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盛京,多尔衮的亲王府邸内,气氛压抑得近乎凝固。鎏金铜炉里的檀香燃尽了大半,烟气却驱散不了殿中弥漫的暴怒。一名浑身颤抖的传令兵匍匐在地,双手高举着那份来自幽燕的急报,额头死死贴着冰冷的金砖地面,连大气都不敢喘。
“废物!一群废物!”多尔衮猛地将手中的奏折摔在案上,和田玉镇纸被震得跳起,重重砸在金砖上发出刺耳的声响。他身着绣着五爪金龙的暗纹朝服,原本白皙的面容因暴怒而涨得通红,狭长的丹凤眼死死盯着那名传令兵,眼中的杀意几乎要将人吞噬,“二十万大军守不住一座遵化,李国翰被俘,三万援军全军覆没,现在倒好,连蒙古科尔沁部都投靠了吴三桂!你们是眼睁睁看着他在幽燕站稳脚跟,还要把刀递到他手里吗?”
殿内两侧侍立的八旗将领尽数躬身,头颅垂得更低。他们跟随多尔衮南征北战多年,从未见过这位摄政王如此失态。遵化失守已是重创,蒙古部落倒戈更是釜底抽薪——清军之所以能纵横北方,很大程度上依赖蒙古仆从军的骑兵力量,如今慕容雪率科尔沁铁骑归附吴三桂,无异于给吴军添了一把最锋利的刀。
“王爷息怒。”镶黄旗都统鳌拜硬着头皮上前一步,声如洪钟却难掩底气不足,“吴三桂麾下确有能人,沈落雁善用计谋,穆青岚骁勇善战,如今又添了蒙古骑兵,实非李国翰之流所能匹敌。不如暂缓南下,待我等整肃军队,再图收复幽燕不迟。”
“暂缓?”多尔衮冷笑一声,一脚踹翻面前的案几,笔墨纸砚散落一地,“吴三桂据守山海关,拿下永平、遵化,已是打通了进军京津的门户!今日放任他壮大,明日他便会挥师关外,直逼盛京!此消彼长,容不得我们暂缓!”
他走到殿中,目光扫过众将,语气渐渐恢复了冰冷的威严:“传我命令,即刻调集八旗精锐十万,蒙古仆从军十万,共计二十万大军,三日后在盛京城外集结。本王将亲率大军南下,务必将吴三桂及其党羽斩尽杀绝,收复幽燕,以绝后患!”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传檄四方,就说吴三桂叛逆降明,勾结蒙古部落残害同胞,本王兴师问罪,只为‘收复幽燕、剿灭叛逆’,凡归顺者既往不咎,顽抗者格杀勿论!”
“遵旨!”众将领齐声领命,躬身退出殿外,脚步匆匆地去传达命令。一时间,盛京城内号角齐鸣,马蹄声、兵器碰撞声、士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迅速展开。
与此同时,遵化城内的吴军帅府中,一场紧急军事会议正在进行。苏凝香身着劲装,手持一份刚破译的密信,面色凝重地站在议事堂中央:“将军,红袖阁潜伏在盛京的情报人员传来急报,多尔衮已震怒,调集二十万大军,三日后便会南下,目标直指遵化。”
议事堂内顿时一片寂静。吴军经过收复幽燕的苦战,兵力已不足八万,即便加上慕容雪的三万蒙古铁骑,总兵力也不过十一万,与清军的二十万大军相比,差距悬殊。将领们脸上纷纷露出凝重之色,不少人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兵器。
吴三桂端坐主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神色平静却目光锐利:“诸位不必惊慌,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多尔衮虽来势汹汹,但我军占据地利,又有幽燕百姓支持,未必没有一战之力。沈先生,你怎么看?”
沈落雁起身,走到悬挂在墙上的地图前,手中木杖指向遵化与盛京之间的区域:“将军所言极是。清军兵力是我军三倍,且皆是精锐,若正面硬拼,我军必败无疑。但清军长途奔袭,粮草补给线漫长,这是他们的致命弱点。因此,我建议采用‘坚壁清野 游击战’的战术,以拖延消耗为主,避其锋芒,击其惰归。”
她顿了顿,木杖在地图上圈出三座小城:“这三座城池位于遵化、永平外围,城防薄弱,粮草储备不足,难以长期坚守。不如主动放弃,将城中百姓、粮草尽数转移至遵化、永平两座核心据点。同时,焚毁城外的农田作物,拆除道路桥梁,不给清军留下任何可利用的补给物资。”
“如此一来,清军抵达遵化后,将面临粮草短缺的困境。”沈落雁继续分析,“届时,我军依托坚固城防坚守不出,再派精锐骑兵袭扰其后方粮道,待清军士气低落、疲惫不堪时,再寻机决战,方能以少胜多。”
众将领纷纷点头,沈落雁的计策切中要害,是当前最稳妥的应对之策。慕容雪当即起身,抱拳朗声道:“将军,沈先生的计策甚妙!我蒙古铁骑最善奔袭袭扰,愿与穆将军的骑兵部队合兵一处,潜伏在清军南下必经之路的山林中,伺机打击其粮道,绝不让清军的粮草顺利运往前线!”
穆青岚也站起身,目光灼灼:“末将愿与慕容统领并肩作战!我麾下骑兵久经沙场,配合蒙古铁骑的奔袭战术,定能给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吴三桂看着两人斗志昂扬的模样,心中大安,当即拍板:“好!就依沈先生之计!穆青岚、慕容雪,你二人各率本部骑兵,共计一万五千人,即刻出发,隐蔽潜伏在喜峰口至遵化的山林中,务必摸清清军粮道动向,伺机袭扰,切记不可恋战,以牵制消耗为首要目标。”
“末将领命!”两人齐声领命,转身大步流星地退出议事堂,去调集军队。
“叶轻眉!”吴三桂又喊道。
“在!”叶轻眉起身应道。
“你立刻组织人手,负责转移外围三座小城的百姓与粮草,务必在三日内完成转移,不得遗漏一人一物。同时,加固遵化、永平的城防,储备足够的滚石、火油、箭矢等防御物资,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请将军放心,属下即刻去办!”叶轻眉躬身领命,快步退出。
“苏凝香!”
“属下在!”
“你继续加强情报侦查,密切关注清军动向,尤其是其粮道的部署与运输时间,务必及时传递情报,为前线作战提供支持。”
“属下明白!”苏凝香点头应道。
吴三桂站起身,目光扫过堂内剩余的将领,语气坚定:“诸位,多尔衮大军压境,这是我军收复幽燕后面临的最大考验。遵化是幽燕的门户,一旦失守,我军将陷入被动。但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坚守待变,必能挫败清军的攻势,守住我们来之不易的根据地!”
“誓死追随将军,坚守遵化!”众将领齐声高呼,声音震耳欲聋,满是决绝的斗志。
命令下达后,遵化、永平两地立刻陷入了紧张的备战之中。叶轻眉的商队与地方官吏紧密配合,组织民夫、士兵转运粮草物资,百姓们也纷纷主动参与,扶老携幼,赶着牲畜,向核心据点转移。城外,士兵们挥舞着锄头、铁锹,将成熟的庄稼尽数收割,来不及收割的便就地焚毁,道路桥梁被一一拆除,曾经繁华的乡村田野,瞬间变得一片荒芜。
穆青岚与慕容雪率领的一万五千骑兵,则沿着山间小路悄然行进。蒙古铁骑擅长在草原戈壁奔袭,如今进入山林,虽有些许不适,但在慕容雪的指挥下,很快便适应了山林地形。他们昼伏夜出,避开沿途的清军哨探,最终在喜峰口附近的深山密林中隐蔽下来,派出哨探四处侦查,静静等待着清军大军的到来。
三日后,盛京城外,二十万清军大军集结完毕。多尔衮身着铠甲,腰悬宝剑,骑在一匹神骏的乌骓马上,目光如炬地望着麾下密密麻麻的军队。号角声中,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旗帜遮天蔽日,马蹄声震彻大地,掀起的尘土弥漫数十里,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幽燕大地,风云再起。一场关乎双方生死存亡的大战,即将在遵化城下拉开序幕。
“废物!一群废物!”多尔衮猛地将手中的奏折摔在案上,和田玉镇纸被震得跳起,重重砸在金砖上发出刺耳的声响。他身着绣着五爪金龙的暗纹朝服,原本白皙的面容因暴怒而涨得通红,狭长的丹凤眼死死盯着那名传令兵,眼中的杀意几乎要将人吞噬,“二十万大军守不住一座遵化,李国翰被俘,三万援军全军覆没,现在倒好,连蒙古科尔沁部都投靠了吴三桂!你们是眼睁睁看着他在幽燕站稳脚跟,还要把刀递到他手里吗?”
殿内两侧侍立的八旗将领尽数躬身,头颅垂得更低。他们跟随多尔衮南征北战多年,从未见过这位摄政王如此失态。遵化失守已是重创,蒙古部落倒戈更是釜底抽薪——清军之所以能纵横北方,很大程度上依赖蒙古仆从军的骑兵力量,如今慕容雪率科尔沁铁骑归附吴三桂,无异于给吴军添了一把最锋利的刀。
“王爷息怒。”镶黄旗都统鳌拜硬着头皮上前一步,声如洪钟却难掩底气不足,“吴三桂麾下确有能人,沈落雁善用计谋,穆青岚骁勇善战,如今又添了蒙古骑兵,实非李国翰之流所能匹敌。不如暂缓南下,待我等整肃军队,再图收复幽燕不迟。”
“暂缓?”多尔衮冷笑一声,一脚踹翻面前的案几,笔墨纸砚散落一地,“吴三桂据守山海关,拿下永平、遵化,已是打通了进军京津的门户!今日放任他壮大,明日他便会挥师关外,直逼盛京!此消彼长,容不得我们暂缓!”
他走到殿中,目光扫过众将,语气渐渐恢复了冰冷的威严:“传我命令,即刻调集八旗精锐十万,蒙古仆从军十万,共计二十万大军,三日后在盛京城外集结。本王将亲率大军南下,务必将吴三桂及其党羽斩尽杀绝,收复幽燕,以绝后患!”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传檄四方,就说吴三桂叛逆降明,勾结蒙古部落残害同胞,本王兴师问罪,只为‘收复幽燕、剿灭叛逆’,凡归顺者既往不咎,顽抗者格杀勿论!”
“遵旨!”众将领齐声领命,躬身退出殿外,脚步匆匆地去传达命令。一时间,盛京城内号角齐鸣,马蹄声、兵器碰撞声、士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迅速展开。
与此同时,遵化城内的吴军帅府中,一场紧急军事会议正在进行。苏凝香身着劲装,手持一份刚破译的密信,面色凝重地站在议事堂中央:“将军,红袖阁潜伏在盛京的情报人员传来急报,多尔衮已震怒,调集二十万大军,三日后便会南下,目标直指遵化。”
议事堂内顿时一片寂静。吴军经过收复幽燕的苦战,兵力已不足八万,即便加上慕容雪的三万蒙古铁骑,总兵力也不过十一万,与清军的二十万大军相比,差距悬殊。将领们脸上纷纷露出凝重之色,不少人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兵器。
吴三桂端坐主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神色平静却目光锐利:“诸位不必惊慌,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多尔衮虽来势汹汹,但我军占据地利,又有幽燕百姓支持,未必没有一战之力。沈先生,你怎么看?”
沈落雁起身,走到悬挂在墙上的地图前,手中木杖指向遵化与盛京之间的区域:“将军所言极是。清军兵力是我军三倍,且皆是精锐,若正面硬拼,我军必败无疑。但清军长途奔袭,粮草补给线漫长,这是他们的致命弱点。因此,我建议采用‘坚壁清野 游击战’的战术,以拖延消耗为主,避其锋芒,击其惰归。”
她顿了顿,木杖在地图上圈出三座小城:“这三座城池位于遵化、永平外围,城防薄弱,粮草储备不足,难以长期坚守。不如主动放弃,将城中百姓、粮草尽数转移至遵化、永平两座核心据点。同时,焚毁城外的农田作物,拆除道路桥梁,不给清军留下任何可利用的补给物资。”
“如此一来,清军抵达遵化后,将面临粮草短缺的困境。”沈落雁继续分析,“届时,我军依托坚固城防坚守不出,再派精锐骑兵袭扰其后方粮道,待清军士气低落、疲惫不堪时,再寻机决战,方能以少胜多。”
众将领纷纷点头,沈落雁的计策切中要害,是当前最稳妥的应对之策。慕容雪当即起身,抱拳朗声道:“将军,沈先生的计策甚妙!我蒙古铁骑最善奔袭袭扰,愿与穆将军的骑兵部队合兵一处,潜伏在清军南下必经之路的山林中,伺机打击其粮道,绝不让清军的粮草顺利运往前线!”
穆青岚也站起身,目光灼灼:“末将愿与慕容统领并肩作战!我麾下骑兵久经沙场,配合蒙古铁骑的奔袭战术,定能给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吴三桂看着两人斗志昂扬的模样,心中大安,当即拍板:“好!就依沈先生之计!穆青岚、慕容雪,你二人各率本部骑兵,共计一万五千人,即刻出发,隐蔽潜伏在喜峰口至遵化的山林中,务必摸清清军粮道动向,伺机袭扰,切记不可恋战,以牵制消耗为首要目标。”
“末将领命!”两人齐声领命,转身大步流星地退出议事堂,去调集军队。
“叶轻眉!”吴三桂又喊道。
“在!”叶轻眉起身应道。
“你立刻组织人手,负责转移外围三座小城的百姓与粮草,务必在三日内完成转移,不得遗漏一人一物。同时,加固遵化、永平的城防,储备足够的滚石、火油、箭矢等防御物资,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请将军放心,属下即刻去办!”叶轻眉躬身领命,快步退出。
“苏凝香!”
“属下在!”
“你继续加强情报侦查,密切关注清军动向,尤其是其粮道的部署与运输时间,务必及时传递情报,为前线作战提供支持。”
“属下明白!”苏凝香点头应道。
吴三桂站起身,目光扫过堂内剩余的将领,语气坚定:“诸位,多尔衮大军压境,这是我军收复幽燕后面临的最大考验。遵化是幽燕的门户,一旦失守,我军将陷入被动。但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坚守待变,必能挫败清军的攻势,守住我们来之不易的根据地!”
“誓死追随将军,坚守遵化!”众将领齐声高呼,声音震耳欲聋,满是决绝的斗志。
命令下达后,遵化、永平两地立刻陷入了紧张的备战之中。叶轻眉的商队与地方官吏紧密配合,组织民夫、士兵转运粮草物资,百姓们也纷纷主动参与,扶老携幼,赶着牲畜,向核心据点转移。城外,士兵们挥舞着锄头、铁锹,将成熟的庄稼尽数收割,来不及收割的便就地焚毁,道路桥梁被一一拆除,曾经繁华的乡村田野,瞬间变得一片荒芜。
穆青岚与慕容雪率领的一万五千骑兵,则沿着山间小路悄然行进。蒙古铁骑擅长在草原戈壁奔袭,如今进入山林,虽有些许不适,但在慕容雪的指挥下,很快便适应了山林地形。他们昼伏夜出,避开沿途的清军哨探,最终在喜峰口附近的深山密林中隐蔽下来,派出哨探四处侦查,静静等待着清军大军的到来。
三日后,盛京城外,二十万清军大军集结完毕。多尔衮身着铠甲,腰悬宝剑,骑在一匹神骏的乌骓马上,目光如炬地望着麾下密密麻麻的军队。号角声中,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旗帜遮天蔽日,马蹄声震彻大地,掀起的尘土弥漫数十里,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幽燕大地,风云再起。一场关乎双方生死存亡的大战,即将在遵化城下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