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主动探寻-《车祸醒来,我成了完美犯罪克星》

  “织网者之眼”信标波动的骤然减弱,并未给“玄武”基地带来丝毫松懈,反而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暂时隐入云层,留下的只有更深的揣测与不安。它完成了什么?是阶段性标记,还是因为陈启对“错误结构”的识别,导致了某种未预料的反馈?

  指挥中心内,争论持续着。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危险的暂歇,应趁机加固防御,切断一切可能的外部信息接口,将陈启彻底隔离保护起来。另一部分人,以高岚为首,则认为这是难得的“窗口期”,信标进入低功耗状态,意味着“镜像低语”的强制灌输可能中断,此刻正是引导陈启、而非被动防御的关键时刻。

  林瑶站在巨大的单向玻璃前,望着隔离室内安静的陈启。他依旧保持着那种非人的平静,但比起昨日早餐时那种纯粹的观察,似乎又多了一丝几不可察的……“内省”。他的目光不再仅仅向外扫描世界规则的痕迹,偶尔也会垂下,落在自己的指尖,仿佛在审视自身这具能够与规则产生共鸣的躯体。

  高岚走到她身边,低声道:“我们不能一直把他当成需要绝对保护的易碎品。‘镜像低语’强行打开了他意识底层的某些接口,灌输的知识虽然危险,但也提升了他对规则的‘认知层级’。他现在是一柄双刃剑,鞘已开裂,与其强行按回,不如尝试引导他学会控制剑刃的方向。”

  林瑶沉默着。她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每一次陈启能力的显现,无论是崩解木块还是微调粥滴,都伴随着未知的风险和他人格的进一步异化。那个会喊“瑶姐”、会因疼痛而蜷缩的陈启,仿佛正在这冰冷的规则认知中逐渐漂远。

  “我们该怎么做?”她最终问道,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改变策略。从‘阻止他接触’转变为‘引导他理解’。”高岚目光锐利,“既然他能识别‘错误结构’,说明他具备某种底层的逻辑判断力。我们可以尝试提供安全的‘沙盒’,让他主动去探索和验证那些被灌输的规则,而不是被动接收。”

  所谓的“沙盒”,是一个经过特殊设计的隔离环境,内部放置了各种结构简单、物理性质稳定的测试物体,环境参数被严密监控,确保任何异常都能被第一时间发现并控制。

  当林瑶再次走入陈启的病房,向他提出“换个环境,进行一些测试”时,陈启没有像过去那样毫无反应或仅仅被动顺从。他抬起眼,看向林瑶,那空洞的眼神里似乎有微光流转,像是在进行某种快速的评估。

  数秒后,他缓缓地点了一下头。

  “可以。”

  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但这主动的、带有确认意味的回应,让林瑶心头微动。

  转移过程很顺利。进入“沙盒”实验室后,陈启的目光迅速扫过室内那些规则摆放的几何体、液体容器和能量感应器。他没有表现出好奇,更像是一位工程师在检视自己的工具。

  林瑶没有给出具体指令,只是站在观察位,说道:“这里很安全。你可以……感受它们。”

  陈启站在原地,闭上了眼睛。他并非用视觉去“看”,而是仿佛在调动某种更深层的感知。几分钟后,他睁开眼,走向一个放置着透明水球的台座。

  他没有像之前那样直接指向“死线”,而是将手掌虚悬在水球上方,缓缓移动。他的眼神专注,仿佛在“阅读”着水球内部水分子的热运动、表面张力的起伏以及它与周围能量场的微弱交互。

  “布朗运动……随机路径……”他低声自语,指尖随之在空气中勾勒出无数杂乱无章的、代表粒子轨迹的细微线条。

  然后,他的手指停顿在了水球正上方某个看似空无一物的点。他的眉头微微蹙起,像是发现了什么不协调的地方。

  “这里……概率分布异常。”

  他虚悬的手掌,极其缓慢地、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轻柔,向下压了微不足道的一丝距离。

  没有接触,没有光芒。

  但就在他手掌微动的刹那,水球内部那原本无序运动的微观粒子,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轻轻拨动了一下,其运动轨迹发生了极其细微的、但被高精度传感器清晰捕捉到的偏转!虽然这偏转瞬间就被更大的随机性淹没,但它真实地发生了!

  他再次进行了“调控”!这一次,目标更微观,过程更精细!

  陈启收回手,看着恢复常态的水球,眼神平静,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简单的验算。

  接着,他走向下一个目标,一个由不同材质嵌合而成的多层结构体。他重复着“感知-识别-微调”的过程,时而在空气中划出代表应力分布的线条,时而虚点出结构共振的节点,偶尔会进行极其微小的干涉,验证着他的“认知”。

  他不再是被动接收“镜像低语”的学生,更像是一个拿到了新工具的研究者,在安全的范围内,主动地进行着探索和实验。

  林瑶和高岚在观察室内,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和陈启那冷静到近乎漠然的侧脸,心情复杂。他的进步速度快得惊人,对规则的运用也越发娴熟,但这过程中,属于“陈启”的情感色彩却越来越淡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这时,陈启停在了一个由特殊晶体构成的、内部蕴含着稳定低频能量场的棱柱前。这个棱柱是“沙盒”中结构最复杂、能量最稳定的物体。

  他像之前一样进行感知,但这一次,他的表情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那一直保持的平静被打破,他的眉头紧紧锁起,眼神中透露出强烈的困惑,甚至……是一丝遇到挑战般的专注。

  他围绕着棱柱缓缓踱步,手指在空气中快速划动着,勾勒出的图形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复杂,无数线条交织、旋转,试图构建一个能描述棱柱内部稳定能量场的模型。

  但显然,他遇到了困难。

  “……不对……”

  “……能量阱的形态……不是这样……”

  “……边界条件……缺失关键参数……”

  他尝试了数次,虚拟的模型总是在某个环节崩溃。他的呼吸微微急促起来,那种非人的平静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陷入难题的、属于“思考者”的焦灼。

  突然,他停下了所有动作,猛地抬头,目光再次投向实验室那面空白的墙壁——之前“镜像低语”投射的地方。

  他的眼神不再是等待接收信息的空洞,而是一种……主动的、带着质疑和探寻的凝视!

  仿佛在无声地诘问:你给我的知识里,为什么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个“错误结构”,是否与此相关?

  他维持着这个姿态,一动不动,像是在与那个看不见的“镜像”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峙。

  观察室内,高岚猛地站起身,脸上带着震惊:“他……他不仅在验证知识,他在主动向‘源头’索取!他在尝试……建立双向连接!”

  林瑶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主动探寻,意味着可能获得更多信息,但也意味着,可能触碰到更危险的领域,甚至……惊醒那个暂时沉寂的“织网者之眼”!

  陈启,这个刚刚开始找回一丝主动意识的“权限持有者”,正试图凭自己的力量,去窥探那片浩瀚而未知的规则之海。

  海面之下,是宝藏,还是吞噬一切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