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缓缓驶过两国边境,木质车轮在颠簸的土路上发出吱呀声响。沐晴抬手掀起车帘,南越的土地在晨雾中渐渐显露出轮廓。眼前的景象与她记忆中的模样已大不相同,道路两旁的田地大多荒芜,偶尔能看见几个衣衫褴褛的农人在田间劳作,见到车队经过,都惶恐地低下头。
看来摄政王治下的南越,并不像他说的那么太平。顾流芳在她身边低声说道,手中玉扇轻摇,目光却锐利地扫视着窗外景象。
沐晴放下车帘,指尖微微发凉。这是她离开十多年的故国,如今回来,却要以使者的身份,去面对那个可能害她家破人亡的仇人。
晌午时分,前方忽然扬起一阵尘土。一队南越骑兵疾驰而来,马蹄踏起漫天黄沙。领头的是个穿着银甲的年轻将领,约莫二十出头,眉眼间带着几分凌厉。
奉摄政王之命,前来迎接贵使。年轻将领声音洪亮,目光在沐晴脸上停留了片刻,带着不易察觉的审视。
沐晴敏锐地察觉到他的打量,面上却不动声色:有劳将军。
在下凌风,现任王宫卫队统领。青年调转马头,示意车队跟上,摄政王已在宫中设宴,还请贵使直接入宫。
顾流芳倾身靠近,在沐晴耳边低语:这人原是先王近卫统领凌啸之子,没想到现在竟投靠了摄政王。
沐晴心中微动。她确实记得凌风这个名字,幼时在宫中常见他跟在他父亲身边习武。那时他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如今却已成了摄政王的心腹。
车队行至王城,沐晴望着熟悉的宫墙,心头涌起一阵酸楚。朱红宫墙依旧,墙头的旌旗却已换了样式。这里曾经是她童年的乐园,如今却成了步步惊心的龙潭虎穴。
宫门前,凌风忽然勒住马匹,靠近马车低声道:王女殿下,宫中局势复杂,还请您多加小心。
沐晴心头一震,面上仍保持着镇定:将军认错人了,我是天朝使者沐晴。
凌风深深看了她一眼,那双锐利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情绪,终究没再说什么。
宫中宴会厅内,摄政王端坐在主位之上。他约莫四十岁年纪,面容儒雅,身着绣金蟒袍,举手投足间透着久居上位的威仪。见沐晴入内,他含笑起身,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贵使远道而来,有失远迎。
王爷客气了。沐晴施礼落座,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在场众人。除了摄政王的心腹,她还注意到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都是当年父亲在位时的重臣。
酒过三巡,摄政王忽然举杯,目光落在沐晴脸上:贵使的容貌,让本王想起一位故人。
沐晴端着酒杯的手稳稳当当,指尖却微微收紧:哦?不知王爷说的是何人?
先王。摄政王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她的眼睛,特别是这双眼睛,与王兄如出一辙。
席间顿时安静下来,连侍从斟酒的动作都慢了几分。所有人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几位老臣更是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
沐晴唇角微扬,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笑意:王爷说笑了。沐晴出身平凡,怎敢与先王相提并论。
是吗?摄政王缓缓放下酒杯,玉杯与桌面相触发出清脆声响,可本王听说,贵使身上佩戴着一枚莲花玉佩,那似乎是南越王室的信物。
沐晴心中一紧。这枚玉佩她一直贴身收藏,连顾流芳都不曾知晓,摄政王是如何得知?
王爷的消息恐怕有误。她面不改色,语气平和,沐晴从未见过这样的物事。
摄政王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不再追问,转而谈起两国贸易之事。但沐晴能感觉到,那道审视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过她。
宴席结束后,沐晴被安置在宫中别院。她刚走进院落,就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殿下何必否认?凌风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那枚玉佩,是末将亲眼所见。
沐晴缓缓转身,对上他复杂的目光:凌将军此话从何说起?
十年前,先王曾将这枚玉佩交给末将保管,嘱咐说若有一日得见王女,定要护她周全。凌风压低声音,目光警惕地扫视四周,那日先王遇刺前,将这枚玉佩交给了贴身侍女,也就是殿下的母亲。
沐晴不自觉地握紧袖中的玉佩,指尖能感受到玉石温润的触感。她没想到这枚随身佩戴的玉佩,竟藏着这样的往事。
将军既然知晓我的身份,为何还要效忠摄政王?
凌风苦笑一声,月光照在他坚毅的侧脸上:末将若不明哲保身,又如何能活到今日?殿下,朝中仍有不少老臣心向正统,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就在这时,院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凌风脸色微变,迅速后退一步:有人来了,殿下万事小心。
望着他匆匆离去的身影,沐晴心中疑窦丛生。这个凌风,究竟是敌是友?
深夜,沐晴在榻上辗转难眠。她起身推开木窗,望着天边那轮南越特有的红月,忽然想起母亲曾经说过的话:南越的红月,是王族血脉的象征。
忽然,一道黑影从窗前掠过。沐晴警觉地握紧腕间机关镯,却见一枚飞镖地钉在窗框上,镖尾系着一卷纸条。
展开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娟秀的小字:明日狩猎,有诈,小心。
沐晴将纸条凑近烛火,看着火苗渐渐吞噬纸卷,心中寒意渐生。这场南越之行,果然步步杀机。
而此时,摄政王书房内,烛火通明。摄政王把玩着一枚蟠龙玉印,对着暗处的人影沉声问道:确认了吗?
确认了,确实是她。暗处的人影低声回道,王爷,要不要...
不必。摄政王冷笑一声,玉印在掌心转了个圈,既然她送上门来,正好借这个机会,让那些还惦记着正统的老臣们彻底死心。
他望向窗外那轮血色红月,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杀意。
明日狩猎,就是她的死期。
看来摄政王治下的南越,并不像他说的那么太平。顾流芳在她身边低声说道,手中玉扇轻摇,目光却锐利地扫视着窗外景象。
沐晴放下车帘,指尖微微发凉。这是她离开十多年的故国,如今回来,却要以使者的身份,去面对那个可能害她家破人亡的仇人。
晌午时分,前方忽然扬起一阵尘土。一队南越骑兵疾驰而来,马蹄踏起漫天黄沙。领头的是个穿着银甲的年轻将领,约莫二十出头,眉眼间带着几分凌厉。
奉摄政王之命,前来迎接贵使。年轻将领声音洪亮,目光在沐晴脸上停留了片刻,带着不易察觉的审视。
沐晴敏锐地察觉到他的打量,面上却不动声色:有劳将军。
在下凌风,现任王宫卫队统领。青年调转马头,示意车队跟上,摄政王已在宫中设宴,还请贵使直接入宫。
顾流芳倾身靠近,在沐晴耳边低语:这人原是先王近卫统领凌啸之子,没想到现在竟投靠了摄政王。
沐晴心中微动。她确实记得凌风这个名字,幼时在宫中常见他跟在他父亲身边习武。那时他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如今却已成了摄政王的心腹。
车队行至王城,沐晴望着熟悉的宫墙,心头涌起一阵酸楚。朱红宫墙依旧,墙头的旌旗却已换了样式。这里曾经是她童年的乐园,如今却成了步步惊心的龙潭虎穴。
宫门前,凌风忽然勒住马匹,靠近马车低声道:王女殿下,宫中局势复杂,还请您多加小心。
沐晴心头一震,面上仍保持着镇定:将军认错人了,我是天朝使者沐晴。
凌风深深看了她一眼,那双锐利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情绪,终究没再说什么。
宫中宴会厅内,摄政王端坐在主位之上。他约莫四十岁年纪,面容儒雅,身着绣金蟒袍,举手投足间透着久居上位的威仪。见沐晴入内,他含笑起身,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贵使远道而来,有失远迎。
王爷客气了。沐晴施礼落座,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在场众人。除了摄政王的心腹,她还注意到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都是当年父亲在位时的重臣。
酒过三巡,摄政王忽然举杯,目光落在沐晴脸上:贵使的容貌,让本王想起一位故人。
沐晴端着酒杯的手稳稳当当,指尖却微微收紧:哦?不知王爷说的是何人?
先王。摄政王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她的眼睛,特别是这双眼睛,与王兄如出一辙。
席间顿时安静下来,连侍从斟酒的动作都慢了几分。所有人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几位老臣更是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
沐晴唇角微扬,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笑意:王爷说笑了。沐晴出身平凡,怎敢与先王相提并论。
是吗?摄政王缓缓放下酒杯,玉杯与桌面相触发出清脆声响,可本王听说,贵使身上佩戴着一枚莲花玉佩,那似乎是南越王室的信物。
沐晴心中一紧。这枚玉佩她一直贴身收藏,连顾流芳都不曾知晓,摄政王是如何得知?
王爷的消息恐怕有误。她面不改色,语气平和,沐晴从未见过这样的物事。
摄政王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不再追问,转而谈起两国贸易之事。但沐晴能感觉到,那道审视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过她。
宴席结束后,沐晴被安置在宫中别院。她刚走进院落,就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殿下何必否认?凌风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那枚玉佩,是末将亲眼所见。
沐晴缓缓转身,对上他复杂的目光:凌将军此话从何说起?
十年前,先王曾将这枚玉佩交给末将保管,嘱咐说若有一日得见王女,定要护她周全。凌风压低声音,目光警惕地扫视四周,那日先王遇刺前,将这枚玉佩交给了贴身侍女,也就是殿下的母亲。
沐晴不自觉地握紧袖中的玉佩,指尖能感受到玉石温润的触感。她没想到这枚随身佩戴的玉佩,竟藏着这样的往事。
将军既然知晓我的身份,为何还要效忠摄政王?
凌风苦笑一声,月光照在他坚毅的侧脸上:末将若不明哲保身,又如何能活到今日?殿下,朝中仍有不少老臣心向正统,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就在这时,院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凌风脸色微变,迅速后退一步:有人来了,殿下万事小心。
望着他匆匆离去的身影,沐晴心中疑窦丛生。这个凌风,究竟是敌是友?
深夜,沐晴在榻上辗转难眠。她起身推开木窗,望着天边那轮南越特有的红月,忽然想起母亲曾经说过的话:南越的红月,是王族血脉的象征。
忽然,一道黑影从窗前掠过。沐晴警觉地握紧腕间机关镯,却见一枚飞镖地钉在窗框上,镖尾系着一卷纸条。
展开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娟秀的小字:明日狩猎,有诈,小心。
沐晴将纸条凑近烛火,看着火苗渐渐吞噬纸卷,心中寒意渐生。这场南越之行,果然步步杀机。
而此时,摄政王书房内,烛火通明。摄政王把玩着一枚蟠龙玉印,对着暗处的人影沉声问道:确认了吗?
确认了,确实是她。暗处的人影低声回道,王爷,要不要...
不必。摄政王冷笑一声,玉印在掌心转了个圈,既然她送上门来,正好借这个机会,让那些还惦记着正统的老臣们彻底死心。
他望向窗外那轮血色红月,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杀意。
明日狩猎,就是她的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