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镇的晨雾还没散尽,玄箴的皂色官靴已经沾了半脚泥泞。他蹲在田埂边,看着王老汉把锄头往地上一杵,从腰间解下粗陶茶碗,仰头灌了一大口,喉结随着茶水上下滚动:“九皇叔说‘喘口气儿不丢人’,咱庄稼把式下田前先润润嗓子,比硬憋着劲儿干活舒坦多了!”
玄箴摸出随身带的竹板,在“今日工时”那一栏轻轻划了道斜线。这已是他走访的第三十七个村落,每到一处,他都留心记录三样:开工前歇息多久、实际干活的效率、还有农人脸上的神情——从前总是绷得紧紧的,像被鞭子抽急的陀螺;如今却多了几分松快,连额上的皱纹都仿佛舒展了些。
“大人,您看这个!”随行的文书捧着一卷竹简小跑过来,“这是三州二十七个县汇总的春播进度。上月同期完成率是五成三,今年……”他掀开竹简,墨迹未干的数字在晨风里微微颤动,“达到了七成一!”
玄箴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些数字。他想起三个月前,自己还在为“如何让百姓更勤勉”绞尽脑汁,如今却要重新思量“勤勉”二字——当那个总爱叼着草根、晒着太阳的九皇子说出“人又不是永动机”时,原来并非找借口偷懒,而是给被种种规矩压弯了的脊梁,悄悄松了绑。
田埂那头传来王老汉的吆喝:“狗剩子!别跟你娘抢碗,待会儿下田你挑粪我扶犁,有的是力气让你使!”少年响亮地应了一声,把茶碗塞还给母亲,跑起来带着一阵风。
玄箴望着那活泼的背影,忽然想起昨天在铁匠铺见到的情景:老铁匠每敲完十锤,必定放下家什,眯眼瞅一会儿屋檐下蹦跳的麻雀,可打出来的铁器,火候反倒比以往更准了。
他直起身,远处的炊烟像扯散了的棉絮,袅袅地飘向天空。文书还在絮絮叨叨地念着数据,玄箴耳中却听见了更真切的声音——是农妇哄孩子的软语,是耕牛颈下铃铛的清脆声响,是风掠过新翻泥土带来的腥甜气息。这些声音里,没了从前那种“必须如何”的紧迫,倒像九皇子当年蹲在御花园栏杆上啃糖葫芦时说的那样:“活着嘛,总得留条缝儿透透气。”
“大人!”文书忽然拽了拽他的袖子,“南边的商队到了,指话说镇西驿站有急件。”
玄箴接过那封边角还沾着点茶渍的信笺,上面是林诗雅清峻的字迹:“速来北境镇南关,见前所未见之景。”
镇南关的风比南方凌厉许多,吹得林诗雅的月白道袍猎猎作响。她站在哨岗下方,看见老兵李长庚正把沉重的锁子甲往木架上一挂,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今儿我歇班。”
“李叔,您又犯浑!”值日的军士急得直搓手,“上月说腰疼歇了一整天,前日说给老妻上坟又歇了半日,今日这……”
“梦见九皇叔了。”李长庚咬开油纸,里面是两个烤得焦黄的炊饼,“他说,守了二十年关隘的老李头,也该放个假了。”
林诗雅的睫毛轻轻一颤。她见过太多修士为求长生而断情绝欲,也见过无数凡人为生计劳碌佝偻,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偷懒”——李长庚眼角的皱纹如沟壑,可说起“九皇叔托梦”时,眼里竟亮得像少年人第一次握住刀枪。
更奇的是,李长庚搬了条木凳坐在哨楼阴影里啃炊饼时,相邻的三个哨岗竟也陆续有人出来轮换:“老张,我替你守前半晌,你快去把娃的新鞋取回来。”“刘婶,你家那只会下蛋的母鸡该喂了,我帮你看会儿火盆。”
“您真信他会托梦?”林诗雅走近问道。
老卒把最后一口炊饼塞进嘴里,含糊道:“哪能呢?九皇子那个懒散人,自己睡觉都嫌麻烦,哪有空给我托梦。”他抹了抹嘴,目光投向远处绵延的群山,“可他说‘人不是机器’,这话我信。守关是咱的本分,可本分里头,也该有个能喘口气的地儿。”
当晚,林诗雅在驿站的烛火下修订《公民作息通则》。狼毫笔悬在竹笺上方,将落未落之际,她忽然想起初次见到谭浩的情形——那人没骨头似的瘫在御花园的石凳上,连眼皮都懒得抬,说着“圣女大人,能别讲大道理吗?我困”。
如今想来,那些曾被她视为疏懒的言行,原来是在教这些凡人,如何能活得稍微从容些。
笔尖落下,她添上新的一条:“每日可自主申请一刻钟‘无因停顿权’,期间任何人不得催促或问责。”批注写得飞快,墨迹淋漓:“真正的启蒙,是让人敢于心安理得地歇息。”
雪谷冰屋的房顶上,谭浩正把一根干草杆在指间转来转去。小花猪趴在他肚子上打呼噜,鼻尖还沾着点胡萝卜渣。他怀里抱着传音玉牌,里面刚传来玄箴的汇报:“三州百姓把‘喘口气’玩出了花样,做事效率反倒提了上去。”
“嘿,他们还真把我那套懒人哲学当律条了?”谭浩笑得身子发颤,震得小花猪不满地哼唧着往他怀里拱,“不过……”他眯眼望向远方的雪山,干草杆在嘴角翘起一个弧度,“万一哪天,真有谁拿这个当由头彻底摆烂呢?”
话音未落,他指尖无意识地敲了敲冰面——创世神的权柄在灵魂深处微微一颤,如春风翻动书页,在现实的规则底层悄然添了一笔注脚:“凡以‘效仿九皇叔’为名而行逃避之实者,其懒惰将失去所有诗意。”
三日后,青禾镇西头那个游手好闲的阿福就尝到了滋味。他跑到村口老槐树下四仰八叉一躺,拍着肚皮喊:“老子这是践行九皇叔的自由!”可路过的婶子只斜睨他一眼:“自由?你家灶台上的灰积得比我家房梁还厚。”放牛娃凑过来瞅了瞅,吐吐舌头跑开了:“我娘说,九皇叔是懒,可人家扫院子比我还利索呢。”连他自家养的大黄狗都夹着尾巴,溜到隔壁王婆家门口蹭骨头吃。
阿福讪讪地坐起身,望着空荡荡的树底下,忽然挠了挠头:“合着学九皇叔偷懒,还得先讲个章法?”
此刻的谭浩正躺在冰屋顶上,一片嫩芽恰好落在他帽檐,遮住了半张带笑的脸。小花猪不知何时醒了,正用湿凉的鼻子拱他的手,像是讨要胡萝卜。他随手摸了一根丢过去,望着被春风吹得微微摇晃的冰棱,喃喃自语:“这下好了,连偷懒都得有个底线,这才叫活得明白。”
春夜渐深时,林诗雅案头那枚刻着星辰纹路的传讯玉符,发出了灵网特有的低沉嗡鸣。她拿起玉符,神识探入的瞬间,眉尖几不可察地一蹙——玉符内部,正翻涌着一种异常低频的波纹,幽深而持续,宛如深海之下被无形之力搅动的暗流。
“异常低频波动……”她轻声重复着感知到的信息,指尖无意识地拂过刚刚修订完毕的《公民作息通则》竹简,“看来这天下,又要起新的风波了。”
玄箴摸出随身带的竹板,在“今日工时”那一栏轻轻划了道斜线。这已是他走访的第三十七个村落,每到一处,他都留心记录三样:开工前歇息多久、实际干活的效率、还有农人脸上的神情——从前总是绷得紧紧的,像被鞭子抽急的陀螺;如今却多了几分松快,连额上的皱纹都仿佛舒展了些。
“大人,您看这个!”随行的文书捧着一卷竹简小跑过来,“这是三州二十七个县汇总的春播进度。上月同期完成率是五成三,今年……”他掀开竹简,墨迹未干的数字在晨风里微微颤动,“达到了七成一!”
玄箴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些数字。他想起三个月前,自己还在为“如何让百姓更勤勉”绞尽脑汁,如今却要重新思量“勤勉”二字——当那个总爱叼着草根、晒着太阳的九皇子说出“人又不是永动机”时,原来并非找借口偷懒,而是给被种种规矩压弯了的脊梁,悄悄松了绑。
田埂那头传来王老汉的吆喝:“狗剩子!别跟你娘抢碗,待会儿下田你挑粪我扶犁,有的是力气让你使!”少年响亮地应了一声,把茶碗塞还给母亲,跑起来带着一阵风。
玄箴望着那活泼的背影,忽然想起昨天在铁匠铺见到的情景:老铁匠每敲完十锤,必定放下家什,眯眼瞅一会儿屋檐下蹦跳的麻雀,可打出来的铁器,火候反倒比以往更准了。
他直起身,远处的炊烟像扯散了的棉絮,袅袅地飘向天空。文书还在絮絮叨叨地念着数据,玄箴耳中却听见了更真切的声音——是农妇哄孩子的软语,是耕牛颈下铃铛的清脆声响,是风掠过新翻泥土带来的腥甜气息。这些声音里,没了从前那种“必须如何”的紧迫,倒像九皇子当年蹲在御花园栏杆上啃糖葫芦时说的那样:“活着嘛,总得留条缝儿透透气。”
“大人!”文书忽然拽了拽他的袖子,“南边的商队到了,指话说镇西驿站有急件。”
玄箴接过那封边角还沾着点茶渍的信笺,上面是林诗雅清峻的字迹:“速来北境镇南关,见前所未见之景。”
镇南关的风比南方凌厉许多,吹得林诗雅的月白道袍猎猎作响。她站在哨岗下方,看见老兵李长庚正把沉重的锁子甲往木架上一挂,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今儿我歇班。”
“李叔,您又犯浑!”值日的军士急得直搓手,“上月说腰疼歇了一整天,前日说给老妻上坟又歇了半日,今日这……”
“梦见九皇叔了。”李长庚咬开油纸,里面是两个烤得焦黄的炊饼,“他说,守了二十年关隘的老李头,也该放个假了。”
林诗雅的睫毛轻轻一颤。她见过太多修士为求长生而断情绝欲,也见过无数凡人为生计劳碌佝偻,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偷懒”——李长庚眼角的皱纹如沟壑,可说起“九皇叔托梦”时,眼里竟亮得像少年人第一次握住刀枪。
更奇的是,李长庚搬了条木凳坐在哨楼阴影里啃炊饼时,相邻的三个哨岗竟也陆续有人出来轮换:“老张,我替你守前半晌,你快去把娃的新鞋取回来。”“刘婶,你家那只会下蛋的母鸡该喂了,我帮你看会儿火盆。”
“您真信他会托梦?”林诗雅走近问道。
老卒把最后一口炊饼塞进嘴里,含糊道:“哪能呢?九皇子那个懒散人,自己睡觉都嫌麻烦,哪有空给我托梦。”他抹了抹嘴,目光投向远处绵延的群山,“可他说‘人不是机器’,这话我信。守关是咱的本分,可本分里头,也该有个能喘口气的地儿。”
当晚,林诗雅在驿站的烛火下修订《公民作息通则》。狼毫笔悬在竹笺上方,将落未落之际,她忽然想起初次见到谭浩的情形——那人没骨头似的瘫在御花园的石凳上,连眼皮都懒得抬,说着“圣女大人,能别讲大道理吗?我困”。
如今想来,那些曾被她视为疏懒的言行,原来是在教这些凡人,如何能活得稍微从容些。
笔尖落下,她添上新的一条:“每日可自主申请一刻钟‘无因停顿权’,期间任何人不得催促或问责。”批注写得飞快,墨迹淋漓:“真正的启蒙,是让人敢于心安理得地歇息。”
雪谷冰屋的房顶上,谭浩正把一根干草杆在指间转来转去。小花猪趴在他肚子上打呼噜,鼻尖还沾着点胡萝卜渣。他怀里抱着传音玉牌,里面刚传来玄箴的汇报:“三州百姓把‘喘口气’玩出了花样,做事效率反倒提了上去。”
“嘿,他们还真把我那套懒人哲学当律条了?”谭浩笑得身子发颤,震得小花猪不满地哼唧着往他怀里拱,“不过……”他眯眼望向远方的雪山,干草杆在嘴角翘起一个弧度,“万一哪天,真有谁拿这个当由头彻底摆烂呢?”
话音未落,他指尖无意识地敲了敲冰面——创世神的权柄在灵魂深处微微一颤,如春风翻动书页,在现实的规则底层悄然添了一笔注脚:“凡以‘效仿九皇叔’为名而行逃避之实者,其懒惰将失去所有诗意。”
三日后,青禾镇西头那个游手好闲的阿福就尝到了滋味。他跑到村口老槐树下四仰八叉一躺,拍着肚皮喊:“老子这是践行九皇叔的自由!”可路过的婶子只斜睨他一眼:“自由?你家灶台上的灰积得比我家房梁还厚。”放牛娃凑过来瞅了瞅,吐吐舌头跑开了:“我娘说,九皇叔是懒,可人家扫院子比我还利索呢。”连他自家养的大黄狗都夹着尾巴,溜到隔壁王婆家门口蹭骨头吃。
阿福讪讪地坐起身,望着空荡荡的树底下,忽然挠了挠头:“合着学九皇叔偷懒,还得先讲个章法?”
此刻的谭浩正躺在冰屋顶上,一片嫩芽恰好落在他帽檐,遮住了半张带笑的脸。小花猪不知何时醒了,正用湿凉的鼻子拱他的手,像是讨要胡萝卜。他随手摸了一根丢过去,望着被春风吹得微微摇晃的冰棱,喃喃自语:“这下好了,连偷懒都得有个底线,这才叫活得明白。”
春夜渐深时,林诗雅案头那枚刻着星辰纹路的传讯玉符,发出了灵网特有的低沉嗡鸣。她拿起玉符,神识探入的瞬间,眉尖几不可察地一蹙——玉符内部,正翻涌着一种异常低频的波纹,幽深而持续,宛如深海之下被无形之力搅动的暗流。
“异常低频波动……”她轻声重复着感知到的信息,指尖无意识地拂过刚刚修订完毕的《公民作息通则》竹简,“看来这天下,又要起新的风波了。”