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短暂如鬼魅的电子“敲门”事件,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虽已散去,却彻底改变了湖底的光景。病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带着一种被无形之手扼住喉咙的窒息感。
高岚第一时间切断了那台平板电脑的所有网络连接,并将其封存为证物。李静在指挥中心紧急加固了整个市局内部网络的安全壁垒,并启用了备用的物理隔离系统,如同应对一场最高级别的网络攻击。王刚则加强了医院,尤其是陈启所在楼层的安保等级,所有进出人员需经过双重核查,气氛肃杀得如同战时指挥部。
陈启躺在病床上,右眼望着雪白的天花板,内心却远不如表面平静。左眼那被冰针刺穿的短暂痛感早已消失,重新沉入麻木的深渊。但这一次,那麻木之中,似乎混入了一丝别的东西——一种极细微的、持续的低频嗡鸣。
这嗡鸣并非来自外界,更像是从他左眼内部,从那被能量风暴摧残过的神经废墟中自行产生。它不像之前的共鸣感那样与远方相连,也不像痛觉雷达那样指向明确,它更像是一种……系统受损后自激产生的噪音,或者说,是感知器官被强行破坏后,以一种扭曲方式进行的自我修复尝试?
他无法确定。这感觉太微弱,太陌生,混杂在左眼空洞的麻木和身体深沉的疲惫中,几乎难以分辨。但他强迫自己去“倾听”这嗡鸣,去熟悉它的频率和节奏,就像之前熟悉那些痛觉一样。这或许是他与那异常世界仅存的、最脆弱的连接了。
高岚在处理完紧急事务后,回到了病房。他看着陈启沉默而苍白的侧脸,心中五味杂陈。这个年轻人所承受的,早已超出了一个实习法医,甚至超出了一个普通人的极限。
“感觉怎么样?”高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还好。”陈启的回答依旧简短,他顿了顿,补充道,“眼睛里面……有点不一样的感觉……像是有杂音。”
高岚神色一凛,立刻追问:“什么样的杂音?能描述吗?有没有伴随疼痛或者视觉异常?”
陈启摇了摇头:“不痛,也看不见什么。就是……一直嗡嗡响,很轻,但一直在。”
高岚若有所思。陈启的“感觉”已经多次被证明并非空穴来风,这新的“杂音”或许意味着他那种异常感知正在以另一种形式重组。他立刻将这个情况记录了下来,准备同步给林瑶和李静。
“关于那次‘敲门’,”高岚换了个话题,语气凝重,“李静追踪了数据包的跳转路径,最终消失在境外一个无法追查的僵尸网络里。对方很谨慎,没留下任何能指向物理位置的痕迹。但这次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他在告诉我们,”陈启接话,右眼的目光没有焦点,“他无处不在,而且……他对我的‘兴趣’更浓了。”
这种“兴趣”绝非善意。那更像是一个疯狂的科学家,对一件罕见实验标本的执着。
“林组长已经调整了策略。”高岚说道,“既然他主动暴露了在电子领域的触手,我们也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刑侦手段。李静正在尝试构建一个基于我们现有所有线索——符号模型、能量波动特征、‘观墟’概念、甚至是你感知到的‘杂音’频率——的预测模型。希望能从中找出他下一个可能行动的‘参数’或者‘坐标’。”
用敌人的“语言”和“工具”去预测敌人。这是一个大胆而危险的尝试,像是在用魔鬼的罗盘寻找魔鬼的巢穴。
陈启沉默了片刻,忽然问道:“高老师,那些黑色的石碑碎片……实验室那边,有什么新发现吗?”
高岚摇了摇头:“进展缓慢。材质分析陷入了瓶颈,无法复现,也无法理解其能量传导机制。上面的刻痕蕴含的信息太过古老和晦涩,专家们也是一头雾水。目前只知道,它们确实能对特定的能量场,尤其是李静监测到的那种低频脉冲,产生某种‘聚焦’或‘放大’效应。”
聚焦和放大……陈启想起了李静提到的“现实锚点”。这些石碑碎片,是否就是吴镜玄用来“锚定”和“放大”他那种干涉死线能力的工具?
如果自己的左眼也算是一种“锚点”,那么吴镜玄对自己如此“感兴趣”,是否不仅仅因为自己是“同类”,更因为自己是一个……活着的、不受控的、甚至可能更优越的‘锚点’?
这个猜想让他后背发凉。
就在这时,他左眼内部的低频嗡鸣,毫无征兆地加剧了一瞬!仿佛收音机被短暂调到了一个信号更强的频道,发出了一声清晰的“滋——”声,随即又恢复原状。
几乎同时,陈启感到一阵极其微弱的、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的震动感,不是通过身体感知,而是直接作用于他那异常的左眼神经!
这感觉稍纵即逝,快得让他以为是幻觉。
但他立刻抓住了高岚的手臂,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的急迫:“刚才……地面……好像动了一下?还是……我的错觉?”
高岚一愣,仔细感受了一下,摇了摇头:“我没有感觉到。”他立刻看向窗外,楼下的街道车流如常,没有任何异常迹象。
陈启的心沉了下去。不是物理震动。是那种“地脉”的波动?是吴镜玄又一次的“敲击”?
他左眼那新生的、充满杂音的感知,似乎捕捉到了那宏大系统又一次极其微弱的“涟漪”。
对手没有停下他的“演算”。
而他自己,这具残破的躯体和这双濒临报废的眼睛,正在被迫以一种全新的、更加艰难的方式,去“聆听”这死亡协奏曲的余韵。
他闭上右眼,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那持续不断的低频嗡鸣和左眼空洞的黑暗上。
敌人隐藏在更深、更暗的迷雾中。
而他,必须在这片由痛苦和杂音构成的废墟上,重新学会“看见”。
高岚第一时间切断了那台平板电脑的所有网络连接,并将其封存为证物。李静在指挥中心紧急加固了整个市局内部网络的安全壁垒,并启用了备用的物理隔离系统,如同应对一场最高级别的网络攻击。王刚则加强了医院,尤其是陈启所在楼层的安保等级,所有进出人员需经过双重核查,气氛肃杀得如同战时指挥部。
陈启躺在病床上,右眼望着雪白的天花板,内心却远不如表面平静。左眼那被冰针刺穿的短暂痛感早已消失,重新沉入麻木的深渊。但这一次,那麻木之中,似乎混入了一丝别的东西——一种极细微的、持续的低频嗡鸣。
这嗡鸣并非来自外界,更像是从他左眼内部,从那被能量风暴摧残过的神经废墟中自行产生。它不像之前的共鸣感那样与远方相连,也不像痛觉雷达那样指向明确,它更像是一种……系统受损后自激产生的噪音,或者说,是感知器官被强行破坏后,以一种扭曲方式进行的自我修复尝试?
他无法确定。这感觉太微弱,太陌生,混杂在左眼空洞的麻木和身体深沉的疲惫中,几乎难以分辨。但他强迫自己去“倾听”这嗡鸣,去熟悉它的频率和节奏,就像之前熟悉那些痛觉一样。这或许是他与那异常世界仅存的、最脆弱的连接了。
高岚在处理完紧急事务后,回到了病房。他看着陈启沉默而苍白的侧脸,心中五味杂陈。这个年轻人所承受的,早已超出了一个实习法医,甚至超出了一个普通人的极限。
“感觉怎么样?”高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还好。”陈启的回答依旧简短,他顿了顿,补充道,“眼睛里面……有点不一样的感觉……像是有杂音。”
高岚神色一凛,立刻追问:“什么样的杂音?能描述吗?有没有伴随疼痛或者视觉异常?”
陈启摇了摇头:“不痛,也看不见什么。就是……一直嗡嗡响,很轻,但一直在。”
高岚若有所思。陈启的“感觉”已经多次被证明并非空穴来风,这新的“杂音”或许意味着他那种异常感知正在以另一种形式重组。他立刻将这个情况记录了下来,准备同步给林瑶和李静。
“关于那次‘敲门’,”高岚换了个话题,语气凝重,“李静追踪了数据包的跳转路径,最终消失在境外一个无法追查的僵尸网络里。对方很谨慎,没留下任何能指向物理位置的痕迹。但这次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他在告诉我们,”陈启接话,右眼的目光没有焦点,“他无处不在,而且……他对我的‘兴趣’更浓了。”
这种“兴趣”绝非善意。那更像是一个疯狂的科学家,对一件罕见实验标本的执着。
“林组长已经调整了策略。”高岚说道,“既然他主动暴露了在电子领域的触手,我们也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刑侦手段。李静正在尝试构建一个基于我们现有所有线索——符号模型、能量波动特征、‘观墟’概念、甚至是你感知到的‘杂音’频率——的预测模型。希望能从中找出他下一个可能行动的‘参数’或者‘坐标’。”
用敌人的“语言”和“工具”去预测敌人。这是一个大胆而危险的尝试,像是在用魔鬼的罗盘寻找魔鬼的巢穴。
陈启沉默了片刻,忽然问道:“高老师,那些黑色的石碑碎片……实验室那边,有什么新发现吗?”
高岚摇了摇头:“进展缓慢。材质分析陷入了瓶颈,无法复现,也无法理解其能量传导机制。上面的刻痕蕴含的信息太过古老和晦涩,专家们也是一头雾水。目前只知道,它们确实能对特定的能量场,尤其是李静监测到的那种低频脉冲,产生某种‘聚焦’或‘放大’效应。”
聚焦和放大……陈启想起了李静提到的“现实锚点”。这些石碑碎片,是否就是吴镜玄用来“锚定”和“放大”他那种干涉死线能力的工具?
如果自己的左眼也算是一种“锚点”,那么吴镜玄对自己如此“感兴趣”,是否不仅仅因为自己是“同类”,更因为自己是一个……活着的、不受控的、甚至可能更优越的‘锚点’?
这个猜想让他后背发凉。
就在这时,他左眼内部的低频嗡鸣,毫无征兆地加剧了一瞬!仿佛收音机被短暂调到了一个信号更强的频道,发出了一声清晰的“滋——”声,随即又恢复原状。
几乎同时,陈启感到一阵极其微弱的、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的震动感,不是通过身体感知,而是直接作用于他那异常的左眼神经!
这感觉稍纵即逝,快得让他以为是幻觉。
但他立刻抓住了高岚的手臂,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的急迫:“刚才……地面……好像动了一下?还是……我的错觉?”
高岚一愣,仔细感受了一下,摇了摇头:“我没有感觉到。”他立刻看向窗外,楼下的街道车流如常,没有任何异常迹象。
陈启的心沉了下去。不是物理震动。是那种“地脉”的波动?是吴镜玄又一次的“敲击”?
他左眼那新生的、充满杂音的感知,似乎捕捉到了那宏大系统又一次极其微弱的“涟漪”。
对手没有停下他的“演算”。
而他自己,这具残破的躯体和这双濒临报废的眼睛,正在被迫以一种全新的、更加艰难的方式,去“聆听”这死亡协奏曲的余韵。
他闭上右眼,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那持续不断的低频嗡鸣和左眼空洞的黑暗上。
敌人隐藏在更深、更暗的迷雾中。
而他,必须在这片由痛苦和杂音构成的废墟上,重新学会“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