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九五 ·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本易经超有料》

  译文:龙飞腾在天,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含义: 龙飞翔在九天之上,有利于出现大德大才之人。象征事业达到巅峰,至高无上,完美发挥才能,泽被天下,是人生最理想的阶段。

  九五故事:

  朝阳初升,泰山之巅。

  万部落首领齐聚,旌旗猎猎。轩辕身着玄衣黄裳,头戴冠冕,缓缓登上祭坛。

  自盘古开天,三皇治世,未有今日之盛。大祭司声音洪亮,天命归轩辕,德配天地,功盖古今——尊号黄帝,君临华夏!

  黄帝!黄帝!黄帝!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中,轩辕——如今该称黄帝了——接过象征天下的青铜鼎。

  那一刻,阳光破云而出,金辉洒满山峦。有人惊呼:看!天上有龙!

  众人抬头,只见云层间似有金龙游弋,与黄帝身上的玄黄交相辉映。

  但这只是开始。

  回都城的路上,黄帝并未乘坐车辇,而是步行观察民情。

  所见却让他心惊:各部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有人结绳记事,却常误解约定;伤病无处医治,只能听天由命。

  王,现在最要紧是休养生息。老臣建议。

  黄帝摇头:飞龙在天,不是安享尊荣,而是要泽被苍生。

  次日黎明,他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在城中立起一根木柱,宣布:无论何人,有能利民之策,皆可来此陈述。

  起初无人敢信。直到一个养蚕女怯生生地站出来:我......我能用虫丝织布。

  侍卫要赶她走,黄帝却亲自上前:演示给我看。

  当养蚕女用简陋的织机织出第一匹丝绸时,黄帝当即下令:封她为嫘祖,主管织造。

  消息传开,能人异士纷纷来投。

  有青年造出独木舟,黄帝命他改进为舟车,畅通河道。

  有乐师用竹管制成音律,黄帝让他制定礼乐,教化民心。

  最神奇的是一位名叫仓颉的记事官。他观察鸟兽足迹,创造出一种叫的符号。

  这有何用?大臣不解。

  黄帝却一眼看出玄机:此物能记言记事,传之后世,比结绳先进百倍!

  他立即命仓颉专职造字,并亲自参与设计。

  然而最大的转机出现在一个雨夜。

  侍卫押来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声称是刺客。

  老人却狂笑:我不是刺客,我是来救你们的!

  他从怀中掏出一把发霉的草:知道这是什么吗?能治发热的灵药!但你们宁可求神问卜,也不愿低头看看脚下的草木!

  众臣怒斥狂徒,黄帝却走下宝座,接过那把草:请先生教我。

  老人愣住了。他游历诸部落,第一次被首领尊称为。

  那夜,黄帝与老人彻夜长谈。原来老人叫岐伯,尝遍百草,精通医理。

  王不怕我毒害您?岐伯问。

  黄帝微笑:真龙不怕云遮目。

  他拜岐伯为师,组织人手整理医方,撰写《黄帝内经》。

  变革并非一帆风顺。

  旧贵族暗中抵制:黄帝被贱民迷惑了!

  甚至发生投毒事件,目标直指岐伯。

  黄帝彻查严办,却不下令禁止新政。

  王为何不杀一儆百?苍梧问。

  黄帝指向天空:你看飞龙可会因乌云阻挡而停止翱翔?

  他继续广纳贤才:善战的风后、善牧的力牧、善建的常先......纷纷被委以重任。

  三年后,奇迹发生。

  都城外出现万亩良田,水利纵横;市集上丝绸换粟米,文字刻契约;医馆救治百姓,舟车连通部落。

  最震撼的是在联盟大会上,各部首领用刚学会的文字签署盟约——这是史上第一份书面契约。

  黄帝不仅统一了部落,更统一了文明!老人们泪流满面。

  但黄帝没有停下。他登台宣布下一步计划:历法、货币、律法......

  台下,嫘祖轻声问岐伯:王似乎不知疲倦?

  岐伯抚须微笑: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飞。我们都是托起龙的云气。

  庆典那夜,黄帝独自登台观星。

  星空璀璨,仿佛伸手可及。他想起多年前那个在潭边仰望星空的少年。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他轻声自语,原来都是为了这一刻。

  云层中似有龙影掠过,与星辰共舞。

  他知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危险的时代——飞得越高,越要谨慎。

  因为下一阶段,已经在云端等候。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黄帝创造文明、汇聚贤才的历程,展现了飞龙在天的至高境界——事业达到巅峰,才能完美发挥,贤能之士齐聚,创造空前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