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哲捏着手机的指节泛白,屏幕上中介发来的房租催缴信息像块浸了水的石头,沉沉压在他心口。大三课少,他从城郊合租屋搬来市区老巷,原想省点通勤费,没成想老楼房租涨得比食堂菜价还快。眼瞅着月底要交八百块,他刷遍兼职群,终于在角落捞到条没头没尾的消息:“明湖巷72号旧楼清废品,三天五百,日结,联系李老太。”
地址离学校不远,阿哲按导航找过去时,正赶上傍晚落雾。明湖巷早被拆得七零八落,只剩72号一栋灰扑扑的五层小楼杵在废墟中间,墙皮剥得像烂疮,窗玻璃碎的碎、糊的糊,风一吹,挂在三楼阳台的破布帘晃得像只耷拉着的手。
“咚咚。”他敲了敲一楼虚掩的木门,门轴“吱呀”响得刺耳。屋里没开灯,昏暗中蜷着个藤椅,椅上坐着个老太太,背对着门,手里攥着根毛线针,“咔嗒、咔嗒”织得正密。
“奶奶,我是来清废品的。”阿哲放轻声音。
老太太没回头,声音哑得像砂纸磨过木头:“进来吧,三楼,都在那儿。”她织毛衣的动作没停,毛线针碰撞的脆响在空荡的屋里撞来撞去,“水在灶上,自己烧,别乱走。”
阿哲应了声,借着窗外的微光扫了眼屋子。客厅堆着些旧家具,蒙着厚厚的灰,墙角的立柜门虚掩着,缝里黑沉沉的,像只眯着眼的兽。他没敢多瞧,拎起墙角的蛇皮袋就往楼梯走。
楼梯是水泥的,踩上去“咚咚”响,每层转角的灯泡都坏了,只能摸黑往上爬。到三楼时,一股霉味混着点说不清的腥气扑面而来,像是夏天捂坏的肉。三楼只有一间房,门敞着,屋里堆得满满当当的纸箱,从门口一直摞到窗边,挡住了大半光线。
“先从这儿清起。”阿哲挽起袖子,蹲下来拆最外面的纸箱。纸箱受潮发脆,一撕就破,里面塞满了揉成团的废纸。他伸手往里掏,指尖突然触到一片黏腻的东西,凉丝丝的,像沾了露水的青苔。
“什么玩意儿?”他皱着眉把那团“废纸”拽出来,展开一看,心猛地一沉,那根本不是纸,是件小小的婴儿连体衣,布料发灰,上面洇着块深色的印子,摸上去黏糊糊的,凑近闻,一股淡淡的血腥味顺着鼻腔往里钻。
阿哲手一抖,衣服掉在地上。他盯着那团布料看了几秒,后背冒起一层冷汗。是哪家孩子的旧衣服?怎么会塞在废品箱里,还带着血?
他蹲在原地喘了口气,只当是老太太忘了扔的旧物,捡起来塞进蛇皮袋最底层。可接下来拆第二个纸箱时,指尖又触到了同样的黏腻。这次他没敢直接展开,用胳膊肘顶开纸箱口,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光往里看,里面整整齐齐叠着好几件童装,小裙子、小外套,每件上面都有块深色的印子,有的干硬发黑,有的还带着点湿意。
阿哲的心跳得像擂鼓,他猛地站起身,退到门口。三楼的风从破窗户灌进来,吹得纸箱“哗啦”响,那些叠在箱里的童装像一个个小小的人影,在暗处晃来晃去。他想起老太太说的“别乱走”,难道这三楼藏着什么?
可五百块钱攥在手里的分量太沉了。他咬咬牙,从口袋里摸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光柱扫过满屋子的纸箱,没看见别的东西。或许是老太太的孙辈早夭,她舍不得扔旧衣服?阿哲给自己找了个理由,蹲下来继续拆箱,只是每次伸手进去,指尖碰到那些布料时,都忍不住打哆嗦。
清到天黑,三楼的纸箱才清了一半。阿哲拖着蛇皮袋下楼,一楼的灯亮了,昏黄的灯泡悬在天花板上,晃得人眼晕。老太太还坐在藤椅上织毛衣,毛线是深灰色的,在她手里绕来绕去,“咔嗒”声比傍晚更响了些。
“奶奶,我先回去了,明天再来。”阿哲把蛇皮袋放在门口。
老太太头也没抬:“楼道黑,把门口的手电筒拿走。”她织毛衣的手顿了顿,“夜里别来。”
阿哲没敢多问,拿起门口的旧手电筒往巷口走。雾更浓了,72号的小楼在雾里只剩个模糊的轮廓,那“咔嗒、咔嗒”的织毛衣声顺着雾飘过来,像根细针,一下下扎在他后颈上。
回到合租屋,阿哲把蛇皮袋扔在阳台,转身就去洗手。可洗了三遍,指尖那股黏腻的感觉还是没散,连带着鼻腔里,总萦绕着那股淡淡的血腥味。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闭着眼就想起三楼那些带血的童装,还有老太太织毛衣的“咔嗒”声。
凌晨两点,手机屏幕突然亮了一下,是条陌生短信:“别去72号,那楼不干净。”阿哲猛地坐起来,回拨过去,电话却提示是空号。是谁发的?前几任清废品的人?
他盯着手机屏幕看了半天,心里发毛。可转念一想,说不定是有人故意恶作剧,想抢这活。五百块钱,三天就能凑够房租,他赌不起。
第二天一早,阿哲揣着手机又去了72号。一楼的门没关,老太太还坐在藤椅上,只是今天织的毛线换成了深黑色,线团放在腿边的竹篮里,黑乎乎的一团,像块发霉的煤。
“奶奶,我来了。”阿哲的声音有点发颤。
老太太“嗯”了一声,毛线针“咔嗒”响:“三楼清完,再清四楼。”
阿哲拎着蛇皮袋上三楼,今天的腥味好像更重了些。他拆开昨天没清完的纸箱,里面还是童装,只是这次,他在一件小外套的口袋里摸到了个硬邦邦的东西。掏出来一看,是个小小的银锁,上面刻着“安安”两个字,锁扣处缠着几根头发,发黑发脆。
阿哲的手开始发抖,他把银锁攥在手里,冰凉的金属硌得掌心生疼。安安是谁?这些童装,难道都是同一个孩子的?
清到中午,他实在憋不住,下楼找老太太。可一楼空荡荡的,藤椅还在,竹篮里的毛线团也在,就是没看见老太太的人影。灶上的水壶冒着热气,锅里炖着什么,飘出一股奇怪的香味,有点像肉,又有点像草药。
“奶奶?”阿哲喊了一声,没人应。他顺着楼梯往上找,二楼的门都锁着,锁眼锈得死死的。三楼的门敞着,屋里的纸箱还堆在那儿。四楼的门虚掩着,他推开门,里面空荡荡的,只有墙角堆着几个破麻袋,散发出一股陈腐的气味。
五楼的门是锁着的,锁上挂着把大铜锁,上面生满了绿锈。阿哲刚想转身,突然听见四楼的麻袋“哗啦”响了一声,像是有东西在里面动。他吓得后退一步,手电筒的光柱扫过去,麻袋口露出半截旧衣服,是件蓝色的工装,和他昨天清废品时穿的款式差不多。
“谁在那儿?”阿哲壮着胆子喊了一声。
没人应。麻袋又不动了。他盯着麻袋看了几秒,突然想起昨天那条短信,“别去72号,那楼不干净”。难道前几任清废品的人,没走?
他不敢再往上走,转身下楼。刚到三楼楼梯口,就听见一楼传来“咔嗒”声,老太太回来了。阿哲扶着楼梯扶手,慢慢往下走,眼睛盯着一楼的藤椅。老太太坐在那儿,手里织着黑毛线,竹篮里的线团好像比早上大了一圈。
“奶奶,您刚才去哪儿了?”阿哲问。
老太太织毛衣的手没停:“买菜。”她抬起头,阿哲第一次看清她的脸,满脸的皱纹像枯树皮,眼睛深陷在眼窝里,浑浊的眼珠盯着他,“三楼清得怎么样了?”
“快、快清完了。”阿哲的目光落在她手里的毛线针上,那针是银色的,针尖闪着冷光。他突然想起昨天摸到的银锁,心里咯噔一下。
“别偷懒。”老太太低下头,继续织毛衣,“天黑前清完三楼。”
阿哲没敢再问,转身跑上三楼。他手脚麻利地拆箱,把那些童装往蛇皮袋里塞,指尖触到那些黏腻的布料时,胃里一阵翻腾。清到最后一个纸箱时,他的手指又触到了硬邦邦的东西。这次不是银锁,是个小小的塑料玩具车,车轮上沾着点黑红色的东西,抠都抠不下来。
他把玩具车塞进裤兜,拖着蛇皮袋下楼。老太太还在织毛衣,竹篮里的线团又大了些,深黑色的毛线在她手里织成了一片,看不出是什么样式。
“奶奶,三楼清完了,明天清四楼。”阿哲把蛇皮袋放在门口。
老太太“嗯”了一声,突然抬头看他:“你兜里装的什么?”
阿哲心里一紧,下意识地捂住裤兜:“没、没什么,捡的小玩具。”
老太太的眼睛眯了眯,没再问,只是织毛衣的“咔嗒”声更响了。阿哲没敢多留,拿起手电筒就往巷口走。走出老远,他回头看,72号的小楼在暮色里像个黑沉沉的剪影,那“咔嗒”声还在飘,顺着风钻进他耳朵里。
回到家,阿哲从裤兜里掏出那个塑料玩具车,用洗洁精洗了三遍,车轮上的黑红色还是没洗掉。他拿在手里看,突然发现车底刻着个小小的“哲”字,和他的名字同音。
阿哲的后背瞬间凉透了。他想起那些童装,想起那个银锁,想起那条陌生短信。难道前几任清废品的人,都留下了点什么?
夜里他又没睡好,刚迷糊过去,就听见窗外传来“咔嗒、咔嗒”的声音,和老太太织毛衣的声音一模一样。他猛地睁开眼,窗外是黑漆漆的夜空,哪有人?可那声音还在响,好像就在他耳边,又好像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
他抓起手机看时间,凌晨三点。突然,手机又亮了,还是那条陌生号码:“她在织你的毛线。”
阿哲的心脏像被一只手攥住,他盯着屏幕,手指抖得按不住键盘。他想回短信,可刚打完“你是谁”,手机突然黑屏了,再按也没反应。
“咔嗒、咔嗒。”织毛衣的声音更响了,这次清晰得像是在客厅里。阿哲裹紧被子,不敢下床。他想起老太太腿边的竹篮,想起那团黑乎乎的毛线,难道……那毛线不是普通的毛线?
天快亮时,声音终于停了。阿哲顶着黑眼圈起床,兜里揣着折叠刀,又去了72号。一楼的门开着,老太太坐在藤椅上,竹篮里的线团又大了一圈,深黑色的毛线在她手里织成了半截袖子,针脚密得吓人。
“奶奶,今天清四楼。”阿哲的声音发哑。
老太太“嗯”了一声,织毛衣的手没停:“四楼的麻袋里有旧书,别扔。”
阿哲拎着蛇皮袋上四楼,昨天看见的破麻袋还堆在墙角。他蹲下来解开麻袋口,里面果然是些旧书,发黄的纸页,封皮都掉了。他伸手往里掏,指尖突然触到了个硬邦邦的东西,不是书。
他把那东西拽出来,是个打火机,外壳是红色的,上面刻着“明湖巷废品站”的字样。阿哲的心跳漏了一拍,这打火机,他昨天在兼职群里见过,有个叫“阿强”的人发过照片,说自己在明湖巷清废品,丢了个打火机。
他赶紧掏出手机,翻兼职群的聊天记录。阿强最后一条消息是三天前发的:“72号的活真邪门,三楼有带血的衣服。”之后就没人再见过他说话。
阿哲的手开始发抖,他又往麻袋里掏,这次摸出了个身份证。照片上的人二十多岁,寸头,名字叫“李伟”。他百度“李伟 明湖巷”,跳出一条一年前的新闻:“明湖巷72号居民楼清废品人员失踪,警方介入调查,至今未找到线索。”
身份证的边角沾着点黑红色的东西,和玩具车轮上的一样。阿哲突然想起老太太竹篮里的毛线团,那颜色,和这黑红色太像了。
“咔嗒、咔嗒。”楼下传来织毛衣的声音,顺着楼梯飘上来,钻进他耳朵里。阿哲猛地站起来,抱着身份证和打火机往楼下跑。
一楼的老太太还坐在藤椅上,织着那件黑毛线衣。阿哲冲到她面前,把身份证和打火机摔在地上:“这是谁的?!阿强呢?李伟呢?”
老太太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盯着他,嘴角慢慢勾起一个奇怪的笑:“你找到他们的东西了?”她织毛衣的手没停,深黑色的毛线在她手里绕了一圈,“别急,你很快就能见到他们了。”
阿哲往后退了一步,手摸向兜里的折叠刀:“你把他们怎么了?三楼的童装是谁的?”
老太太的笑容更怪了:“我的孙女儿,安安。”她指了指竹篮里的毛线团,“她怕冷,我给她织件毛衣,可毛线总不够。”
阿哲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竹篮里的毛线团黑乎乎的,表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动。他眯起眼睛,突然看清了,那毛线团里,裹着一根根指甲,有的长,有的短,有的还带着点肉屑,指甲缝里嵌着黑红色的东西。
“这是……”阿哲的声音发颤。
“前几个人的指甲。”老太太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说一件平常事,“他们的毛线不够软,织出来的衣服安安不爱穿。”她举起手里的毛线针,针尖闪着冷光,“你的指甲长得好,又硬又亮,织出来的毛线肯定暖和。”
阿哲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往门口跑。可刚跑到门口,门“哐当”一声自己关上了。他使劲拽门把手,怎么也拽不开。
“咔嗒、咔嗒。”织毛衣的声音越来越响,老太太从藤椅上站起来,手里拿着毛线针,慢慢朝他走过来。她的脚步很轻,像飘在地上,深黑色的毛线在她身后拖了一地,像一条长长的血痕。
“你跑不掉的。”老太太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安安等着穿新毛衣呢。”
阿哲猛地转过身,掏出折叠刀,对着老太太比划:“别过来!我报警了!”
老太太笑了,笑得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报警?谁会信你?这楼里,只有我和安安。”她指了指三楼,“你清的那些童装,都是安安的。她死的时候才三岁,穿不上了,我就把它们收起来,等着给她织件新的。”
阿哲顺着她的手指看三楼,突然看见三楼的窗户里,飘着个小小的人影,穿着他昨天清出来的那件带血的连体衣,头发长长的,遮住了脸。
“安安在等你呢。”老太太举起毛线针,朝他刺过来。
阿哲吓得往旁边躲,后背撞在墙上,疼得他龇牙咧嘴。他举起折叠刀,胡乱挥了一下,划在了老太太的胳膊上。可老太太好像感觉不到疼,继续朝他扑过来,手里的毛线针闪着寒光。
“你以为那些黏腻的‘废纸’是什么?”老太太的声音像毒蛇吐信,“是安安的血,我涂在衣服上,等着引你来。你的血,比他们的更暖。”
阿哲的脑子一片空白,他想起那些带血的童装,想起麻袋里的身份证和打火机,想起毛线团里的指甲,前几任清废品的人,都被老太太做成了毛线?
“咔嗒、咔嗒。”织毛衣的声音突然从四面八方传来,阿哲抬头一看,天花板上、墙上、窗户上,到处都是深黑色的毛线,像一张张网,慢慢朝他罩过来。
老太太扑到他面前,手里的毛线针刺进了他的胳膊。阿哲疼得大叫一声,手里的折叠刀掉在地上。他想挣扎,可身体像被冻住了一样,动不了。
老太太的手摸到了他的指甲,冰冷的手指掐住他的指尖,慢慢往下掰。“你的指甲真好看。”她笑着说,“安安肯定
地址离学校不远,阿哲按导航找过去时,正赶上傍晚落雾。明湖巷早被拆得七零八落,只剩72号一栋灰扑扑的五层小楼杵在废墟中间,墙皮剥得像烂疮,窗玻璃碎的碎、糊的糊,风一吹,挂在三楼阳台的破布帘晃得像只耷拉着的手。
“咚咚。”他敲了敲一楼虚掩的木门,门轴“吱呀”响得刺耳。屋里没开灯,昏暗中蜷着个藤椅,椅上坐着个老太太,背对着门,手里攥着根毛线针,“咔嗒、咔嗒”织得正密。
“奶奶,我是来清废品的。”阿哲放轻声音。
老太太没回头,声音哑得像砂纸磨过木头:“进来吧,三楼,都在那儿。”她织毛衣的动作没停,毛线针碰撞的脆响在空荡的屋里撞来撞去,“水在灶上,自己烧,别乱走。”
阿哲应了声,借着窗外的微光扫了眼屋子。客厅堆着些旧家具,蒙着厚厚的灰,墙角的立柜门虚掩着,缝里黑沉沉的,像只眯着眼的兽。他没敢多瞧,拎起墙角的蛇皮袋就往楼梯走。
楼梯是水泥的,踩上去“咚咚”响,每层转角的灯泡都坏了,只能摸黑往上爬。到三楼时,一股霉味混着点说不清的腥气扑面而来,像是夏天捂坏的肉。三楼只有一间房,门敞着,屋里堆得满满当当的纸箱,从门口一直摞到窗边,挡住了大半光线。
“先从这儿清起。”阿哲挽起袖子,蹲下来拆最外面的纸箱。纸箱受潮发脆,一撕就破,里面塞满了揉成团的废纸。他伸手往里掏,指尖突然触到一片黏腻的东西,凉丝丝的,像沾了露水的青苔。
“什么玩意儿?”他皱着眉把那团“废纸”拽出来,展开一看,心猛地一沉,那根本不是纸,是件小小的婴儿连体衣,布料发灰,上面洇着块深色的印子,摸上去黏糊糊的,凑近闻,一股淡淡的血腥味顺着鼻腔往里钻。
阿哲手一抖,衣服掉在地上。他盯着那团布料看了几秒,后背冒起一层冷汗。是哪家孩子的旧衣服?怎么会塞在废品箱里,还带着血?
他蹲在原地喘了口气,只当是老太太忘了扔的旧物,捡起来塞进蛇皮袋最底层。可接下来拆第二个纸箱时,指尖又触到了同样的黏腻。这次他没敢直接展开,用胳膊肘顶开纸箱口,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光往里看,里面整整齐齐叠着好几件童装,小裙子、小外套,每件上面都有块深色的印子,有的干硬发黑,有的还带着点湿意。
阿哲的心跳得像擂鼓,他猛地站起身,退到门口。三楼的风从破窗户灌进来,吹得纸箱“哗啦”响,那些叠在箱里的童装像一个个小小的人影,在暗处晃来晃去。他想起老太太说的“别乱走”,难道这三楼藏着什么?
可五百块钱攥在手里的分量太沉了。他咬咬牙,从口袋里摸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光柱扫过满屋子的纸箱,没看见别的东西。或许是老太太的孙辈早夭,她舍不得扔旧衣服?阿哲给自己找了个理由,蹲下来继续拆箱,只是每次伸手进去,指尖碰到那些布料时,都忍不住打哆嗦。
清到天黑,三楼的纸箱才清了一半。阿哲拖着蛇皮袋下楼,一楼的灯亮了,昏黄的灯泡悬在天花板上,晃得人眼晕。老太太还坐在藤椅上织毛衣,毛线是深灰色的,在她手里绕来绕去,“咔嗒”声比傍晚更响了些。
“奶奶,我先回去了,明天再来。”阿哲把蛇皮袋放在门口。
老太太头也没抬:“楼道黑,把门口的手电筒拿走。”她织毛衣的手顿了顿,“夜里别来。”
阿哲没敢多问,拿起门口的旧手电筒往巷口走。雾更浓了,72号的小楼在雾里只剩个模糊的轮廓,那“咔嗒、咔嗒”的织毛衣声顺着雾飘过来,像根细针,一下下扎在他后颈上。
回到合租屋,阿哲把蛇皮袋扔在阳台,转身就去洗手。可洗了三遍,指尖那股黏腻的感觉还是没散,连带着鼻腔里,总萦绕着那股淡淡的血腥味。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闭着眼就想起三楼那些带血的童装,还有老太太织毛衣的“咔嗒”声。
凌晨两点,手机屏幕突然亮了一下,是条陌生短信:“别去72号,那楼不干净。”阿哲猛地坐起来,回拨过去,电话却提示是空号。是谁发的?前几任清废品的人?
他盯着手机屏幕看了半天,心里发毛。可转念一想,说不定是有人故意恶作剧,想抢这活。五百块钱,三天就能凑够房租,他赌不起。
第二天一早,阿哲揣着手机又去了72号。一楼的门没关,老太太还坐在藤椅上,只是今天织的毛线换成了深黑色,线团放在腿边的竹篮里,黑乎乎的一团,像块发霉的煤。
“奶奶,我来了。”阿哲的声音有点发颤。
老太太“嗯”了一声,毛线针“咔嗒”响:“三楼清完,再清四楼。”
阿哲拎着蛇皮袋上三楼,今天的腥味好像更重了些。他拆开昨天没清完的纸箱,里面还是童装,只是这次,他在一件小外套的口袋里摸到了个硬邦邦的东西。掏出来一看,是个小小的银锁,上面刻着“安安”两个字,锁扣处缠着几根头发,发黑发脆。
阿哲的手开始发抖,他把银锁攥在手里,冰凉的金属硌得掌心生疼。安安是谁?这些童装,难道都是同一个孩子的?
清到中午,他实在憋不住,下楼找老太太。可一楼空荡荡的,藤椅还在,竹篮里的毛线团也在,就是没看见老太太的人影。灶上的水壶冒着热气,锅里炖着什么,飘出一股奇怪的香味,有点像肉,又有点像草药。
“奶奶?”阿哲喊了一声,没人应。他顺着楼梯往上找,二楼的门都锁着,锁眼锈得死死的。三楼的门敞着,屋里的纸箱还堆在那儿。四楼的门虚掩着,他推开门,里面空荡荡的,只有墙角堆着几个破麻袋,散发出一股陈腐的气味。
五楼的门是锁着的,锁上挂着把大铜锁,上面生满了绿锈。阿哲刚想转身,突然听见四楼的麻袋“哗啦”响了一声,像是有东西在里面动。他吓得后退一步,手电筒的光柱扫过去,麻袋口露出半截旧衣服,是件蓝色的工装,和他昨天清废品时穿的款式差不多。
“谁在那儿?”阿哲壮着胆子喊了一声。
没人应。麻袋又不动了。他盯着麻袋看了几秒,突然想起昨天那条短信,“别去72号,那楼不干净”。难道前几任清废品的人,没走?
他不敢再往上走,转身下楼。刚到三楼楼梯口,就听见一楼传来“咔嗒”声,老太太回来了。阿哲扶着楼梯扶手,慢慢往下走,眼睛盯着一楼的藤椅。老太太坐在那儿,手里织着黑毛线,竹篮里的线团好像比早上大了一圈。
“奶奶,您刚才去哪儿了?”阿哲问。
老太太织毛衣的手没停:“买菜。”她抬起头,阿哲第一次看清她的脸,满脸的皱纹像枯树皮,眼睛深陷在眼窝里,浑浊的眼珠盯着他,“三楼清得怎么样了?”
“快、快清完了。”阿哲的目光落在她手里的毛线针上,那针是银色的,针尖闪着冷光。他突然想起昨天摸到的银锁,心里咯噔一下。
“别偷懒。”老太太低下头,继续织毛衣,“天黑前清完三楼。”
阿哲没敢再问,转身跑上三楼。他手脚麻利地拆箱,把那些童装往蛇皮袋里塞,指尖触到那些黏腻的布料时,胃里一阵翻腾。清到最后一个纸箱时,他的手指又触到了硬邦邦的东西。这次不是银锁,是个小小的塑料玩具车,车轮上沾着点黑红色的东西,抠都抠不下来。
他把玩具车塞进裤兜,拖着蛇皮袋下楼。老太太还在织毛衣,竹篮里的线团又大了些,深黑色的毛线在她手里织成了一片,看不出是什么样式。
“奶奶,三楼清完了,明天清四楼。”阿哲把蛇皮袋放在门口。
老太太“嗯”了一声,突然抬头看他:“你兜里装的什么?”
阿哲心里一紧,下意识地捂住裤兜:“没、没什么,捡的小玩具。”
老太太的眼睛眯了眯,没再问,只是织毛衣的“咔嗒”声更响了。阿哲没敢多留,拿起手电筒就往巷口走。走出老远,他回头看,72号的小楼在暮色里像个黑沉沉的剪影,那“咔嗒”声还在飘,顺着风钻进他耳朵里。
回到家,阿哲从裤兜里掏出那个塑料玩具车,用洗洁精洗了三遍,车轮上的黑红色还是没洗掉。他拿在手里看,突然发现车底刻着个小小的“哲”字,和他的名字同音。
阿哲的后背瞬间凉透了。他想起那些童装,想起那个银锁,想起那条陌生短信。难道前几任清废品的人,都留下了点什么?
夜里他又没睡好,刚迷糊过去,就听见窗外传来“咔嗒、咔嗒”的声音,和老太太织毛衣的声音一模一样。他猛地睁开眼,窗外是黑漆漆的夜空,哪有人?可那声音还在响,好像就在他耳边,又好像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
他抓起手机看时间,凌晨三点。突然,手机又亮了,还是那条陌生号码:“她在织你的毛线。”
阿哲的心脏像被一只手攥住,他盯着屏幕,手指抖得按不住键盘。他想回短信,可刚打完“你是谁”,手机突然黑屏了,再按也没反应。
“咔嗒、咔嗒。”织毛衣的声音更响了,这次清晰得像是在客厅里。阿哲裹紧被子,不敢下床。他想起老太太腿边的竹篮,想起那团黑乎乎的毛线,难道……那毛线不是普通的毛线?
天快亮时,声音终于停了。阿哲顶着黑眼圈起床,兜里揣着折叠刀,又去了72号。一楼的门开着,老太太坐在藤椅上,竹篮里的线团又大了一圈,深黑色的毛线在她手里织成了半截袖子,针脚密得吓人。
“奶奶,今天清四楼。”阿哲的声音发哑。
老太太“嗯”了一声,织毛衣的手没停:“四楼的麻袋里有旧书,别扔。”
阿哲拎着蛇皮袋上四楼,昨天看见的破麻袋还堆在墙角。他蹲下来解开麻袋口,里面果然是些旧书,发黄的纸页,封皮都掉了。他伸手往里掏,指尖突然触到了个硬邦邦的东西,不是书。
他把那东西拽出来,是个打火机,外壳是红色的,上面刻着“明湖巷废品站”的字样。阿哲的心跳漏了一拍,这打火机,他昨天在兼职群里见过,有个叫“阿强”的人发过照片,说自己在明湖巷清废品,丢了个打火机。
他赶紧掏出手机,翻兼职群的聊天记录。阿强最后一条消息是三天前发的:“72号的活真邪门,三楼有带血的衣服。”之后就没人再见过他说话。
阿哲的手开始发抖,他又往麻袋里掏,这次摸出了个身份证。照片上的人二十多岁,寸头,名字叫“李伟”。他百度“李伟 明湖巷”,跳出一条一年前的新闻:“明湖巷72号居民楼清废品人员失踪,警方介入调查,至今未找到线索。”
身份证的边角沾着点黑红色的东西,和玩具车轮上的一样。阿哲突然想起老太太竹篮里的毛线团,那颜色,和这黑红色太像了。
“咔嗒、咔嗒。”楼下传来织毛衣的声音,顺着楼梯飘上来,钻进他耳朵里。阿哲猛地站起来,抱着身份证和打火机往楼下跑。
一楼的老太太还坐在藤椅上,织着那件黑毛线衣。阿哲冲到她面前,把身份证和打火机摔在地上:“这是谁的?!阿强呢?李伟呢?”
老太太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盯着他,嘴角慢慢勾起一个奇怪的笑:“你找到他们的东西了?”她织毛衣的手没停,深黑色的毛线在她手里绕了一圈,“别急,你很快就能见到他们了。”
阿哲往后退了一步,手摸向兜里的折叠刀:“你把他们怎么了?三楼的童装是谁的?”
老太太的笑容更怪了:“我的孙女儿,安安。”她指了指竹篮里的毛线团,“她怕冷,我给她织件毛衣,可毛线总不够。”
阿哲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竹篮里的毛线团黑乎乎的,表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动。他眯起眼睛,突然看清了,那毛线团里,裹着一根根指甲,有的长,有的短,有的还带着点肉屑,指甲缝里嵌着黑红色的东西。
“这是……”阿哲的声音发颤。
“前几个人的指甲。”老太太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说一件平常事,“他们的毛线不够软,织出来的衣服安安不爱穿。”她举起手里的毛线针,针尖闪着冷光,“你的指甲长得好,又硬又亮,织出来的毛线肯定暖和。”
阿哲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往门口跑。可刚跑到门口,门“哐当”一声自己关上了。他使劲拽门把手,怎么也拽不开。
“咔嗒、咔嗒。”织毛衣的声音越来越响,老太太从藤椅上站起来,手里拿着毛线针,慢慢朝他走过来。她的脚步很轻,像飘在地上,深黑色的毛线在她身后拖了一地,像一条长长的血痕。
“你跑不掉的。”老太太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安安等着穿新毛衣呢。”
阿哲猛地转过身,掏出折叠刀,对着老太太比划:“别过来!我报警了!”
老太太笑了,笑得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报警?谁会信你?这楼里,只有我和安安。”她指了指三楼,“你清的那些童装,都是安安的。她死的时候才三岁,穿不上了,我就把它们收起来,等着给她织件新的。”
阿哲顺着她的手指看三楼,突然看见三楼的窗户里,飘着个小小的人影,穿着他昨天清出来的那件带血的连体衣,头发长长的,遮住了脸。
“安安在等你呢。”老太太举起毛线针,朝他刺过来。
阿哲吓得往旁边躲,后背撞在墙上,疼得他龇牙咧嘴。他举起折叠刀,胡乱挥了一下,划在了老太太的胳膊上。可老太太好像感觉不到疼,继续朝他扑过来,手里的毛线针闪着寒光。
“你以为那些黏腻的‘废纸’是什么?”老太太的声音像毒蛇吐信,“是安安的血,我涂在衣服上,等着引你来。你的血,比他们的更暖。”
阿哲的脑子一片空白,他想起那些带血的童装,想起麻袋里的身份证和打火机,想起毛线团里的指甲,前几任清废品的人,都被老太太做成了毛线?
“咔嗒、咔嗒。”织毛衣的声音突然从四面八方传来,阿哲抬头一看,天花板上、墙上、窗户上,到处都是深黑色的毛线,像一张张网,慢慢朝他罩过来。
老太太扑到他面前,手里的毛线针刺进了他的胳膊。阿哲疼得大叫一声,手里的折叠刀掉在地上。他想挣扎,可身体像被冻住了一样,动不了。
老太太的手摸到了他的指甲,冰冷的手指掐住他的指尖,慢慢往下掰。“你的指甲真好看。”她笑着说,“安安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