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走廊里消毒水的气味钻入鼻腔,混合着一种无声的绝望。罗文斌盯着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那不仅是转发量,更是他女儿罗小雨活下去的希望,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转发一次,捐款一元。”这行字在他最新文章《罗小雨,你要好好的》下方闪烁。他的朋友,迅捷传媒的CEO赵强,拍着他的肩膀说:“老罗,这招绝对管用,互联网最吃这套。”
罗文斌勉强笑了笑,目光穿过走廊窗户,落在病床上那个瘦小的身影上。七岁的小雨正在接受化疗,头发已经掉光了,苍白的小脸上却总挂着不合时宜的微笑。
“会不会太...夸张了?”罗文斌犹豫着问,“我们明明有——”
赵强打断他:“有医保是吧?老罗,这是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你不制造泪点,谁来关注?再说了,谁规定有医保的人就不能接受帮助?”
当晚,《罗小雨,你要好好的》开始在朋友圈刷屏。罗文斌的文字确实有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他描绘了女儿确诊以来的点点滴滴,那些痛苦的治疗过程,那些深夜的无助哭泣。
“爸爸,我什么时候能回学校?”小雨的问题在文章中被反复引用,成为扎进读者心中的一根刺。
转发量呈指数级增长。十万,二十万,五十万...同时,打赏金额也迅速累积。罗文斌的手机不断收到转账通知,他看着那些数字,内心五味杂陈。
李梅是第一时间转发文章的人之一。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在读文章时泣不成声,当即捐出了半个月的工资,并在自己的朋友圈写道:“求求大家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和她的父亲!”
很快,她发现自己的整个朋友圈都被这篇文章刷屏了。同事们互相询问:“你转了吗?”仿佛不转发就成了冷漠无情的标志。
“转了转了,还打了赏。”办公室里,大家讨论着这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现在的孩子太可怜了。”
“医疗费用太高了,普通家庭怎么承受得起?”
“幸好有互联网,大家能互相帮助。”
李梅感到一种莫名的温暖,似乎通过这次集体行动,她与陌生人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结。她甚至组织了自己小区的妈妈们,一起为罗小雨折千纸鹤祈福。
然而,三天后,一则爆料开始在网络角落悄然传播。
爆料者提供了证据:罗文斌在城中有三处房产,小雨的治疗费用医保报销比例超过80%,自付部分仅三万余元——而此时的捐款已经超过两百六十万。
当李梅第一次看到这条爆料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愤怒:“这些人怎么这么恶毒,连一个生病的孩子都不放过!”
但随着更多证据浮出水面,她的信心开始动摇。
与此同时,罗文斌正面临内心的煎熬。他坐在自家宽敞的客厅里——这是他没有在文章中提及的第三套房子——看着手机上累计的巨额捐款,手心出汗。
赵强却兴奋地打来电话:“老罗,我们成功了!现在全网都在讨论这件事!我们公司的知名度一夜暴涨!”
“赵强,我觉得该停手了。”罗文斌声音沙哑,“已经够了,小雨的治疗费早就够了。”
“你疯了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对你,对我,对公司都是!”
“可是那些捐款的人以为我们一无所有...”
“谁说的?我们从来没说过我们一无所有啊!”赵强理直气壮,“文章里哪句话是假的?你女儿是不是真的生病了?治疗是不是很痛苦?你是不是个心疼女儿的父亲?”
罗文斌沉默了。赵强说的没错,但又全错了。
第二天,更多细节被挖出。罗文斌的前同事匿名爆料,称罗文斌不仅有多处房产,还与赵强共同策划了这次“营销活动”。
舆论开始反转。
李梅感到一阵恶心。她重新翻出那篇文章,现在读来,字里行间似乎都藏着精心设计的陷阱。那句“转发一次,捐款一元”不再是无助的呼吁,而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她在评论区留言:“所以你有三套房都不肯卖一套给女儿治病,却要我们这些租房的人来掏钱?”
她的质问很快被淹没在汹涌的指责浪潮中。
“骗子!利用孩子的病情敛财!”
“我们的善意就这么廉价吗?”
“退钱!这是欺诈!”
事件持续发酵,媒体开始介入。罗文斌被堵在家门口,记者的话筒像武器一样对准他。
“罗先生,您为什么隐瞒自己的真实经济状况?”
“您是否与迅捷传媒策划了这次营销事件?”
“巨额善款您打算如何处理?”
罗文斌脸色苍白,语无伦次:“我...我只是想救我的女儿...”
就在这场闹剧达到高潮时,医院打来电话。小雨的病情突然恶化,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ICU外,罗文斌遇到了李梅——她是一名记者,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医院地址后赶来。她本想当面质问这个利用公众善意的男人,但看到玻璃后那个浑身插满管子的小小身躯,以及罗文斌脸上真实的绝望,她迟疑了。
“罗先生,我原本是来...”李梅不知如何继续。
罗文斌没有看她,眼睛始终盯着病房内的女儿。“你也是来要个说法的,对吗?”他苦笑,“我不怪你。我确实撒了谎,通过隐瞒部分真相来获取同情。”
他深吸一口气:“但我真的只是想让小雨活下去。当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可能离开你时,你会做出任何事,哪怕是违背原则的事。”
就在这时,医生走了出来,脸色凝重。
“罗先生,小雨想见您。还有...”医生顿了顿,“她说想见见那些为她转发的叔叔阿姨中的一位。她说她知道外面有很多人在讨论她。”
罗文斌和李梅对视一眼,双双穿上防护服,走进了病房。
小雨虚弱地睁开眼睛,声音几乎微不可闻:“爸爸,我做了个梦...梦见好多人都在为我加油...”
她转向李梅:“阿姨,你是来看我的吗?谢谢你...”
李梅喉咙发紧,说不出话。
小雨继续细声说:“不要怪爸爸...是我让他写文章的...我想让更多人知道,生病的小朋友需要帮助...不只是我,医院里还有很多小朋友...”
罗文斌愣住了。他从未告诉女儿文章引发的争议和后果。
原来,小雨从护士们的窃窃私语中早已明白了一切。
第二天,小雨永远闭上了眼睛。
罗文斌和李梅并肩站在医院门口,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阳光下,罗文斌宣布将全部捐款捐出,成立以小雨命名的基金会,专门帮助贫困的白血病患儿。
“我女儿教会我一件事,”他声音平静却有力,“真正的善良不应该被利用,但也不应该因一次欺骗而消失。”
人群渐渐散去,李梅问罗文斌:“你后悔吗?”
罗文斌望着远处,没有回答。
天空中,乌云正在积聚,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转发一次,捐款一元。”这行字在他最新文章《罗小雨,你要好好的》下方闪烁。他的朋友,迅捷传媒的CEO赵强,拍着他的肩膀说:“老罗,这招绝对管用,互联网最吃这套。”
罗文斌勉强笑了笑,目光穿过走廊窗户,落在病床上那个瘦小的身影上。七岁的小雨正在接受化疗,头发已经掉光了,苍白的小脸上却总挂着不合时宜的微笑。
“会不会太...夸张了?”罗文斌犹豫着问,“我们明明有——”
赵强打断他:“有医保是吧?老罗,这是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你不制造泪点,谁来关注?再说了,谁规定有医保的人就不能接受帮助?”
当晚,《罗小雨,你要好好的》开始在朋友圈刷屏。罗文斌的文字确实有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他描绘了女儿确诊以来的点点滴滴,那些痛苦的治疗过程,那些深夜的无助哭泣。
“爸爸,我什么时候能回学校?”小雨的问题在文章中被反复引用,成为扎进读者心中的一根刺。
转发量呈指数级增长。十万,二十万,五十万...同时,打赏金额也迅速累积。罗文斌的手机不断收到转账通知,他看着那些数字,内心五味杂陈。
李梅是第一时间转发文章的人之一。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在读文章时泣不成声,当即捐出了半个月的工资,并在自己的朋友圈写道:“求求大家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和她的父亲!”
很快,她发现自己的整个朋友圈都被这篇文章刷屏了。同事们互相询问:“你转了吗?”仿佛不转发就成了冷漠无情的标志。
“转了转了,还打了赏。”办公室里,大家讨论着这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现在的孩子太可怜了。”
“医疗费用太高了,普通家庭怎么承受得起?”
“幸好有互联网,大家能互相帮助。”
李梅感到一种莫名的温暖,似乎通过这次集体行动,她与陌生人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结。她甚至组织了自己小区的妈妈们,一起为罗小雨折千纸鹤祈福。
然而,三天后,一则爆料开始在网络角落悄然传播。
爆料者提供了证据:罗文斌在城中有三处房产,小雨的治疗费用医保报销比例超过80%,自付部分仅三万余元——而此时的捐款已经超过两百六十万。
当李梅第一次看到这条爆料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愤怒:“这些人怎么这么恶毒,连一个生病的孩子都不放过!”
但随着更多证据浮出水面,她的信心开始动摇。
与此同时,罗文斌正面临内心的煎熬。他坐在自家宽敞的客厅里——这是他没有在文章中提及的第三套房子——看着手机上累计的巨额捐款,手心出汗。
赵强却兴奋地打来电话:“老罗,我们成功了!现在全网都在讨论这件事!我们公司的知名度一夜暴涨!”
“赵强,我觉得该停手了。”罗文斌声音沙哑,“已经够了,小雨的治疗费早就够了。”
“你疯了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对你,对我,对公司都是!”
“可是那些捐款的人以为我们一无所有...”
“谁说的?我们从来没说过我们一无所有啊!”赵强理直气壮,“文章里哪句话是假的?你女儿是不是真的生病了?治疗是不是很痛苦?你是不是个心疼女儿的父亲?”
罗文斌沉默了。赵强说的没错,但又全错了。
第二天,更多细节被挖出。罗文斌的前同事匿名爆料,称罗文斌不仅有多处房产,还与赵强共同策划了这次“营销活动”。
舆论开始反转。
李梅感到一阵恶心。她重新翻出那篇文章,现在读来,字里行间似乎都藏着精心设计的陷阱。那句“转发一次,捐款一元”不再是无助的呼吁,而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她在评论区留言:“所以你有三套房都不肯卖一套给女儿治病,却要我们这些租房的人来掏钱?”
她的质问很快被淹没在汹涌的指责浪潮中。
“骗子!利用孩子的病情敛财!”
“我们的善意就这么廉价吗?”
“退钱!这是欺诈!”
事件持续发酵,媒体开始介入。罗文斌被堵在家门口,记者的话筒像武器一样对准他。
“罗先生,您为什么隐瞒自己的真实经济状况?”
“您是否与迅捷传媒策划了这次营销事件?”
“巨额善款您打算如何处理?”
罗文斌脸色苍白,语无伦次:“我...我只是想救我的女儿...”
就在这场闹剧达到高潮时,医院打来电话。小雨的病情突然恶化,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ICU外,罗文斌遇到了李梅——她是一名记者,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医院地址后赶来。她本想当面质问这个利用公众善意的男人,但看到玻璃后那个浑身插满管子的小小身躯,以及罗文斌脸上真实的绝望,她迟疑了。
“罗先生,我原本是来...”李梅不知如何继续。
罗文斌没有看她,眼睛始终盯着病房内的女儿。“你也是来要个说法的,对吗?”他苦笑,“我不怪你。我确实撒了谎,通过隐瞒部分真相来获取同情。”
他深吸一口气:“但我真的只是想让小雨活下去。当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可能离开你时,你会做出任何事,哪怕是违背原则的事。”
就在这时,医生走了出来,脸色凝重。
“罗先生,小雨想见您。还有...”医生顿了顿,“她说想见见那些为她转发的叔叔阿姨中的一位。她说她知道外面有很多人在讨论她。”
罗文斌和李梅对视一眼,双双穿上防护服,走进了病房。
小雨虚弱地睁开眼睛,声音几乎微不可闻:“爸爸,我做了个梦...梦见好多人都在为我加油...”
她转向李梅:“阿姨,你是来看我的吗?谢谢你...”
李梅喉咙发紧,说不出话。
小雨继续细声说:“不要怪爸爸...是我让他写文章的...我想让更多人知道,生病的小朋友需要帮助...不只是我,医院里还有很多小朋友...”
罗文斌愣住了。他从未告诉女儿文章引发的争议和后果。
原来,小雨从护士们的窃窃私语中早已明白了一切。
第二天,小雨永远闭上了眼睛。
罗文斌和李梅并肩站在医院门口,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阳光下,罗文斌宣布将全部捐款捐出,成立以小雨命名的基金会,专门帮助贫困的白血病患儿。
“我女儿教会我一件事,”他声音平静却有力,“真正的善良不应该被利用,但也不应该因一次欺骗而消失。”
人群渐渐散去,李梅问罗文斌:“你后悔吗?”
罗文斌望着远处,没有回答。
天空中,乌云正在积聚,一场暴雨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