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林晓棠用奖金买毛线,扩大生意-《八零旺夫:搞厂带娃双开挂》

  林晓棠握着沈廷舟送的钢笔,在技术笔记上写下最后一行“铣床刀具保养要点”时,窗外天已经擦黑。她合上笔记本,指尖摩挲着光滑的钢笔杆,突然想起兜里还揣着评优剩下的奖金——之前母亲用五元奖金买了肉、煤和膏药,还剩下两元三角,这笔钱正好能派上大用场。

  “妈,我明天想去县城一趟,用剩下的奖金买些毛线回来。”林晓棠放下笔记本,走到厨房对正在洗碗的刘桂兰说,“最近外厂的订单越来越多,家里的毛线快不够用了,趁现在有时间,多储备点原料,以后接订单也不用慌。”

  刘桂兰擦了擦手,笑着点头:“这主意好!你早该多买点毛线了,之前总说等订单来了再买,每次都手忙脚乱的。明天妈陪你一起去,县城那家‘针织供销社’的毛线质量好,还能便宜点。”

  第二天一早,母女俩揣着钱,坐最早一班的拖拉机去了县城。“针织供销社”刚开门,货架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毛线,有粗有细,有纯羊毛的,也有混纺的。林晓棠一眼就看中了货架上的浅灰色纯羊毛线——这种毛线织出来的毛衣厚实暖和,之前周老师订的兰花提花毛衣用的就是这种,客户反馈特别好。

  “同志,这种浅灰色的毛线多少钱一斤?”林晓棠指着毛线问供销社的售货员。

  “纯羊毛的,一块二一斤,要是买得多,能算你一块一。”售货员笑着说,“最近买这种毛线的人多,都是织毛衣过年的。”

  林晓棠心里一算,一块一一斤,买二十斤就是二十二块,可她手里只有两元三角,根本不够。她皱了皱眉,又看向旁边的混纺毛线——这种毛线一块钱三斤,虽然不如纯羊毛的厚实,但价格便宜,适合织普通款的毛衣,性价比高。

  “妈,咱们先买二十斤混纺毛线,再买五斤纯羊毛的吧。”林晓棠跟刘桂兰商量,“混纺的织普通款,纯羊毛的织定制款,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也能省点钱。”

  刘桂兰点点头,帮着挑选颜色:“多买点深色的,黑色、藏青色、深灰色,这些颜色耐脏,适合工人师傅穿;再买点浅颜色的,粉色、浅蓝色,给孩子织毛衣好看。”

  母女俩挑挑拣拣,最后买了二十斤混纺毛线(黑色五斤、藏青色五斤、深灰色五斤、浅粉色三斤、浅蓝色两斤),五斤纯羊毛线(浅灰色三斤、米白色两斤),一共花了二十一块八,林晓棠把剩下的五毛钱买了几包缝衣针和纽扣——之前的针总断,正好趁这次一起补上。

  供销社的售货员帮她们把毛线装在两个大布包里,笑着说:“你们买这么多,肯定是织毛衣卖的吧?我看你挑的颜色都很实用,以后肯定好卖。”

  “借您吉言,希望能多接些订单。”林晓棠笑着道谢,和母亲一起拎着布包往回走。布包沉甸甸的,勒得手生疼,可母女俩心里却乐开了花——有了这些毛线,以后再接到订单,就不用再着急忙慌地跑县城买原料了。

  回到家属院,邻居们看到她们拎着两大包毛线,都围过来看热闹。张姐凑过来摸了摸纯羊毛线,惊讶地说:“晓棠,你买这么多毛线啊?这纯羊毛的质量真好,肯定能织出好毛衣!”

  “是啊,以后咱们订毛衣,就不用等你去县城买毛线了,能早点拿到衣服了!”王婶也跟着说,“我还想给我孙子织件浅粉色的毛衣,正好你这里有毛线,现在就能订吗?”

  “当然能!”林晓棠笑着拿出登记册,“您把尺寸告诉我,我这就给您登记,普通款七天就能完工。”

  没一会儿,就有五个邻居订了毛衣,有要给孩子织的,有要给老伴织的,还有要给自己织的。林晓棠一一登记好,心里满是成就感——之前总担心毛线不够,不敢接太多订单,现在有了储备,终于能放心扩大生意了。

  下午去技术科上班,林晓棠把买毛线的事告诉了沈廷舟。沈廷舟笑着说:“你很有生意头脑,知道提前储备原料。不过也别太累了,工作和毛衣生意要平衡好,别影响了转正考核。”

  “我知道,沈科长。”林晓棠认真地说,“我已经计划好了,白天专注工作和学技术,晚上抽两小时织毛衣,周末再集中赶进度,肯定不会影响考核的。”

  沈廷舟点点头,递给她一张纸条:“这是我一个朋友的地址,他在市里的针织厂工作,要是你以后想进质量更好的毛线,可以联系他,能拿到批发价,比县城便宜不少。”

  林晓棠接过纸条,心里暖暖的:“谢谢您,沈科长!您总是为我着想,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了。”

  “不用谢,你踏实肯干,值得帮。”沈廷舟笑着说,“以后有什么困难,随时跟我说。”

  晚上回家,林晓棠把毛线分门别类地放进柜子里,混纺的放下面,纯羊毛的放上面,还在每个毛线团上贴了标签,写着颜色和重量。刘桂兰看着整齐的毛线,欣慰地说:“晓棠,你现在越来越会过日子了。有了这些毛线,咱们的毛衣生意肯定能越做越大。”

  “妈,我还想以后跟市里的针织厂合作,进更多种类的毛线,织更多花样的毛衣。”林晓棠眼里满是憧憬,“等我转正了,有了稳定的工作,就把毛衣生意做成长期的,既能赚点钱补贴家用,也能让更多人穿上我织的毛衣。”

  刘桂兰看着女儿眼里的光,笑着点头:“好,妈支持你!不管你做什么,妈都陪着你。”

  林晓棠拿起一团浅粉色的混纺毛线,熟练地绕成线团,心里充满了干劲。她知道,有了充足的原料,有了沈廷舟的帮助,有了母亲的支持,她的毛衣生意一定能越做越好,而她的转正目标,也会在自己的努力下,一步步实现。窗外的月光洒在毛线团上,泛着柔和的光,就像她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