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不速之客-《娇妾禅房好孕,清冷佛子夜夜缠腰》

  二人自林婉月那处出来,沿着抄手游廊缓缓行着。

  程知意扶着花嬷嬷的手臂,脚步微微有些沉。

  方才在屋里那一番言语交锋,虽是她占了上风,心底却总有几分不安。

  她思忖片刻,终是忍不住开了口。

  “嬷嬷。”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解。

  “您方才对林婉月,似乎太过严苛了些。”

  “她这个人素来心高气傲,争强好胜,您这般当面折辱于她,我只怕……只怕会逼得她狗急跳墙,反倒生出些不该有的事端来。”

  花嬷嬷闻言,脚下的步子并未停下,只是侧过头,瞧了她一眼。

  “娘子可知,会叫的狗,是不咬人的。”

  花嬷嬷的声音不疾不徐。

  “真正会咬人的,是那些躲在暗处,默不作声的。”

  “与其让她在暗地里揣着嫉恨,不知何时会扑上来咬咱们一口,倒不如索性将这层窗户纸捅破。”

  “把话说开了,让她晓得咱们的态度,也让她晓得自己几斤几两,她往后但凡想动些什么歪心思,便要先掂量掂量后果。”

  “这叫敌在明,我在暗,总好过她在暗处,咱们时时提心吊胆。”

  程知意心头一震,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板窜起,瞬间通达四肢百骸。

  原来如此。

  她前世便是吃了这闷亏,总以为冯玉兰与林婉月是真心疼爱自己,却不知她们早已在暗中磨好了刀,只等着将她凌迟。

  这一世,花嬷嬷寥寥数语,便点醒了她。

  “是知意愚钝了,多谢嬷嬷教诲。”

  可她心中那份不安,却并未就此散去。

  她抬起头,眸中是实实在在的忧虑。

  “可若是……若是我那表姐当真不管不顾,彻底失了心智,借旁人的手来加害于我,我又该如何应对?”

  “这府里人多眼杂,人心难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花嬷嬷听到这话,忽然停下了脚步。

  她转过身,定定地看着程知意,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

  “无需应对。”

  程知意一怔。

  花嬷嬷无奈一笑。

  “应对,便会有疏漏。”

  “你越是想方设法地去防,去堵,便越是容易露出破绽,让人寻着可乘之机。”

  程知意凝神细思,花嬷嬷这如打太极般的话语在她心头盘旋。

  片刻之后,她眼眸一亮,恍然大悟。

  “嬷嬷的意思是,让我只管守好自己这一方院落,不与外人有无谓的交集,任凭她在外头如何上蹿下跳,我自岿然不动。”

  “这便是只防不破,以不变应万变。”

  花嬷嬷眼中的赞许之色愈发浓了。

  她轻轻拍了拍程知意的手背,脸上的笑容也真切了几分。

  “太后娘娘说得果然没错,你是个一点就通的聪明孩子。”

  “娘娘还说,瞧着你,便像是瞧见了她年轻时候的影子。”

  这话让程知意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正因如此,太后娘娘才格外喜欢你。”

  花嬷嬷的语气里,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笃定。

  “只要娘子您能平平安安地将靖安王的嫡子生下来,太后娘娘便会保您稳稳当当地坐上那靖安王妃的宝座。”

  程知意的心,在那一刻还是忍不住颤抖起来。

  她大抵是要赢了。

  那份欢喜,几乎要从胸口满溢出来。

  她反手握住花嬷嬷的手,声音甜得能掐出水来。

  “嬷嬷待我真好,您就像是知意的亲人一般。”

  “有您在知意身边提点着,知意心里便觉得踏实极了。”

  花嬷嬷被她这番甜言蜜语哄得眉开眼笑,脸上的褶子都舒展开来。

  可她话锋一转,却说起了另一桩事。

  “说起太后娘娘,老奴倒是有桩喜事要告诉娘子。”

  “太后娘娘听闻您有了身孕,大悦,特意下旨,命您两日后入宫一趟,她要亲自为您庆贺。”

  程知意正欢喜着,闻言只是顺从地点了点头。

  “届时,靖安王殿下也会和您见一见。”

  靖安王。

  萧晏。

  程知意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

  这几日,她满心满眼都是程家的这些腌臢事,竟是险些将这个男人给忘了。

  那个在清冷禅房中,将她反复折辱,却又给了她新生希望的男人。

  是了,若非他的“配合”,自己又哪里来的这一世荣华富贵。

  程知意的心思,瞬间活络起来。

  这个孩子,是她登上王妃宝座的基石。

  而那个男人,才是她日后安身立命,真正需要倚仗的大山。

  这一次见面,定要将他哄得云里雾里,让他对自己生出几分怜惜,几分牵挂,才好让自己的富贵荣华,愈发稳固。

  她心中打定了主意,自然是要好好收拾一番。

  两日后。

  程知意特意选了一袭烟霞粉的对襟长裙,薄纱覆身,胸口的痣若隐若现。

  那颜色娇嫩而不轻浮,既衬得她肤白胜雪,又带着几分初为人母的温柔婉约。

  发髻上,只簪了几支圆润的珍珠翠翘,行动间珠光摇曳,既不张扬,又显出恰到好处的贵气。

  她对着铜镜中的自己,满意地点了点头。

  如今的她,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程家二小姐了。

  马车一路平稳地驶入宫门,程知意由花嬷嬷扶着,径直去了慈安宫。

  暖阁内熏着安神的龙涎香,太后正倚在铺着明黄软垫的宝榻上,闭目养神。

  “臣女程知意,叩见太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程知意敛衽而跪,声音清脆柔婉。

  太后缓缓睁开眼,那双精明的凤眸落在她身上,细细打量了一番,脸上露出满意的笑。

  “好孩子,你有着身孕,别行这么大的礼,快起来。”

  “来,到哀家跟前来,让哀家好好瞧瞧。”

  程知意依言起身,莲步轻移,正要走到榻前。

  可就在她抬眼的瞬间,眼角的余光,却瞥见了太后身侧的不远处,正坐着一道陌生的身影。

  那是一个瞧着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女,穿着一身精致的鹅黄宫装,容貌秀美,只是年纪尚小,眉眼间还带着几分未脱的稚气。

  此刻,那少女正充满好奇地盯着她。

  程知意的心,不知道为什么,咯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