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燕王-《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

  诚意伯?

  刘伯温,勘定国都,制定大明律法。

  如此功劳,居然……只是一个伯爵!

  而且食禄只有区区二百四十石。

  不少人下意识地看向了站在文臣之首的李善长。

  李善长眼皮都没抬一下,仿佛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

  刘伯温本人倒是神色平静,出列叩首。

  “臣,刘基,谢主隆恩。”

  他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

  老太监没有理会群臣的骚动,清了清嗓子,继续宣读。

  “授中书省右丞汪广洋,为荣禄大夫,封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

  “授大理寺卿桑敬,为正议大夫,封永嘉伯……”

  “授工部尚书孙虎,为正奉大夫,封安远伯……”

  一连串的伯爵封赏念了出来,被点到名字的官员,连忙出列谢恩。

  文臣封赏完毕,接下来,便是武将。

  所有将领的呼吸,都不由得急促了几分。

  “授大将军傅友德,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同知大都督府事,封颍川侯!”

  “食禄一千五百石!”

  傅友德激动得满脸通红,单膝跪地。

  “臣傅友德,谢主隆恩!!”

  “授大将军蓝玉,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左都督,封永昌侯!”

  “食禄一千五百石!”

  蓝玉咧着大嘴,笑得合不拢,跟着傅友德跪下。

  “臣蓝玉,谢主隆恩!!”

  接下来,一个个侯爵的封号被宣读出来。

  整个奉天殿,几乎被将领们此起彼伏的谢恩声所淹没。

  侯爵之后,便是国公。

  这是武将所能达到的最高荣誉。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徐达和汤和身上。

  “授左丞相徐达,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改封魏国公!”

  “食禄五千石!”

  “授御史大夫汤和,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改封信国公!”

  “食禄三千石!”

  徐达和汤和此刻也是眼眶含泪,出列跪倒。

  “臣,谢主隆恩!”

  老太监合上圣旨,高声道。

  “六公二十八侯十一伯,分封已毕!”

  话音落下,大殿内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这就结束了?

  不对啊。

  那个凭一己之力荡平漠北的晋王殿下,怎么没有封赏?

  就在众人惊疑不定之际,朱元璋那洪亮的声音,从龙椅上传来。

  “老三。”

  “上前听封!”

  朱棡心头一跳,深吸一口气,从队列中走出。

  撩起衣袍,恭恭敬敬地跪下。

  “儿臣在。”

  这一次,不再是刚才那个老太监。

  朱元璋亲自从龙椅前拿起一份单独放置的的圣旨。

  他没有让太监代劳,而是亲自展开,朗声宣读。

  “兹有皇三子朱棡,统帅三军,北伐大漠。”

  “为我大明立下不世之功,功盖当世!”

  皇帝亲口宣读的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朕心甚慰!”

  “为彰其功,为显其荣,特晋封为……”

  朱元璋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下方的儿子,一字一句地说道。

  “燕王!”

  “轰!”

  这两个字,让整个奉天殿所有人的大脑,都瞬间一片空白。

  不是晋王吗?

  怎么改封为燕王了?

  燕,乃是幽云故地之称。

  这个封号的指向性,太明显了!

  还没等他们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朱元璋就接着说了。

  “节制燕云十六州军政大权!”

  所有大臣,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节制一地军政,这是何等恐怖的权力!

  “岁禄一万石!”

  “赐王府护军三卫!”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一项项超越规制的赏赐,从朱元璋的口中不断说出。

  李善长脸色发白,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朱棣站在皇子队列中,整个人都懵了。

  他下意识地看着自己的三哥,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当朱元璋念完最后一句,将圣旨合上时,整个大殿死一般的寂静。

  朱棡重重叩首,额头贴着冰冷的金砖。

  “儿臣,谢父皇隆恩!”

  “平身吧。”

  朱元璋的声音里,带着笑意。

  朱棡站起身,环视全场。

  太子朱标第一个反应过来,脸上是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

  “恭贺燕王殿下!”

  这一声。

  让以李善长为首的文武百官,如梦初醒。

  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山呼海啸。

  “臣等,恭贺燕王殿下!”

  “大明万岁!陛下万岁!燕王千岁!”

  在百官的跪拜声中,大明朝第一个塞王,就此诞生。

  朱棡看着龙椅上含笑的父皇,又瞥了一眼神情复杂的四弟。

  不好意思了啊,四弟。

  三哥我,好像一不小心,把你未来的王号给截胡了。

  奉天殿的封赏大典落下帷幕,夜色刚刚开始。

  朱元璋在文华殿设下夜宴,犒劳北伐有功的文武群臣。

  宫人们流水般地端上佳肴美酒。

  群臣按照官职品级,分列于大殿两侧的案几后。

  然而,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飘向最上首的位置。

  那里,太子朱标居左。

  新晋的燕王朱棡,赫然居右。

  二人的案几,并驾齐驱。

  与下方的群臣之间,隔着一道界限。

  这个座次安排,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告。

  丞相李善长端着酒杯,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那个年轻的亲王。

  都御史刘伯温则捋着胡须,目光深邃。

  而徐达、蓝玉这些武将,脸上则是毫不掩饰的与有荣焉。

  那是他们跟着一起浴血奋战的主帅。

  他坐得越高,他们这些做属下的,腰杆就挺得越直。

  “诸位爱卿!”

  龙椅之上,朱元璋站起身,举起了手中的犀牛角杯。

  喧闹的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齐刷刷地起身,恭敬地举杯。

  “此次北伐,荡平漠北,扬我大明国威,诸卿功不可没!”

  “这一杯,朕敬你们!”

  朱元璋的声音雄浑有力,回荡在殿宇之间。

  “臣等不敢!”

  “愿为陛下效死,为大明效死!”

  群臣山呼,一饮而尽。

  朱元璋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随即朗声道。

  “今夜,不醉不归!”

  “标儿,老三,你们两个,替咱好好陪着诸位功臣!”

  说完,他便在一众太监的簇拥下,先行离去。

  皇帝将主场交给了太子和燕王。

  这又是一个信号。

  朱标温和地笑着,举杯向众人示意。

  而朱棡,则完全是另一副做派。

  他直接从自己的案几后站了起来。

  拎起一个半人高的青瓷酒坛,大步走下了台阶。

  “来来来,诸位将军!”

  “今天不讲那些虚礼,咱们弟兄们,好好喝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