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八的青川镇,冻雨已经缠缠绵绵下了半宿。天快亮时雨丝才歇,可铅灰色的云还压得极低,像块吸饱了墨汁的旧棉絮,裹着后山的矮松和裸露的岩石,连风都透着股化不开的寒气。镇东头李家的迎亲队就在这阵寒气里动了身,枣红马的蹄子踩在结了薄冰的土路上,“嗒嗒”声敲得人心头发紧,混着唢呐手老周手里那支黄铜唢呐吹出的《百鸟朝凤》,勉强撑着点喜庆的调子。
老周吹了三十年唢呐,青川镇及周边十里八乡的红白事,十有八九都请他。可今天他总觉得不对劲,腮帮子鼓着气,调子却时不时飘一下,怀里的唢呐管好像比平时凉,吹出来的热气刚碰到管口,就被风卷成了白雾,散得飞快。他眼角的余光瞥见路边的草垛上,不知何时积了层薄薄的白霜,霜花的形状竟像极了送葬时撒的纸钱,一片一片,在昏暗的天光里泛着冷光。
“周师傅,今儿个咋没精神?”抬轿的后生王二柱凑过来,他是李家的远房亲戚,二十出头的年纪,脸上还带着没褪尽的稚气,“是不是昨儿个喝多了?”
老周吐掉嘴里的烟蒂,烟蒂落在冰面上,“滋”地一声就灭了。“别瞎说,”他揉了揉冻得发僵的手指,“这鬼天气,总觉得心里发慌。”
话音刚落,前面领路的李家管事李老三突然停了下来。他揣着的铜烟袋锅子“啪嗒”掉在地上,滚了几圈撞在轿杆上,发出清脆的响声。迎亲队的人都跟着停了,顺着李老三的目光往前看,后山那条唯一能通人的“一线天”路口,飘来的不是晨雾,是一缕缕白得刺眼的纸钱灰,正随着风往这边飘,混着丧鼓沉闷的“咚咚”声,像敲在每个人的心脏上。
“是……是送葬的?”王二柱的声音发颤,他往后缩了缩,下意识地护住了身后的红轿。那顶八抬大轿红得扎眼,轿身上绣的凤凰牡丹在昏暗天光里泛着绒光,轿帘是双层的红绸,里面还衬着一层薄纱,隐隐能看见轿内端坐的新娘——安澜。
安澜是昨天从邻镇嫁过来的,按青川镇的规矩,新娘要在天亮前到男方家拜堂。她坐在轿里,双手攥着膝上的红绸帕,指尖冰凉。轿外的喜乐突然停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近的哀乐,还有纸钱被风吹得“哗啦”响的声音,让她心里莫名发紧。她嫁过来前,曾听母亲说过青川镇的后山不太平,尤其是“一线天”那条路,早年曾有一对红白队伍相撞,后来两队的人没一个有好下场。当时她只当是老人编的故事,可此刻,轿外的争吵声越来越响,让她的心跳得越来越快。
“谁家的丧队?眼瞎了不成?没看见这是迎亲的队伍?”李老三的声音又急又冲,他捡起烟袋锅子,指着对面的送葬队骂道。送葬队里走出个穿白孝服的老头,是张家的族老张四爷,他的头发全白了,脸皱得像块枯树皮,手里拄着根裹着白麻布的拐杖,拐杖头在冰面上戳了戳,发出“笃笃”的声:“李家小子,说话积点德。我家二丫头昨天后半夜没的,这是送她上山入葬,哪条规矩说丧队要给迎亲的让路?”
“你家丫头死了是晦气,别挡着我们李家的喜事!”李老三急了,伸手就要去推张四爷。迎亲队的几个后生也跟着往前涌,送葬队的抬棺人立马放下棺木,挡在张四爷面前。两边的人很快吵成一团,唾沫星子混着地上的冰碴子乱飞,喜乐和哀乐撞在一起,调子拧成了一团乱麻,听得人后颈发毛。
安澜在轿里听得心慌,她悄悄掀起轿帘的一角往外看。对面的送葬队黑漆漆的一片,最显眼的是那口柏木棺材,黑得发亮,棺身上没刷任何漆,只有棺盖边缘缠着一圈白麻布,被风吹得飘起来。六个抬棺人都穿着白孝服,头低着,看不清脸,只有肩膀在微微发抖,不知道是冷的,还是怕的。
“别吵了!再吵天就亮透了!”老周突然喊了一嗓子,他挤到两队中间,双手张开拦住两边的人,“这‘一线天’就这么宽,轿子往边上挪挪,棺木也靠里收收,挤挤总能过去!”
没人有更好的办法。李老三喘着粗气,挥了挥手让迎亲队的人退开。四个轿夫咬着牙,踩着冰碴子往路边的土坡挪,轿子晃得厉害,安澜在里面撞得胳膊生疼,她下意识地抓住轿壁上的红绸,却摸到一手冰凉,轿壁不知何时竟结了层薄霜。
对面的抬棺人也开始动,他们弯腰扛起棺木,一步步往这边挪。黑棺的一角擦过轿身时,发出“吱呀”一声刺耳的摩擦,像是木头在啃骨头,又像是有人在暗处磨牙。安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刚想放下轿帘,就看见最右边的那个抬棺人突然脚下一滑,身体往旁边倒去,抬棺的杠子“咔嚓”一声歪了,黑棺“咚”地撞在红轿的侧面,棺盖“咔哒”一声错开了半寸。
那一瞬间,安澜正好看着棺盖错开的地方。她看见棺盖下露出的半张脸:青灰色的皮肤紧绷着,像是在冰水里泡过,嘴唇乌紫,没有一点血色,眼窝深陷,颧骨高高凸起。最吓人的是那双眼睛,明明该是紧闭的,却不知何时睁开了一条缝,黑漆漆的眼珠一动不动,正死死盯着她。
“啊——!”
突然间,一声凄厉的尖叫响彻山间,仿佛要刺破这片死寂的氛围。迎亲队的人们惊愕地回过头,目光齐刷刷地落在那顶鲜艳的红轿上。
只见红轿的帘子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猛地扯下,“砰”的一声重重地摔落在地。紧接着,轿内传出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布料摩擦的窸窣声,然后一切都归于平静,再没有丝毫动静。
李老三心头一紧,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一把掀开轿帘。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安澜软绵绵地歪倒在轿子里,原本应该红润的脸色此刻却惨白如纸,毫无血色,她的呼吸也异常微弱,仿佛随时都可能断掉。而她手中原本紧握着的那块红绸帕,此刻也静静地躺在地上,被从棺盖缝隙里飘出的一缕白灰沾染,染上了一个醒目的黑点。
张四爷的脸色在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他快步走到轿子前,眼神犀利地盯着那口棺材。他伸手按住棺盖,毫不费力地用力一推,只听“咔”的一声,棺盖严丝合缝地合拢了起来。棺盖边缘的白麻布在他的按压下,被揉成了一团皱巴巴的样子。
张四爷猛地转过身,对着迎亲队的人们怒目而视,他的声音冷冰冰的,充满了厌恶和不耐烦:“真是晦气!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把你们的新娘抬走,别在这儿耽误了吉时!”
没人再敢争吵。轿夫们手忙脚乱地抬起轿子往镇上跑,轿子晃得更厉害了,安澜的头靠在轿壁上,意识模糊间,她好像看见一只冰冷的手从棺盖的缝隙里伸出来,捡起地上的红绸帕,悄悄攥了进去。老周捡起地上的唢呐,吹出来的调子走了音,像哭又像笑,黄铜唢呐管上,不知何时沾了几滴暗红色的东西,像是血,又像是冻住的露水。
送葬队的人也加快了脚步,黑棺在冰路上留下两道浅浅的印子,混着散落的纸钱,很快被后来的寒风卷得没了踪影。只有“一线天”的路口,还残留着一股说不出的腥甜,像血冻住又化开的味道,在冰冷的空气里飘着,久久不散。
青川镇不大,红白队伍相撞的事当天就传遍了。李家把安澜抬回家后,立马请了镇上的老中医来瞧。老中医把着安澜的脉,眉头皱了半天,说她脉相平稳,身体没什么大碍,就是受了惊吓,一时醒不过来。李家人只能把安澜安置在新房里,新郎李建军守在床边,急得满嘴燎泡。他和安澜是经媒人介绍的,只见过两面,可看着安澜苍白的脸,他心里还是一阵发紧,尤其是听说安澜看见棺里的张二姑娘睁眼时,他总觉得后背发凉。
张二姑娘名叫张秀莲,是青川镇出了名的美人,性格也好,只是命不好。她去年定了亲,可没过多久,未婚夫就在外地打工时出了意外,没了。从那以后,张秀莲就变得沉默寡言,天天把自己关在屋里,前几天不知怎么就突然没了,听说是夜里在自家院子里冻僵的,发现时已经没了气。
“建军,你说……这事儿是不是真的撞煞了?”李母端着一碗姜汤进来,声音压得很低,“我刚才去门口倒垃圾,听见邻居说,老周昨晚吹唢呐时,唢呐管里流出了白麻布……”
李建军心里一沉,他摆了摆手:“妈,别瞎听人胡说,哪有那么多邪门事。”话虽这么说,可他看向安澜的目光还是多了几分担忧。安澜躺在床上,睫毛一动不动,脸色白得像纸,嘴角却时不时抽搐一下,像是在做什么噩梦。
三天后的夜里,青川镇飘起了小雪。老周坐在自家炕头,就着一碟花生米喝了二两白酒。他家在镇西头,是个独门独院的小土房,老伴早逝,儿子在外地打工,一年也回不来一次,家里就他一个人。此刻窗外的雪粒子打在玻璃上,“沙沙”的声音像有人在外面走路,听得人心里发毛。
老周放下酒杯,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这三天来,他总回放着那天撞煞的场景,尤其是棺盖下那张青灰的脸,还有安澜尖叫时的眼神,像针一样扎在他脑子里。他总觉得身上冷,哪怕炕烧得再热,也暖不透骨子里的寒气。昨天他去给邻村的人吹唢呐,刚把唢呐凑到嘴边,就看见唢呐管里飘出一缕白麻布,吓得他当场就把唢呐扔了,连工钱都没要就跑回了家。
“呸!瞎想什么呢!”老周灌下最后一口酒,酒液顺着喉咙往下滑,却没带来一点暖意。他起身想去关窗,刚走到窗边,就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是送葬时用的白麻布味,带着点潮湿的霉气,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腥甜。
他心里一紧,猛地回头,屋里空荡荡的,只有桌上的油灯在晃,映得墙上的影子忽大忽小。“谁?谁在这儿?”老周的声音发颤,他摸起墙角的扫帚,一步步往里屋走。里屋的门是关着的,他伸手去推,门“吱呀”一声开了,里面只有一张旧木床和一个衣柜,房梁上挂着的那串干辣椒在晃,像是被人碰过。
就在这时,后颈突然传来一阵冰凉的触感,像是有人用湿麻布蹭了他一下。老周吓得魂飞魄散,转身挥起扫帚,却什么都没打到。他踉跄着后退,脚底下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摔在地上。抬头时,他看见房梁上垂下来一截白麻布,正慢悠悠地往下落,末端打了个结,悬在他头顶,像一个等待猎物的绳套。
“不……不要……”老周想爬起来,可身体像被钉在地上,动弹不得。他看见那截白麻布越来越长,顺着他的脖子绕了两圈,接着便传来一股巨大的拉力,将他往房梁上拽。他的喉咙被勒得发紧,呼吸越来越困难,眼睛瞪得滚圆,看见门框上不知何时贴了一张红纸,上面用墨写着一个歪歪扭扭的“嫁”字,墨汁还没干,顺着门框往下流,像血。
他想喊救命,可嘴里发不出任何声音。他看见衣柜的门慢慢打开,里面挂着一件大红的嫁衣,嫁衣的领口处绣着一朵牡丹,牡丹的颜色红得刺眼,像是用血染的。接着,他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又细又冷,像是从衣柜里传出来的:“红的……该嫁了……”
第二天一早,邻居王大娘发现老周时,他已经吊在房梁上没了气。脖子上的白麻布勒得很深,深深陷进肉里,脸上还残留着惊恐的表情,眼睛瞪得大大的,像是看见了什么可怕的东西。警察来查了半天,没找到外人闯入的痕迹,屋里的门窗都好好的,只有桌上的酒杯倒在地上,酒液洒了一地,冻成了冰。最后只能按意外死亡结案。
可镇上的人都不相信是意外。王大娘说,昨天夜里她听见老周家有唢呐声,吹的不是喜乐,是哀乐,还夹杂着女人的哭声。还有人说,老周死的前一天,曾去镇上的纸扎铺买过一套嫁衣纸扎,说是给“朋友”买的,当时纸扎铺的老板还觉得奇怪,现在想来,那哪是给朋友买的,是给老周自己买的。
老周的死讯传到张家时,抬棺人张铁蛋正在自家院里劈柴。他是张秀莲的堂哥,二十八岁,身强力壮,是青川镇有名的大力士。那天抬棺时,就是他最先脚下打滑,才让棺盖撞开了缝。这三天来,他总觉得后背发凉,晚上睡觉总梦见张秀莲穿着寿衣站在床边,眼神直勾勾地盯着他,却不说话。每次他想开口问,张秀莲就突然消失了,只留下一股冰冷的寒气。
“呸!别想了!”张铁蛋吐掉嘴里的唾沫,举起斧头往下劈。斧头刚碰到木头,“咔嚓”一声,木头裂开一道缝。可就在这时,他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有人在扯布料,还带着一股淡淡的胭脂味,那是张秀莲生前最
老周吹了三十年唢呐,青川镇及周边十里八乡的红白事,十有八九都请他。可今天他总觉得不对劲,腮帮子鼓着气,调子却时不时飘一下,怀里的唢呐管好像比平时凉,吹出来的热气刚碰到管口,就被风卷成了白雾,散得飞快。他眼角的余光瞥见路边的草垛上,不知何时积了层薄薄的白霜,霜花的形状竟像极了送葬时撒的纸钱,一片一片,在昏暗的天光里泛着冷光。
“周师傅,今儿个咋没精神?”抬轿的后生王二柱凑过来,他是李家的远房亲戚,二十出头的年纪,脸上还带着没褪尽的稚气,“是不是昨儿个喝多了?”
老周吐掉嘴里的烟蒂,烟蒂落在冰面上,“滋”地一声就灭了。“别瞎说,”他揉了揉冻得发僵的手指,“这鬼天气,总觉得心里发慌。”
话音刚落,前面领路的李家管事李老三突然停了下来。他揣着的铜烟袋锅子“啪嗒”掉在地上,滚了几圈撞在轿杆上,发出清脆的响声。迎亲队的人都跟着停了,顺着李老三的目光往前看,后山那条唯一能通人的“一线天”路口,飘来的不是晨雾,是一缕缕白得刺眼的纸钱灰,正随着风往这边飘,混着丧鼓沉闷的“咚咚”声,像敲在每个人的心脏上。
“是……是送葬的?”王二柱的声音发颤,他往后缩了缩,下意识地护住了身后的红轿。那顶八抬大轿红得扎眼,轿身上绣的凤凰牡丹在昏暗天光里泛着绒光,轿帘是双层的红绸,里面还衬着一层薄纱,隐隐能看见轿内端坐的新娘——安澜。
安澜是昨天从邻镇嫁过来的,按青川镇的规矩,新娘要在天亮前到男方家拜堂。她坐在轿里,双手攥着膝上的红绸帕,指尖冰凉。轿外的喜乐突然停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近的哀乐,还有纸钱被风吹得“哗啦”响的声音,让她心里莫名发紧。她嫁过来前,曾听母亲说过青川镇的后山不太平,尤其是“一线天”那条路,早年曾有一对红白队伍相撞,后来两队的人没一个有好下场。当时她只当是老人编的故事,可此刻,轿外的争吵声越来越响,让她的心跳得越来越快。
“谁家的丧队?眼瞎了不成?没看见这是迎亲的队伍?”李老三的声音又急又冲,他捡起烟袋锅子,指着对面的送葬队骂道。送葬队里走出个穿白孝服的老头,是张家的族老张四爷,他的头发全白了,脸皱得像块枯树皮,手里拄着根裹着白麻布的拐杖,拐杖头在冰面上戳了戳,发出“笃笃”的声:“李家小子,说话积点德。我家二丫头昨天后半夜没的,这是送她上山入葬,哪条规矩说丧队要给迎亲的让路?”
“你家丫头死了是晦气,别挡着我们李家的喜事!”李老三急了,伸手就要去推张四爷。迎亲队的几个后生也跟着往前涌,送葬队的抬棺人立马放下棺木,挡在张四爷面前。两边的人很快吵成一团,唾沫星子混着地上的冰碴子乱飞,喜乐和哀乐撞在一起,调子拧成了一团乱麻,听得人后颈发毛。
安澜在轿里听得心慌,她悄悄掀起轿帘的一角往外看。对面的送葬队黑漆漆的一片,最显眼的是那口柏木棺材,黑得发亮,棺身上没刷任何漆,只有棺盖边缘缠着一圈白麻布,被风吹得飘起来。六个抬棺人都穿着白孝服,头低着,看不清脸,只有肩膀在微微发抖,不知道是冷的,还是怕的。
“别吵了!再吵天就亮透了!”老周突然喊了一嗓子,他挤到两队中间,双手张开拦住两边的人,“这‘一线天’就这么宽,轿子往边上挪挪,棺木也靠里收收,挤挤总能过去!”
没人有更好的办法。李老三喘着粗气,挥了挥手让迎亲队的人退开。四个轿夫咬着牙,踩着冰碴子往路边的土坡挪,轿子晃得厉害,安澜在里面撞得胳膊生疼,她下意识地抓住轿壁上的红绸,却摸到一手冰凉,轿壁不知何时竟结了层薄霜。
对面的抬棺人也开始动,他们弯腰扛起棺木,一步步往这边挪。黑棺的一角擦过轿身时,发出“吱呀”一声刺耳的摩擦,像是木头在啃骨头,又像是有人在暗处磨牙。安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刚想放下轿帘,就看见最右边的那个抬棺人突然脚下一滑,身体往旁边倒去,抬棺的杠子“咔嚓”一声歪了,黑棺“咚”地撞在红轿的侧面,棺盖“咔哒”一声错开了半寸。
那一瞬间,安澜正好看着棺盖错开的地方。她看见棺盖下露出的半张脸:青灰色的皮肤紧绷着,像是在冰水里泡过,嘴唇乌紫,没有一点血色,眼窝深陷,颧骨高高凸起。最吓人的是那双眼睛,明明该是紧闭的,却不知何时睁开了一条缝,黑漆漆的眼珠一动不动,正死死盯着她。
“啊——!”
突然间,一声凄厉的尖叫响彻山间,仿佛要刺破这片死寂的氛围。迎亲队的人们惊愕地回过头,目光齐刷刷地落在那顶鲜艳的红轿上。
只见红轿的帘子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猛地扯下,“砰”的一声重重地摔落在地。紧接着,轿内传出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布料摩擦的窸窣声,然后一切都归于平静,再没有丝毫动静。
李老三心头一紧,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一把掀开轿帘。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安澜软绵绵地歪倒在轿子里,原本应该红润的脸色此刻却惨白如纸,毫无血色,她的呼吸也异常微弱,仿佛随时都可能断掉。而她手中原本紧握着的那块红绸帕,此刻也静静地躺在地上,被从棺盖缝隙里飘出的一缕白灰沾染,染上了一个醒目的黑点。
张四爷的脸色在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他快步走到轿子前,眼神犀利地盯着那口棺材。他伸手按住棺盖,毫不费力地用力一推,只听“咔”的一声,棺盖严丝合缝地合拢了起来。棺盖边缘的白麻布在他的按压下,被揉成了一团皱巴巴的样子。
张四爷猛地转过身,对着迎亲队的人们怒目而视,他的声音冷冰冰的,充满了厌恶和不耐烦:“真是晦气!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把你们的新娘抬走,别在这儿耽误了吉时!”
没人再敢争吵。轿夫们手忙脚乱地抬起轿子往镇上跑,轿子晃得更厉害了,安澜的头靠在轿壁上,意识模糊间,她好像看见一只冰冷的手从棺盖的缝隙里伸出来,捡起地上的红绸帕,悄悄攥了进去。老周捡起地上的唢呐,吹出来的调子走了音,像哭又像笑,黄铜唢呐管上,不知何时沾了几滴暗红色的东西,像是血,又像是冻住的露水。
送葬队的人也加快了脚步,黑棺在冰路上留下两道浅浅的印子,混着散落的纸钱,很快被后来的寒风卷得没了踪影。只有“一线天”的路口,还残留着一股说不出的腥甜,像血冻住又化开的味道,在冰冷的空气里飘着,久久不散。
青川镇不大,红白队伍相撞的事当天就传遍了。李家把安澜抬回家后,立马请了镇上的老中医来瞧。老中医把着安澜的脉,眉头皱了半天,说她脉相平稳,身体没什么大碍,就是受了惊吓,一时醒不过来。李家人只能把安澜安置在新房里,新郎李建军守在床边,急得满嘴燎泡。他和安澜是经媒人介绍的,只见过两面,可看着安澜苍白的脸,他心里还是一阵发紧,尤其是听说安澜看见棺里的张二姑娘睁眼时,他总觉得后背发凉。
张二姑娘名叫张秀莲,是青川镇出了名的美人,性格也好,只是命不好。她去年定了亲,可没过多久,未婚夫就在外地打工时出了意外,没了。从那以后,张秀莲就变得沉默寡言,天天把自己关在屋里,前几天不知怎么就突然没了,听说是夜里在自家院子里冻僵的,发现时已经没了气。
“建军,你说……这事儿是不是真的撞煞了?”李母端着一碗姜汤进来,声音压得很低,“我刚才去门口倒垃圾,听见邻居说,老周昨晚吹唢呐时,唢呐管里流出了白麻布……”
李建军心里一沉,他摆了摆手:“妈,别瞎听人胡说,哪有那么多邪门事。”话虽这么说,可他看向安澜的目光还是多了几分担忧。安澜躺在床上,睫毛一动不动,脸色白得像纸,嘴角却时不时抽搐一下,像是在做什么噩梦。
三天后的夜里,青川镇飘起了小雪。老周坐在自家炕头,就着一碟花生米喝了二两白酒。他家在镇西头,是个独门独院的小土房,老伴早逝,儿子在外地打工,一年也回不来一次,家里就他一个人。此刻窗外的雪粒子打在玻璃上,“沙沙”的声音像有人在外面走路,听得人心里发毛。
老周放下酒杯,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这三天来,他总回放着那天撞煞的场景,尤其是棺盖下那张青灰的脸,还有安澜尖叫时的眼神,像针一样扎在他脑子里。他总觉得身上冷,哪怕炕烧得再热,也暖不透骨子里的寒气。昨天他去给邻村的人吹唢呐,刚把唢呐凑到嘴边,就看见唢呐管里飘出一缕白麻布,吓得他当场就把唢呐扔了,连工钱都没要就跑回了家。
“呸!瞎想什么呢!”老周灌下最后一口酒,酒液顺着喉咙往下滑,却没带来一点暖意。他起身想去关窗,刚走到窗边,就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是送葬时用的白麻布味,带着点潮湿的霉气,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腥甜。
他心里一紧,猛地回头,屋里空荡荡的,只有桌上的油灯在晃,映得墙上的影子忽大忽小。“谁?谁在这儿?”老周的声音发颤,他摸起墙角的扫帚,一步步往里屋走。里屋的门是关着的,他伸手去推,门“吱呀”一声开了,里面只有一张旧木床和一个衣柜,房梁上挂着的那串干辣椒在晃,像是被人碰过。
就在这时,后颈突然传来一阵冰凉的触感,像是有人用湿麻布蹭了他一下。老周吓得魂飞魄散,转身挥起扫帚,却什么都没打到。他踉跄着后退,脚底下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摔在地上。抬头时,他看见房梁上垂下来一截白麻布,正慢悠悠地往下落,末端打了个结,悬在他头顶,像一个等待猎物的绳套。
“不……不要……”老周想爬起来,可身体像被钉在地上,动弹不得。他看见那截白麻布越来越长,顺着他的脖子绕了两圈,接着便传来一股巨大的拉力,将他往房梁上拽。他的喉咙被勒得发紧,呼吸越来越困难,眼睛瞪得滚圆,看见门框上不知何时贴了一张红纸,上面用墨写着一个歪歪扭扭的“嫁”字,墨汁还没干,顺着门框往下流,像血。
他想喊救命,可嘴里发不出任何声音。他看见衣柜的门慢慢打开,里面挂着一件大红的嫁衣,嫁衣的领口处绣着一朵牡丹,牡丹的颜色红得刺眼,像是用血染的。接着,他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又细又冷,像是从衣柜里传出来的:“红的……该嫁了……”
第二天一早,邻居王大娘发现老周时,他已经吊在房梁上没了气。脖子上的白麻布勒得很深,深深陷进肉里,脸上还残留着惊恐的表情,眼睛瞪得大大的,像是看见了什么可怕的东西。警察来查了半天,没找到外人闯入的痕迹,屋里的门窗都好好的,只有桌上的酒杯倒在地上,酒液洒了一地,冻成了冰。最后只能按意外死亡结案。
可镇上的人都不相信是意外。王大娘说,昨天夜里她听见老周家有唢呐声,吹的不是喜乐,是哀乐,还夹杂着女人的哭声。还有人说,老周死的前一天,曾去镇上的纸扎铺买过一套嫁衣纸扎,说是给“朋友”买的,当时纸扎铺的老板还觉得奇怪,现在想来,那哪是给朋友买的,是给老周自己买的。
老周的死讯传到张家时,抬棺人张铁蛋正在自家院里劈柴。他是张秀莲的堂哥,二十八岁,身强力壮,是青川镇有名的大力士。那天抬棺时,就是他最先脚下打滑,才让棺盖撞开了缝。这三天来,他总觉得后背发凉,晚上睡觉总梦见张秀莲穿着寿衣站在床边,眼神直勾勾地盯着他,却不说话。每次他想开口问,张秀莲就突然消失了,只留下一股冰冷的寒气。
“呸!别想了!”张铁蛋吐掉嘴里的唾沫,举起斧头往下劈。斧头刚碰到木头,“咔嚓”一声,木头裂开一道缝。可就在这时,他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有人在扯布料,还带着一股淡淡的胭脂味,那是张秀莲生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