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由张峰在鼎峰娱乐公司楼下的发言引发的风波,迅速超越了娱乐八卦的范畴,演变为一场关于人口政策、公众人物言论边界、社会焦虑与理性思考的全民大讨论。
张峰本人一夜之间被推至风口浪尖,大部分声音是毫不留情的嘲笑和肆无忌惮的谮骂。
“无知者无畏”、“蹭热度无底线”已经算是比较客气的批评。
更有人身攻击其学历、背景,臆测其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甚至有不少极端者,用极其恶毒的语言诅咒他和他的家人。
他的过往言论、作品乃至私生活都被拿出来用放大镜审视,任何一点瑕疵都被无限放大。
这场面,俨然一场网络时代的“公开处刑”。
张一谋导演再次打过来电话。
“老弟,都是老哥的这堆烂事把你牵连进来了,”老张现在已经开始和张峰称兄道弟起来,他觉得很不好意思:“老哥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现在,整个舆论压力都被吸引到张峰身上,他受到的压力反而小了很多。
“哈哈,我没事,哥,”张峰这声哥也叫的极为亲切而又自然:“我年轻,皮实,扛得住这点风浪!再说了,我说的也是我自个儿的判断,跟您没关系,您不用往心里去。”
“我的事情也处理的差不多了,你以后就别再对这件事发表言论了,这潭水太深,里头的东西太复杂。冷处理是最好的办法,等热度过去,自然就没人记得了。你还年轻,未来的路长着呢,没必要在这个时候把自己搭进去。”老张劝道。
很多熟悉的朋友也都打电话过来,给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张峰也没放在心上。
他这次站出来,看似冲动地为张一谋“仗义执言”,其实并非头脑发热。
这步棋,他思量了很久。
一方面,固然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和老谋子进行一次深度绑定。
在这个圈子里,人脉和站队是门大学问,能和张一谋这样级别的大导演拉近关系,对他未来的发展,益处不言而喻。
但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一份属于自己的、更为长远的考量。
前一段时间,媒体的聚光灯打在他身上太久、太亮了。
一篇篇溢美之词的文章,几乎要把他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横空出世的天才。
可张峰心里跟明镜似的,人嘛,谁没有七情六欲?
食人间烟火,就难免会犯错,会失言,会做一些不道德的事儿。
张峰自己都不觉得自己是个多么高尚的人。
他太清楚了,今天那些用最华丽辞藻把你捧上天的人,说不定明天,就会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瑕疵,用同样激烈甚至更狠的力道,把你狠狠地踩进泥里,巴不得你再不能翻身。
这种捧杀的例子,他见得还少吗?
别的不说,另一个世界中,一个卖水的,一个卖手机和汽车的,前期都被捧成神了,可是,当潮水退去,就成了一坨臭狗屎。
所以说,他就是要通过这件事,塑造出有些无知无畏、狂妄自大的形象,反正他年轻,可以拿年轻气盛、年少轻狂作为借口。
就像冯裤子一样,他几乎骂过所有人,骂过投资方不识货,怼过媒体乱写,甚至也讽刺过观众审美趣味。
他那种混不吝的劲儿,没少得罪人。
可奇怪的是,每当他的新电影上映,无论是圈内人还是普通观众,很多人还是会屁颠屁颠地买票进场,去看他的作品。
为什么?
因为大家对他的期待,从来就不是一个温文尔雅、滴水不漏的圣人。
他就是一个有才华但道德感不高的导演,大家关注的是他的作品本身,而不是他完美无瑕的道德人格。
这种形象,反而让他活得自在。
所以说,作为一个导演,千万不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圣人,否则,你得时时刻刻维护着自己这个形象,说每句话都要斟酌再三,做每件事都要考虑影响,多累啊!
还是活的随心所欲点为好!
导演嘛,只要不断地拿出好作品来,大家才能喜欢你!
当然,张峰也是听劝的,他也没准备再针对“人口问题”回应什么!
信不信都没关系,那就坐等10年后,不,只要再等五六年这个问题就开始显现了,那时候,就等着这帮人被啪啪打脸吧。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没过几天,一位来自京城某知名大学的、头衔颇多的所谓“人口学教授”跳了出来,再次精准地将矛头对准了张峰,企图将即将平息的争议重新点燃。
先是摆出学术权威的架子,大批特批张峰作为导演“不务正业”、“信口开河”、“以极其不负责的态度挑战学术共识”,指责其言论“误导公众”、“对社会稳定和谐造成潜在风险”。
最后表示:“一块钱赌起来有什么意思?赌一块钱就表示张峰没有信心。要赌,就赌点有分量的!我们就以10年为约,要是人口出现断崖式下降,我就辞去我所有的职务,再也不涉足人口领域研究。要是张峰输了,就向全国人民道歉,以后别出现在公众面前恶心大家……”
最后,他还故意挑衅道:“就是不知道这位张峰张导,有没有这个胆量接我这个赌约!当然,如果他现在认怂,承认自己是在胡说八道,或许还来得及。”
这位教授的言论经过媒体放大,立刻引发了新一轮的关注。记者们神通广大,在皖南一个小县城的拍摄现场找到了张峰,把这个人口学教授的赌约和张峰一讲,张峰想都没想就说道:“我答应了!”
“张导,你可想清楚了,不能出现在公众面前,就意味着你以为没法当导演了!”有记者善意地提醒道。
“没什么,我就没想过自己会输!”张峰直言不讳。
张峰也知道,这个所谓的人口学专家之所以要跟自己赌,肯定后面有人在后面怂恿和支持,说不定就是自己的同行,目的就是把张峰从圈里赶出去。
不过,人口断崖式下降,这是大势所趋,神仙来了都救不了,这有什么不能答应的。
就是这种公开的赌约没法涉及到金钱,要不然,他真想和他们这些所谓的专家大赌一笔。
但是,张峰也不是傻子,危机危机,危险中蕴藏着机遇,他咧嘴一笑,半开玩笑地说道:““也请各位记者朋友和广大网友帮我记着,今天所有骂我、不信我的人,如果十年后我的预言应验了,你们每一个人,都欠我一张电影票!”
媒体和娱乐圈再次爆炸。
张峰是懂得如何承接流量的。
自己这么高的热度,不趁热宣传一下自己的新电影,岂不是太浪费了!
他在自己微博上不仅应下了和这位教授的赌约,还趁机宣传了一波电影:“我为什么敢断言10年后人口会呈断崖式下降?卖个关子,一些关于未来、关于社会、关于选择的思考,或许能在我的新电影《亲爱的》中找到些许线索或共鸣。敬请期待。”
顿时,张峰的微博下面骂声一片。
“艹!我们大家都被骗了!搞了半天,张峰之前大放厥词,就是为了今天宣传自己的新电影!真是营销鬼才,下限呢?”
“无耻之尤!拿国家政策和社会焦虑来给自己的电影造势,你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取关!永久抵制!这种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拍出来的电影,白送都不看!”
“呵呵,果然是娱乐圈的人,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票房。之前还以为他真有点见解,看来是我想多了。”
“赌上职业生涯?我看是赌上脸皮吧!这波流量算是让你玩明白了!”
“电影《亲爱的》?我看是《骗人的》吧!已举报,不谢!”
……
为此,张峰准备在自己的首部电影里巧妙加上几句台词,通过角色之口,更隐晦地阐述一下他对未来人口结构变化的担忧及其深层原因,比如高成本社会下的生育恐惧、个人价值的重新定位等,使电影更具现实思考和话题性。
可还没等张峰来得及加台词,便接到了上面的电话,要求他删除那条微博,并且今后不得再公开发表有关人口的任何言论。
估计是上面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下了封口令。
果然,第二天,媒体上、网络上再也找不到类似的言论了。
张峰也不得不删除了自己的微博。
这件事竟然神奇地结束了,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只不过,张峰的微博再次遭了殃。
不明就里的网友们,看到他突然删博、不再回应,立刻认定他是“怂了”、“怕了”。
新的嘲讽和骂声接踵而至:
“咦?怎么秒怂了?昨天不是还挺硬气的吗?这就把微博删了?”
“当起缩头乌龟了?不是要赌职业生涯吗?出来走两步啊!”
“肯定是吹牛吹大了,现在怕收不了场,赶紧溜了!”
张峰本人一夜之间被推至风口浪尖,大部分声音是毫不留情的嘲笑和肆无忌惮的谮骂。
“无知者无畏”、“蹭热度无底线”已经算是比较客气的批评。
更有人身攻击其学历、背景,臆测其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甚至有不少极端者,用极其恶毒的语言诅咒他和他的家人。
他的过往言论、作品乃至私生活都被拿出来用放大镜审视,任何一点瑕疵都被无限放大。
这场面,俨然一场网络时代的“公开处刑”。
张一谋导演再次打过来电话。
“老弟,都是老哥的这堆烂事把你牵连进来了,”老张现在已经开始和张峰称兄道弟起来,他觉得很不好意思:“老哥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现在,整个舆论压力都被吸引到张峰身上,他受到的压力反而小了很多。
“哈哈,我没事,哥,”张峰这声哥也叫的极为亲切而又自然:“我年轻,皮实,扛得住这点风浪!再说了,我说的也是我自个儿的判断,跟您没关系,您不用往心里去。”
“我的事情也处理的差不多了,你以后就别再对这件事发表言论了,这潭水太深,里头的东西太复杂。冷处理是最好的办法,等热度过去,自然就没人记得了。你还年轻,未来的路长着呢,没必要在这个时候把自己搭进去。”老张劝道。
很多熟悉的朋友也都打电话过来,给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张峰也没放在心上。
他这次站出来,看似冲动地为张一谋“仗义执言”,其实并非头脑发热。
这步棋,他思量了很久。
一方面,固然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和老谋子进行一次深度绑定。
在这个圈子里,人脉和站队是门大学问,能和张一谋这样级别的大导演拉近关系,对他未来的发展,益处不言而喻。
但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一份属于自己的、更为长远的考量。
前一段时间,媒体的聚光灯打在他身上太久、太亮了。
一篇篇溢美之词的文章,几乎要把他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横空出世的天才。
可张峰心里跟明镜似的,人嘛,谁没有七情六欲?
食人间烟火,就难免会犯错,会失言,会做一些不道德的事儿。
张峰自己都不觉得自己是个多么高尚的人。
他太清楚了,今天那些用最华丽辞藻把你捧上天的人,说不定明天,就会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瑕疵,用同样激烈甚至更狠的力道,把你狠狠地踩进泥里,巴不得你再不能翻身。
这种捧杀的例子,他见得还少吗?
别的不说,另一个世界中,一个卖水的,一个卖手机和汽车的,前期都被捧成神了,可是,当潮水退去,就成了一坨臭狗屎。
所以说,他就是要通过这件事,塑造出有些无知无畏、狂妄自大的形象,反正他年轻,可以拿年轻气盛、年少轻狂作为借口。
就像冯裤子一样,他几乎骂过所有人,骂过投资方不识货,怼过媒体乱写,甚至也讽刺过观众审美趣味。
他那种混不吝的劲儿,没少得罪人。
可奇怪的是,每当他的新电影上映,无论是圈内人还是普通观众,很多人还是会屁颠屁颠地买票进场,去看他的作品。
为什么?
因为大家对他的期待,从来就不是一个温文尔雅、滴水不漏的圣人。
他就是一个有才华但道德感不高的导演,大家关注的是他的作品本身,而不是他完美无瑕的道德人格。
这种形象,反而让他活得自在。
所以说,作为一个导演,千万不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圣人,否则,你得时时刻刻维护着自己这个形象,说每句话都要斟酌再三,做每件事都要考虑影响,多累啊!
还是活的随心所欲点为好!
导演嘛,只要不断地拿出好作品来,大家才能喜欢你!
当然,张峰也是听劝的,他也没准备再针对“人口问题”回应什么!
信不信都没关系,那就坐等10年后,不,只要再等五六年这个问题就开始显现了,那时候,就等着这帮人被啪啪打脸吧。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没过几天,一位来自京城某知名大学的、头衔颇多的所谓“人口学教授”跳了出来,再次精准地将矛头对准了张峰,企图将即将平息的争议重新点燃。
先是摆出学术权威的架子,大批特批张峰作为导演“不务正业”、“信口开河”、“以极其不负责的态度挑战学术共识”,指责其言论“误导公众”、“对社会稳定和谐造成潜在风险”。
最后表示:“一块钱赌起来有什么意思?赌一块钱就表示张峰没有信心。要赌,就赌点有分量的!我们就以10年为约,要是人口出现断崖式下降,我就辞去我所有的职务,再也不涉足人口领域研究。要是张峰输了,就向全国人民道歉,以后别出现在公众面前恶心大家……”
最后,他还故意挑衅道:“就是不知道这位张峰张导,有没有这个胆量接我这个赌约!当然,如果他现在认怂,承认自己是在胡说八道,或许还来得及。”
这位教授的言论经过媒体放大,立刻引发了新一轮的关注。记者们神通广大,在皖南一个小县城的拍摄现场找到了张峰,把这个人口学教授的赌约和张峰一讲,张峰想都没想就说道:“我答应了!”
“张导,你可想清楚了,不能出现在公众面前,就意味着你以为没法当导演了!”有记者善意地提醒道。
“没什么,我就没想过自己会输!”张峰直言不讳。
张峰也知道,这个所谓的人口学专家之所以要跟自己赌,肯定后面有人在后面怂恿和支持,说不定就是自己的同行,目的就是把张峰从圈里赶出去。
不过,人口断崖式下降,这是大势所趋,神仙来了都救不了,这有什么不能答应的。
就是这种公开的赌约没法涉及到金钱,要不然,他真想和他们这些所谓的专家大赌一笔。
但是,张峰也不是傻子,危机危机,危险中蕴藏着机遇,他咧嘴一笑,半开玩笑地说道:““也请各位记者朋友和广大网友帮我记着,今天所有骂我、不信我的人,如果十年后我的预言应验了,你们每一个人,都欠我一张电影票!”
媒体和娱乐圈再次爆炸。
张峰是懂得如何承接流量的。
自己这么高的热度,不趁热宣传一下自己的新电影,岂不是太浪费了!
他在自己微博上不仅应下了和这位教授的赌约,还趁机宣传了一波电影:“我为什么敢断言10年后人口会呈断崖式下降?卖个关子,一些关于未来、关于社会、关于选择的思考,或许能在我的新电影《亲爱的》中找到些许线索或共鸣。敬请期待。”
顿时,张峰的微博下面骂声一片。
“艹!我们大家都被骗了!搞了半天,张峰之前大放厥词,就是为了今天宣传自己的新电影!真是营销鬼才,下限呢?”
“无耻之尤!拿国家政策和社会焦虑来给自己的电影造势,你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取关!永久抵制!这种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拍出来的电影,白送都不看!”
“呵呵,果然是娱乐圈的人,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票房。之前还以为他真有点见解,看来是我想多了。”
“赌上职业生涯?我看是赌上脸皮吧!这波流量算是让你玩明白了!”
“电影《亲爱的》?我看是《骗人的》吧!已举报,不谢!”
……
为此,张峰准备在自己的首部电影里巧妙加上几句台词,通过角色之口,更隐晦地阐述一下他对未来人口结构变化的担忧及其深层原因,比如高成本社会下的生育恐惧、个人价值的重新定位等,使电影更具现实思考和话题性。
可还没等张峰来得及加台词,便接到了上面的电话,要求他删除那条微博,并且今后不得再公开发表有关人口的任何言论。
估计是上面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下了封口令。
果然,第二天,媒体上、网络上再也找不到类似的言论了。
张峰也不得不删除了自己的微博。
这件事竟然神奇地结束了,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只不过,张峰的微博再次遭了殃。
不明就里的网友们,看到他突然删博、不再回应,立刻认定他是“怂了”、“怕了”。
新的嘲讽和骂声接踵而至:
“咦?怎么秒怂了?昨天不是还挺硬气的吗?这就把微博删了?”
“当起缩头乌龟了?不是要赌职业生涯吗?出来走两步啊!”
“肯定是吹牛吹大了,现在怕收不了场,赶紧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