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手摇绞盘一网千斤,泥腿子秒成学霸-《魂穿七零后,我把黑五类媳妇宠坏》

  学海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为了能参与一个“土项目”,主动提出不要工资,只求管饭。

  可话说出口,他一点都不后悔。

  在这石村待了一个多星期,他那身从京城带来的矜持和傲气,早被这地方热火朝天的劲头给冲刷得一干二净。

  这里,没有大院所里那些弯弯绕绕的人情世故,也没有没完没了的会议。

  有的是啥?

  是顿顿管够的白面馒头和肥得流油的海鱼!

  是每个技术员都给分的、窗明几净的两室一厅!

  更是那间仓库里,一想起来就让他心头火热的、充满了暴力美学的“海底金刚”!

  那玩意儿,粗糙,野蛮,可处处透着一股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林顾问,我……我是真心的!”

  学海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一张老脸涨得通红。

  林卫东正蹲在院子里,看着自家那头愈发神俊的白鹿,慢悠悠地啃着一根铁棍子磨牙。

  【我操,这老头儿,上头了啊?】

  他拍拍手站起来,脸上还是那副懒洋洋的模样。

  “钱教授,您是国家请来的宝贝,我哪敢让您白干活。工资,待遇,一样都不会少。您想研究啥,就研究啥,只要不把咱研究所的房子给拆了就行。”

  打发走了一脸激动、恨不得当场就去画图纸的学海,林卫东脸上的笑意却慢慢收了起来。

  他回到屋里,苏棉正坐在炕上,就着明亮的电灯光,给林念东缝一件小棉袄。

  如今的苏棉,肚子已经微微隆起,脸上那股子藏不住的幸福和红润,比任何胭脂水粉都好看。

  “又在琢磨啥坏主意呢?”

  苏棉头也没抬,手里飞针走线,嘴里却开启了那套熟悉的“加密通话”。

  “你看看你,把人家京城来的老教授都给忽悠瘸了!再这么下去,咱们家这点家底,还够你折腾几天?”

  林卫东听着这熟悉的调调,心里头跟喝了蜜似的。

  他走过去,从背后搂住媳妇的腰,下巴搁在她肩窝上蹭了蹭。

  “媳妇,咱家的家底厚着呢!不过,你倒是提醒我了。”

  他从兜里掏出一根烟点上,深深吸了一口。

  “这帮专家教授,是宝贝没错。可宝贝总有用完的一天,咱不能老指望从外头挖人。这技术,得攥在自个儿手里,才踏实。”

  苏棉手上的动作一顿,抬起头。

  “你的意思是?”

  “咱得自己养人!”林卫东把烟头在鞋底上摁灭,“从咱石村自己的娃里头,养出一批懂技术、信得过的人来!”

  这个念头,在林卫东脑子里迅速生根发芽。

  当天晚上,研究所的秘密会议室。

  林卫东,苏文山,林解放,三个如今林家的核心决策者,围着一张桌子坐着。

  当林卫东把自己的“人才计划”一说,林解放还在那儿皱着眉,吧嗒着旱烟杆,盘算着这得花多少钱。

  苏文山却“啪”的一声,猛地一拍大腿,整个人激动得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办学!必须办学!”

  他那张儒雅的脸涨得通红,手抖得跟筛糠似的,指着林卫东,嘴唇都在哆嗦。

  “卫东!你……你这个想法,太……太对了!这才是咱们研究所,咱们石村,能传辈子的根本啊!”

  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站在讲台上,把他那一肚子的学问传下去。

  现在,女婿给了他这个机会!

  一个比京城任何一所大学的讲台,都更让他热血沸腾的机会!

  说干就干!

  林卫东的行动力,向来是全村的标杆。

  第二天,村里刚盖好的工人文化宫,那间最大最敞亮的活动室,就被清理了出来。

  门口,挂上了一块崭新的木牌,上面是苏文山亲手用毛笔写的八个大字——

  “石村科技大学堂”!

  消息一传开,整个石村都懵了。

  “啥玩意儿?办学?让俺们这些泥腿子去念书?”

  “念书有啥用?能当饭吃?俺看就是瞎折腾!”

  村里那帮上了年纪的老人,蹲在墙根底下,斜着眼瞅着那块新牌子,嘴里嘟囔着,满脸不信。

  可村里的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在研究所里干活的,心思却活泛了起来。

  他们可是亲眼见过那些从省城、京城来的技术员,对着一堆图纸比比划划,就能让一堆铁疙瘩变成能下海捞钱的宝贝!

  开学第一天。

  苏文山穿着一身中山装,胸口别着研究所的徽章,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讲义,时隔十几年,再一次站上了讲台。

  他看着台下坐得满满当当的人,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台下,有学海他们带来的那帮年轻研究员,有林卫国、林大壮他们这些打捞队的核心骨干,甚至还有几个胆子大的、十几岁的半大孩子,正睁着一双双好奇的眼睛。

  “今天,我们第一课,不讲那些高深的理论。我们就从最基础的开始,讲讲咱们脚底下这台拖拉机,它是怎么跑起来的……”

  苏文山的声音,一开始还有些干涩,可越说越流畅,越说越激昂!

  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大学的课堂上,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光。

  一种叫做“知识”和“传承”的光。

  一连半个月,大学堂的课,从拖拉机原理,到机械制图,再到基础的物理化学,一堂都没落下。

  村里那些一开始说风凉话的老人,看着自家儿子、孙子每天抱着个小本本,嘴里念叨着什么“杠杆原理”、“齿轮传动”,依旧是一脸的不屑。

  直到这天。

  林卫国,这个如今在研究所里负责给苏文山打下手的半大小子,红着脸,揣着一张画得歪歪扭扭的图纸,敲开了林卫东家的门。

  “哥,嫂子……我……我琢磨了个新玩意儿!”

  林卫东接过图纸一看,愣了一下。

  图纸上画的,是一个结构很简单的小玩意儿。

  一个用手摇的绞盘,连着几根长短不一的木杆,木杆的另一头,固定着一张渔网。

  “你这是……?”

  “哥,这是俺跟苏伯伯学了杠杆原理之后想出来的!”

  林卫国挠着头,嘿嘿直笑,

  “俺寻思着,咱村里那些婆娘孩子,在滩涂上用小网兜捞鱼虾,太费劲了。要是用俺这个,一个人摇着绞盘,就能把一大片渔网给张开、收拢,一下就能网住一大片!”

  林卫东看着图纸,没说话。

  他心里头,却跟炸开了锅一样。

  【我操!这不就是个简易的、纯手动的地笼网吗?!这小子,可以啊!真他娘的是个天才!】

  他拍了拍林卫国的肩膀,脸上露出了一个赞许的笑。

  “行!你小子,有出息!这事,我准了!”

  他当场拍板,从打捞队的仓库里,调集了最好的木料和渔网,让林大壮带着几个手艺好的老师傅,就照着林卫国这张图纸,连夜把这玩意儿给做了出来。

  第二天,退潮后的滩涂上,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

  林卫国红着脸,走到那台崭新的“手摇式捕鱼器”跟前,深吸一口气,开始用力地摇动绞盘。

  “嘎吱……嘎吱……”

  随着绞盘转动,那张巨大的渔网,在十几根杠杆的牵引下,缓缓地沉入了水中。

  过了约莫半个钟头。

  林卫国再次摇动绞盘。

  渔网,被缓缓地从水里拉了上来。

  起初,村民们还撇着嘴,一脸的不信。

  可当那张渔网被彻底拉出水面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网里,密密麻麻,全是活蹦乱跳的鱼虾、螃蟹、海螺!

  扑腾扑腾的,溅起一片片水花!

  那收获,比十几个壮劳力用网兜忙活一上午捞的都多!

  整个滩涂,死一样的寂静。

  下一秒。

  “俺的娘哎!!”

  一个婆姨第一个反应过来,扯着嗓子就喊了起来,

  “就这么摇几下,捞了这么多?!这……这是啥神仙家伙?!”

  “二牛!你个兔崽子!明天你也给老子去大学堂上课!听见没有!”

  一个老汉一巴掌拍在自己儿子后脑勺上,吼得脸红脖子粗。

  之前那些还在说风凉话的人,此刻一个个眼睛都红了,疯了似的往大学堂的方向跑,嘴里嚷嚷着要报名!

  他们终于明白了!

  知识,真他娘的能当饭吃!还是能吃上肉的大饭!

  林卫东站在人群后头,看着眼前这疯狂的一幕。

  科学之光,终于照进了这个小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