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二年腊月,黑龙江的雪下得能没到大腿根。我爷张老栓裹着件打了七八个补丁的棉袄,揣着给东家赶车赚的三块大洋,深一脚浅一脚往靠山屯走。
那会儿他刚满二十,仗着年轻火力旺,敢在日头落了山还往林子里钻。可那天的雪邪性,下着下着就起了雾,白蒙蒙的一片,连道旁的老榆树都只剩个模糊的黑影。他兜里揣着的大洋硌得慌,心里却踏实——这钱够给我奶扯块花布,再买二斤冻梨,过年就能少遭点罪。
走到半截,马忽然不肯动了。那是匹跟了他三年的老马,平时温顺得很,此刻却刨着蹄子嘶鸣,两只前腿一个劲往后缩,眼瞅着就要惊了。我爷急了,扬着鞭子骂:“你个驴脾气的东西,再磨蹭老子抽你!”
鞭子还没落下,他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不是人的脚步声。那声音软乎乎的,像是有什么东西用爪子踩在雪地上,还带着点“咯吱咯吱”的响动。他猛地回头,雾里隐约站着个半大的玩意儿,浑身黄毛,耳朵尖得像小扇子,一双眼睛在昏暗中亮得吓人——是黄皮子。
可这黄皮子不对劲。它后腿站着,前爪拢在胸前,竟像是人拱手的模样。更邪门的是,它头上还顶着个破草帽,身上披了件小孩穿旧的红布衫,下摆拖在雪地里,沾了一层白霜。
我爷打小就听屯子里的老人说,黄皮子是“五大仙”里最记仇的,要是遇见了得躲着走,千万别招惹。他心里一紧,攥着鞭子的手都冒了汗,想牵马绕开,可那黄皮子却往前挪了两步,尖着嗓子开口了——那声音又细又尖,像个七八岁的孩子,却透着股说不出的阴冷:“这位大哥,你看我像人,还是像仙?”
这话一出口,我爷的魂儿差点飞了。他想起老人们说的“黄皮子讨封”——要是你说它像人,它就能修成人形,可日后必定会来找你报恩或报仇;要是说它像仙,它就能得道成仙,可你这辈子都得被它缠着,不得安宁。
雪越下越大,那黄皮子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草帽底下的脸似乎还咧开嘴笑了笑,露出两颗尖尖的牙。我爷的脑子嗡嗡响,一边是老马焦躁的嘶鸣,一边是黄皮子阴冷的问话,他忽然想起东家说过,前几天邻村有个猎户,遇见黄皮子讨封,说它像个妖怪,结果第二天就被发现冻死在林子里,脸上还留着两个血洞。
“我……我看你……”我爷的舌头打了结,冷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淌,他忽然看见黄皮子红布衫的口袋里,露出个小小的银锁片——那锁片他见过,是上个月屯子里丢了孩子的王二家的,孩子丢了没三天,王二媳妇就上吊了。
一股寒气从脚底窜到头顶,我爷猛地举起鞭子,朝着黄皮子就抽了过去:“我看你像个害人精!”
鞭子抽在雪地上,溅起一片雪沫。再看那黄皮子,竟不见了踪影,只有地上留着个小小的脚印,还有那顶破草帽,孤零零地躺在雪地里,草帽底下压着几根黄毛。
老马不闹了,乖乖地往前挪了步。我爷不敢多待,甩着鞭子赶车,只想赶紧回屯子。可没走多远,他就觉得后脖子发凉,像是有人在背后盯着他。他回头看了一眼,雾里空荡荡的,只有雪花飘着,可那股阴冷的感觉,却怎么也甩不掉。
回到靠山屯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屯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几户人家还亮着灯,窗户纸上映着昏黄的光。我爷把马拴在自家院门口的歪脖子柳树上,刚要推门,就听见院墙外传来一阵哭声。
那哭声细细的,像是个女人在哭,又像是个孩子,断断续续的,裹着雪风飘过来,听得人心里发毛。他以为是哪家的媳妇受了委屈,可仔细一听,不对——那哭声里没有眼泪的味道,只有一股说不出的哀怨,像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他顺着墙根走过去,哭声是从隔壁王二家的院子里传出来的。王二家的孩子丢了,媳妇上吊了,只剩下王二一个人,整天躲在家里喝酒,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大半夜的,谁会在他家院子里哭?
我爷趴在院墙上往里看,王二家的院子里积满了雪,正屋的窗户黑着,像是没人。可那哭声,却越来越近,像是就在他耳边。他刚要喊一声“王二”,忽然看见院子里的雪地上,站着个小小的影子。
那影子穿着件红棉袄,扎着两个小辫子,正是王二家丢了的那个丫头,名叫丫蛋。丫蛋去年才六岁,扎着两个羊角辫,见了谁都笑。可此刻,那影子背对着他,一动不动,哭声就是从她身上发出来的。
“丫蛋?”我爷试探着喊了一声。
那影子猛地转了过来。我爷这才看清,那根本不是丫蛋的脸——那张脸惨白惨白的,没有眼睛,只有两个黑洞洞的窟窿,嘴角裂到了耳根,露出两排尖牙,脖子上还缠着根红绳,绳子上挂着个银锁片,正是王二家丢的那个。
我爷吓得“妈呀”一声,从院墙上滑了下来,连滚带爬地往自家门口跑。推开门,他一把甩上房门,靠在门上大口喘气,心脏“砰砰”地跳,像是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我奶听见动静,披着衣服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个油灯:“他爹,咋了?咋吓成这样?”
我爷指着门外,话都说不利索了:“王二家……王二家的丫蛋……她回来了……”
我奶愣了一下,随即脸色也白了:“你别瞎说,丫蛋都丢了半个月了,再说……再说她娘都没了……”
“是真的!”我爷抓着我奶的手,“她穿着红棉袄,脸上没有眼睛,还哭……哭的声音可吓人了!”
我奶的身子晃了晃,手里的油灯差点掉在地上。她赶紧吹了灯,拉着我爷躲进里屋,用被子蒙住头:“别说话,别理她,那不是丫蛋,是……是脏东西!”
两个人在被子里哆哆嗦嗦地待了一夜,外面的哭声时断时续,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消失。第二天一早,我爷没敢出门,还是隔壁的李大爷来敲门,说王二家出事了。
我爷跟着李大爷去了王二家,一进院子就看见王二躺在雪地里,脸色惨白,眼睛瞪得溜圆,像是看见了什么可怕的东西。他的脖子上有两个小小的牙印,血已经冻成了黑色,手里还攥着个东西——正是那顶破草帽,草帽上沾着几根黄毛。
屯子里的人都来了,围着王二的尸体议论纷纷。有老人说,这是黄皮子报复,因为王二之前打过一只黄皮子,还扒了皮;也有人说,是丫蛋的冤魂回来了,找王二要人。
我爷站在人群后面,看着王二脖子上的牙印,心里咯噔一下——那牙印,跟他昨天看见的黄皮子的牙,一模一样。
王二的后事办得很潦草,屯子里的人都怕沾染上晦气,没几个人愿意帮忙。我爷心里不安,总觉得这事跟自己有关,要是那天他没打黄皮子,王二是不是就不会死?
到了晚上,他又听见了哭声。这次不是在王二家,而是在自家的窗户底下。那哭声比上次更清楚,像是个女人在哭,还夹杂着孩子的笑声,一哭一笑,听得人头皮发麻。
他不敢开窗,也不敢点灯,只能抱着我奶,在黑暗里发抖。我奶说:“他爹,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咱们得找个人看看,不然迟早要出事。”
我爷知道她说的是“出马仙”。靠山屯往西走三十里,有个李家坳,住着个姓胡的老太太,据说能通阴阳,是“胡三太爷”的出马弟子,专门帮人看邪病。
第二天一早,我爷揣了块大洋,冒着雪去了李家坳。胡老太太住在一间破草房里,屋里烟味很重,墙上挂着个黄布包,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她看见我爷,没等他开口就说:“你惹上黄皮子了,还带了个冤魂回来,是不是?”
我爷愣了一下,赶紧跪下磕头:“胡奶奶,您救救我,救救我们全家!”
胡老太太叹了口气,让他起来,递给他一碗烟:“那黄皮子修行有五十年了,就差一步就能讨封成人,结果被你坏了道行,它能不记恨你吗?还有那丫头,是被黄皮子害死的,魂儿被黄皮子缠上了,跟着你回来,是想找你帮忙报仇。”
我爷听得浑身发冷:“胡奶奶,那我该咋办?我不想害了我媳妇,也不想让那丫头的魂儿一直飘着。”
胡老太太从墙上取下黄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个小小的木头人,上面画着些看不懂的符号。她把木头人放在桌上,点了三炷香,闭上眼睛,嘴里念念有词。过了一会儿,她睁开眼睛,脸色变得凝重起来:“那黄皮子藏在东山的黑松林里,今晚子时会来找你,它要你的命,替它的道行报仇。”
“那我……我能打过它吗?”我爷的声音都在抖。
“你打不过它,”胡老太太说,“但那丫头的魂儿能帮你。她的银锁片是开过光的,能镇住黄皮子的妖气。今晚子时,你把银锁片戴在身上,去王二家的院子里等它,记住,不管看见什么,都别回头,也别说话,等鸡叫了,它自然会走。”
她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黄符,递给我爷:“这符你拿着,要是黄皮子对你动手,你就把符贴在它身上,能暂时困住它。记住,千万别惹它,它现在已经成了精,要是逼急了,会害了整个屯子的人。”
我爷接过黄符,揣在怀里,又磕了三个头,才往回走。路上,他看见雪地里有个小小的脚印,一直跟着他,像是有人在后面跟着,可回头看,却什么都没有。
回到屯子,他把胡老太太的话跟我奶说了。我奶吓得直哭,却还是帮他找来了银锁片——那是昨天王二的尸体被抬走后,她在王二家的院子里捡的。银锁片已经发黑了,上面刻着个小小的“丫”字,是丫蛋的名字。
天黑得很早,不到酉时,屯子里就没人敢出门了。我爷把我奶锁在里屋,让她不管听见什么都别出来,自己则拿着黄符,戴着银锁片,往王二家的院子走。
雪还在下,王二家的院子里空荡荡的,只有一口破水缸,冻得结结实实的。我爷按照胡老太太的话,站在院子中间,闭上眼睛,屏住呼吸。
时间一点点过去,周围静得能听见雪花落在地上的声音。忽然,他听见一阵“咯吱咯吱”的脚步声,从院门口传来。他知道,黄皮子来了。
他没敢睁眼,只觉得一股阴冷的风扑面而来,带着股腥气。接着,他听见那个又细又尖的声音:“大哥,你昨天说我像害人精,今天怎么敢来这儿等我?”
是黄皮子的声音。我爷的手攥紧了黄符,手心全是汗。他想起胡老太太的话,没敢说话,也没敢睁眼。
“你不说话?”黄皮子的声音变得阴冷起来,“那我就只好请你跟我走了,你坏了我的道行,就得用你的命来赔!”
我爷感觉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胳膊,那东西的爪子又冷又尖,刺得他胳膊生疼。他想把黄符贴过去,可胳膊却动不了,像是被冻住了一样。
就在这时,他听见一阵孩子的哭声。是丫蛋的声音!那哭声越来越近,接着,他感觉抓住自己胳膊的爪子松了一下。
“你个小丫头片子,还敢来坏我的事!”黄皮子的声音变得愤怒起来,“我杀了你,看你还怎么跟我斗!”
我爷睁开眼,看见黄皮子站在他面前,还是穿着那件红布衫,戴着破草帽,可它的脸变了——变成了丫蛋的脸,惨白惨白的,没有眼睛,只有两个黑洞洞的窟窿。而在黄皮子的身后,站着个小小的影子,正是丫蛋的魂儿,她穿着红棉袄,扎着羊角辫,手里拿着个银锁片,正对着黄皮子哭。
“你害死我,还想害张大哥,我不让你害他!”丫蛋的声音又细又弱,却带着股倔强。
黄皮子怒了,猛地转过身,朝着丫蛋扑过去。丫蛋的魂儿很弱,一下子就被黄皮子扑倒在雪地里。我爷一看急了,猛地想起怀里的黄符,他挣脱开黄皮子的爪子,掏出黄符,朝着黄皮子的后背就贴了过去。
“滋啦”一声,黄符贴在黄皮子身上,冒起一股黑烟。黄皮子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身体一下子缩成了一团,变回了原形——一只半大的黄皮子,浑身黄毛,眼睛里冒着绿光。
“我不会放过你的!”黄皮子恶狠狠地盯着我爷,声音里满是怨毒,“我会回来找你的,找你的子孙后代,让你们永世不得安宁!”
说完,它猛地一挣,挣脱了黄符的束缚,钻进雪地里,不见了踪影。雪地上只留下一滩黑血,还有几根黄毛。
丫蛋的魂儿从雪地里站起来,她的脸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圆圆的,带着点稚气。她看着我爷,笑了笑:“张大哥,谢谢你。我可以去见我娘了。”
我爷看着她,心里酸酸的:“丫蛋,是我对不起你,要是我早点发现,你就不会……”
“不怪你,”丫蛋摇了摇头,“是那黄皮子太坏了。我娘在下面等我,我该走了。张大哥,你要好好照顾张大娘,以后别再惹黄皮子了。”
说完,丫蛋的影子越来越淡,最后变成了一道白光,消失在雪地里。银锁片从空中掉下来,落在雪地上,发出“叮”的一声响。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鸡叫声。天快亮了。
我爷捡起银锁片,揣在怀里,往家走。路上,他看见雪地里的脚印都消失了,那股阴冷的感觉也没有了。回到家,他推开门,看见我奶坐在炕沿上,眼睛都哭肿了,看见他回来,一下子就扑了过来:“他爹,你没事吧?你可吓死我了!”
我爷抱着我奶,摇了摇头:“没事了,都没事了,黄皮子走了,丫蛋也走了。”
后来,我爷把银锁片埋在了王二家的院子里,还在上面堆了个小土堆,插了根柳树枝。他再也没见过黄皮子,也没听过哭声。
只是每年腊月,他都会去东山的黑松林里烧点纸钱,不是给黄皮子,是给丫蛋。他总说,那丫头是个好孩子,不该落得那样的下场。
再后来,我爷有了我爹,又有了我。他常跟我们说,做人要积德,遇见黄皮子别招惹,遇见冤魂别害怕,只要心里没亏心事,就什么都不用怕。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爷说这话时的样子,他坐在炕头上,手里拿着个旱烟袋,眼睛望着窗外的雪,像是在看什么远方的东西。而我总觉得,那雪地里,好像还站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手里拿着个银锁片,对着我们笑。
那会儿他刚满二十,仗着年轻火力旺,敢在日头落了山还往林子里钻。可那天的雪邪性,下着下着就起了雾,白蒙蒙的一片,连道旁的老榆树都只剩个模糊的黑影。他兜里揣着的大洋硌得慌,心里却踏实——这钱够给我奶扯块花布,再买二斤冻梨,过年就能少遭点罪。
走到半截,马忽然不肯动了。那是匹跟了他三年的老马,平时温顺得很,此刻却刨着蹄子嘶鸣,两只前腿一个劲往后缩,眼瞅着就要惊了。我爷急了,扬着鞭子骂:“你个驴脾气的东西,再磨蹭老子抽你!”
鞭子还没落下,他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不是人的脚步声。那声音软乎乎的,像是有什么东西用爪子踩在雪地上,还带着点“咯吱咯吱”的响动。他猛地回头,雾里隐约站着个半大的玩意儿,浑身黄毛,耳朵尖得像小扇子,一双眼睛在昏暗中亮得吓人——是黄皮子。
可这黄皮子不对劲。它后腿站着,前爪拢在胸前,竟像是人拱手的模样。更邪门的是,它头上还顶着个破草帽,身上披了件小孩穿旧的红布衫,下摆拖在雪地里,沾了一层白霜。
我爷打小就听屯子里的老人说,黄皮子是“五大仙”里最记仇的,要是遇见了得躲着走,千万别招惹。他心里一紧,攥着鞭子的手都冒了汗,想牵马绕开,可那黄皮子却往前挪了两步,尖着嗓子开口了——那声音又细又尖,像个七八岁的孩子,却透着股说不出的阴冷:“这位大哥,你看我像人,还是像仙?”
这话一出口,我爷的魂儿差点飞了。他想起老人们说的“黄皮子讨封”——要是你说它像人,它就能修成人形,可日后必定会来找你报恩或报仇;要是说它像仙,它就能得道成仙,可你这辈子都得被它缠着,不得安宁。
雪越下越大,那黄皮子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草帽底下的脸似乎还咧开嘴笑了笑,露出两颗尖尖的牙。我爷的脑子嗡嗡响,一边是老马焦躁的嘶鸣,一边是黄皮子阴冷的问话,他忽然想起东家说过,前几天邻村有个猎户,遇见黄皮子讨封,说它像个妖怪,结果第二天就被发现冻死在林子里,脸上还留着两个血洞。
“我……我看你……”我爷的舌头打了结,冷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淌,他忽然看见黄皮子红布衫的口袋里,露出个小小的银锁片——那锁片他见过,是上个月屯子里丢了孩子的王二家的,孩子丢了没三天,王二媳妇就上吊了。
一股寒气从脚底窜到头顶,我爷猛地举起鞭子,朝着黄皮子就抽了过去:“我看你像个害人精!”
鞭子抽在雪地上,溅起一片雪沫。再看那黄皮子,竟不见了踪影,只有地上留着个小小的脚印,还有那顶破草帽,孤零零地躺在雪地里,草帽底下压着几根黄毛。
老马不闹了,乖乖地往前挪了步。我爷不敢多待,甩着鞭子赶车,只想赶紧回屯子。可没走多远,他就觉得后脖子发凉,像是有人在背后盯着他。他回头看了一眼,雾里空荡荡的,只有雪花飘着,可那股阴冷的感觉,却怎么也甩不掉。
回到靠山屯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屯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几户人家还亮着灯,窗户纸上映着昏黄的光。我爷把马拴在自家院门口的歪脖子柳树上,刚要推门,就听见院墙外传来一阵哭声。
那哭声细细的,像是个女人在哭,又像是个孩子,断断续续的,裹着雪风飘过来,听得人心里发毛。他以为是哪家的媳妇受了委屈,可仔细一听,不对——那哭声里没有眼泪的味道,只有一股说不出的哀怨,像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他顺着墙根走过去,哭声是从隔壁王二家的院子里传出来的。王二家的孩子丢了,媳妇上吊了,只剩下王二一个人,整天躲在家里喝酒,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大半夜的,谁会在他家院子里哭?
我爷趴在院墙上往里看,王二家的院子里积满了雪,正屋的窗户黑着,像是没人。可那哭声,却越来越近,像是就在他耳边。他刚要喊一声“王二”,忽然看见院子里的雪地上,站着个小小的影子。
那影子穿着件红棉袄,扎着两个小辫子,正是王二家丢了的那个丫头,名叫丫蛋。丫蛋去年才六岁,扎着两个羊角辫,见了谁都笑。可此刻,那影子背对着他,一动不动,哭声就是从她身上发出来的。
“丫蛋?”我爷试探着喊了一声。
那影子猛地转了过来。我爷这才看清,那根本不是丫蛋的脸——那张脸惨白惨白的,没有眼睛,只有两个黑洞洞的窟窿,嘴角裂到了耳根,露出两排尖牙,脖子上还缠着根红绳,绳子上挂着个银锁片,正是王二家丢的那个。
我爷吓得“妈呀”一声,从院墙上滑了下来,连滚带爬地往自家门口跑。推开门,他一把甩上房门,靠在门上大口喘气,心脏“砰砰”地跳,像是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我奶听见动静,披着衣服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个油灯:“他爹,咋了?咋吓成这样?”
我爷指着门外,话都说不利索了:“王二家……王二家的丫蛋……她回来了……”
我奶愣了一下,随即脸色也白了:“你别瞎说,丫蛋都丢了半个月了,再说……再说她娘都没了……”
“是真的!”我爷抓着我奶的手,“她穿着红棉袄,脸上没有眼睛,还哭……哭的声音可吓人了!”
我奶的身子晃了晃,手里的油灯差点掉在地上。她赶紧吹了灯,拉着我爷躲进里屋,用被子蒙住头:“别说话,别理她,那不是丫蛋,是……是脏东西!”
两个人在被子里哆哆嗦嗦地待了一夜,外面的哭声时断时续,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消失。第二天一早,我爷没敢出门,还是隔壁的李大爷来敲门,说王二家出事了。
我爷跟着李大爷去了王二家,一进院子就看见王二躺在雪地里,脸色惨白,眼睛瞪得溜圆,像是看见了什么可怕的东西。他的脖子上有两个小小的牙印,血已经冻成了黑色,手里还攥着个东西——正是那顶破草帽,草帽上沾着几根黄毛。
屯子里的人都来了,围着王二的尸体议论纷纷。有老人说,这是黄皮子报复,因为王二之前打过一只黄皮子,还扒了皮;也有人说,是丫蛋的冤魂回来了,找王二要人。
我爷站在人群后面,看着王二脖子上的牙印,心里咯噔一下——那牙印,跟他昨天看见的黄皮子的牙,一模一样。
王二的后事办得很潦草,屯子里的人都怕沾染上晦气,没几个人愿意帮忙。我爷心里不安,总觉得这事跟自己有关,要是那天他没打黄皮子,王二是不是就不会死?
到了晚上,他又听见了哭声。这次不是在王二家,而是在自家的窗户底下。那哭声比上次更清楚,像是个女人在哭,还夹杂着孩子的笑声,一哭一笑,听得人头皮发麻。
他不敢开窗,也不敢点灯,只能抱着我奶,在黑暗里发抖。我奶说:“他爹,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咱们得找个人看看,不然迟早要出事。”
我爷知道她说的是“出马仙”。靠山屯往西走三十里,有个李家坳,住着个姓胡的老太太,据说能通阴阳,是“胡三太爷”的出马弟子,专门帮人看邪病。
第二天一早,我爷揣了块大洋,冒着雪去了李家坳。胡老太太住在一间破草房里,屋里烟味很重,墙上挂着个黄布包,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她看见我爷,没等他开口就说:“你惹上黄皮子了,还带了个冤魂回来,是不是?”
我爷愣了一下,赶紧跪下磕头:“胡奶奶,您救救我,救救我们全家!”
胡老太太叹了口气,让他起来,递给他一碗烟:“那黄皮子修行有五十年了,就差一步就能讨封成人,结果被你坏了道行,它能不记恨你吗?还有那丫头,是被黄皮子害死的,魂儿被黄皮子缠上了,跟着你回来,是想找你帮忙报仇。”
我爷听得浑身发冷:“胡奶奶,那我该咋办?我不想害了我媳妇,也不想让那丫头的魂儿一直飘着。”
胡老太太从墙上取下黄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个小小的木头人,上面画着些看不懂的符号。她把木头人放在桌上,点了三炷香,闭上眼睛,嘴里念念有词。过了一会儿,她睁开眼睛,脸色变得凝重起来:“那黄皮子藏在东山的黑松林里,今晚子时会来找你,它要你的命,替它的道行报仇。”
“那我……我能打过它吗?”我爷的声音都在抖。
“你打不过它,”胡老太太说,“但那丫头的魂儿能帮你。她的银锁片是开过光的,能镇住黄皮子的妖气。今晚子时,你把银锁片戴在身上,去王二家的院子里等它,记住,不管看见什么,都别回头,也别说话,等鸡叫了,它自然会走。”
她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黄符,递给我爷:“这符你拿着,要是黄皮子对你动手,你就把符贴在它身上,能暂时困住它。记住,千万别惹它,它现在已经成了精,要是逼急了,会害了整个屯子的人。”
我爷接过黄符,揣在怀里,又磕了三个头,才往回走。路上,他看见雪地里有个小小的脚印,一直跟着他,像是有人在后面跟着,可回头看,却什么都没有。
回到屯子,他把胡老太太的话跟我奶说了。我奶吓得直哭,却还是帮他找来了银锁片——那是昨天王二的尸体被抬走后,她在王二家的院子里捡的。银锁片已经发黑了,上面刻着个小小的“丫”字,是丫蛋的名字。
天黑得很早,不到酉时,屯子里就没人敢出门了。我爷把我奶锁在里屋,让她不管听见什么都别出来,自己则拿着黄符,戴着银锁片,往王二家的院子走。
雪还在下,王二家的院子里空荡荡的,只有一口破水缸,冻得结结实实的。我爷按照胡老太太的话,站在院子中间,闭上眼睛,屏住呼吸。
时间一点点过去,周围静得能听见雪花落在地上的声音。忽然,他听见一阵“咯吱咯吱”的脚步声,从院门口传来。他知道,黄皮子来了。
他没敢睁眼,只觉得一股阴冷的风扑面而来,带着股腥气。接着,他听见那个又细又尖的声音:“大哥,你昨天说我像害人精,今天怎么敢来这儿等我?”
是黄皮子的声音。我爷的手攥紧了黄符,手心全是汗。他想起胡老太太的话,没敢说话,也没敢睁眼。
“你不说话?”黄皮子的声音变得阴冷起来,“那我就只好请你跟我走了,你坏了我的道行,就得用你的命来赔!”
我爷感觉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胳膊,那东西的爪子又冷又尖,刺得他胳膊生疼。他想把黄符贴过去,可胳膊却动不了,像是被冻住了一样。
就在这时,他听见一阵孩子的哭声。是丫蛋的声音!那哭声越来越近,接着,他感觉抓住自己胳膊的爪子松了一下。
“你个小丫头片子,还敢来坏我的事!”黄皮子的声音变得愤怒起来,“我杀了你,看你还怎么跟我斗!”
我爷睁开眼,看见黄皮子站在他面前,还是穿着那件红布衫,戴着破草帽,可它的脸变了——变成了丫蛋的脸,惨白惨白的,没有眼睛,只有两个黑洞洞的窟窿。而在黄皮子的身后,站着个小小的影子,正是丫蛋的魂儿,她穿着红棉袄,扎着羊角辫,手里拿着个银锁片,正对着黄皮子哭。
“你害死我,还想害张大哥,我不让你害他!”丫蛋的声音又细又弱,却带着股倔强。
黄皮子怒了,猛地转过身,朝着丫蛋扑过去。丫蛋的魂儿很弱,一下子就被黄皮子扑倒在雪地里。我爷一看急了,猛地想起怀里的黄符,他挣脱开黄皮子的爪子,掏出黄符,朝着黄皮子的后背就贴了过去。
“滋啦”一声,黄符贴在黄皮子身上,冒起一股黑烟。黄皮子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身体一下子缩成了一团,变回了原形——一只半大的黄皮子,浑身黄毛,眼睛里冒着绿光。
“我不会放过你的!”黄皮子恶狠狠地盯着我爷,声音里满是怨毒,“我会回来找你的,找你的子孙后代,让你们永世不得安宁!”
说完,它猛地一挣,挣脱了黄符的束缚,钻进雪地里,不见了踪影。雪地上只留下一滩黑血,还有几根黄毛。
丫蛋的魂儿从雪地里站起来,她的脸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圆圆的,带着点稚气。她看着我爷,笑了笑:“张大哥,谢谢你。我可以去见我娘了。”
我爷看着她,心里酸酸的:“丫蛋,是我对不起你,要是我早点发现,你就不会……”
“不怪你,”丫蛋摇了摇头,“是那黄皮子太坏了。我娘在下面等我,我该走了。张大哥,你要好好照顾张大娘,以后别再惹黄皮子了。”
说完,丫蛋的影子越来越淡,最后变成了一道白光,消失在雪地里。银锁片从空中掉下来,落在雪地上,发出“叮”的一声响。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鸡叫声。天快亮了。
我爷捡起银锁片,揣在怀里,往家走。路上,他看见雪地里的脚印都消失了,那股阴冷的感觉也没有了。回到家,他推开门,看见我奶坐在炕沿上,眼睛都哭肿了,看见他回来,一下子就扑了过来:“他爹,你没事吧?你可吓死我了!”
我爷抱着我奶,摇了摇头:“没事了,都没事了,黄皮子走了,丫蛋也走了。”
后来,我爷把银锁片埋在了王二家的院子里,还在上面堆了个小土堆,插了根柳树枝。他再也没见过黄皮子,也没听过哭声。
只是每年腊月,他都会去东山的黑松林里烧点纸钱,不是给黄皮子,是给丫蛋。他总说,那丫头是个好孩子,不该落得那样的下场。
再后来,我爷有了我爹,又有了我。他常跟我们说,做人要积德,遇见黄皮子别招惹,遇见冤魂别害怕,只要心里没亏心事,就什么都不用怕。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爷说这话时的样子,他坐在炕头上,手里拿着个旱烟袋,眼睛望着窗外的雪,像是在看什么远方的东西。而我总觉得,那雪地里,好像还站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手里拿着个银锁片,对着我们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