如此,也只得收敛行迹。

  然而,谄媚如野草,总能找到缝隙生长。

  这日朝会,商议完春耕事宜后,大夫申趋步出列。他是朝中有名的之士,昔日没少进献奇珍异宝。

  陛下,申大夫躬身行礼,声音婉转如莺,自陛下亲征凯旋,我康国风调雨顺,边境安宁,百姓称颂。此皆因陛下德比尧舜,仁泽天下啊!

  这话一出,几位经历过鸣豫之祸的老臣微微蹙眉。

  康端坐于上,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如投石入湖,泛起一丝微澜。毕竟,谁不喜听赞誉?尤其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后。

  他微微颔首:众卿用心国事,将士用命,百姓勤勉,方有今日。

  见君王未有斥责,申大夫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继续道:陛下谦逊!然,如此盛世,若无相配之仪典彰显,何以昭示天命所归,王道昌明?臣斗胆建言——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拔高:当在岐山之巅,修建!台高九丈,上设祭坛,下辟广场。既可祭告天地,彰显陛下功德;又可于佳节与民同乐,共庆升平!此台一成,必为千古佳话!

  与民同乐?

  这几个字巧妙地触动了康内心深处的渴望。他本性喜爱欢乐,渴望与民同乐,只是被那场战火强行压抑。如今国势渐稳,似乎......确实需要一个地方,来承载这份由正道而来的欢愉?

  他仿佛已经看到,高台之上,他与万民同庆,那该是何等和谐愉悦的景象(盱豫)。

  陛下,申大夫窥见康神色松动,趁热打铁,此台不仅彰显功德,更能凝聚民心啊!且所需费用,可由各国使节、境内富商捐输,不耗国库分毫。

  不耗国库?康的心防又松动了一分。他几乎要开口询问具体细节。

  陛下!不可!

  一声洪亮的断喝,如同惊雷,炸响在大殿。老司徒文须发皆张,疾步出列,目光如炬直射申大夫。

  申大夫此言,乃亡国之音!司徒文声音沉痛,转向康,深深一揖,陛下!您可还记得边境烽火是如何燃起的吗?可还记得镇北城外那些坟冢吗?

  这话如同冰水浇头,让康瞬间一个激灵。

  司徒文继续道:今日之安定,来之不易,乃是用鲜血和悔悟换来!修建高台,纵使不耗国库,亦必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更会助长奢靡浮夸之风!此风一开,今日是,明日便是!阿谀奉承之辈必将卷土重来!此乃盱豫之态——以谄媚之态谋求虚幻之愉悦,若听之任之,悔必至矣!

  二字,像两根钢针,狠狠扎进康的心里。他猛然惊醒。

  是啊,他刚才在做什么?竟然差点被几句赞美、一个看似美好的构想所迷惑!这与他继位之初沉迷《康乐之曲》有何本质区别?不过是换了一种更隐蔽、更冠冕堂皇的方式罢了!

  他看向申大夫,对方脸上那精心计算过的恭敬和期待,此刻显得如此刺眼。

  若他此刻犹豫,顾及颜面,或是贪图那点被赞美的愉悦而未能立即斥责(迟),那么,这股歪风便会如野火般蔓延。今日敢提议修台,明日就敢怂恿他追求长生!届时,悔之晚矣!

  司徒爱卿......所言极是。康的声音带着一丝后怕的沙哑。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陡然变得锐利,扫向申大夫。

  申冉!

  一声连名带姓的呵斥,让申大夫腿一软,直接跪倒在地。

  你口口声声与民同乐不耗国库,实则包藏祸心,欲陷朕于不义!康的声音如同寒冰,朕若真德比尧舜,当见于政清民安,见于边境稳固,见于仓廪充实!岂在一高台乎?

  陛下恕罪!臣......臣一片忠心啊!申冉磕头如捣蒜。

  你的忠心,就是让朕重蹈覆辙吗?康冷笑,来人!剥去申冉官服,夺去爵位,贬为庶民,永不录用!其余附议者,罚俸一年,以儆效尤!

  处置之果断,力度之狠,让整个朝堂为之震颤。那几个原本想跟着附和的大臣,吓得面如土色,暗自庆幸晚了一步。

  退朝后,康独自留在空旷的大殿里,心绪难平。

  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熙攘的街市。欢乐本身无错,他依然渴望那份与民同乐的真正愉悦。但经过此事,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通往愉悦的道路上,布满了名为的陷阱。

  这些陷阱会用最好听的话,包装最致命的毒药。

  今天,他躲过了一劫。因为他身边还有司徒文这样的直臣,更因为他自己内心深处,还保留着那场战火留下的灼痛记忆。

  盱豫,悔;迟有悔......他喃喃念着这六个字。

  阿谀奉承带来的愉悦,终将导致悔恨。而若对此迟疑不决,悔恨只会更深。

  他庆幸自己这次没有迟疑(迟)。若当时因一时虚荣而点头,哪怕只是,都足以让那些谄媚者看到可乘之机,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果断的拒谀,像一道清晰的界线,划定了他的底线,也震慑了所有心怀侥幸之人。

  他知道,只要坐在这个位置上,这样的考验就不会停止。但他已不再是那个会被甘言迷惑的年轻君主了。

  真正的愉悦,绝不是靠听好话、建高台就能获得的。它需要更坚实、更广阔的根基。

  而这个根基,他隐隐觉得,应该深植于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万千黎民之中。

  通过康在治国渐有成效后,面对佞臣改变策略,以夸大功绩、建议修建等方式进行谄媚(盱豫),康起初心中窃喜、有所动摇,但在忠臣直言进谏下猛然惊醒,深刻认识到阿谀奉承的危害,并果断斥退谄媚者,避免因迟疑(迟)而酿成更大悔恨的故事,生动阐释了豫卦六三爻盱豫,悔;迟有悔的深刻警示。它揭示了在事业步入正轨、环境趋于安乐时,最危险的往往不再是外部的明枪,而是内部以为糖衣的谗言媚态。唯有保持高度警惕,对悦耳之言果断摒弃,不存丝毫犹豫,方能防止积小错而成大悔,确保事业行进在正确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