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桃儿从未想过能住上这样的院子-《启蒙丫鬟》

  碧桃随着薛林氏和常嬷嬷,一路穿过锦瑟院内的抄手游廊,来到了前头的抱厦。

  抱厦内,十几个年纪在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不等的小丫头正垂手肃立,鸦雀无声。

  她们穿着统一新发的青布衣衫,梳着简单的双丫髻,个个屏息凝神,眼神里带着初入高门的紧张与期盼,又不敢肆意张望,只余光悄悄觑着走进来的夫人和那位传闻中新认的干小姐。

  薛林氏在主位上坐下,碧桃则侍立在她身侧。常嬷嬷上前一步,沉声道。

  “都抬起头来,让夫人和姑娘瞧瞧。”

  小丫头们依言微微抬起头,目光怯生生地迎向审视。

  薛林氏并不急着发话,只是目光平和地扫过每一张尚带稚气的脸庞,偶尔与常嬷嬷交换一个眼神。

  碧桃则依着干娘的教导,仔细打量着她们。

  “桃儿,你看看,可有觉得合眼缘的?”薛林氏温和地开口,将选择权交给了碧桃。

  碧桃心知这是干娘在锻炼自己,她深吸一口气,上前半步,目光再次缓缓掠过这些女孩。

  这时,她的目光落在靠中间的一个小丫头身上。

  那丫头约莫十三四岁年纪,皮肤微黑,站姿不算最挺直,但也不瑟缩,见碧桃目光看来,她微微抿了抿唇,眼神里有些紧张,却并无闪躲。

  碧桃又看向她旁边一个稍小些的女孩,圆脸,嘴角天然微微上扬,看着便觉喜庆,眼神也干净。

  她沉吟片刻,指了指那个眼睛清亮的丫头,轻声道。

  “你,出来回话。”

  那丫头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连忙出列,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

  “奴婢给夫人、姑娘请安。”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家里原是做什么的?”

  “回姑娘话,奴婢叫青禾,今年十四了。家里原是城郊种田的,前年遭了灾,爹娘没办法,才……才送了奴婢进来。”

  青禾的声音带着点乡音,但口齿清晰。

  碧桃点了点头,又问了旁边那个圆脸小丫头同样的问题。

  “奴婢叫小满,十二岁了。爹爹是走街串巷的货郎。”

  小满的声音更清脆些,带着点孩童的稚气。

  碧桃又随意问了另外几个丫头几句话,心中渐渐有了计较。

  她退回薛林氏身边,低声道。

  “干娘,桃儿瞧着,青禾和小满,眼神干净,回话也清楚,似乎还不错。”

  薛林氏早已将她的选择看在眼里,闻言微微一笑,对常嬷嬷道。

  “嬷嬷觉得如何?”

  常嬷嬷笑着点头。

  “老奴也瞧着这两个丫头不错,青禾看着稳重,小满机灵,正好互补。都是清白人家出来的,底子干净。”

  “既然你和常嬷嬷都觉得好,那就定下她们两个吧。”

  薛林氏一锤定音,又对青禾和小满道。

  “你们俩以后就跟着碧桃姑娘,在疏影轩当差。要好生伺候姑娘,规矩本分,不可懈怠,知道吗?”

  青禾和小满喜出望外,连忙跪下行礼。

  “是!奴婢一定尽心尽力,伺候好姑娘!”

  选定丫鬟后,薛林氏便让常嬷嬷带着碧桃,并新得的两个丫头,一起去疏影轩安置。

  穿过几重院落,绕过一片假山竹林,疏影轩便出现在眼前。

  院门是崭新的月亮门,上面挂着黑底绿字的匾额,写着“疏影轩”三字,笔法清隽。

  踏入院门,碧桃眼前豁然开朗。

  院子虽然不大,但布局精巧。

  正面是三间打通的正房,粉墙黛瓦,窗明几净。左侧连着一个小巧的耳房,可做书房或丫鬟值夜之用。

  右侧则是一道蜿蜒的回廊,通往后面的小园子。

  最让碧桃惊喜的,便是那个小园子了。虽已是秋季,但园内新移栽的桂树枝叶繁茂,残留着些许馥郁香气。

  墙角几株红梅已结了小小的花苞,可以想见冬日雪中绽放的清艳。

  而那新搭的紫藤花架下,还摆放了一套石桌石凳,想来春日在此读书品茗,定是极惬意的。

  正房内,家具一应俱全,皆是上好的黄花梨木所制,样式简洁雅致。

  临窗设着书案,上面文房四宝齐备。靠墙是多宝阁和书架,目前还空着,等待主人填满。

  内室的拔步床上挂着雨过天青色的纱帐,铺着软厚的锦褥。

  窗边矮榻上放着引枕和薄毯。

  “姑娘,您看这屋子可还满意?若有哪里不合心意,或是缺了什么,尽管告诉老奴。”

  常嬷嬷笑着问道。

  碧桃抚摸着光滑的桌面,看着窗外园景,心中充满了不真实的幸福感,她转身对着常嬷嬷。

  “嬷嬷,这里太好了,桃儿从未想过能住上这样的院子。请嬷嬷代桃儿多谢干娘,干娘的恩情,桃儿真不知如何报答。”

  常嬷嬷慈爱地拍拍她的手。

  “姑娘快别这么说,您如今是夫人的心头肉,夫人盼着您好还来不及呢。您安心住下,好好跟着夫人学本事,就是最好的报答了。”

  正说着,薛林氏也处理完手头事务,亲自过来了。

  她看着布置一新的院落和眼眶红红的碧桃,笑道。

  “怎么,可是哪里不满意?”

  “不,干娘,哪里都满意,太好了,真的好得不能再好了。”

  碧桃连忙摇头,声音哽咽。

  薛林氏拉着她的手在榻上坐下,柔声道。

  “既满意,就安心住下。往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你的院子。既有了自己的院子,一应开销用度也得立起来。”

  她顿了顿,对常嬷嬷示意了一下,常嬷嬷便笑着递上一个小巧的锦囊和一本新制的簿子。

  “这是……”

  碧桃疑惑。

  “这是给你备下的。”

  薛林氏将锦囊和簿子放到碧桃手中。

  “往后,每月给你五两银子的月例,与府里未出阁的小姐们是一样的。这笔钱,你自己收着,或攒起来,或随意花用,都凭你做主。”

  “五两?”

  碧桃吃了一惊。这比她做丫鬟时一年的月钱还要多得多!

  “干娘,这太多了,桃儿用不了这许多……”

  “不多。”

  薛林氏语气温和。

  “你如今是小姐,交际应酬,打赏下人,或是自己添置些胭脂水粉、书籍玩意,哪一样不要钱?手里有些体己,腰杆才能挺直。这簿子你收好,学着记账,钱怎么来的,怎么花的,心里要有数,这也是理家的一部分。”

  她继续细致地规划道。

  “平日里你的吃穿用度,依旧走公中的份例,大厨房会按时送饭食过来,四季衣裳、头面首饰,干娘这里都会替你安排,不必动用你的月例。这月例银子,是给你零花的。若想吃什么特别的点心,或是看中了外头铺子里什么新奇有趣的玩意儿,比如上回星瑞他们买的那种零嘴,或是想添些自己喜欢的笔墨纸砚、花草盆景,都可以让你院里的婆子或者青禾、小满她们出府去替你采买。”

  薛林氏说着,眼中带着鼓励。

  “若是你读书累了,想出去散散心,看看街市热闹,也可以带上丫鬟婆子,禀过我之后,出去走走看看。咱们余杭府甚是繁华,西市有各色商铺,南街有许多小吃,城外还有寺庙园林。女儿家,也不能总困在这四方院子里,多见见世面,心胸才会开阔。只是切记,出门定要带足人手,早些回来,注意安全。”

  碧桃听着干娘为她设想得如此周到,连出门散心都替她考虑到了,只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泪水再也抑制不住,滚落下来。她不是感动于这五两银子,而是感动于这份尊重与体贴。

  干娘是真的将她当作亲生女儿一般在爱护。

  她起身,端端正正地跪在薛林氏面前,磕了一个头,抬起头时,泪眼婆娑却目光坚定。

  “干娘,您对桃儿的恩情,桃儿此生此世,绝不敢忘,桃儿定不负干娘期望。”

  薛林氏亦是动容,弯腰亲手将她扶起,为她拭去眼泪,声音也有些哑了。

  “好孩子,快起来。”

  她环顾这崭新的院落,看着眼前初绽风华的少女,语重心长地说。

  “这疏影轩,便是你的根基了。往后,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记得,这里是你遮风避雨的地方,干娘永远是你的后盾。放开手脚,去学,去看,去经历,莫要负了这大好年华,和干娘对你的一片心。”

  碧桃重重点头,将薛林氏的话一字一句都刻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