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门诊套取链条-《反腐深渊回响》

  清河县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比前几日更拥挤,刚过七点,内科诊室门口就排起了长队。王队长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夹克,手里攥着提前准备好的“糖尿病病史单”,队伍里的老人大多手里拎着鼓鼓囊囊的药袋,脸上带着无奈——这场景,倒真像刘建国说的,“来医院不是看病,是来‘领药’的”。

  轮到王队长时,诊室里的医生抬头看了他一眼,胸牌上“李海”两个字有些褪色。“哪里不舒服?”李海的笔在病历本上敲着,眼神却没离开电脑屏幕上的挂号信息。

  “最近血糖有点不稳,想开点二甲双胍,之前一直吃这个药。”王队长刻意压低声音,模仿着老人的语气,还故意咳嗽了两声。

  李海扫了眼病史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没两分钟就把处方单递了过来:“先去做个血糖监测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出来再给你开药。”

  “检查?”王队长皱起眉,“我就开点常吃的药,之前在社区医院开都不用做检查,而且我今天没带够检查费……”

  “社区医院是社区医院,我们这儿有规定。”李海打断他,语气带着不耐烦,“你这糖尿病好几年了,不查怎么知道有没有并发症?万一吃坏了肝肾功能,谁负责?再说了,不做检查医保不报,你这药钱得全自己掏,二甲双胍一盒35,你要是开三个月的量,就是105,加上检查费280,你自己算算账,哪个划算?”

  这话跟之前张建军对林晓说的如出一辙,王队长心里冷笑,面上却装作犹豫:“那……那我就做检查,开三个月的药吧,省得总跑医院。”

  李海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在处方单上添了几笔,又把单子递过来:“去缴费吧,检查结果出来直接来找我,药给你开足,省得你下个月再跑一趟。”

  王队长接过处方单,上面除了检查项目,“二甲双胍片”那行写着“35元\/盒,开9盒”——三个月的药量,足足9盒,正常人根本吃不完。他攥着单子走出诊室,眼角的余光瞥见李海正对着下一个患者说同样的话,心里的火气又上来了:这哪是开药,分明是把患者当“药罐子”,为了套钱什么都不管。

  按流程做完检查,王队长拿着结果去找李海。李海扫了眼报告,随手签了字:“没什么大问题,药给你开好了,去药房取药吧。”

  王队长接过药单时,李海突然凑过来,声音压得很低:“多余的药要是用不上,别浪费了,医院对面的惠民药店收这个药,价格还不错,你懂我的意思吧?”

  这话算是把“暗示”摆到了明面上。王队长心里一凛,点头应着:“懂,懂,谢谢李大夫提醒。”

  取药时,药房的护士把9盒二甲双胍塞进袋子里,还特意叮嘱:“这药得放阴凉处,别受潮了,吃完了再来开。”王队长接过药袋,沉甸甸的,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这些药要是真被转卖,不知道又会坑多少人。

  走出医院,王队长没直接去惠民药店,而是绕到街角,给林晓发了条消息:“李海开了9盒二甲双胍,暗示我转卖给惠民药店,我现在跟踪几个拎着大药袋的患者,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去卖药。”

  没过多久,林晓回复:“注意安全,我在惠民药店对面的咖啡馆等你,有情况随时联系。”

  王队长跟在两个老人身后,慢慢朝惠民药店走去。那两个老人手里的药袋比他的还大,一边走一边念叨:“这药开得也太多了,家里还堆着上个月的呢,不卖了占地方,还浪费钱。”

  “可不是嘛,李大夫说了,惠民药店给的价还行,一盒能卖17块,比扔了强。”

  走到惠民药店门口,王队长看到玻璃门上贴着“回收闲置药品”的小广告,字体很小,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他没进去,而是在对面的树荫下等着,看着两个老人走进药店,没几分钟就出来了,手里攥着几张现金,脸上带着满意的神色。

  等老人走后,王队长整理了下衣领,也走进了药店。店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药味,柜台后站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看到他手里的药袋,立刻热情地迎上来:“大哥,是来卖药的吧?什么药?我看看。”

  “二甲双胍,刚从县医院开的,9盒,还没拆封。”王队长把药袋放在柜台上。

  女人拿起药盒看了看,又翻了翻生产日期:“这药好卖,一盒给你17块,9盒就是153块,你看行不?”

  “17块?”王队长故意皱起眉,“我买的时候35一盒,这才刚开出来,怎么才给这么点?”

  “大哥,这你就不懂了,我们收了药还得卖,得留着利润空间。”女人笑着说,“而且你这药是走医保开的,自己没花多少钱,17块一盒已经不少了,你要是不卖,放家里也是浪费。”

  王队长假装犹豫了一会儿,才点头:“行吧,卖了。”

  女人从抽屉里拿出现金,数了153块递给王队长,又把药放进柜台下的箱子里。王队长接过钱,故意磨蹭着:“你们这儿天天收这么多药,能卖得出去吗?”

  “放心,有的是人买,比医院便宜,还不用做检查。”女人一边整理药箱一边说,“我们跟县医院的大夫都熟,他们开的药,我们这儿都收,回头我们再通过医保把钱套出来,大家都有钱赚,互利共赢嘛。”

  这话算是把“套取医保基金”的事挑明了。王队长心里记下,又闲聊了几句,才慢慢走出药店,朝对面的咖啡馆走去。

  走进咖啡馆,林晓已经在靠窗的位置等着了,面前放着一杯没动过的咖啡。“怎么样?跟你想的一样吗?”林晓问道。

  “比我们想的还直白。”王队长坐下,把153块现金放在桌上,“李海直接暗示我去惠民药店卖药,药店老板说他们跟医院的大夫都熟,回收的药再通过医保套钱,跟医生、科室主任分成。我刚才看到柜台下的箱子里,全是从医院开出来的常用药,估计都是患者转卖的。”

  “看来这是一条完整的链条:医生开过量药品,患者转卖给药店,药店通过虚假刷医保套取基金,最后跟医生、科室主任分成,把医保基金变成了他们的‘摇钱树’。”林晓的语气带着愤怒,“我们必须拿到他们分成的证据,不然光靠患者和药店的证词,很难定他们的罪。”

  “我刚才在药店看到老板有个poS机,专门刷医保卡,说不定他们刷医保的记录能作为证据。”王队长说道,“而且我注意到,药店的后门经常有面包车进出,可能是在转运回收的药品,或者跟康泰医药有往来。”

  林晓眼睛一亮:“面包车?说不定是康泰医药给药店送药,或者药店把回收的药品卖给康泰医药,再让康泰医药重新供应给医院,形成循环套取。我们得盯着药店的后门,看看面包车的去向,还有他们跟康泰医药的资金往来。”

  接下来的几天,王队长和林晓轮流在惠民药店对面蹲守,终于在第三天下午,看到一辆白色面包车停在药店后门,店员把几箱药品搬上车,车身上印着“康泰医药”的logo。王队长赶紧拿出相机,拍下了面包车的车牌和搬药的过程。

  等面包车开走后,王队长悄悄跟了上去,看着面包车开进了康泰医药的旧厂房。他没靠近,而是在厂房对面的山坡上等着,没过多久,就看到张明从厂房里出来,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上了面包车,又朝县医院的方向开去。

  王队长赶紧给林晓打电话:“张明坐康泰医药的面包车去了县医院,可能是去跟刘伟或者医生对接,我现在跟上去,看看他们是不是在交接什么。”

  “小心点,别被发现了。”林晓叮嘱道。

  王队长开车跟在面包车后面,看着面包车停在县医院的后门,张明拿着文件夹走进了医院。他把车停在远处,拿出长焦相机,对着医院后门拍了起来。没过多久,就看到刘伟和李海从后门出来,跟张明说了几句话,张明把文件夹递给刘伟,刘伟接过文件夹,从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张明,两人又说了几句,就各自离开了。

  王队长赶紧按下快门,拍下了两人交接信封的画面。等张明开车离开后,王队长又跟了上去,看着面包车开回康泰医药的厂房,张明拿着信封走进了厂房。

  王队长立刻给林晓打了电话:“我拍到张明和刘伟交接信封的画面,估计是分成的钱,而且康泰医药的面包车从惠民药店拉了药品,送到了厂房,很可能是药店把回收的药品卖给了康泰医药,再让康泰医药重新供应给医院,循环套取医保基金。”

  “太好了!”林晓的声音里带着兴奋,“你现在回来吧,我们把拍到的照片和之前的证据整理一下,看看能不能申请对康泰医药和惠民药店进行搜查,拿到他们的资金往来记录和分成明细。”

  王队长开车往回走,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充满了期待——这条门诊套取链条,终于快要被他们彻底揭开了。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后,张明从厂房里出来,拿出手机拨通了张志强的电话,语气带着紧张:“叔,好像有人在跟踪我,今天在县医院后门,我看到一辆陌生的车,还拍到了我和刘院长交接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