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夜袭逻些,叛兵骤起诛赞普;晨挥唐帜,公主巡城定大局-《北宋群英录》

  墨色浸染的夜空下,一弯残月在云层中时隐时现,恰似被巨手揉碎的银辉,忽明忽暗地挣扎着。

  逻些城外一片片麦田和青稞黄澄澄的,透着一股丰收的景象。

  再看逻些城头,吐蕃哨兵的身影在雉堞间来回晃动,腰间的铜铃随着步伐轻响,他们两两一组,守卫着城内赞普和百姓的安全。

  忽然间,数支冷箭破风而来,哨兵来不及发出一声呼救,中箭而死,一头栽倒城头。紧接着,城外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其他部落的吐蕃士兵如潮水般涌向城墙,云梯撞在城砖上发出沉闷的巨响,杀声瞬间撕裂了夜的寂静。

  守卫城墙的士兵和攻城的士兵打作一团

  “诛杀松赞干布!诛杀松赞干布!” 乱兵的嘶吼混着兵刃交击声冲上城楼,守城士兵仓促应战,刀光剑影在火把的映照下交织成一片血色网罗。

  法王禅定宫内,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从梦中惊醒。锦帐被猛地掀开,文成公主握着帷幔的手指微微发颤,声音带着初醒的惊惶:“外面... 发生了何事?”

  松赞干布霍然起身,眼中已燃起熊熊怒火,拳头攥得指节发白:“是叛乱。这些养不熟的豺狼,终究还是反了!” 他转向文成公主,语气稍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赞蒙莫怕,有我在。”

  话音未落,他已穿好铠甲,甲片碰撞发出清脆的脆响,腰间弯刀 “呛啷” 出鞘,寒光映着他冷峻的面庞。大步踏出寝殿时,他的声音已如寒冰落地:“论钦陵!”

  “末将在!” 阴影中闪出一员大将,单膝跪地。

  “率你的部众死守王宫,寸步不得退让!”

  “遵命!”

  “尚囊!禄东赞!”

  “臣在!” 两道身影应声而出,甲胄上还沾着夜露。

  “点齐你的人马,随我去把这些豺狼虎豹斩尽杀绝!”

  “誓死追随赞普!”

  呐喊声、兵刃交击的铿锵声、濒死者的惨嚎声在逻些城的街巷间炸开,与城头震天的厮杀声拧成一团狂乱的交响。这场血色鏖战从残月西斜直拖到东方泛起鱼肚白,当第一缕晨光爬上布达拉宫的金顶时,满城浓郁的血腥气仍像无形的网,死死罩着这座颤抖的城池。

  文成公主在宫室中枯坐了一夜。帐外的厮杀声每一声都像重锤敲在心头,她攥紧的指尖早已泛白。直到街巷间的喧嚣渐渐沉落,这位年仅十八岁的公主才缓缓松开僵硬的脊背 —— 尽管睫毛还在不受控地轻颤,语调却已淬上了一层冰霜般的威严。

  “城中静了。” 她对侍立的侍卫抬了抬下巴,声音里听不出半分惧意,“叛乱该是平了。备车驾,我要去迎赞普凯旋。”

  侍卫们垂首应诺,目光却忍不住在她年轻的脸上多停了一瞬。昨夜厮杀震彻宫墙,这位大唐来的公主竟能如此镇定,那份掩在声线里的威仪,让人心头暗暗生出敬畏。

  论钦陵闻讯赶来时,见公主已起身整装,忙上前劝阻:“赞蒙,敌军虽退,城中局势尚未分明,您此刻不宜出宫……”

  “正因局势不明,才更要去。” 文成公主打断他的话,凤眸微抬时,晨光恰好从窗棂漏进来,在她眼底映出一点冷亮的光,“我要去安定人心,迎赞普回来。”

  论钦陵喉头一动,那句 “赞普还在肃清残敌” 没能说出口。他忽然读懂了公主眼底的决绝 —— 昨夜叛军能直逼宫墙,城中必有内应。此刻各方势力都在暗处窥伺,等着看这场风波的终局,如果此时的松赞干布有一点软弱,那么这些做政治投机的人就会倒向反叛者,相反,如果他们可以看到松赞干布的强大,他们则会匍匐下去,继续效忠。而文成公主要做的,正是以大唐公主的身份,将会打破这微妙的平衡,让松赞干布胜出。

  “末将遵命。” 他躬身领命,转身时脚步已多了几分果决。

  侍女们捧着的大唐朝服此刻正静静躺在描金漆盘上,那是一袭深青色的翟衣,衣料是蜀地进贡的云锦,在晨光中泛着暗雅的光泽。领口、袖口和裙摆边缘都用赤金丝线绣着十二对展翅的翟鸟,每只翟鸟的尾羽都缀着细小的珍珠,随着侍女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细碎悦耳的声响。腰间束着一条玉带,上面镶嵌着七枚成色极佳的翡翠,正中一枚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团龙纹,彰显着皇家的尊贵。

  文成公主伸出手臂,任由侍女为她换上这身官服。衣料垂坠感极好,贴合着她纤细却挺拔的身姿,瞬间将少女的柔弱掩去了大半。当凤冠被轻轻戴在头上时,上面镶嵌的东珠与红宝在晨光中交相辉映,额前的珠串垂落,恰好遮住她略显苍白的脸颊,只露出一双沉静而坚定的眼眸。

  凤冠霞帔穿戴齐整,她望着铜镜中自己的倒影,深青色的翟衣衬得她肤色愈发莹白,那些精致的纹饰仿佛带着大唐的威仪。她心中暗念:“列祖列宗啊!保佑文成吧。让我以大唐的威严,帮助我的丈夫平定叛乱。”

  “去叫柴将军。” 她的声音平稳如旧,带着这身官服赋予的底气,“带旌节营的弟兄们,随我出城。”

  柴将军来得极快,他身披明光铠,甲叶上还沾着未干的血渍,脸上几道细小的伤口结着暗红的血痂,却丝毫不减其英武之气。他身后跟着旌节营的三百名士兵,个个身着黑色劲装,外罩轻便的皮甲,腰间挎着横刀,背上背着长弓,步伐整齐划一,踏在石板路上发出沉闷而有序的声响。

  旌节营的士兵们脸上都带着倦意,眼中却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他们一夜未眠,经历了惨烈的厮杀,此刻依旧保持着严明的纪律。队伍最前面的几名士兵举着一面大旗,旗面是鲜艳的红色,上面绣着金色的 “唐” 字,旁边还缀着象征皇权的旌节图案,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向整个逻些城宣告着大唐支持松赞干布。

  柴将军走到文成公主面前,单膝跪地,沉声说道:“末将柴武,率旌节营全体将士,恭迎公主殿下!”

  文成公主微微颔首:“柴将军免礼,即刻出发,迎赞普凯旋回宫。”

  “是!” 柴将军起身,转身对旌节营的士兵们下达命令,“全体都有,列队,随公主殿下迎赞普凯旋回宫!”

  三百名士兵齐声应和,声音洪亮,打破了逻些城短暂的沉寂。他们分成两队,护卫在文成公主的车驾两侧,沿着街道缓缓的大踏步前行。

  那街面上,却似人间地狱一般!尸骸遍野,堆叠如山:有穿甲的兵丁,有披褐的叛贼,更有无数布衣百姓,横的竖的,断首的折臂的,直铺得满街皆是。血污浸街,殷红似泼,顺着砖缝蜿蜒流淌,竟如红河一般漫淌开去。

  只见那残垣断壁间,数具尸身正燃着熊熊烈火,火舌吞吐间,皮肉焦卷,滋滋作响,直烧得骨殖露白,腥臭扑鼻。散落的火把在断墙后明灭,烧塌的帐篷只剩些焦黑骨架,半倾的房屋中烟焰腾腾 —— 那些黄泥夯就的土坯墙,早塌了十之八九,露出的梁木在火中噼啪乱响,真个是断椽折柱,瓦砾成堆!

  四下里,腥气与焦糊味混作一团,直呛得人五脏翻涌,却又无处可避,仿佛整个街坊都被这恶气罩定了。偶有那胆大的住户,从破壁后偷瞄一眼,见这支队伍行来,早吓得魂飞魄散,“哐当” 一声掩上柴门,缩在屋中瑟瑟发抖,连大气也不敢出。

  柴将军骑马走在队伍前面,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角落。

  文成公主坐在车驾中,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这座曾经繁华的城池,一夜之间竟变得如此破败。但当她看到旌节营士兵们坚定的身影和那面在晨风中飘扬的大唐旗帜时,心中又涌起一股力量。她知道,有这支队伍在,有大唐作为后盾,她一定能帮助赞普稳定住局势,让逻些城重新恢复往日的安宁。

  那么此时的吐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叛乱?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能把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