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湘江夜话-《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

  铁壳快船引擎低吼,切开墨色的湘江水面,向着南方疾驰。船尾翻滚的白色浪迹,在月光下如同一条银色的通路。

  船舱内,气氛凝重。左宗棠望着北方渐渐隐入夜幕的火光,面色沉郁,一言不发。家眷们依偎在一起,低声啜泣,尚未从突如其来的惊变中回过神来。

  林阳递过一壶清水,低声道:

  “季高先生,秀清行事孟浪,累及先生家业,实乃罪过。”

  左宗棠缓缓摇头,目光从窗外收回,眼中虽仍有痛色,却更多了几分决绝:

  “非东王之过,是清廷自毁长城,不容汉人寸功。骆秉章此举,不过是撕破了最后一点虚伪的面皮。今日一把火,烧断了左某最后一丝犹豫。”

  他转而看向林阳:

  “东王方才言及铁壳炮艇、新式科考,可是胸有成算?而非权宜之言?”

  “先生请看。”

  林阳早有准备,从怀中取出一卷图纸,在狭小的舱桌上铺开。那是他根据现代船舶资料简化设计的浅水炮艇草图,以及一份详细的《天朝取士纲要》,包含了数学、物理、化学、外交等新学科目设置与选拔办法。

  左宗棠就着舱内昏暗的油灯,看得极其仔细,图纸上蒸汽明轮的构造和新式舰炮的布局,又细细浏览考纲条目,越看越是心惊,呼吸都微微急促起来。

  “妙哉!此艇设计虽略显奇异,然吃水浅,航速快,火力配置远超长江水师之舢板炮船!若得数十艘,足以控扼长江!还有这格致、算学……若真能推行,取天下之才而非仅取八股之才,何愁大事不成?!”

  他猛地抬头,满眼兴奋,

  “东王麾下竟有如此大才?此图、此策出自何人之手?”

  林阳微微一笑,

  “卖麻花,还怕拿不下你。”

  他指了指头顶:

  “皆赖天父启示,及万千工匠学子之心血。秀清不过代为施行。如今得遇先生,方知何为经世之才,日后这造舰、育人、经略一方之重担,皆需仰仗先生。”

  这番话把左宗棠抬得老高,左宗棠闻言,胸中块垒顿消,一股久违的豪情涌起,他三次落榜,现在仿佛找到了足以施展毕生所学的舞台,于是立即郑重拱手:

  “宗棠既入天国,自当竭尽所能,鞠躬尽瘁!”

  两人就在这湘江夜航的船上,借着灯火,就未来的战略、政务、人才选拔深入交谈起来。左宗棠的务实与远见,结合林阳超越时代的视角,许多困扰太平军许久的难题,竟在这小小的船舱内碰撞出了可行的火花。曾天养守在舱门外,听着里面时而低沉时而兴奋的议论声,紧绷的脸上也露出一丝放松的神色。

  ……

  数日后,快船悄然驶入漓江,回到桂林地界。

  得 知东王不仅平安归来,更请回了名震湖湘的左宗棠,桂林城内一片欢腾。冯云山、石达开等人更是出城相迎。

  左宗棠踏上桂林码头,看到那巍然耸立、棱角分明、闪烁着水泥冷光的奇特城防,以及码头旁正在搭建的庞大船坞框架时,最后一点疑虑也烟消云散。

  林阳当众宣布:

  “即日起,设天国工部与教育部,由左宗棠左先生总揽其事!负责督造战舰、火器,兴办新学,选拔人才!”

  此令一出,全军震动。左宗棠之名,许多读书人都有耳闻,知其乃真正有大才干的实干家,这种务实的政策,又吸引了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人才的注意。

  左宗棠也不负所托,立刻投入工作。他视察城防、船厂,对“水泥”的应用惊叹不已,又对林阳提供的图纸提出了几处符合当时工艺水平的改进意见。他亲自起草招贤榜文,以“经世致用、不论出身、唯才是举”为核心,派人四处张贴,引得各方人才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