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故人相访-《隋唐:家兄程咬金》

  瓦岗寨的晨光带着雨后的清新,透过窗棂洒进程啸天的院落,落在青石板上泛着温润的光泽。李蓉蓉正坐在梳妆台前,由丫鬟为她梳理长发,乌发如瀑垂落,衬得她眉眼愈发温婉。程啸天坐在一旁的梨木椅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玄铁令牌,目光落在妻子身上,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

  连日来的征战疲惫,在与家人团聚的温馨中渐渐消散。想到几日后便要率领大军赶赴太原,与李家合兵共图大业,他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期许,也有对瓦岗故土的些许不舍。

  “夫君,咱们瓦岗寨的家眷都收拾得差不多了,现在就等着伍氏兄弟和徐军师回来,便可启程了。”李蓉蓉转过身,眼中带着笑意,“到了太原,咱们也能过上一段安稳的日子了。”

  程啸天起身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是啊,等平定了天下,咱们就带领瓦岗寨的兄弟们去征服草原去,待拿下草原后,咱们以后便生活在那里,享受平淡又安稳的生活。”他顿了顿,又道,“只是委屈你了,跟着我四处奔波,没能让你好好享福。”

  “能陪在夫君身边,便是最大的福气。”李蓉蓉依偎在他肩头,语气柔婉。

  就在这时,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道清脆的女声,带着几分迟疑与忐忑:“程统领在家吗?”

  这声音熟悉又陌生,程啸天愣了一下,一时竟想不起是谁。他与李蓉蓉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我去看看。”程啸天松开妻子的手,大步走向院门。

  推开沉重的木门,晨光中站着一道纤细的身影。女子身着素色衣裙,长发简单挽起,脸上未施粉黛,却难掩清丽容颜。那双杏眼带着几分怯懦,几分期待,正望着他。

  “你是……”程啸天眉头微蹙,仔细打量着对方,脑海中飞速搜寻着相关记忆。片刻后,他猛然想起,“你是如意公主?杨如意?”

  杨如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苦涩,轻轻摇了摇头:“程统领,别再叫我公主了。”她声音低沉了几分,带着难以掩饰的伤感,“大隋已经亡了,父亲也早已不在人世,我现在只是一个普通人,再也不是什么公主了。”

  程啸天这才恍然想起,当初杨广被宇文化及父子毒死后,萧皇后便带着杨如意和太子杨侑投奔瓦岗,被他安置在寨中一处僻静院落。这些日子忙于征战兖州、驰援太原,竟把他们母子三人给忘了。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禁有些愧疚:“是我疏忽了,这些日子事务繁杂,没能顾及到你们母子,莫怪。”

  “统领说笑了,我知道你身担重任,忙着为天下百姓谋福祉,怎会怪你。”杨如意连忙摆手,语气愈发局促,“我今日前来,是有一事想求统领。”

  “你说便是,只要我能办到,定不推辞。”程啸天侧身让她进门,“进屋说吧,外面风大。”

  杨如意却没有动,只是抬起头,眼神中带着几分期盼:“我听说……瓦岗军要移师太原,与李家合兵一处,是吗?”

  “确有此事。”程啸天点头,“如今乱世纷争,唯有同心协力,方能早日平定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太原城防坚固,粮草充足,是个不错的根基。”

  杨如意咬了咬下唇,脸颊泛起一抹红晕,声音细若蚊蚋:“那我……我能带着我娘,还有我弟弟杨侑,跟你们一起去太原吗?”

  程啸天有些意外:“你不打算留在瓦岗寨?我已经安排尤俊达统领留下一万精锐镇守,寨中安全无忧,你们留在这儿也能安稳度日。”

  “我不想留在这儿了。”杨如意摇了摇头,眼神坚定了几分,“瓦岗寨虽好,却终究不是长久之地。我想带着家人去那边,或许能有个更好的归宿。”

  程啸天看着她泛红的脸颊,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莫不是这丫头看上我了?想借着随军的机会,与我多些接触?这个念头一出,他自己都吓了一跳,连忙压了下去。

  见程啸天迟迟没有回话,杨如意愈发紧张,双手紧紧攥着衣角,声音带着几分颤抖:“不……不可以吗?若是统领觉得为难,那我……”

  “可以,当然可以。”程啸天回过神,连忙说道,“多几个人而已,不算什么。你们收拾收拾行李,五日后便随大军一同启程吧。到了太原,我会让人给你们安排妥当的住处,放心便是。”

  “真的吗?太好了!”杨如意眼中瞬间爆发出喜悦的光芒,脸上的怯懦与紧张一扫而空,如同雨后初晴的阳光,“多谢统领!我这就回去告诉我娘和弟弟,让他们赶紧收拾东西!”

  说罢,她对着程啸天深深一揖,转身便快步离去,裙摆飞扬,脚步轻快,显然是喜不自胜。

  程啸天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愣了半晌才回过神。这时,李蓉蓉从屋里走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夫君,看来这位如意姑娘,对你有意思啊。”

  “夫人,你可别瞎说。”程啸天连忙摆手,脸上却有些发烫,“她只是想带着家人找个安稳的去处,我只是顺水人情罢了,别想多了。”

  嘴上虽是这般说,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想起杨如意方才的模样,那泛红的脸颊,紧张的眼神,还有听到应允后的喜悦,都让他有些心神不宁。“算了,不想这些了。”程啸天摇了摇头,将杂念抛诸脑后,“我去聚义厅看看,伍氏兄弟和徐军师随时都有可能回来,得去那边等候消息。”

  李蓉蓉笑着点头:“去吧,路上小心些。”

  程啸天转身离开了院落,朝着聚义厅的方向走去。一路上,瓦岗寨的将士们都在忙着收拾行装,搬运粮草,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想到即将与李家合兵,共同征讨天下反王,他们的心中便充满了豪情。

  来到聚义厅外,远远便听到里面传来程咬金爽朗的笑声。推开门一看,只见程咬金、唐俭和裴元庆三人正围坐在桌旁,桌上摆着茶水和点心,三人正聊得热火朝天。

  “你们三个怎么在这儿?什么时候来的?”程啸天有些意外,迈步走了进去。

  裴元庆见到他,立刻站起身,脸上满是兴奋:“程统领!我听说我姐姐翠云有身孕了,这么大的喜事,你们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啊!”

  程啸天愣了一下,随即笑道:“你小子,大战回来之后就急匆匆地回去看你父母了,我们还没来得及通知你。怎么,这消息是谁告诉你的?”

  “是我告诉元庆的。”程咬金哈哈一笑,拍着大腿道,“这么大的喜事,自然要让我小舅子知道了!元庆这小子,一听姐姐有喜了,高兴得差点跳起来,非要立刻回去告诉我岳父和岳母。”

  裴元庆挠了挠头,憨厚地笑道:“我爹娘盼着抱孙子盼了好久了,知道姐姐怀孕了,肯定会乐坏的!我得赶紧回去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别急着回去。”程啸天摆手道,“伍氏兄弟和徐军师应该这一两日就会率领兖州的兵马回来,等他们到了,咱们把移师太原的各项事宜敲定之后,你再回去报喜也不迟。到时候,咱们还能一起喝杯庆功酒。”

  裴元庆想了想,点头道:“好!那我就再等等!正好也能跟徐军师和伍氏兄弟说说这个好消息!”

  唐俭放下茶杯,沉声道:“统领,相州那边的传信兵已经到了,说防务交接已经完毕,四万大军正在赶来瓦岗寨的路上,预计明晚便能抵达。只要兖州的兵马一到,咱们便可清点人数,筹备粮草,五日后准时启程。”

  程啸天颔首道:“好!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太原那边,李渊唐王和李世民二公子也在等着咱们,可不能误了时日。”

  四人围坐在一起,又商议了一些移师途中的注意事项,比如兵马调度、家眷安置、粮草供应等,一一敲定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瓦岗寨五百里外的官道上,尘土飞扬,马蹄声震彻天地。伍云召、伍天锡兄弟二人,以及军师徐茂公,正率领着四万瓦岗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瓦岗寨进发。

  伍云召身披银甲,手持长枪,骑在战马之上,目光坚毅地望着前方。远远望去,瓦岗寨的山峰轮廓已然隐约可见,他心中涌起一股归乡的喜悦,高声喊道:“兄弟们,加快脚步!前面就是咱们的家,再有不到两日,咱们就能与大王、统领汇合了!”

  “回寨了!回寨了!”四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音震彻云霄,疲惫的身躯瞬间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加快了行军速度。

  伍天锡扛着混天镋,瓮声瓮气地笑道:“兄长,终于快要回到寨中了!我早就想喝咱们寨里的好酒了,还有程大王的八卦宣花斧,我还想再跟他切磋切磋呢!”

  徐茂公羽扇轻摇,脸上带着笑意:“二位将军莫急,回到寨中,有的是时间。咱们现在还是抓紧时间赶路吧。”

  伍云召点头道:“军师所言极是,全军加速前进。”

  大军如同一条长龙,在官道上疾驰,朝着瓦岗寨的方向奔去。阳光洒在将士们的铠甲上,泛着冷冽的光泽,旗帜飘扬,军容整肃,气势如虹。

  而在千里之外的海陵城三十里外,一座座营寨拔地而起,连绵数十里,旌旗招展,刀枪如林,杀气腾腾。黄霸天率领着萧铣麾下的八万大军,已然在此安营扎寨,营盘层层叠叠,鹿角、拒马错落排布,显然是做足了长期对峙的准备,锋芒虽直指海陵城,却并未立刻发起攻势。

  海陵城内,凤鸣王李子通的府邸内,气氛凝重到了极点。李子通端坐于主位之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下方的文臣武将们噤若寒蝉,无人敢出声。

  “大王,斥候已经确认,三十里外安营扎寨的,是江陵小梁王萧铣的兵马,兵力大概有七八万人!”一名将领躬身禀报,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对方只是扎下营盘,布防列阵,并未有任何攻城的举动,似乎在等待后续指令。”

  “萧铣?”李子通猛地一拍桌案,眼中满是怒火与疑惑,“我与他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他为何突然兴师动众兵临城下?”

  “大王,如今乱世之中,各路反王都在扩充地盘,萧铣此举,想必是想吞并我海陵,壮大自己的势力。”一名谋士上前说道,语气凝重,“萧铣麾下有七八万大军,而我海陵城中仅有五万兵马,兵力悬殊。对方此刻按兵不动,或许是在试探虚实,或许是在等待攻城器械齐备,我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李子通眉头紧锁,心中焦急万分。他盘踞海陵多年,好不容易才积攒下如今的势力,不想却突然遭遇萧铣的大军压境。五万对八万,这无异于以卵击石,对方此刻的按兵不动,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让他愈发心神不宁。

  “诸位,如今大敌当前,对方虽未攻城,但兵临城下已是事实,你们有何良策?”李子通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急切,“只要能守住海陵,保住我的基业,我定有重赏!”

  文臣武将们面面相觑,纷纷低头思索对策。有的主张坚守城池,加固城防,严阵以待,静观其变;有的提议派人前往瓦岗或太原求援,借助外力化解危机;还有的建议派人去萧铣营中议和,试探对方意图,争取喘息之机。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李子通看着众人争论不休,心中愈发烦躁。他知道,时间不等人,萧铣的大军随时可能发起进攻,他必须尽快做出决定,稳住军心,做好防御部署。

  海陵城外,萧铣的大营内,黄霸天正手持千斤狼牙棒,站在沙盘前,与洪天灵、文士弘观察着海陵城的地形。“此城城防不算薄弱,李子通麾下也有几分战力,不可贸然强攻。”黄霸天虽性格桀骜,但并不傻,“按大王的指令,先扎营布防,困住海陵,断绝其外援和粮道,待军心涣散,再一举破城,可减少我军伤亡。”

  洪天灵颔首赞同:“黄将军所言极是。我们只需严守要道,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城中必乱。”

  文士弘补充道:“可再派小股人马不断袭扰城外粮道,让李子通首尾不能相顾,更能加速其崩溃。”

  黄霸天咧嘴一笑,狼牙棒在手中微微一沉:“好!就按你们说的办!传令下去,严守营寨,不得擅自出战,同时派出三支轻骑,袭扰海陵城外的粮道和村落,让李子通日夜难安!”

  “遵令!”麾下将领齐声应道,转身快步离去传达指令。

  夜色渐深,海陵城内外一片寂静,却暗流涌动。一边是按兵不动、步步紧逼的萧铣大军,一边是惶惶不安、加紧布防的海陵守军。一场无声的对峙已然展开,而风暴的降临,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