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宁家宅邸的另一端。
李星澜和袁聆的房间门被轻轻推开。这间房经过特殊设计,一半是星澜的数据工作区,光屏悬浮;另一半则更像是袁聆的静修地,舒适且契合她的频率。为了最高效地进行能力共鸣与联合推演,他们很早就经父母同意住在同一房间,但彼此尊重,各有空间。此刻,两人刚结束清晨的例行共鸣练习。
突然,袁聆微微蹙眉,轻轻“咦”了一声。
“聆聆?”星澜立刻注意到她的异样。
袁聆闭上眼,仔细感知着空气中那些常人无法察觉的细微波动,她的脸上浮现出一种混合了惊讶、了然和一丝丝调侃的微妙表情。
“是汐瑶和靖君……”她轻声说,嘴角弯起一个柔和的弧度,“他们的频率……变了。不再是之前那种互相吸引、试探的波动,而是……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共鸣契合度……前所未有,几乎是百分之百。”
星澜闻言,立刻调出他一直在后台运行的、监控着核心团队成员基础生命及能量频率的简化模型。果然,代表李汐瑶和郗靖君的两个光点,此刻在屏幕上几乎重叠成了一个稳定的、明亮的光团,旁边跳动的数据清晰地显示着接近理论极限的共鸣数值。
星澜沉默地看着数据,脸上没什么表情,但耳根却不易察觉地泛起一丝极淡的红晕。他推了推眼镜,语气依旧平稳:“从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在他们的年龄阶段,情感关系发展到更深入的层次,并引发能量频率的深度契合,属于小概率但符合逻辑的事件。”
袁聆睁开眼,走到他身边,看着屏幕上那融合的光团,轻笑出声:“你的数据模型还是这么冷静。不过,这感觉……很温暖,也很坚实。”她顿了顿,侧头看向星澜,眼中带着一丝属于他们这个年纪才会有的、纯粹的好奇,“所以……那就是彻底确认心意后的感觉吗?频率会变得这么……稳定和明亮。”
她的问题很自然,不带任何杂质,只有对未知情感领域的一种探索欲。
星澜对上她的目光,镜片后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似乎也在思考这个超出他当前数据库的问题。他伸手握住袁聆的手,两人的频率自然而然地交织在一起,温和而同步。
“我们的路径不同,但终点一致。”他给出了一个典型的、李星澜式的回答,既回避了直接探讨他尚未亲身体验的领域,又坚定地确认了他们之间的联结。“他们的稳定,对团队而言是好事。尤其是靖君,他需要这样一个‘锚点’。”
正说着,房间外传来了轻快的脚步声和哼歌声,是李汐瑶。
袁聆与星澜对视一眼,默契地停止了话题。当汐瑶脸上带着压不住的明媚笑容,眼神水润润地推门进来,想如同往常一样找哥哥嫂子(她私下早已认定)分享“最新发现”时,袁聆已经笑着迎了上去,非常自然地拉住了她的手。
“汐瑶,今天感觉怎么样?”袁聆的语气带着一如既往的温柔,但那双能洞察频率的眼睛里,多了几分更深的笑意和了然。
汐瑶被问得脸上刚褪下去的红晕又爬了上来,眼神有些闪烁,支吾道:“挺……挺好的呀。嫂子,你怎么这么问?”
袁聆笑而不语,只是轻轻捏了捏她的手,用一种介于朋友和未来家人之间的亲昵语气,低声道:“频率是不会骗人的哦。很好,真的。”
汐瑶的脸瞬间红透,下意识看向哥哥。李星澜只是平静地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目光便重新回到光屏上,仿佛那上面的数据比妹妹身上发生的“重大变化”更吸引人。
然而,在他重新投入工作前,用只有身边袁聆能听到的极低声音说了一句:
“看来,我们需要更新关于‘钥匙’稳定性的参数了。”
袁聆闻言,嘴角的笑意更深,看着眼前羞赧又幸福的汐瑶,心中一片澄明。团队的纽带,正因为这些深刻的情感联结,而变得更加坚韧。
李星澜和袁聆的房间门被轻轻推开。这间房经过特殊设计,一半是星澜的数据工作区,光屏悬浮;另一半则更像是袁聆的静修地,舒适且契合她的频率。为了最高效地进行能力共鸣与联合推演,他们很早就经父母同意住在同一房间,但彼此尊重,各有空间。此刻,两人刚结束清晨的例行共鸣练习。
突然,袁聆微微蹙眉,轻轻“咦”了一声。
“聆聆?”星澜立刻注意到她的异样。
袁聆闭上眼,仔细感知着空气中那些常人无法察觉的细微波动,她的脸上浮现出一种混合了惊讶、了然和一丝丝调侃的微妙表情。
“是汐瑶和靖君……”她轻声说,嘴角弯起一个柔和的弧度,“他们的频率……变了。不再是之前那种互相吸引、试探的波动,而是……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共鸣契合度……前所未有,几乎是百分之百。”
星澜闻言,立刻调出他一直在后台运行的、监控着核心团队成员基础生命及能量频率的简化模型。果然,代表李汐瑶和郗靖君的两个光点,此刻在屏幕上几乎重叠成了一个稳定的、明亮的光团,旁边跳动的数据清晰地显示着接近理论极限的共鸣数值。
星澜沉默地看着数据,脸上没什么表情,但耳根却不易察觉地泛起一丝极淡的红晕。他推了推眼镜,语气依旧平稳:“从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在他们的年龄阶段,情感关系发展到更深入的层次,并引发能量频率的深度契合,属于小概率但符合逻辑的事件。”
袁聆睁开眼,走到他身边,看着屏幕上那融合的光团,轻笑出声:“你的数据模型还是这么冷静。不过,这感觉……很温暖,也很坚实。”她顿了顿,侧头看向星澜,眼中带着一丝属于他们这个年纪才会有的、纯粹的好奇,“所以……那就是彻底确认心意后的感觉吗?频率会变得这么……稳定和明亮。”
她的问题很自然,不带任何杂质,只有对未知情感领域的一种探索欲。
星澜对上她的目光,镜片后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似乎也在思考这个超出他当前数据库的问题。他伸手握住袁聆的手,两人的频率自然而然地交织在一起,温和而同步。
“我们的路径不同,但终点一致。”他给出了一个典型的、李星澜式的回答,既回避了直接探讨他尚未亲身体验的领域,又坚定地确认了他们之间的联结。“他们的稳定,对团队而言是好事。尤其是靖君,他需要这样一个‘锚点’。”
正说着,房间外传来了轻快的脚步声和哼歌声,是李汐瑶。
袁聆与星澜对视一眼,默契地停止了话题。当汐瑶脸上带着压不住的明媚笑容,眼神水润润地推门进来,想如同往常一样找哥哥嫂子(她私下早已认定)分享“最新发现”时,袁聆已经笑着迎了上去,非常自然地拉住了她的手。
“汐瑶,今天感觉怎么样?”袁聆的语气带着一如既往的温柔,但那双能洞察频率的眼睛里,多了几分更深的笑意和了然。
汐瑶被问得脸上刚褪下去的红晕又爬了上来,眼神有些闪烁,支吾道:“挺……挺好的呀。嫂子,你怎么这么问?”
袁聆笑而不语,只是轻轻捏了捏她的手,用一种介于朋友和未来家人之间的亲昵语气,低声道:“频率是不会骗人的哦。很好,真的。”
汐瑶的脸瞬间红透,下意识看向哥哥。李星澜只是平静地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目光便重新回到光屏上,仿佛那上面的数据比妹妹身上发生的“重大变化”更吸引人。
然而,在他重新投入工作前,用只有身边袁聆能听到的极低声音说了一句:
“看来,我们需要更新关于‘钥匙’稳定性的参数了。”
袁聆闻言,嘴角的笑意更深,看着眼前羞赧又幸福的汐瑶,心中一片澄明。团队的纽带,正因为这些深刻的情感联结,而变得更加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