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十岁的分界岭-《蔚蓝海岸之恋》

  时光如白驹过隙,仿佛只是几个寒暑交替,孩子们便已悄然拔高了身形,褪去了不少幼时的稚嫩,踏入了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门槛。十岁,是一个微妙的分界岭,介于懵懂童年与即将到来的青春期之间,身体在抽条,心智在飞速成长,而那些潜藏于血脉中的特殊,也如同春日竹笋,开始更加清晰地显露出自身的形状。

  海宝:威望与责任

  海宝依旧是班级里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直率未曾改变,但经过几年的历练,增添了更多的沉稳与周全。他不再是那个只会大声呵斥的“皮管管”,而是真正成为了能在男生中一呼百应、在老师眼中值得信赖的班长。运动会上的组织,班级活动的策划,他都能参与得有模有样。皮一夏式的耿直与宁悠悠式的善良在他身上融合得愈发恰到好处。

  汐瑶:灵动的掌控

  李汐瑶出落得越发活泼明媚,是班级里人缘极好的女孩。她对水的亲和力,随着年岁增长,似乎也从无意识的流露,逐渐变得有了一丝微弱的掌控感。她不再仅仅是被水吸引,而是能偶尔、在极度专注且无人注意时,让一小股水流偏离它原本的轨迹,或者让溅起的水花在空中短暂地凝成一个圆润的弧线。她将此视为一种有趣的、只属于自己的小秘密,从未在人前显露。

  袁玥:生机的流淌

  袁玥身上那份潜在的治愈之力,如同溪水下的鹅卵石,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她并未主动掌控它,那力量更像是一种被动散发的气息。她会发现自己照顾的植物总是比别人的更容易从病恹中恢复,偶尔不小心划伤的同学,在她帮忙贴上创可贴后,会嘟囔着“好像好得特别快”。她将这些归功于自己的“细心”和“好运”,并未深究,但那颗关于“治愈”的种子,无疑已在土壤中扎根更深。

  袁晨:静默的观察者

  袁晨依旧是三姐妹中最安静的那个,但她的安静并非空洞。她阅读量很大,尤其喜欢历史和自然百科,知识面在同龄人中相当广博。她不像星澜那样追求逻辑的极致,也不像袁聆那样感知频率,她更擅长细致的观察和富有同理心的理解,是姐妹中最好的倾听者和调解员。

  澜与聆:深海星轨的演进

  而星澜与袁聆,这对始终处于彼此世界中心的星辰与深海,他们的变化则更为内敛而深刻。

  星澜的身高窜得很快,已有了少年清瘦的轮廓。他依旧是学校里那个传说中的“学神”,任何学科对他而言都毫无难度。但他的“系统”在经过数次升级,尤其是经历了奚仲恺事件的震荡后,变得更加复杂。他开始不仅仅满足于观察和记录,而是尝试进行更复杂的推演和模拟,甚至开始涉猎一些远超小学范畴的、关于能量、场论乃至哲学层面的思考。他对袁聆的守护,也从幼年单纯的焦点锁定,进化成了一种更全面、更精密的“全方位监测与支持系统”。

  袁聆也长高了些,依旧是及肩的黑发,沉静的眼眸。她的“聆听”能力随着心智的成熟,覆盖范围更广,解析度更高。她不仅能感知情绪和生命体的频率,甚至开始能隐约捕捉到环境中更抽象的能量流动和信息残留。她与星澜之间的“星语聆言”也愈发纯熟,无需眼神和动作,往往一个意念的微动,对方便能心领神会。十岁的她,如同深海,表面平静,内里却蕴藏着愈发浩瀚丰富的世界。

  新的挑战与微澜

  四年级的下学期,学业压力无形中增加了一些,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复杂。一些小团体开始形成,男女生的界限似乎也比低年级时清晰了一点。

  一天放学,星澜和袁聆如同往常一样,走在回家的队伍靠后位置。几个同班男生从后面追上来,其中一个颇为活跃的男生,笑嘻嘻地用手肘碰了碰星澜,压低声音,带着点男孩间特有的、对异性萌发好奇的促狭语气问:“喂,李星澜,你怎么老是跟袁聆一起走啊?是不是……嗯?”

  那未尽之语,带着这个年龄孩子对“喜欢”这种情感的朦胧试探和起哄意味。

  若是几年前,星澜或许会直接用冰冷的逻辑让对方知难而退,或者根本不予理会。但此刻,他脚步未停,只是侧过头,用那双深邃平静的眼睛看了那个男生一眼,没有任何被冒犯的恼怒,也没有丝毫羞涩,只是用一种陈述事实般的语气,清晰地说道:

  “她的频率与我的观测系统兼容性最高,共同行动是效率最优解。”

  男生:“……啊?”

  几个起哄的男孩都愣住了,完全没听懂这充满“星澜风格”的回答,那点刚刚萌芽的、想要调侃的小心思,在这过于超前的“科技”回应面前,瞬间哑火,面面相觑,最终悻悻地跑开了。

  走在星澜身侧的袁聆,仿佛完全没有听到刚才的对话,依旧目视前方,步履平稳。但只有星澜能感知到,在她那片静谧的深海频率中,掠过了一丝极其微弱的、类似于“无奈”和“果然如此”的涟漪。她似乎早已预料到星澜会给出这样的答案。

  星澜接收到这丝涟漪,并未觉得自己的回答有任何问题。在他升级后的系统中,这本身就是最真实、最核心的答案。任何试图用世俗的、模糊的“喜欢”来定义他们之间联结的行为,都是对那种独一无二共鸣的降维理解。

  他微微放缓脚步,与袁聆并肩,用只有两人能感知的方式,传递过一个意念:“干扰已排除。”

  袁聆没有回应,但周身频率恢复了绝对的平稳。

  十岁的他们,站在童年的尾巴上,带着各自愈发清晰的能力印记和成长轨迹。前方的路,学业、人际、以及那潜藏在平凡日常下的非凡使命,都将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出更真实的模样。而星辰与深海的联结,在经历了幼年的纯粹、童年的催化后,正向着一个更加复杂、也必然更加坚韧的未来,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