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总不能让他当一辈子渔民-《都流放了,我搬空钱财不过份吧?》

  “什么东西?也值得你当个宝!”

  胭阳公主轻嗤了一声,刚才跳过舞,这会儿她还觉得有些热。

  木嬷嬷给她擦着汗水,柔声说:“殿下想试试。

  老奴找她买一碗,左右用不了多少银子。”

  自从离开都城,她的公主殿下吃了不少苦头,木嬷嬷心疼的不行。

  “不必。”

  胭阳公主切了一声,才刚说完姜絮,她才不要喝,不然岂不是在打自己的脸么。

  姜絮才不管她怎么想的,她慢条斯理的喝着。

  “贝贝姐,你手艺真好。”

  “爹娘哥哥嫂嫂还在的时候,我们家在岛上开了一家小食肆。”

  汤贝贝目露怀念,她从小跟着父母学了一些,所以手艺不差。

  “等恢复正常的日子,你可以再开一家食肆。”

  姜絮是得了明宴的准信,才敢说这样的话。

  汤贝贝长得极美,她柔柔一笑,“我期待有这一天。”

  这一场晚宴,持续了很久,胭阳公主不解的看着岛民们。

  不懂这样穷苦的岛上,她们为什么还这么快乐?

  等姜絮她们回到家时,天色已晚,姜絮打了个哈欠懒洋洋的回房。

  再醒来,外面已经没有明宴的身影,他回了都城。

  当时带来的人都已经离开,明母伤感的说:

  “他害怕离别,所以没喊你们。”

  “嗯。”

  姜絮掩饰住心里的那一点点不舍,笑容满面的说:

  “回都城也不错。”

  “明宴哥哥!”

  胭阳公主快步冲进来,没看见明宴的身影。

  “别看了,人已经走咯。”

  姜绾啃着半干的红薯干,别说,软软糯糯,好吃的很。

  “他怎么招呼都不打就走了。”

  胭阳公主都已经命木嬷嬷收拾好行李,打算缠着明宴悄悄离开。

  结果万万没想到对方走的时候招呼都不打。

  “我怎么知道,我起来的时候也没见着人呐。”

  姜絮无语的翻了个白眼,胭阳公主眼眸一亮,自来熟的坐到姜絮旁边。

  “明宴哥哥也没和你说吗?”

  这样的话,说明在明宴哥哥心里,她们的位置是差不多的。

  “没有。”

  姜絮又喝了一口茶水,胭阳公主眼巴巴的看着她的红薯干。

  “这又是何物?”

  自从来了这岛上,她见过太多以前没吃过的东西,显得她一个公主,有点没见识。

  “昨日红薯晒干的呐。”

  姜絮看她眼巴巴的,也没之前那么讨厌,顺手给了她一根,小小的。

  胭阳公主拿着就往嘴里送,木嬷嬷连忙制止,“殿下,这来历不明的……”

  “那还我!”

  姜絮一伸手,胭阳公主已经快速咬了一口,她怒视着木嬷嬷。

  “嬷嬷,这可是好东西。”

  木嬷嬷:……

  她已经发现殿下对姜絮的态度在悄然改变,不行,在殿下心里,她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姜絮出海上小渔村时,木嬷嬷对胭阳公主说:“殿下,既然新帝很快就要即位。

  想来已经扫除了那些觊觎皇位的人,在这岛上殿下也生活不习惯,不如还是跟着老奴回老奴的老家……”

  她还是惦记着老家的亲人。

  然而这次胭阳公主直接拒绝,“不行,若明宴哥哥在,我还能缠着他一起回都城。

  上次的情况你也不是没看到,咱们一离开岛,指不定就得被盯上,还不如这里安全。”

  虽然条件艰苦了些,但皇兄会派人给她送物资,她饿不死。

  木嬷嬷满脸失望,胭阳公主没注意到她的小心思,那边姜絮已经上了小渔村。

  比起从前萧条的局面,这村里热闹许多,虽然天冷,但还是有人拿着东西出来以物易物。

  见到姜絮,众人都很热情。

  “姜姑娘,我们之前换的苗都已经成熟,挖了好多红薯咧。”

  “今年冬天,多亏遇上你,我们才有活路。”

  “姜姑娘,你稍等,这是我淘来的蜂蜜,你快拿一些回去。”

  “……”

  渔民们都很热情,姜絮一一笑着拒绝,“谢谢你们的好意,不过我现在也有粮食啦。”

  “我们自家也种了!”

  姜玉堂笑呵呵的,对于大家夸赞姜絮,有种有荣与焉的感觉。

  两人是来打探消息的。

  “老乡,现在咱们这边太平了吗?先前那些起义的……”

  “这会儿都吓得躲起来咯。”

  “已经有官爷接手了这么整个通海府,治安比以前好上些许。”

  “那些不长眼的又没有武器,估计老老实实当他们的良民呢。”

  “……”

  姜絮和姜玉堂两人对视一眼,看来和他们的想一样,新帝马上登基,这些人也消停不少。

  “姐,咱们去府城看看吗?”

  姜玉堂搓着手,有些兴奋,姜絮没好气的说:“你别忘记自己的身份。

  现下是没有人接手咱们西山岛,要是有官差过来,咱们连岛都没法离开。”

  姜玉堂瞬间反应过来,“好吧,姐,那我听你的。”

  “咱们去县城看看就行。”

  姜絮微微叹了口气,西山岛属于通海府临海县,因为有姜玉堂跟着,姜絮没法从空间拿出东西来卖。

  一进县城,他们就发觉确实比以前热闹,集市上也有不少人开始摆摊,就连各家铺面,也已经有些开门。

  姜絮和姜玉堂溜达了一圈,在一家书肆停下,姜玉堂仰着头。

  “从前大哥最喜欢看书。”

  如今他们的身份,大哥已经没了科举的资格。

  “没事,进去瞧瞧。”

  姜絮抬脚走进了书肆,书肆里的书还不少,想来当时受灾时,掌事保管的特别好。

  “姐,这些东西贵得很。”

  姜玉堂小声提醒姜絮,他打小不爱看这些,但也知道价值,如今就是想看,也花不起这个钱。

  “我有银子。”

  姜絮看向姜玉堂,“你给大哥和爹一人挑一本书,我来给银子。”

  她到底不如姜玉堂了解姜玉书,姜玉堂愣住。

  “姐,你哪来的银子?”

  她只身从乡下来的都城,还没吃过一顿好吃的,就被抄家流放。

  “公主殿下换东西给的呗。”

  姜絮随意找了个借口,然后开始挑笔墨纸砚,无论什么时代,知识就是力量。

  既然明宴答应会给他们姜家平反,到时候大哥很快就可以参加科举。

  机会留给时刻准备好的人,总不能让大哥真当一辈子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