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之战的结果,很快传到京城。
京师,紫禁城。
养心殿内的气氛,比数九寒天还要冰冷几分。咸丰皇帝捏着曾国藩、李鸿章联名呈递的请罪奏折,手指微微颤抖,脸色铁青。奏折中,李鸿章将战败原因归咎于“贼忽现诡异新式火器,其速快、其声锐、其准甚,迥异以往,臣等猝不及防,以致精锐折损……”
“诡异新式火器?”
咸丰猛地将奏折摔在御案上,声音因愤怒而尖利,
“他李鸿章不是拍了胸脯吹嘘他的新军火器之利,军士之悍勇!”
“结果如何?”
“又是怪长毛的新式火器?江南长毛有铁甲车、连珠铳,如今连淮军苦心操练的洋枪队也败了!曾国藩、李鸿章!朕如此信重他们,要人给人,要权给权,甚至默许他们与英夷私下交易,他们就是这般回报朕的?!首战即溃,损兵折将,丢尽了我大清的颜面!”
肃顺跪在下方,额头紧贴冰冷的地面,小心翼翼地道:
“皇上息怒!据探子奏报及多方探听,此次发匪所用火器,确系闻所未闻,非英夷所售之枪炮可比,其战术亦诡谲莫测,淮军败退,虽有过失,亦属情有可原……”
“情有可原?”
咸丰冷笑一声,剧烈地咳嗽起来,好一会儿才平复,
“那谁又来原宥朕的江山?!江南半壁已失,如今连淮军这最后的指望也……难道真要朕眼睁睁看着这爱新觉罗的天下,亡于发匪之手吗?!”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的悲怆。
殿内一片死寂。良久,咸丰疲惫地挥挥手:
“拟旨,申饬曾国藩、李鸿章督战不力,着拔去双眼花翎,革职留任,戴罪图功!命其务必查明发匪新式火器之来源,重整军备,若再失利……严惩不贷!”
……
徐州,淮军大营。
与北京朝堂的震怒相比,这里弥漫的是一种近乎绝望的压抑和恐慌。
败退回营的士兵们惊魂未定,伤兵的哀嚎声日夜不绝。军营中私下流传着各种关于“鬼枪”、“妖铳”的恐怖描述——那枪声如何尖锐,如何不见硝烟就能夺人性命,那连发的火器如何像泼雨一样无法抵挡……
中军大帐内,李鸿章面色灰白,短短数日仿佛苍老了十岁。他面前站着同样神情沮丧的刘铭传、张树声等将领。
“大帅,非是末将等不肯效死命,”
刘铭传声音沙哑,带着不甘与后怕,
“实是……实是贼之火器太过犀利!末将在北门看得清楚,我炮兵甫一开火,便被城头精准射杀,其射程、精度,远超我军!东西两门更甚,铭传与鼎升兄的排枪队,尚未接敌,便遭侧后精准射杀,队形大乱,而后贼寇小股突出,手持连发快枪,火力凶猛,我军……我军阵列而战,无异于束手待毙啊!”
张树声也惨然道:
“大帅,我等仿英夷所练之战法,在贼新锐面前,竟如儿戏!密集队列,徒增伤亡耳!”
李鸿章闭目良久,才缓缓睁开,眼中布满了血丝,但那股倔强与精明却未曾熄灭:
“此战之败,非战之罪,乃器不如人,法亦不如人!”
他猛地一拍桌子,
“发匪背后,必有高人!其火器来源,必须查明!英夷?不,英夷若有此等利器,断不会售与我等旧枪。难道是法兰西?美利坚?或是……另有其人?”
他站起身,踱步到帐口,望着南方:
“传令下去,各部暂避锋芒,收缩防线,深沟高垒,严防贼军乘势北犯。同时,铭传,你亲自挑选机敏可靠之人,不惜一切代价,潜入江南,务必给我查清,这新式火器究竟从何而来,产量如何,装备了多少部队!”
“另,”
李鸿章顿了顿,声音低沉,
“给曾帅去信,详陈此战细节及贼之火器之利。淮军……需要更多支持,也需要改变战法了!”
……
与清廷的震怒和淮军的恐慌形成鲜明对比,金陵城内则是一片欢欣鼓舞。清江浦大捷的消息传来,全城沸腾。
北王府内,韦昌辉畅快大笑,亲自为林阳斟满一杯酒:
“哈哈哈!东王殿下!神机妙算!天父赐予的神器初试锋芒,便让清妖精锐丧胆!痛快!真是痛快!如今军中上下,无不渴盼能早日全部换装神器,学习新式战术!”
林阳接过酒杯,神色却相对平静:
“韦兄,此乃小胜,不足为喜。淮军初败,必不甘心,清廷也会更加警惕。我等之利器、战术,虽强,然数量有限,尚需时日推广全军。此刻更需戒骄戒躁。”
他抿了一口酒,继续道:
“传令黄子隆,巩固清江浦防务,但不得擅自北进挑衅。神器的训练,必须加快!以教导队为骨干,立刻着手组建第一个满编团!装备要优先保障,训练要从严从实!”
“是!殿下!”
韦昌辉躬身领命,脸上兴奋未退。
……
万里之外,伦敦,唐宁街十号。
来自远东的战报同样摆在了英国首相帕默斯顿子爵的办公桌上。关于淮军在清江浦的惨败,以及太平天国可能拥有未知来源的先进武器的情报,通过商人和外交渠道零零散散地传了过来。
“清国人的淮军……又失败了?而且是被一种……疑似超越我们陆军现役装备的武器击败的?”
帕默斯顿放下报告,眉头紧锁,看向外交大臣和陆军大臣,
“先生们,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谁能告诉我,在远东那个落后的帝国,发生了什么?”
“首相先生,”
外交大臣沉吟道,
“根据我们在上海和香港的情报人员分析,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太平天国政权展现出的某些技术能力,例如他们的铁甲舰和之前的某些工事建设,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如果他们在轻武器领域也取得了突破……”
“印度的事情已经够让我们头疼了!”
陆军大臣接口道,语气带着烦躁,
“如果清国的叛乱者真的拥有了更先进的武器,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我们与清廷的交易,甚至可能威胁到我们在远东的整体利益!我们必须立刻加强对中国局势的情报收集,并重新评估我们的远东政策。”
京师,紫禁城。
养心殿内的气氛,比数九寒天还要冰冷几分。咸丰皇帝捏着曾国藩、李鸿章联名呈递的请罪奏折,手指微微颤抖,脸色铁青。奏折中,李鸿章将战败原因归咎于“贼忽现诡异新式火器,其速快、其声锐、其准甚,迥异以往,臣等猝不及防,以致精锐折损……”
“诡异新式火器?”
咸丰猛地将奏折摔在御案上,声音因愤怒而尖利,
“他李鸿章不是拍了胸脯吹嘘他的新军火器之利,军士之悍勇!”
“结果如何?”
“又是怪长毛的新式火器?江南长毛有铁甲车、连珠铳,如今连淮军苦心操练的洋枪队也败了!曾国藩、李鸿章!朕如此信重他们,要人给人,要权给权,甚至默许他们与英夷私下交易,他们就是这般回报朕的?!首战即溃,损兵折将,丢尽了我大清的颜面!”
肃顺跪在下方,额头紧贴冰冷的地面,小心翼翼地道:
“皇上息怒!据探子奏报及多方探听,此次发匪所用火器,确系闻所未闻,非英夷所售之枪炮可比,其战术亦诡谲莫测,淮军败退,虽有过失,亦属情有可原……”
“情有可原?”
咸丰冷笑一声,剧烈地咳嗽起来,好一会儿才平复,
“那谁又来原宥朕的江山?!江南半壁已失,如今连淮军这最后的指望也……难道真要朕眼睁睁看着这爱新觉罗的天下,亡于发匪之手吗?!”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的悲怆。
殿内一片死寂。良久,咸丰疲惫地挥挥手:
“拟旨,申饬曾国藩、李鸿章督战不力,着拔去双眼花翎,革职留任,戴罪图功!命其务必查明发匪新式火器之来源,重整军备,若再失利……严惩不贷!”
……
徐州,淮军大营。
与北京朝堂的震怒相比,这里弥漫的是一种近乎绝望的压抑和恐慌。
败退回营的士兵们惊魂未定,伤兵的哀嚎声日夜不绝。军营中私下流传着各种关于“鬼枪”、“妖铳”的恐怖描述——那枪声如何尖锐,如何不见硝烟就能夺人性命,那连发的火器如何像泼雨一样无法抵挡……
中军大帐内,李鸿章面色灰白,短短数日仿佛苍老了十岁。他面前站着同样神情沮丧的刘铭传、张树声等将领。
“大帅,非是末将等不肯效死命,”
刘铭传声音沙哑,带着不甘与后怕,
“实是……实是贼之火器太过犀利!末将在北门看得清楚,我炮兵甫一开火,便被城头精准射杀,其射程、精度,远超我军!东西两门更甚,铭传与鼎升兄的排枪队,尚未接敌,便遭侧后精准射杀,队形大乱,而后贼寇小股突出,手持连发快枪,火力凶猛,我军……我军阵列而战,无异于束手待毙啊!”
张树声也惨然道:
“大帅,我等仿英夷所练之战法,在贼新锐面前,竟如儿戏!密集队列,徒增伤亡耳!”
李鸿章闭目良久,才缓缓睁开,眼中布满了血丝,但那股倔强与精明却未曾熄灭:
“此战之败,非战之罪,乃器不如人,法亦不如人!”
他猛地一拍桌子,
“发匪背后,必有高人!其火器来源,必须查明!英夷?不,英夷若有此等利器,断不会售与我等旧枪。难道是法兰西?美利坚?或是……另有其人?”
他站起身,踱步到帐口,望着南方:
“传令下去,各部暂避锋芒,收缩防线,深沟高垒,严防贼军乘势北犯。同时,铭传,你亲自挑选机敏可靠之人,不惜一切代价,潜入江南,务必给我查清,这新式火器究竟从何而来,产量如何,装备了多少部队!”
“另,”
李鸿章顿了顿,声音低沉,
“给曾帅去信,详陈此战细节及贼之火器之利。淮军……需要更多支持,也需要改变战法了!”
……
与清廷的震怒和淮军的恐慌形成鲜明对比,金陵城内则是一片欢欣鼓舞。清江浦大捷的消息传来,全城沸腾。
北王府内,韦昌辉畅快大笑,亲自为林阳斟满一杯酒:
“哈哈哈!东王殿下!神机妙算!天父赐予的神器初试锋芒,便让清妖精锐丧胆!痛快!真是痛快!如今军中上下,无不渴盼能早日全部换装神器,学习新式战术!”
林阳接过酒杯,神色却相对平静:
“韦兄,此乃小胜,不足为喜。淮军初败,必不甘心,清廷也会更加警惕。我等之利器、战术,虽强,然数量有限,尚需时日推广全军。此刻更需戒骄戒躁。”
他抿了一口酒,继续道:
“传令黄子隆,巩固清江浦防务,但不得擅自北进挑衅。神器的训练,必须加快!以教导队为骨干,立刻着手组建第一个满编团!装备要优先保障,训练要从严从实!”
“是!殿下!”
韦昌辉躬身领命,脸上兴奋未退。
……
万里之外,伦敦,唐宁街十号。
来自远东的战报同样摆在了英国首相帕默斯顿子爵的办公桌上。关于淮军在清江浦的惨败,以及太平天国可能拥有未知来源的先进武器的情报,通过商人和外交渠道零零散散地传了过来。
“清国人的淮军……又失败了?而且是被一种……疑似超越我们陆军现役装备的武器击败的?”
帕默斯顿放下报告,眉头紧锁,看向外交大臣和陆军大臣,
“先生们,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谁能告诉我,在远东那个落后的帝国,发生了什么?”
“首相先生,”
外交大臣沉吟道,
“根据我们在上海和香港的情报人员分析,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太平天国政权展现出的某些技术能力,例如他们的铁甲舰和之前的某些工事建设,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如果他们在轻武器领域也取得了突破……”
“印度的事情已经够让我们头疼了!”
陆军大臣接口道,语气带着烦躁,
“如果清国的叛乱者真的拥有了更先进的武器,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我们与清廷的交易,甚至可能威胁到我们在远东的整体利益!我们必须立刻加强对中国局势的情报收集,并重新评估我们的远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