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砚焦头烂额、濒临崩溃之际,文判官金媪婆婆和土地公齐勋民及时出现了。
“城隍大人,”金媪婆婆依旧慈眉善目,声音温和,“聆听万民诉求,乃城隍本分。然,并非所有祈愿都需回应,更非所有祈愿都该回应。神道有神道的规矩,人间亦有人间的因果。”
齐勋民也佝偻着身子,指点道:“大人,您试着静心凝神,不要抗拒这些声音,而是去‘看’它们。”
王砚依言,强忍着不适,尝试在识海中“观察”那些纷乱的声音。渐渐地,他看到了奇异的景象:
淡白色的愿力:纯净、柔和,如同晨曦薄雾。大多是发自善心、为他人祈福,或是自身努力后对好运的期盼,如学子求考运。数量不多,但让人感觉温暖舒适。
淡红色的愿力:带着一丝急迫和担忧。多是家中突发急病、遭遇意外、寻人寻物等事态紧急、关乎性命的祈求。这种愿力比较显眼,带着一种揪心的力量。
灰色的愿力:浑浊、粘稠,带着贪婪、嫉妒或恶意的气息。比如求横财、诅咒他人、希望竞争对手倒霉等等。这种愿力最多,也最令人烦躁厌恶。
黑色的愿力:极少出现,但极其阴冷沉重,充满了极致的怨恨和诅咒。王砚只是稍微感知到一丝,就觉得神魂刺痛,连忙避开。
“看到了吗?”金媪婆婆微笑道,“淡白之愿,心诚则灵,可稍加福泽庇佑,助其善念得报。淡红之愿,事态紧急,需酌情出手相助,救人性命于水火。灰色之愿,多为贪嗔痴念,沾染过多反损神道清名,可置之不理,或稍加警示。至于黑色......乃怨毒之念,避之则吉,自有其因果报应。”
齐勋民补充道:“大人只需重点关注那些淡红色的紧急祈愿,以及偶尔回应几桩纯净的淡白之愿,维持神道威严与慈悲即可。其余......皆是人间烟火,自有其运转之道。”
王砚恍然大悟,听前辈一席点拨,如同拨云见日。
他立刻调整策略,不再试图回应所有声音,而是集中精力筛选那些代表“紧急”和“善念”的淡红、淡白愿力。
于是这三天,成了王砚这位“代理城隍”飞速成长的实践课。
他处理了不少事:
比如显化一丝神念,安抚了城中一个因母亲重病而惊慌失措、彻夜祈祷的孩童,并“巧合”地让一位擅长此症的名医路过了他家门口,实则是王砚用神道之力稍加引导。
又比如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以城隍金身虚影显化片刻,惊走了一伙正欲潜入富户行窃的毛贼。
还有帮一位经常在城隍庙门口施粥的老婆婆,“托梦”告诉她丢失的、装着给孙子买药钱的荷包掉在了灶台缝隙里。
宁京城西,一条名为“青石巷”的老街深处,弥漫着岁月沉淀的木香与烟火气。
这里聚集着许多老手艺人。
这一日,一道纯净执着的淡白色愿力,如同风中残烛,断断续续地飘入城隍庙,萦绕在王砚心头。
祈愿者:老木匠,鲁三。
祈愿内容:此生每年供奉香火,从未祈求过什么,求城隍爷这次开恩,让他能在闭眼之前,完成亡妻生前最想要的那支“凤栖梧桐”木簪。
这道愿力虽弱,却带着一种穿透岁月的思念与遗憾。
王砚在感应到这愿力的纯粹与执念后,也仅仅是看了一眼鲁木匠的为人生平,便立刻决定亲自去看看。
他还叫上了叶洛、周沐清、裴淮,并特意邀请文判官金媪婆婆同行。
“金媪前辈,此愿力虽弱,但其中蕴含的情意却重如千钧。鲁三其人更是在木匠道路上执着一生,从未有过歪道邪念。晚辈想请您一同前往,或许能更真切地理解这位老人的心愿。”王砚恭敬道。
金媪婆婆慈祥地点点头:“老身也感受到了那份思念。既然城隍大人想去,那便走吧,去看看这位痴心的鲁老匠。”
五人来到青石巷。
鲁三的木匠铺很小,门脸老旧,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料、工具和半成品。
一位头发花白、身形佝偻、双手布满老茧和刻痕的老人,正坐在昏暗的窗边,对着一块上好的紫檀木发呆。
他面前摊开的是一张泛黄的、画工精细的图纸,上面绘着一支造型极其繁复精美的木簪:簪身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羽翼层叠分明,凤尾如流云般舒展,下方则是一棵枝繁叶茂、根须虬结的梧桐树。
图纸旁,还放着一支只完成了一半、雕刻着粗糙梧桐树干和几片叶子的木簪雏形。
鲁三鲁老匠的眼神早已浑浊,带着深深的疲惫和绝望。
他屡次尝试着拿起刻刀,手却抖得厉害,刻刀几次从粗糙的梧桐木上滑落,留下深浅不一的划痕。
他最终还是颓然地放下刀,浑浊的老泪无声滑落,滴在那半成品簪子上。
“老人家,打扰了。”王砚上前一步,温声开口。
鲁三茫然地抬起头,做了一辈子木匠的他,一眼就看出眼前这一行陌生客人气质不俗,但眼中依旧毫无波澜,只有一片死寂的灰暗。
“几位......要打家具?老朽......老朽行将就木,怕是做不动喽,咳咳!还请几位等些时日,我那不孝的徒弟就可以从马村做工回来......”
周沐清立刻快步上去,抚摸起老匠的后背,一边帮他顺气,一边渡了些温和的灵气到老匠的经脉中。
“老人家,我们不是来打家具的。”叶洛走上前,目光落在那张图纸和半成品簪子上,“这支‘凤栖梧桐’簪......真美。是给您妻子的吗?”
提到妻子,鲁三死寂的眼神里才泛起一丝微弱的亮光。
他颤抖着手,浑浑噩噩的想也不想这几人怎么知道这件事情,而是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图纸,深情又专注,声音沙哑哽咽:“是......是给我家老婆子的......她年轻时,是城里绣坊手艺最好的绣娘......最
“城隍大人,”金媪婆婆依旧慈眉善目,声音温和,“聆听万民诉求,乃城隍本分。然,并非所有祈愿都需回应,更非所有祈愿都该回应。神道有神道的规矩,人间亦有人间的因果。”
齐勋民也佝偻着身子,指点道:“大人,您试着静心凝神,不要抗拒这些声音,而是去‘看’它们。”
王砚依言,强忍着不适,尝试在识海中“观察”那些纷乱的声音。渐渐地,他看到了奇异的景象:
淡白色的愿力:纯净、柔和,如同晨曦薄雾。大多是发自善心、为他人祈福,或是自身努力后对好运的期盼,如学子求考运。数量不多,但让人感觉温暖舒适。
淡红色的愿力:带着一丝急迫和担忧。多是家中突发急病、遭遇意外、寻人寻物等事态紧急、关乎性命的祈求。这种愿力比较显眼,带着一种揪心的力量。
灰色的愿力:浑浊、粘稠,带着贪婪、嫉妒或恶意的气息。比如求横财、诅咒他人、希望竞争对手倒霉等等。这种愿力最多,也最令人烦躁厌恶。
黑色的愿力:极少出现,但极其阴冷沉重,充满了极致的怨恨和诅咒。王砚只是稍微感知到一丝,就觉得神魂刺痛,连忙避开。
“看到了吗?”金媪婆婆微笑道,“淡白之愿,心诚则灵,可稍加福泽庇佑,助其善念得报。淡红之愿,事态紧急,需酌情出手相助,救人性命于水火。灰色之愿,多为贪嗔痴念,沾染过多反损神道清名,可置之不理,或稍加警示。至于黑色......乃怨毒之念,避之则吉,自有其因果报应。”
齐勋民补充道:“大人只需重点关注那些淡红色的紧急祈愿,以及偶尔回应几桩纯净的淡白之愿,维持神道威严与慈悲即可。其余......皆是人间烟火,自有其运转之道。”
王砚恍然大悟,听前辈一席点拨,如同拨云见日。
他立刻调整策略,不再试图回应所有声音,而是集中精力筛选那些代表“紧急”和“善念”的淡红、淡白愿力。
于是这三天,成了王砚这位“代理城隍”飞速成长的实践课。
他处理了不少事:
比如显化一丝神念,安抚了城中一个因母亲重病而惊慌失措、彻夜祈祷的孩童,并“巧合”地让一位擅长此症的名医路过了他家门口,实则是王砚用神道之力稍加引导。
又比如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以城隍金身虚影显化片刻,惊走了一伙正欲潜入富户行窃的毛贼。
还有帮一位经常在城隍庙门口施粥的老婆婆,“托梦”告诉她丢失的、装着给孙子买药钱的荷包掉在了灶台缝隙里。
宁京城西,一条名为“青石巷”的老街深处,弥漫着岁月沉淀的木香与烟火气。
这里聚集着许多老手艺人。
这一日,一道纯净执着的淡白色愿力,如同风中残烛,断断续续地飘入城隍庙,萦绕在王砚心头。
祈愿者:老木匠,鲁三。
祈愿内容:此生每年供奉香火,从未祈求过什么,求城隍爷这次开恩,让他能在闭眼之前,完成亡妻生前最想要的那支“凤栖梧桐”木簪。
这道愿力虽弱,却带着一种穿透岁月的思念与遗憾。
王砚在感应到这愿力的纯粹与执念后,也仅仅是看了一眼鲁木匠的为人生平,便立刻决定亲自去看看。
他还叫上了叶洛、周沐清、裴淮,并特意邀请文判官金媪婆婆同行。
“金媪前辈,此愿力虽弱,但其中蕴含的情意却重如千钧。鲁三其人更是在木匠道路上执着一生,从未有过歪道邪念。晚辈想请您一同前往,或许能更真切地理解这位老人的心愿。”王砚恭敬道。
金媪婆婆慈祥地点点头:“老身也感受到了那份思念。既然城隍大人想去,那便走吧,去看看这位痴心的鲁老匠。”
五人来到青石巷。
鲁三的木匠铺很小,门脸老旧,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料、工具和半成品。
一位头发花白、身形佝偻、双手布满老茧和刻痕的老人,正坐在昏暗的窗边,对着一块上好的紫檀木发呆。
他面前摊开的是一张泛黄的、画工精细的图纸,上面绘着一支造型极其繁复精美的木簪:簪身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羽翼层叠分明,凤尾如流云般舒展,下方则是一棵枝繁叶茂、根须虬结的梧桐树。
图纸旁,还放着一支只完成了一半、雕刻着粗糙梧桐树干和几片叶子的木簪雏形。
鲁三鲁老匠的眼神早已浑浊,带着深深的疲惫和绝望。
他屡次尝试着拿起刻刀,手却抖得厉害,刻刀几次从粗糙的梧桐木上滑落,留下深浅不一的划痕。
他最终还是颓然地放下刀,浑浊的老泪无声滑落,滴在那半成品簪子上。
“老人家,打扰了。”王砚上前一步,温声开口。
鲁三茫然地抬起头,做了一辈子木匠的他,一眼就看出眼前这一行陌生客人气质不俗,但眼中依旧毫无波澜,只有一片死寂的灰暗。
“几位......要打家具?老朽......老朽行将就木,怕是做不动喽,咳咳!还请几位等些时日,我那不孝的徒弟就可以从马村做工回来......”
周沐清立刻快步上去,抚摸起老匠的后背,一边帮他顺气,一边渡了些温和的灵气到老匠的经脉中。
“老人家,我们不是来打家具的。”叶洛走上前,目光落在那张图纸和半成品簪子上,“这支‘凤栖梧桐’簪......真美。是给您妻子的吗?”
提到妻子,鲁三死寂的眼神里才泛起一丝微弱的亮光。
他颤抖着手,浑浑噩噩的想也不想这几人怎么知道这件事情,而是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图纸,深情又专注,声音沙哑哽咽:“是......是给我家老婆子的......她年轻时,是城里绣坊手艺最好的绣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