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暗流初涌-《就修复瓷器,怎么还成鉴宝大师了》

  晚上六点整,刘世轩带着助理准时敲响了许心的房门,亲自邀请他前往酒店顶层的餐厅用餐。

  餐厅环境典雅静谧,视野极佳,可以俯瞰金陵部分的夜景。

  席间,刘世轩挥退侍者,身体微微前倾,用只有两人能听清的声音对许心说道

  “许师傅,第一场私拍会安排在今晚八点,地点在城西的一处私人庄园。参加的都是些圈内老熟人,彼此知根知底,所以举办方采用了‘暗拍’的方式。”

  许心闻言,立刻了然。

  所谓“暗拍”,并非完全匿名,而是指竞拍者不公开叫价,各自将出价写在标单上投入指定的箱子,最后由主办方统一开标,价高者得。

  这种方式在顶级的小圈子内部非常流行,既能保证竞争,又能最大限度地维持表面上的和气,避免熟人之间因为公开竞价而伤了情面,毕竟到了他们这个层级,有时候面子比东西本身更重要。

  “我明白了。”许心点点头,“这样也好,大家全凭眼力和魄力,各安天命。”

  刘世轩见许心理解,继续说道:“这次算是热身,拍品不多,只有五件。但据说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质量应该不错。我们主要是去感受一下氛围,也看看其他几位最近的动向和偏好。”

  许心心里有数,这第一场更多是试探和社交,真正的重头戏恐怕还在后面。

  但即便是热身,也马虎不得,任何一件东西都可能牵扯出背后的信息和关系。

  用餐结束,一行人没有耽搁,乘坐刘世轩安排的车辆,径直驶向城西。

  车辆最终驶入一片绿树掩映的静谧区域,停在一处外观低调但守卫森严的庄园门口。

  经过简单的核对身份,铁门缓缓打开。

  庄园内部别有洞天,中式园林设计,曲径通幽,灯光柔和。

  主建筑是一栋经过现代化改造的传统大宅,内部陈设古朴典雅,却又处处透着不动声色的奢华。

  刘世轩显然是这里的常客,一进门便熟稔地与几位早已到达的中年人寒暄起来,言谈间皆是“张老板”、“李总”之类的称呼,气氛融洽。

  许心安静地跟在刘世轩身侧,目光快速扫过在场的人。

  连同刘世轩在内,参会者果然只有五人,个个气度沉稳,眼神精明,无一不是久经沙场的收藏界大佬。

  拍卖厅设在一间雅致的书房内,没有拍卖台,只有一张宽大的紫檀长案,上面依次摆放着五件拍品,旁边放着标单和笔。

  没有拍卖师,只有一位穿着中式服装、像是管家模样的老者安静地侍立一旁。

  许心的目光落在五件拍品上,心中微动。

  果然如刘世轩所说,件数不多,但品类齐全,而且……水准极高。

  一件是釉色肥润、画工精致的清雍正斗彩缠枝莲小杯;

  一幅是绢色古旧、笔意苍润的宋代佚名山水团扇面;

  一块是沁色自然、雕工古拙的战国谷纹玉璧;

  一方是石质细腻、包浆温润的明代端石抄手砚;

  还有一只锈色斑驳、纹饰清晰的商代晚期青铜觯。

  许心凭借着过人的眼力和经验,快速地将五件东西过了一遍。

  结论与他的初步判断一致:这五件物品,无一例外,都属于“开门到代”的真品,而且品相上乘,传承清晰(至少表面如此),几乎挑不出任何明显的毛病。

  它们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市场认知和稀有度上,真伪之争在此刻已经退居次席。

  看来,今晚的角逐,核心不在于“辨真伪”,而在于“估价值”和“拼魄力”。

  几位大佬需要判断每件东西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究竟值多少,又愿意为它付出多少,同时还要揣测其他人的心理价位。

  刘世轩与其他四人低声交谈着,偶尔上手仔细看看某件东西,但气氛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和谐。

  没有人表现出志在必得的急切,但眼神交汇间,无形的较量已然开始。

  许心退到稍远的位置,默默观察。

  他知道,自己的任务在这里发生了变化,从“掌眼断真伪”暂时过渡到“辅助估价值”和“观察竞争者”。

  他需要凭借对市场的了解和对器物本身价值的判断,为刘世轩提供一个相对精准的出价参考。

  暗拍,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这五件开门到代的精品,许心暂时还没得到刘世轩钟情哪一件的确切信息。他静立一旁,等待可以和刘世轩正面接触的机会。

  很快,刘世轩端着酒杯朝他走来,“许师傅,怎么样,真假如何?”

  许心没有犹豫,“刘总,全是开门到代的大精品,真假可以不用考虑”

  刘世轩眼睛登时放光,他对着许心兴奋的说道,“许师傅,你觉得那件雍正斗彩多少可以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